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
搜索文档
稀土亮剑斩断西方芯片命脉!中美贸易战惊现攻守易形,华尔街遭遇黑色星期四
搜狐财经· 2025-10-12 12:53
10月9日,商务部官网悄然更新的文件,让沉睡中的华尔街骤然惊醒。针对中重稀土、超硬材料及锂电池负极等关键物项的出口管制新规,如同精确制导导 弹直插全球产业链心脏。短短24小时后,纳斯达克指数暴跌3.6%,道琼斯指数蒸发逾千点——这场被国际媒体称为"稀土冲击波"的博弈,彻底改写了中美贸 易战的底层剧本。 一、八年隐忍终亮剑:中国首次实施"战略元素长臂管辖" 当美国沉迷于芯片断供的制裁快感时,中国悄然亮出了真正的"战略核选项"。此次管制最致命之处在于突破地理边界限制:无论稀土在智利矿山开采,还是 在韩国工厂加工,只要涉及中国技术或原材料,流向美国前必须获得中方许可。 数据揭示其杀伤力根源:全球93%的稀土磁体、90%的分离提纯产能牢牢掌控在中国手中。正如麻省理工学院供应链专家托马斯·凯丁所言:"中国并非垄断 矿产,而是垄断了将矿石变为战略物资的'转化密码'。" 这记对标美国芯片管制的精准反制,让ASML光刻机、台积电晶圆厂等西方科技图腾瞬间暴露在断 供风险下。 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的失态咆哮,暴露出美方的致命误判。10月7日,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刚抛出半导体制裁九项新规,三天后中国立即以稀 ...
10.12黄金逆袭大涨75美金 多头反击
搜狐财经· 2025-10-12 11:50
黄金闪崩跳水,一路狂跌超110美金后。昨天止跌调整后,多头再次上演绝地反击,大幅反弹75美金, 强势归来,再战历史新高。 昨天我们4002附近,再次空获利。 下周的走势 昨天,黄金止跌修正后。 没有延续大空,反而多头上破。 一度涨破了4000的关口,而且最高触及到了4022的位置强势收盘。 下周继续看反弹延续,上看4058的前高。 再次突破,上方新高不猜顶,而且看到4100的关口。 当然了,下方或存在调整的机会。 先看4000的关口,此位置上方持续调整。 不过高位洗盘,下方再跌穿4000的关口。 下方回调,继续看到3955的支撑。 黄金开年连涨4个月后,到8月收官,持续了4个月的横盘震荡格局,终于突破了。而且到本月,迎来2个 月连涨,上演单边涨势,2个月更是600美金涨幅。年内涨幅超1400美金,本周高位洗盘,再次破高,不 猜顶。同时,下方再次大幅回调,可看到3900的关口。 昨天主要因素: 一方面,特朗普丢诺贝尔奖,一怒之下就是关税,这次对华关税升级,可谓力度之大,或重返4月份全 面关税水平,11月1日或100%的关税,还没等12小时,迎来中方全面反制,中美贸易战再度开打,美股 汇双杀,恐慌情绪升级,利好黄 ...
