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五篇大文章

搜索文档
“卷”出新高度!打造IP、设内刊……105家券商文化建设年报出炉
券商中国· 2025-05-23 09:12
近日,105家券商2024年文化建设年报在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公布。 (图:国泰海通、东吴证券文化建设年报内页) (图:中金公司、华泰证券、广发证券、中国银河证券文化建设年报内页) 党建引领仍是各内资券商文化建设年报最鲜明的共性之一,不少券商创新了党建形式,打造了特色党建品牌。例如,中泰证券打造了"红心如磐"党建品牌;华安证 券打造了"赤金"党建品牌;华源证券探索"智慧党建云+源文化+国企担当"融合发展模式;国泰海通证券则打造"融·党建"活动室特色宣传教育阵地,创新学习方式、 凝聚宣讲力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打造廉洁文化,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建设也是诸多券商近一年文化建设工作的重点之一。2024年9月,中国证券业协会修订发布了新版《证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准 则》,旨在引导证券从业人员珍惜职业声誉、恪守职业道德。 自2019年证券基金行业文化建设拉开序幕以来,今年已是各券商第四年提交文化建设年报。相比前三年,今年券商提交的文化建设年报更为体系化,案例更为丰 富,年报排版与设计精美度也直线上升。 从内容与形式来看,券商文化建设工作"卷"出新高度,一些券商新创设了党建、廉洁从业等子品牌,通过打 ...
105家券商晒文化建设年报 “内卷”之下亮点不少
证券时报· 2025-05-23 05:52
行业文化建设进展 - 2024年105家券商提交文化建设年报 这是证券基金行业自2019年启动文化建设以来的第四年 年报体系化程度和案例丰富度显著提升 排版设计精美度明显提高 [1] - 券商文化建设呈现高度竞争态势 部分公司创新推出党建、廉洁从业等子品牌 通过IP打造、内刊创设、员工心理工作室等形式将文化融入业务 并实践金融"五篇大文章" [1] - 中小券商平均提交3-4个特色案例 大中型券商案例数量可达十余个 内容涵盖党建、乡村振兴、投教、区域经济支持等多元领域 [2] 廉洁与合规建设创新 - 国海证券设计"国国""海海"清廉卫士IP形象 国盛证券打造"勤廉国盛"品牌 上海证券建立"上证青莲"纪检品牌 财通证券推出"廉合财韵"廉洁文化品牌 [3] - 东方证券组建"清风宣讲团"青年纪检队伍 中国银河证券开展"清廉银河·助力发展"专项行动 均配套开发廉洁主题课程 [3] - 国融证券创刊《国融合规》 华源证券通过《工作信息》《文化建设简报》加强内部合规宣传 [3] 员工关怀与人才培养 - 国金证券设立行业首个驻场心理工作室"心·空间" 华泰证券创建"爱在华泰"关怀品牌 开展员工调研、心理咨询等活动 [3] - 东北证券创新"蒲公英式"学习文化 华泰证券同步举办管理者沙龙等多元化培养活动 [3] 金融"五篇大文章"实践 - 中信证券青岛营业部创新养老金融"传统+智能"双模服务 2024年完成120次上门服务 配备30余类助老用品并设置爱心窗口 [4] - 国泰海通证券构建IT特色子文化体系 华泰证券打造HUATECH科技品牌 国信证券举办金融科技文化节探索AI应用 [4] - 申万宏源发挥固收衍生品优势 创设绿色金融交投工具 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供给体系 [4] 外资券商文化特色 - 摩根大通证券启动"乡村女性绿色赋能启航计划" 为2000名女性创业者提供绿色创业支持 摩根士丹利证券开展藏区教师关爱行动 [5] - 渣打证券确立以抱负、行动、责任为核心的文化体系 展业初期即将文化建设纳入发展战略 通过专题培训树立行业荣辱观 [5] - 外资券商普遍将"合规、诚信、专业、稳健"作为文化核心 并结合自身特点进行理念延伸 [5]
探寻全球经济金融发展新路径
经济日报· 2025-05-21 06:49
全球金融与经济发展趋势 -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增速放缓的结构性困境与分化风险,碎片化加剧,不稳定不确定性上升 [1] - 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对全球贸易秩序和国际经济循环造成阻碍 [1] - 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剧,全球金融稳定风险显著增加 [1] 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 - 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和稳定锚,坚持多边主义并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2] - 中国正从全球治理的规则追随者逐步转向制度改革者,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 - 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构成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驱动力 [2] 贸易与投资的新挑战 - 贸易与投资的驱动力从传统的经济效益和成本转向产业链多元化、地缘政治和安全性考量 [2] -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抑制企业投资并削弱供应链效率,对全球经济活动与创新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3] - 数字经济需通过包容性政策推动均衡发展,消除数字鸿沟 [2] 政策建议与应对措施 - 短期内应加大财政支出提振内需,扩大社保覆盖以缓冲外部冲击,并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3] - 中期财政政策需支持房地产领域调整,长期应推动结构性改革以减少对产业政策的依赖 [3] - 支持外贸企业需短期纾困(税收减免、贷款展期)与中长期发展(创新能力建设、国际市场拓展)相结合 [4] 中国经济与金融发展 - 中国经济保持稳健但面临结构性挑战,需畅通国内大循环以应对外部不确定性 [4] -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并促进要素自由流动 [4] - 优化宏观政策实施,加强财政货币政策协同并建立动态评估机制 [4]
金融力量携手同行 科创投资迎来新机遇
中国证券报· 2025-05-17 05:22
行业观点 - 拥抱科技创新是投资的必然选择,需将投资与中国经济转型、科创领域发展紧密结合,建设可持续生态体系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1] -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催生新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发展机遇,多位嘉宾看好科技创新引领的新质生产力前景 [1] -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为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2] 投资策略 - 私募行业需坚定不移看多做多科创领域,如能源革命、智能经济、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即将进入业绩兑现期的赛道 [2] - 银行理财公司、保险和私募已形成加大科技主题配置的共识,包括股市科技类企业、科创债及主题产品发行 [3] - 保险机构需根据负债特点匹配科创主题投资,一级市场布局医疗创新赛道,二级市场深入研究后投资 [3] - 量化私募通过AI、算法、大模型等技术结合证券投资平滑指数波动,其数据算法算力的资本开支对科技赋能具有外部溢出效应 [4] 机构实践 - 中银理财在股市和债券端加强科技类企业及科创债配置,并发行"五篇大文章"主题产品 [3] - 中意资产持续加大科创投资,一级市场聚焦医疗创新,二级市场采用深度研究再投资模式 [3] - 量化私募如稳博投资定位接近科技公司,利用AI等技术优化投资策略 [4] - 中国银河证券通过产品+投顾+投资生态服务体系助力私募行业发展,强调以信任和共赢建设可持续生态 [5] 行业机遇 - 政策组合拳为私募行业带来发展机遇,量化私募在因子挖掘和策略构建中发挥市场基金作用 [4] - 私募行业需前瞻性布局能穿越周期的产业,投资者适当性是量化私募主责主业的首要考量 [4]
私募行业星耀领航计划启动
中国证券报· 2025-05-17 05:22
计划背景与目标 - 由中国证券报和中国银河证券联合主办的"私募行业星耀领航计划"于5月16日在北京启动,旨在通过定量定性评价体系遴选优秀私募管理人和产品,推动业务发展并提升品牌影响力 [1] - 计划紧扣金融"五篇大文章"和"国家科创战略",目标打造"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科创类私募赋能平台",引导私募管理人投向硬科技领域 [1] - 2024年8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落地标志着私募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公司通过资源整合和专业服务助力私募机构成长 [1] 活动规模与行业参与 - 启动仪式汇聚近百位来自券商、银行、保险、公募及私募基金的专业人士,共同探讨金融服务科创企业的路径 [1] - 中国银河证券作为行业先行者,深度参与私募行业发展历程,此次计划是其成立25周年之际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 [2] 评选标准与机制 - 评选维度包括产品收益率、回撤比率、管理规模等传统指标,同时强调扶持创新企业、服务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长期投资逻辑 [3] - 设置ESG特别奖项,表彰在守正发展和公益事业方面表现突出的私募管理人 [3] - 依托私募金牛奖数据资源和科学评价体系,结合公司在金融科技领域的竞争力与私募服务经验实现优势互补 [3] 合作优势与赋能方向 - 中国证券报发挥央媒影响力,与公司在金融科技、私募服务经验方面深度协同,挖掘差异化竞争潜力的私募机构 [3] - 计划以"赋能式投资"为核心理念,重点支持科创领域私募机构,孵化具有潜力的新兴管理人 [2][3]
2025中国社会责任投资高峰论坛:金融的社会价值如何体现?
