定价

搜索文档
最低2.68%!银行卷完消费贷又卷经营贷
第一财经· 2025-07-03 21:03
经营贷利率下调趋势 - 多家大型银行推出年化利率3%左右的纯信用经营贷产品,利率较前期明显下探,招商银行通过优惠券对部分优质客户提供最低2.68%的特惠利率 [1] - 招商银行"生意贷"基础年利率3%起,部分客户通过优惠券可降至2.68% 建设银行"信用快贷"最低年利率3%,最高额度300万元,需满足企业正常经营等条件 [3] - 中国银行"银税贷"面向纳税小微企业,最高额度500万元,年利率不超过3.6% [4] 消费贷变相价格竞争 - 部分银行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贴息活动或默许客户经理个人补贴等方式突破利率监管要求 招商银行在四川省推出消费贴息计划,特定场景贷款贴息1.5%,实际利率可降至1.5% [1][5] - 利率优惠券成为变相降息工具,某股份行线上测算利率3.2%,但通过优惠券可降至3.05% 部分银行客户经理自掏腰包补贴利率差额,提供2.88%的消费贷利率 [5] 信贷市场现状与挑战 - 5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6200亿元,同比少增3300亿元 居民短期贷款新增-208亿元,同比少增451亿元 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746亿元,同比多增232亿元 [7] - 银行业整体净息差1.43%,低于平均不良贷款率1.51% A股42家上市银行中19家利息净收入同比负增长,国有大行除交行外利息净收入均同比下降2%~5% [8] - 业内认为净息差与不良贷款率倒挂现象下,"以量补价"模式难以为继 未来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空间有限 [8][9] 银行应对策略 - 商业银行将业务重心转向经营贷领域,通过差异化定价策略拓展业务 部分银行针对特定行业客户定制专属信贷方案 [4] - 机构通过优惠利率"以量补价"拓展零售贷款增量,同时"掐尖"把控客群准入门槛 需加强自营获客能力、优质场景挖掘能力和科技能力 [9]
DLSM:科技独舞还能跳多久,美股屡创新高是否暗藏回调伏笔?
搜狐财经· 2025-07-03 18:31
市场表现 - 标普500与纳斯达克在科技巨头(英伟达、苹果、特斯拉)带动下刷新收盘纪录 [1] - 美国与越南贸易协议缓解供应链紧张担忧,风险偏好释放 [1] 行业集中度风险 - 美股头部10家科技公司市值占纳指权重近70%,依赖单一板块支撑指数 [3] - 特斯拉Q2交付量同比大幅下滑但股价仍上涨,显示估值弹性脆弱 [3] 政策与宏观环境 - 美国参议院通过减税与支出法案,十年赤字上修至3.3万亿美元,推高长端收益率 [3] - 美联储因关税扰动未降息,财政与货币政策错位形成"高利率与高赤字"压力 [3] 贸易与供应链风险 - 美国对越南实施20%普遍关税,欧盟50%关税期限临近(7月9日),汽车与高端制造或受冲击 [4] - 科技企业海外产线成本可能因关税升温而抬升,利润率受压 [4] 市场流动性 - 暑期交易量下降叠加企业静默期,技术面易放大轻微利空 [4] - 纽交所个股涨跌分化加剧,指数新高与个股新低并存 [4] 投资策略建议 - 建议削减过度集中的科技权重,增加金融、工业及高股息板块对冲风险 [5] - 需重点关注美国劳动力数据与核心通胀,以预判美联储降息时点 [5]
黄金多头净仓位降至低位,但长线支撑金价仍稳固
环球网· 2025-07-03 14:39