预料之中的黑天鹅事件
鲁明量化全视角· 2025-10-12 11:20
核心观点 - 全球市场遭遇由中美贸易冲突升级引发的黑天鹅事件,导致股市及虚拟币市场大幅下跌,建议对A股主板及中小市值板块维持低仓位以规避风险 [3][4][5][6] 市场表现与事件 - 过去两周沪深300指数区间涨幅1.47%,上证综指周涨幅1.80%,中证500指数周涨幅2.17%,市场由散户情绪带动冲高 [3] - 10月10日特朗普宣布对中国进一步加征关税,引发全球股市一致性暴跌,虚拟币市场出现史上最大单日爆仓,部分币种净值一度“清零”,大部分币种单日最大跌幅达30-50% [4] - 美股的MEME ETF高波动散户偏好产品恢复上市发行不到2天即遭遇单日类股灾冲击 [5] 基本面分析 - 中美贸易战3.0升级,中国于10月9日对芯片、稀土等领域进行高调反制 [4] - 市场在明确定价美国衰退,美元资产被流动性和AI推升至极致泡沫高位 [4] 技术面与仓位建议 - 择时信号提前预警减仓,成功规避本次黑天鹅事件及4月7日的股灾 [5] - A股市场由散户资金推动刷出新高导致顶背离,反转下跌势能放大,建议对主板维持低仓位重点回避 [5] - 中小市值板块建议维持低仓位重点回避,市场风格维持大盘占优 [6] - 短期动量模型无建议关注的行业 [6]
连收3大噩耗!特朗普后院失火:为证明自己,他甩出了一纸报告
搜狐财经· 2025-10-12 10:55
中美贸易与产业对抗 - 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美国实施芯片管制和关税政策,中国采取稀土出口限制和大豆进口限制作为反制措施[1] - 中国对稀土的出口限制精准打击美国军工和高科技行业,而大豆进口限制则针对作为特朗普关键票仓的美国农民[1] 美国金融市场动荡 - 特朗普关于制裁中国的言论导致美股出现剧烈震荡,七大巨头公司市值单日蒸发5万亿元[1] - 美股于10月11日继续跳水,市场抛售速度超出分析师预期,促使投资者重新评估贸易战风险[3] - 桥水基金创始人警告美国政府的债务规模已超过37.86万亿美元,并预测美债危机可能在两三年内爆发,将削弱美元地位[3] 美国国内政治压力 - 美国同意卡塔尔在爱达荷州空军基地建设训练设施并部署F-15战斗机编队,引发特朗普阵营内部强烈反对[5] - 极右翼代表人物劳拉·卢默指责此举并号召支持者不参与2026年投票,鹰派人士及民主党借机对特朗普政府进行批评[5] 特朗普个人形象管理 - 特朗普打破年度常规,在6个月内再次进行体检并公布报告,白宫刻意强调其心脏年龄比实际年龄年轻14岁[6] - 此次体检旨在回应此前关于其健康问题的舆论,并在中美谈判关键时期营造总统精力充沛的形象,避免民主党借题发挥[6]
突然偷袭,特朗普这次是有备而来
虎嗅· 2025-10-12 09:11
市场影响 - 特朗普关于大幅提高对华关税的言论导致美股三大股指大幅下挫,其中道指收跌1.90%,标普500指数重挫2.71%,纳斯达克指数大跌3.56% [2][3][4][5] - 主要科技公司股价受冲击严重,英伟达下跌4.89%,苹果下跌3.45%,特斯拉下跌5.06% [6] - 事件导致美国大科技公司市值总计蒸发7700亿美元 [1] 关税政策背景与时机 - 特朗普宣布自11月1日起,在现有关税基础上对华额外加征100%关税,并实施"所有关键软件的出口管控" [6] - 此次加关税时机选择在美国零售商完成7月至10月中旬的"黑色星期五"及圣诞节销售旺季备货之后,避免直接影响美国消费 [9][10][13] - 新关税时间点也与斯德哥尔摩中美经贸会谈后达成的90天展期结束相吻合 [13] 美国战略与全球贸易关系 - 美国在2025年采取分化瓦解策略,先与欧盟、墨西哥、日本等主要贸易伙伴达成协议(如欧盟输美商品关税15%,日本出口美国商品征收15%基准关税),再集中针对中国加征关税 [21][22] - 美国联邦债务总额高达37.3万亿美元,比2024年GDP高出近三成,对国外加关税被视为缓解政府债务压力的途径 [19] - 墨西哥曾拟对中国等国加征10%~50%关税,被视为配合美国,但在中国宣布进行贸易投资壁垒调查后推迟了相关讨论 [23] 