观察者网· 2025-05-15 22:50
可持续金融体系建设 - 构建可持续金融体系是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在金融发展目标定位、服务领域拓展、体系健全等10个方面[2] - 金融五篇大文章是打造中国可持续金融体系的重要抓手,聚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部位、重要领域和薄弱环节[2] -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提升中国可持续金融的创新发展力、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 上海金融实践成果 - 2024年末上海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4%[3] - 2024年末上海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7%,上交所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提升信披质量[3] - 2025年1-4月上交所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发行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产品1194亿元,其中供应链ABS发行379亿元[6] - 截至2025年4月底债券ETF产品规模2149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43%[6] 技术创新与融资模式 - 蚂蚁集团探索RWA(真实世界资产通证化)模式,通过区块链技术提升光伏等新能源资产透明性,降低融资门槛[4] - 该模式可激活产业融资需求,推动银行向交易银行转型,形成多方共赢格局[4] 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策略 - 浦发银行提出把握三对关系:社会责任与内在发展驱动、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企业与利益相关方关系[5] - 泰国开泰银行构建绿色金融+技术+治理服务体系,助力高碳排行业转型,特别关注小微企业绿色转型[5] 乡村金融与乡村振兴 - 乡村是特殊有限竞争市场,需社会公益资本、善心资本与商业资本形成混合融资形式[7] -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发布《读懂乡村振兴与乡村金融》,系统解读乡村金融内涵与路径[7] 产品与研究成果发布 - 浦发银行发布客户服务品牌"浦享荟"[8] - 第一财经研究院发布《共生长——中国尽责管理观察报告》和《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8]
建设银行首份可持续发展报告展现履责全景
新浪财经· 2025-05-15 08:57
公司战略与愿景 - 公司以"金融报国、金融为民、金融向善"为核心理念,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可持续发展银行,与国家战略高度契合 [1][2][4] - 公司首次发布《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明确通过深耕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推动高质量发展 [5][6] - 公司MSCI ESG评级跃升至AAA级,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并获国际金融论坛"全球绿色金融奖·创新奖"等多项荣誉 [16] 科技金融 - 公司构建"五全"服务体系和"三化"支撑体系,通过"技术流"科创评价体系对科技型企业进行全景"画像",提供差别化增信支持 [8] - 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达2.8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969.93亿元,增幅26.63% [8] - 探索"股贷债保"综合服务模式,加强集团内母子公司协同,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 [8] 绿色金融 - 绿色贷款余额达4.7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逾8000亿元,增速20.99%,新发放贷款主要投向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光伏等领域 [10] - 发行境外ESG主题债券850亿元、境内外绿色债券1073亿元,绿色贷款利息净收入占集团营业收入3% [10] - 制定差异化绿色信贷政策,重点支持绿色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并推进数据中心绿色改造及ESG风险管理 [9][10] 普惠金融与养老金融 - 普惠贷款余额达3.41万亿元,服务小微客户超336万户,普惠金融贷款利息净收入占集团营业收入7% [11] - "裕农通"服务站点为农户办理交易近2.4亿笔,App注册用户超1945万户,涉农贷款余额3.33万亿元 [11] - 发布《养老金融体系建设2024年行动方案》,打造"健养安"品牌矩阵,首批60家特色网点提供适老化服务 [12] 数字金融 - 完成核心系统分布式转型,"建行云"算力规模和服务能力保持同业领先,自主研发人工智能平台落地193个场景应用 [13] - 制定《数字金融业务发展2024年行动方案》,加强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投入,推进核心业务系统智能化改造 [13] - 推进"大资管家"生态体系建设,提升集团IT一体化水平,优化客户服务体验 [13] 行业趋势与政策响应 -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及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政策,将ESG因素融入业务流程和风险管理 [3][4] -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优化资金供给结构,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公司战略与之高度契合 [4][7] - 绿色信贷市场从增量转向提质和调结构,四大行绿色信贷规模均突破4万亿元,持续领跑市场 [10]