黄金价格走势 - 国际金价日内小幅承压 结束连续两日反弹走势 [1] - COMEX黄金期货总净多头仓位降至605.91长吨 为近4个季度最低 [1] - 伦敦金现货价格短暂跌破3330美元/盎司后反弹 最终微跌至3335.12美元/盎司 [1] - COMEX黄金期货价格报3344.8美元/盎司 [1] - 上周金价创近一个月新低至3255美元/盎司 本周初累计涨幅达1.96%至3358.02美元/盎司 [1] 市场交易情况 - COMEX黄金期货5月、6月总净多头仓位较此前明显下滑 [2] - 美国铸币局鹰扬金币销量降至10.2万盎司 远低于去年同期的18.5万盎司 [2] - 亚洲投资者5月净卖出黄金ETF 4.8吨 6月有两周呈现净流出状态 [2] 影响金价因素 - 地缘风险缓和及美联储政策预期变化导致金价震荡 [2] - 美联储维持鹰派立场 市场对9月降息预期概率上升至21.3% [2] - 全球央行强劲购金及美元信用担忧对金价形成长线支撑 [2] 黄金定价逻辑 - 黄金货币属性逐渐回归 被视为信用货币体系下的看跌期权 [4] - 美元、美债信用下行是黄金的长周期逻辑 [4] - 美债陷入"高利率-利息支出增加-赤字增加-信用下降-利率上行"循环 [4] 央行购金动态 - 全球央行中每三家就有一家计划未来1-2年增持黄金资产 [4] - 我国央行黄金储备连续7个月增持 5月末达7383万盎司 环比增加6万盎司 [4]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6月经济:价格篇
郭磊宏观茶座· 2025-07-03 13:26
工业原材料价格 - 6月生意社BPI指数录得857点,环比5月末回升0.1%,能源价格受地缘政治扰动先扬后抑,环比回落0.1%,有色价格环比上涨1.9% [1][4] - 化工分项价格环比回落2.4%,有色指数上涨主因供需结构收紧叠加美元指数回落 [4] - BPI指数年内高点为3月16日的907点,低点为6月11日的849点 [4] 内需定价商品 - 焦煤期货价环比大幅回升23.4%至824元/吨,螺纹钢期货价环比上涨2.5% [5] - 南华工业品指数环比增长4.2%,同比降幅收窄至-14.5%(前值-20.1%) [5][6] - 玻璃期货价环比回落7.4%至935元/吨,全国水泥价格指数环比下降3.2%至111.8点 [5] 房地产市场 - 一线城市二手房挂牌价指数分化:上海环比上涨0.8%,北京、广州、深圳分别环比-0.7%、-0.8%、-0.04% [3][6] - 四大城市二手房价格年内高点分别出现在1-3月,其中深圳高点为251.13点(1月6日) [6] 新兴产业链 - 光伏行业综合指数(SPI)环比下降4.6%,电池片分项拖累明显(-8.4%) [7][8] - 碳酸锂期货结算价环比回升5.3%至62880元/吨,半导体DXI指数环比大涨29.4%至82350点创历史新高 [7][8] 商品贸易与物流 - 临沂商城价格指数环比回落0.38%,日用品和服装服饰分项下行,家用电器和五金回升 [8][9] - 义乌小商品总价格指数环比上涨2.0%,但出口价格指数持续回落 [8][9] - 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环比飙升22.5%,对美航线中上海-纽约运价环比上涨10.3% [9][10] 食品价格 - 全国猪肉平均批发价环比下降2.3%,28种重点蔬菜价格环比微涨0.5% [11] - 7种重点水果平均批发价环比下降5.5%,黄玉米期货结算价环比上涨0.9% [11] 行业趋势展望 - 螺纹钢等内需定价商品价格上行值得关注,后续需观察"两重"项目、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对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的影响 [3][11] - 光伏产业链价格持续承压,半导体内存(DRAM)景气度维持强势 [7][8]
报告下载 | 药企2025年中展望:欧美巨头们下半年谁领跑,谁承压?