中美贸易摩擦具体领域 -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于2025年4月17日宣布,自10月14日起对中国拥有或经营的船舶、中国籍船舶及中国造船舶加收港口服务费 [27][28] - 该措施对中国造船业造成冲击,2025年1~9月中国船企新接订单同比下降58%,全球市占率从2024年的68.2%降至56% [29][30] - 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对与美国相关的特定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并加强稀土出口管制,要求境外销售原产中国的稀土或使用相关技术需获得出口许可证 [32][33][34] 中国应对与长期发展 - 中国对美国的相关限制措施采取了坚决的反击,包括贸易投资壁垒调查和针对性的收费措施 [23][32] - 行业在科技领域寻求自主,推动国内大模型适配国产AI芯片,半导体材料和设备企业与芯片制造厂商磨合以推进高端芯片全流程国产化 [38] - 在农业、矿业等领域保障国产化,并致力于经济增长和资本市场繁荣,以打造全球最大市场,削弱美国关税武器的影响 [38]
特朗普对中国加税100%,既然美国不长记性,中国可以放开手脚打了
搜狐财经· 2025-10-11 18:49
此外,特朗普的每一次决策,都有可能引发蝴蝶效应。在他发布加税消息后的短短时间,美股市场就迎来了严重波动。数据显示,道指下跌了1.9%,纳斯 达克则暴跌3.56%,这种反应透出了投资者的紧张情绪,他们似乎已经看到了潜在的暗黑时刻即将降临。因此,这一系列的反应不仅是市场对特朗普政策的 不信任,更是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深度忧虑。 然则,特朗普的加税令并非没有留有余地。他特意设定了11月1日的生效时间,似乎在向外界传达一个信号:如果中方愿意在这段时间内妥协,一切还可以 讨论。这一策略尽管看似灵活,但也让人忍不住想问,特朗普是否已经意识到,即便如此,中方是否会轻易让步?这种种思考都映衬出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和 未来的不可预测性。 在我们回顾事件的始末前,不妨先设想一下当初的气氛。当特朗普发布新一轮关税令时,有多少人在屏幕前揣测这位总统心中的真实意图?他与中国的关 系,似乎在过去几个月中曾显得温和,但几份来自北京的反制公告,犹如一剂猛药,令他瞬间失控。从对稀土出口的管控,到各类企业的制裁,中国一揽子 措施,让特朗普的怒火直线上升。这种激烈的反应恰恰显示出美国面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时的焦虑。 从特朗普几条推文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 ...
中国对美贸易战,掀起大反攻了!
新浪财经· 2025-10-11 01:21
中国对美贸易反制措施 - 对高通公司立案并发起反垄断调查,针对其在手机芯片市场的垄断地位及“高通税”专利收费模式[2][4] - 对稀土出口实施全产业链管制,涵盖稀土技术、设备、原料、辅料及制成品,并限制涉及海外军用的稀土产品出口[6][7] - 对美国籍或在美国制造的商船停靠中国港口额外收取“进港特别服务费”,作为对美方同类收费的对等反击[7][9] 中国反制措施的背景与底牌 - 国产芯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包括国产DUV光刻机研发进展及华为、阿里云、小米等公司在芯片设计领域的成果[11] - 中国外贸对美国依赖度显著降低,能源、农产品进口转向俄罗斯、巴西等国,东盟取代美国成为最大贸易伙伴[11][12] - 对美出口结构升级,从中低端商品转向大疆无人机、影石运动相机等中高端产品[12]
Stock Markets Have Been Looking for the Next Big Risk. They May Have Found It.
