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农业
搜索文档
水果刺客→亲民爆款 科技为百姓“果盘子”注入“鲜”力量
央视网· 2025-04-19 17:06
蓝莓市场供需变化 - 蓝莓价格显著下降 散装29.8元/八两 盒装9.9元/125克[4] 批发价50-100元/箱(12盒)[2] - 国产蓝莓市场份额超越进口 2020年成为全球最大生产国[6] - 2024年种植面积和产量较2020年分别增长44.38%和197%[6] 产业技术升级 - 品种改良取得突破 引进20多个早中晚熟品种[10] 自主培育"蓝美1号"推广25万亩占20%市场份额[10] - 智能栽培技术普及 大棚配备温湿度监控和土壤含水量精准计算系统[12] - 物联网种植实现丰产提前上市 果径达22毫米以上[14] 供应链效率提升 - 采后处理技术优化 预冷设备使果芯温度半小时内降至4℃以下[21] - 冷链物流损耗率从15%降至3% 实现广州次日达/京沪隔日达[23] - 云南产区贡献全国30%产量 采用现代化基地管理与快速预冷流程[17][19] 行业格局演变 - 山东/云南/浙江/贵州形成主力产区 6-7月将迎价格进一步下行[8][16] - 栽培成本降低与电商直销减少中间环节推动价格平民化[8] - 行业从进口依赖向供应链主导转型 类似车厘子/阳光玫瑰/榴莲等高端水果均出现本土化降价趋势[24][26][28]
全球农业观察丨专访佳沃蓝莓业务群总裁姜惠铁: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应加大育种研发投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19 12:24
中国蓝莓产业发展现状 - 中国蓝莓种植面积超110万亩,产量约50万吨,是全球增长最快国家之一 [2] - 云南作为核心产区贡献全国30%的蓝莓产量 [2] - 中国人均蓝莓消费量不足发达国家十分之一,市场潜力巨大 [2][9] - 行业面临标准化程度低、品质不稳定等挑战 [2][5] 佳沃集团业务与技术优势 - 在云南拥有超3万亩种植基地,自研13项专利设备 [3] - 采用基质栽培技术使亩产从300公斤飙升至1500公斤 [4] - 部署2000余个传感器构建监测网络,AI预测误差率<5% [5] - 通过数智化管理使产品合格率从68%提升至91% [5] - 引进40余个国际专利品种,建立种质资源库 [8]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2017年引入基质栽培技术开启设施种植新时代 [4] - 数智化转型实现人力调度效率提升40% [5] - 自主研发L25品种糖度达13.9,亩均收益3-6万元 [8] - 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结合物联网实现精细化管理 [11] 市场机遇与竞争策略 - 消费升级和电商渠道兴起带来发展机遇 [2][9] - 需注重品质提升、品牌塑造和科技手段应用 [2][9] - 云南种植基地因光热条件优越且综合成本较低 [10] - 国际技术本地化需考虑自然适应性、消费者需求和成本控制 [3][11] 国际合作与未来发展 - 与国际育种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先进技术 [8] - 建议深化育种技术和种植管理经验交流 [12] -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营造健康产业环境 [12]
特色农业产销两旺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央视网· 2025-04-14 17:14
青海冷凉蔬菜行业 - 青海冷凉蔬菜因品质好、口味佳备受消费市场青睐 [1] - 互助县平均海拔2600米,年平均气温3.4摄氏度,气候冷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病虫害少,适宜种植冷凉蔬菜 [5] - 当地通过铺设"水肥一体化"管网,有效降低种植成本,提高产量 [5] - 利用育苗和温棚,冷凉蔬菜种植从一年一茬做到了一年两至三茬,品种今年将新增西洋菜、多彩南瓜等12个新品种 [5] - 互助县一处冷凉蔬菜种植基地的羽衣甘蓝迎来盛产期 [1][3] 陕西延安樱桃产业 - 陕西延安吴起县的樱桃迎来丰收季,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6][7] - 当地引入智慧农业系统,通过土壤墒情监测、环境传感器等设备,实现樱桃生长全流程智能化管理,提升产量和品质 [9] - 通过提前升温等技术手段让樱桃提早二十天上市 [11] - 长城镇共有24座日光温室大棚,种植面积210亩,年产量超4万斤,产值达300万元 [12] - 樱桃大棚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并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 [12]
农业生产向“智”向“新” “太空紫云英”化为春泥助春耕
央视网· 2025-03-25 18:04
农业科技应用 - 山东省6000万亩小麦进入起身期 农户采用无人机和喷雾机进行精准化智能化管理[2][6] - 江苏省昆山市建设8个农情综合监测站 实现土壤肥料墒情病虫害气象水质等八维数据实时监测[9][11] - 广东省河源市使用无人农机设备 实现翻耕施肥插秧全程机械化 效率较人工提升几十倍[26][27] 智能灌溉系统 - 泰安市大汶口镇推广高效滴灌喷灌节水技术 提高田间灌溉水利用率[4] - 山东省麦田已完成浇水301万亩 占春播面积的21%[9] - 威海荣成市引入数字化控制平台 实时监控灌溉设备作业情况[6] 航天育种成果 - 河源市种植5200亩"航紫5号"太空紫云英 鲜草产量较普通品种提升20%[16][20] - 太空紫云英根系具固氮功能 使每亩稻田化肥使用量减少20%-25%[22][24] - 采用太空紫云英种植的稻米品质显著提升 每亩增收超300元[24] 数字化管理平台 - 昆山市农情监测站配备自动虫情测报系统和小气候监测仪 农技人员可通过手机软件实时查看数据[11][13] - 东源县无人植保机日作业量达250-300亩 无人施肥机日完成400-450亩任务[27] - 2024年东源县无人农机服务覆盖3.2万亩农田 预计2025年将突破4万亩[26][29] 作物种植规模 - 山东省蔬菜春播面积1425万亩 已播种492万亩[9] - 东源县2025年计划种植2300亩航空稻和2900亩航天水稻制种[26] - 山东省麦田累计施肥2068万亩 占小麦总面积的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