彭博Bloomberg· 2025-07-03 11:45
欧美大型药企2025年年中展望核心观点 - 行业面临美国药品定价政策担忧与关键数据集公布预期的双重影响 [2] - 礼来和诺和诺德在销售与收益增长方面持续领先同业 [2] - 中国市场竞争压力已对默克和艾伯维等企业造成显著冲击 [2] - 关键数据集涉及阿尔茨海默症、降脂、特应性皮炎及多发性硬化症领域 [2] 专利到期风险 - 2025-2030年欧美药企约3,500亿美元年销售额面临专利到期风险 其中生物制剂占比最高 [5] - 默克因可瑞达专利2028年到期风险敞口最大 百时美施贵宝同样受冲击严重 [5] - 辉瑞、强生和诺华可能遭遇仿制药严重侵蚀 诺和诺德与赛诺菲受影响较小 [5] - 预计2030年销售侵蚀规模最高达1,370亿美元 生物制剂占比近50% [5] 汇率影响 - 美元贬值对赛诺菲(欧元)、罗氏(瑞士法郎)、葛兰素史克(英镑)及诺和诺德(丹麦克朗)构成利空 [7] - 阿斯利康和诺华等美元报告货币企业可能受益于汇率波动 [7] - 欧洲药企均提供汇率调整后的业绩指引以消除波动影响 [7] 2025年收益前景 - 礼来2025年调整后收益增长潜力显著 营运利润率或从2024年32%进一步扩张 [8] - 诺和诺德2024年利润率达44% 提升空间有限但收益增速仍领先 [8] - 阿斯利康、赛诺菲和诺华2024年每股收益预计实现双位数增长 诺华表现超市场预期 [8] - 百时美施贵宝与拜耳因仿制药冲击利润率承压 [8] 企业销售与收益数据 - 礼来2025年销售同比增速32.2% 2024-2029年复合增长率17.4% [9] - 诺和诺德2025年销售增速15.9% 2024-2029年复合增长率12.2% [9] - 百时美施贵宝2025年销售下滑4.3% 2024-2029年复合增长率为-5.7% [9] - 辉瑞2025年销售下降2.0% 2024-2029年复合增长率为-3.3% [9]
瑞幸美国门店试营业,最高一杯57元
搜狐财经· 2025-07-03 10:14
瑞幸咖啡美国市场拓展 - 公司于当地时间6月30日在纽约曼哈顿开设首批两家快取店,分别位于百老汇大道755号和第六大道800号,营业时间为周一至周日上午7点至晚上9点 [2] - 美国门店延续国内"APP点单+门店自提"模式,支持Apple Pay、PayPal等本地支付方式,采用无收银员自动取餐 [2] - 菜单包含44款商品,定价区间3.45-7.95美元(约合人民币24.74-57元),既保留生椰拿铁等国内爆款,又新增风味冷萃、生咖系列及梦幻草莓等瑞纳冰创新口味 [2] 定价策略分析 - 美国市场核心单品定价与星巴克基本持平:美式4.45美元(低星巴克6.3%),拿铁5.75美元(高星巴克3.4%) [5] - 对比Dunkin'溢价显著:美式价格达Dunkin'的1.78倍(4.45 vs 2.5美元),拿铁溢价64%(5.75 vs 3.5美元) [6] - 实施阶梯式优惠策略:开业前0.99美元任饮券(有效期至2034年),开业后发放1.99美元任饮券和五折券等长期优惠 [6][7] 成本结构与竞争环境 - 高定价主因包括:纽约核心商圈租金压力、供应链本土化成本提升、美国人工时薪标准远超国内 [7] - 与竞品营销差异:星巴克/Dunkin'会员折扣价差小,而瑞幸通过大幅价差(如原价4.45美元美式实际支付1.99美元)快速获客 [6][7] - 当前价格带定位:更接近星巴克中高端区间(4-6美元),显著高于Dunkin'主流2.5-4美元区间 [4][6]
【期货热点追踪】巴西大豆再增产,但单产下调!全球大豆供应过剩是否被充分定价?