发挥品牌优势 彰显社会责任(中国品牌日)
人民日报· 2025-05-15 05:55
中国人保 - 2024年提供风险保障3175万亿元,赔付4485亿元,理赔超1.8亿件,三项指标均居行业首位 [1] - 科技金融方面,落地全国首单中试综合保险,签发重大科技攻关保险,服务科技自立自强投资规模达327亿元 [1] - 绿色金融方面,承保新能源车1159万辆,承担绿色风险保障184万亿元,服务绿色发展投资规模1004亿元 [1] - 普惠金融方面,为5542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2.1万亿元,承办政策性健康险项目1442个,为9.7万家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风险保障450亿元 [1] - 养老金融方面,实现商业保险年金新单保费234亿元,管理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资产规模6457亿元 [1] - 数字金融方面,算力产业链保险方案入选工信部试点目录,储备通用AI能力超150项,日均调用超100万次,大模型产品在10余个场景落地应用 [2] 华侨城集团 - "五一"假期接待游客390万人次 [3] - 推出多样化文旅体验,如"巴蜀迷情""欢乐江城"等IP场景 [3] - 实施"星河计划"打造自主知识产权IP,新增用户超400万,总粉丝量近7000万 [3] - 联动国潮国漫IP推出"国潮文化节",打造"迷你星球"亲子乐园等项目 [3] - 推进内部专业化整合,明确欢乐谷公司、文化公司等专业子公司职能定位 [4] 银联 - 2025年一季度银联手机Pay在澳大利亚、新西兰交易笔数同比增长4倍以上 [5] - 新西兰奥克兰公共交通银联闪付服务交易笔数实现10倍增长 [5] - 澳大利亚几乎所有POS商户和ATM受理银联支付,约九成支持"挥"手机和"拍"卡支付 [6] - 新西兰超90%的POS商户和ATM受理银联卡 [6] - 推出优惠汇率和满减优惠活动 [6] 京东集团 - 推出2000亿元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已有上万家企业进入采购洽谈阶段 [7] - 以旧换新服务覆盖200多个细分品类,全国超90%县域农村地区有消费者通过京东进行以旧换新 [7] - 多元线下业态为品牌提供线上线下营销及售卖一体的新兴场所 [7] 扬子江药业 - 2024年旗下工厂获评全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通过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四级评估 [9] - 在研各类新产品100余个,自主研发的国产化药1类新药完成Ⅳ期临床试验疗效验证 [9] - 在全国建立80个中药材种植基地,落地护佑健康管理中心和生物医药产业园区 [10] 泸州老窖 - 构建1573国宝窖池群活态酿造与24代非遗技艺传承"活态双国宝"文化体系 [11] - 建立国家级固态酿造技术创新中心,打造白酒行业首个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11] - 构建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 [11] 中国飞鹤 - 承担40多项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牵头研制新一代婴儿配方奶粉 [13] - 建成国内第一条脱盐乳清生产线和第一条乳铁蛋白自动化生产线 [13] - 发布全球领先的乳蛋白鲜萃提取技术 [13] - 搭建全国最大的母乳数据库之一 [14] 微众银行 - "微业贷""微粒贷"累计服务个人客户超4.2亿,中小微企业超580万家 [16] - "微业贷"覆盖30个省区市,批发零售业、制造业、建筑业贷款余额占比超70% [16] - 科技人员占全行员工总数50%以上,对外开源项目达38个 [16] - 开发超过220个AI应用,大模型日均调用超4万次 [16]
创五年新低!发力新方向
中国基金报· 2025-05-13 17:37
行业趋势与挑战 - 银行业进入"低利率、低息差"周期,宏观环境和地缘政治冲突带来重大挑战,促使银行从规模导向转向价值创造 [1] - 2024年银行业通过深耕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寻求新业务增长点 [1][5] - 2025年中国经济预计回升向好,但上市银行仍面临不确定性和挑战,需加速转型以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 [1] 财务表现 - 2024年上市银行平均净息差为1.52%,较上年下降17个基点,连续五年下降 [2] - 2024年上市银行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2.20%,连续2年下降 [2] - 其他业务收入(非息收入)同比增长25.93%,占营业收入的14.40%,较2023年上升2.96个百分点 [2] - 投资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合计同比增长29.84%,农商行表现突出(如张家港行增长176.81%),国有大行及股份行增速显著(中国银行64.68%、郑州银行72.35%、华夏银行66.58%) [2] - 