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个人信息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直播顾客用餐,逾越了权利边界
经济观察报· 2025-05-03 20:32
餐饮行业直播现象分析 - 直播模式在餐饮行业逐渐普及,商家通过直播增强与消费者互动并提升商业效益,部分商家通过直播成为网红店后获得难以估量的商业价值 [1] - 消费者对未经同意的直播普遍感到不适,认为就餐过程被公开品评侵犯了个人隐私和心理舒适度,导致部分顾客拒绝再次光顾涉事门店 [1] 法律合规性问题 - 餐饮直播可能违反《民法典》关于肖像权和隐私权的规定,未经许可拍摄顾客属于侵权行为,需承担法律责任 [2] - 合法直播需满足两种条件:避免顾客入镜或事先获得顾客明确同意,否则可能面临法律追责 [2] - 已有司法判例显示,火锅店因直播顾客用餐被判赔偿500元,表明侵权行为需付出实际代价 [3] 行业监管与规范 - 《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和《网络主播行为规范》明确禁止直播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要求主播在公共场所保持权利边界 [4] - 多地法院通过判例强化对网络直播的规范,体现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司法导向 [4] - 商家在追求流量时需遵守法律底线,公共场所直播若突破权利边界将面临监管处罚和公众抵制 [4] 行业趋势与案例 - 直播乱象不仅存在于餐饮业,机场、医院、地铁等公共场所也频繁出现类似纠纷,部分冲突已升级为法律诉讼 [3] - 权利滥用现象凸显,直播者需在宪法规定的权利行使范围内活动,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3]
AI时代 新规守护你的脸
河南日报· 2025-05-02 07:57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现状 - 人脸识别技术已深入日常生活场景,如手机解锁、支付、门禁等,但存在信息泄露和身份盗用风险 [3] - 2024年孟州市法院宣判的案例显示,不法分子以赠送物品为诱饵非法获取公民人脸信息,涉案金额达600余万元 [4] - 郑州公安机关破获的犯罪团伙通过发展代理收集动态人脸信息400余套,每套售价超千元 [5] 法律法规与行业规范 -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于6月1日施行,明确非必要不得强制使用人脸识别技术 [3][9] - 此前人脸识别技术规范散见于《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和司法解释中 [6] - 《办法》规定公共场所安装人脸识别设备需为维护公共安全所必需,禁止在私密空间安装 [9] 技术风险与防范措施 - AI换脸技术可模拟面部特征,被用于电信诈骗,如安阳市案例中犯罪分子冒充熟人诈骗98万元 [11] - 河南警察学院专家建议通过动作验证(如眨眼、摸鼻子)和私密信息核对识别AI换脸 [14] - 减少社交媒体个人信息发布,避免非必要人脸验证以降低泄露风险 [14] 企业合规与整改行动 - 确山县检察院发现15家物业违规采集业主人脸信息,未履行告知义务,后通过检察建议推动整改 [7][8] - 郑州警方指导互联网企业整改超范围采集个人信息行为,加强隐私保护 [10] - 四部门联合专项行动将公共场所违规使用人脸识别列为重点整治问题 [9][10]
带头“开盒挂人”,网络安全博士眼里哪有“安全”
新京报· 2025-04-14 06:46
网络安全行业事件 - 网络安全在读博士利用专业能力实施"开盒挂人"行为,导致3000余人受害,波及主播及关联人群[1] - 涉案人员因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被判有期徒刑1年6个月并处罚金1万元[1] - 网络安全高学历人才涉案暴露行业伦理教育缺失问题[2] 网络暴力治理动态 - 中央网信办2023年11月将"开盒挂人"列为7类重点整治问题[1] - 2024年暑期专项整治针对未成年人的"开盒挂人"乱象[1] - 2024年法院数据显示292人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获刑,91人因侮辱诽谤罪获刑[3] 平台监管责任 - 粉丝团体和亚文化社区是"开盒挂人"高发区域,平台需加强巡查处置[3] - 平台需完善敏感信息识别、违规账号处理等机制[3] - 网络社区管理被列为治理"开盒挂人"的核心环节[3] 行业治理方向 - 高等教育机构需强化网络安全与法治结合的教育[2] - 需建立学校-家庭-社会联动的未成年人矫治机制[2] - 技术甄别能力提升是追责网暴参与者的关键[3]
【防骗】保护个人信息 谨防电信诈骗
中国建设银行· 2025-03-20 14:56
作主持"最行 保护个人信息 谨防电信诈骗 老头子,快把你身 份证给我,跟我走。 你要我身份证干啥? 刚才在小公园碰见- 个小伙子,他说是为 山区献爱心的,不需 要我们掏钱 3.촬惕过于热情的陌生人:当陌生人对你过分热情 时,应保持警惕,以免上当受骗。 只要登记我们信息, 他们就替我们往山区 送鸡蛋,而且我们还 能领50个鸡蛋,献爱 心还能领鸡蛋! 你这老头子,觉悟 啊? 这 ... 个人 能不能高一点,快 信息能随便告 跟我走吧! 诉陌生人吗? 爷爷奶奶你们来了, 这边 登记完信息后我们替大家 往山区送食品,大家还可 以扫码入我们小区群,以 后活动还有很多呢! 哎呀,扫个码就行?老头 子,快把你手机拿来,我 们都扫! S 阿姨, 泄露个人信息 是非常危险的,不法 分子很可能会用您的 爱心和个人信息设计 诈骗活动,这样,您 很可能会不知不觉地 就被诈骗分子把钱都 骗走了。 啊? 这 … 后果竟然这么严重? 贪小便宜吃大亏 现在知道了吧! 风险提示 1.不随便透露个人信息:骗子会变换千万种手段窃 取你的信息,一定要重视自己的信息安全!在和 陌生人交流中,不随便透露个人的信息!更不要 和陌生人使用"屏幕共享"功能, ...