快讯· 2025-07-03 08:45
巴西大豆产量 - 巴西大豆产量再次增加 但单产有所下调 [1] - 全球大豆供应过剩问题引发市场关注 是否已被充分定价 [1]
为风险警示股打造灵敏定价阀
经济日报· 2025-07-03 06:07
交易规则变革 - 沪深交易所拟将主板ST股涨跌幅限制由5%扩大到10% 与主板其他股票保持一致 [1] - 改革旨在终结差异化限制 是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 [1] - 原5%限制在初期有效警示风险 但当前导致定价功能失灵 出现"该涨不涨 该跌不跌"现象 [1] 改革动因与效果 - 放宽限制可校正扭曲局面 通过统一规则提升ST股定价效率 使价格更灵敏反映真实价值 [2] - 多重积极效果:优化定价效率 压缩监管套利空间 加快劣质公司出清 [2] - 科创板创业板已统一实施20%涨跌幅限制 运行平稳 此次改革是成熟经验复制 [2] 潜在影响与配套措施 - 波动空间扩大可能引发短期投机炒作 需防范"炒小炒差"资金涌入ST股 [3] - 交易所同步调整异常波动指标 加强投资者教育 强化交易监管以平衡风险防控与市场活力 [3] - 改革类比拆除堰塞坝 短期或现波动 但长期利于市场生态平衡与健康发展 [3]
法庭文件显示:美国全国零售联合会起诉纽约州,试图阻止“监控定价”相关法律的实施。
快讯· 2025-07-03 05:53
法庭文件显示:美国全国零售联合会起诉纽约州,试图阻止"监控定价"相关法律的实施。 ...
给钱、给市场,政策利好能为创新药企“解渴”吗︱医声斯语
第一财经· 2025-07-02 20:49
政策支持与行业动态 - 国家医保局和卫健委联合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释放创新药定价友好信号,鼓励商业健康保险扩大创新药投资规模,并明确商保创新药目录内药品在销售环节可获得优待 [1] - 武汉禾元生物成为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后首家过会企业,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再度畅通 [1] - 创新药物研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申报窗口开放,中央财政配套资金规模达17.5亿元 [1][4] - 国家药监局和国家医保局从缩短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时间和剔除"国考"费用控制指标中创新药收入两个维度完善创新药支持举措 [1]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医药行业经过近四年调整后出现回暖态势,主要得益于本土药企创新药转型进入市场兑现期、重磅创新药海外销售突破及企业授权交易"井喷" [2] - 2024年1类创新药获批数量达48种,2024年上半年已逼近40种,但创新药研发回报率低、同质化研发扎堆、源头创新不足等问题仍待解决 [2] - 国内创新药生态尚不成熟,资本寒冬未完全度过,创新药定价是关键因素 [8] - 创新药研发时间长、失败率高,我国医药原始创新能力与欧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 [5] 研发方向与资源配置 - 多部委鼓励"真创新",明确支持"全球同步研发品种"和"国家支持的重点创新药" [3] - 创新药物研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聚焦重大传染病、高发重大慢性病、儿童用药、罕见病等重点领域 [3] - 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15年来部署项目3352项,投入中央财政经费约210亿元,累计研发成功1类创新药80个 [4] - 强调减少研发资源错配,整合全国优势创新团队,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6] 资金支持与融资渠道 - 政府资金和地方引导基金作用被放大,但医药创新仍需更多市场化耐心资本 [6] - 鼓励商业健康保险公司通过创新药投资基金等方式为创新药研发提供长期投资 [6] - 2024年商业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收入逼近万亿元,但创新药支付作用有限 [10] - 保险公司对创新药研发领域投资更多作为组合投资策略一部分,而非直投 [7] 市场准入与支付机制 - 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支持创新程度高、临床价值大、超出基本医保保障范围的创新药 [10] - 优化医保续约规则,允许创新药在销售超预期等情况下通过谈判调整支付标准 [10] - 剔除"纳入创新药应用指导目录中药品"的收入,医院使用创新药不受费用控制指标影响 [11] - 商保创新药目录实施"三除外支持",不计入基本医保自费率指标等 [11] 国际化与行业展望 - 本土创新药企对外授权交易显著增长,加注"国际化"赛道 [8] - 商保对创新药的报销可能成为定价解决方案之一 [9] - 商保创新药目录是一项新生事物,需在实践中探索完善 [12] - 创新药企可自主申报将产品纳入医保药品目录或商保创新药目录,或同时申报两者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