2025年一季度42家A股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减少1.09%,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72%,资产总额较2024年末增长3.94% [3] - 2025年一季度加权平均不良贷款率1.23%(较2024年末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37.99%(较2024年末降1.98个百分点) [3] 金融"五篇大文章"进展 科技金融 - 工农中建四大行2024年末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超1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2.62% [6] - 10家股份制银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超4.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93% [6] - 银行通过专营组织、专业团队和专设信贷标准,构建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产品体系 [6] 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 - 58家上市银行2024年末绿色贷款余额27.72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20.60%(高于贷款整体增速12.70个百分点) [6] - 53家上市银行2024年末普惠型贷款余额21.7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33%(高于贷款整体增速10.43个百分点) [7] 养老金融 - 2024年上市银行构建多元化养老金融服务体系,22家拥有个人养老金业务资质的银行中17家已开通公募基金、商业养老保险、理财和储蓄业务 [7] - 养老金融成为零售业务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领域 [7] 数字金融 - 25家上市银行2024年科技投入合计1972.74亿元,与上年持平 [7] - 27家上市银行金融科技/信息科技人员超16.12万人,较上年末增长11.84% [7] - 银行科技投入从"重建设"转向"重效益",结合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优化金融供给结构和运营效率 [8]
聚焦价值创造,上海农商银行实现投资价值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环球网· 2025-05-13 15:40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净收入266.41亿元,同比增长0.9% [1] - 归母净利润122.88亿元,同比增长1.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75% [1] - 总资产达1.4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87% [1] - 吸收存款1.09万亿元,贷款与垫款总额7552.19亿元 [1] - 不良贷款率0.97%,与上年度持平 [3] - 资本充足率17.15%,较上年同期的15.74%提升 [3] - 2024年累计派发现金红利41.66亿元,分红率33.91%,较上年度提升3.81个百分点 [9] 业务发展 - 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149.8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4.29% [4] - 科技型企业贷款客户数4278户,较上年末增加30.63% [4] - 绿色信贷余额843.3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7.28% [5]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866.0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14% [6] - 涉农贷款余额677.8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2% [6] - 个人客户数2473.22万户,较上年末增长6.39% [6] - 零售金融资产余额7953.1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63% [6] - 理财产品总规模1783.96亿元,保持全国农村金融机构首位 [6] 战略布局 - 构建"三农"金融为本色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4] - 打造以科创金融为特色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4] - 建立以绿色金融为底色的可持续发展金融服务体系 [4] - 推进"鑫动能"战略新兴客户培育,构建"鑫生态"服务联盟 [5] - 建成55家养老金融特色网点,千家"心家园"公益服务站实现上海全覆盖 [6] - 个人线上渠道用户数达649.63万户,电子渠道承载96.30%理财和97.74%基金交易 [7] 市场地位 - 全球银行业排名第128位,中国银行业排名第23位 [8] - 连续四年蝉联城区农商银行综合评价第一 [9] - 入选国有企业上市公司ESG"先锋100指数" [9] - 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总数达4.35亿股,较年初大幅净买入 [11] - 上市以来累计派发现金股利165.20亿元,为IPO募集资金总额的1.92倍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