百度:已报案!
券商中国· 2025-03-19 21:34
百度"开盒"事件声明 - 公司否认事件相关信息来源于百度内部系统,强调任何职级员工及高管均无权限触碰用户数据 [1][2] - 内部调查显示数据经过匿名化处理且权限分离,安全日志查验确认信息源自海外社工库(非法隐私数据库)[2] - 针对网络流传"高管提供数据库给子女"等不实截图及雷同造谣文案,公司已向公安机关报案 [2] 事件背景与行业影响 - 事件起因于网民因韩国艺人评论纠纷,通过违规手段曝光包括孕妇在内的多名用户隐私,涉事者身份后被确认为百度副总裁13岁女儿 [1][3] - 涉事高管谢广军公开道歉,承认女儿情绪失控转发海外网站隐私信息导致连锁反应 [4] - 央视"3·15"曝光多家科技公司非法获取用户数据:启科科技窃取3800项标签,云企智能日处理量达100亿条,部分数据流向精准营销及诈骗 [4] 个人信息保护监管动态 - 2024年公安部"净网"行动侦破侵犯公民信息案件7000余起,典型案例揭示六大犯罪特征:技术渗透、行业勾结、身份欺诈、跨领域犯罪、场景定向窃取、规模化牟利 [4][5][6][7][8][9][10] - 《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管理办法》将于2025年5月生效,要求企业从数据处理评估、出境管理、技术防护等五方面落实合规 [11] - 行业非法数据交易猖獗,部分案件涉案金额超百万,形成账号贩卖、数据包交易等黑色产业链 [10]
315曝光9大行业乱象,哪些品牌被点名?哪些品牌未回应?
和讯· 2025-03-15 23:58
文章核心观点 央视“3·15”晚会曝光多个行业乱象,包括劣质卫生巾纸尿裤翻新销售、一次性内裤无灭菌、家电维修高价乱象、泡水虾仁磷酸盐超标、电子签高利贷、软件窃取个人信息、骚扰电话产业链、手机抽奖陷阱和非标电线电缆售卖等问题,相关企业和监管部门作出回应与行动 [1] 分组1:劣质卫生巾纸尿裤翻新销售 - 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销售劣质卫生巾、婴儿纸尿裤,收购正规企业不合格产品翻新后售卖,利润高,剩余垃圾也有生财办法 [2] - 梁山县市监局会同公安局前往现场调查,济宁成立联合调查组查封涉事企业,控制负责人,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3][4] - Babycare回应称不合格品严格销毁,晚会涉及产品可能是仿冒,将追查并采取法律手段 [5] 分组2:一次性内裤无灭菌 - 商丘多家服饰加工企业生产的一次性内裤不卫生、不杀菌,包装标注与实际材质不符,部分企业喷“枪水”,部分代加工产品不杀菌 [6][7] - 丝语甜等多个品牌一次性内裤在电商平台下架,商丘对涉事企业查封,浪莎股份收到上交所监管工作函并配合核实 [8][9][10] 分组3:啄木鸟家电维修高价乱象 - 啄木鸟家庭维修平台投诉量多,维修师傅为提高收费有多种套路,原因是平台施压,平台占主导地位 [11][12] - 啄木鸟回应关注问题,建立投诉机制,将对违规师傅处罚并道歉彻查,重庆市场监管局调查执法 [13][14][15] 分组4:泡水虾仁磷酸盐超标 - 广东湛江尚方舟等食品公司加工虾仁时违规超量添加保水剂,导致磷酸盐严重超标,成品外包装不标注,长期摄入有健康风险 [18][19] 分组5:电子签高利贷 - 借贷宝、人人信平台电子签存在高利贷和“砍头息”问题,放款方做假账号规避法律风险,平台“实名认证”成摆设 [20][21][22] - 借贷宝成立整改小组,其成都总部大门被贴封条 [23][24] 分组6:软件窃取个人信息 - 云企智能等公司的获客软件通过爬虫技术等强行获取个人信息,还能偷取同行直播带货数据和企业公众号用户信息 [26] - 部分公司使用手机三网通信大数据获客,海量用户信息被标签化待售 [27] 分组7:骚扰电话产业链 - 智优擎网络科技等外呼公司使用AI智能机器人拨打营销电话,效率高,难辨真伪,该公司服务企业多,承接多行业业务 [28][29] 分组8:手机抽奖陷阱 - 诺诺网开发票页面抽奖有消费陷阱,话费券使用条件苛刻,兑吧网络科技相关业务获利高,利用“沉默用户”敛财,业务有诱导欺诈嫌疑,日流水约20亿 [30][31] 分组9:非标电线电缆售卖 - 南宁、贵阳、安顺等地五金市场公然售卖非标电线电缆,金明阳、润雄电缆等公司生产非标产品,国内重大火灾案例中因线缆引发的火灾占比超50% [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