Barrons· 2025-10-11 00:50
市场表现与趋势 - 美国股市连续33个交易日未出现1%的回调 波动率读数低迷 市场整体看涨情绪推动股指创下一系列历史新高 [1] - 市场在周五迅速结束了此轮上涨趋势 投资者可能发现了市场在进入年末最后几个月时的关键弱点 [1] 中美贸易关系动态 - 特朗普总统威胁对中国加征“大规模”关税 并暗示可能取消与习近平主席的既定会晤 [2] - 上述行动有可能迅速升级华盛顿与北京之间本已紧张的贸易战 并考验市场在第三季度财报季来临前令人印象深刻的秋季涨势 [2] - 关税威胁以及“许多其他反制措施”的考虑 是持续数月中美贸易争端中一系列针锋相对行动的最新进展 [3]
豆粕:震荡,豆一:震荡
国泰君安期货· 2025-10-10 15:0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核心观点 10月9日CBOT大豆期货在连续两天上涨后下跌,受多头获利平仓、技术性抛盘活跃及中美贸易担忧加剧影响,美国农业部推迟发布月度供需报告抑制市场交易,植物病害和季末干旱或影响单产,交易商无法获得产量最新预测,特朗普承诺的农民援助计划细节未公布,中国扩大稀土金属出口管制引发对中美贸易战解决方案质疑,本月晚些时候中美领导人将讨论大豆采购问题,弱拉尼娜天气模式或增加巴西和阿根廷等主产区干旱风险 [2] 根据相关目录总结 基本面跟踪 - 期货方面:DCE豆一2511收盘价日盘3975元/吨,涨46元(+1.17%),夜盘3960元/吨,持平;DCE豆粕2601收盘价日盘2939元/吨,涨6元(+0.20%),夜盘2929元/吨,跌5元(-0.17%);CBOT大豆11收盘价1021.75美分/蒲,跌8.0美分(-0.78%);CBOT豆粕12收盘价276.6美元/短吨,跌1.5美元(-0.54%) [1] - 现货方面:山东豆粕43%价格2950 - 2980元/吨,较节前+10或持平,不同时间段现货基差有相应情况;华东张家港达孚、华南东莞达孚等不同企业不同时间段豆粕价格及基差有相应变化 [1] - 主要产业数据:前一交易日豆粕成交量12.35万吨/日,前两交易日12.04万吨/日;前一交易日豆粕库存111.82万吨/周,前两交易日数据缺失 [1] 宏观及行业新闻 10月9日CBOT大豆期货下跌,受多头获利平仓、技术性抛盘活跃及中美贸易担忧加剧影响,美国农业部推迟发布月度供需报告抑制市场交易,植物病害和季末干旱或影响单产,交易商无法获得产量最新预测,特朗普承诺的100亿至150亿美元农民援助计划细节未公布,中国扩大稀土金属出口管制引发对中美贸易战解决方案质疑,本月晚些时候中美领导人将讨论大豆采购问题,弱拉尼娜天气模式或增加巴西和阿根廷等主产区干旱风险,罗萨里奥谷物交易所预测2025/26年度阿根廷大豆产量4700万吨,低于美国农业部预测的4850万吨 [2] 趋势强度 豆粕趋势强度为0,豆一趋势强度为0,主要指报告日的日盘主力合约期价波动情况,趋势强度取值范围为【-2,2】区间整数,强弱程度分为弱、偏弱、中性、偏强、强,-2表示最看空,2表示最看多 [2]
特朗普苦求中国未果,赖清德却选择接盘,为美献上100亿美元大单
搜狐财经· 2025-10-10 12:30
美国大豆贸易格局变化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大豆进口国 2025年秋季对美国新季大豆采购量创近30年最低纪录 直接降为零 [1] - 中国采购转向的主要原因是对比美国大豆 巴西大豆免税且价格低10%-15% 同时阿根廷于9月22日取消大豆等农产品出口税 [1] - 美国大豆失去中国市场导致豆农面临困境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2025年8月公开呼吁中国将订单增至四倍但未获回应 [1] - 贸易战后中国开拓多元进口渠道 2024年从阿根廷进口大豆达410万吨 同比暴涨110% [5] 台湾地区采购美国农产品的影响 - 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于9月30日宣布 计划未来四年购买10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 主要包括大豆、小麦、玉米和牛肉 [1][3] - 该采购计划引发本地民众强烈不满 岛内媒体批评此举是将台湾农产品当"献礼"进一步掏空台湾 [3] - 100亿美元采购额相当于每位台湾民众承担近4000元新台币的成本 且美国农产品进入将对本地脆弱农业造成冲击 [3][7] - 此次农产品采购并非孤立事件 2025年2月已披露一项对美军购计划 金额介于70亿至100亿美元之间 两者合计近200亿美元 [3] 地缘政治博弈与市场反应 - 台湾地区当局的采购行为被视为企图通过对美巨额采购 换取特朗普政府的政治支持尤其是对抗大陆的"保障" [3][5] - 分析认为特朗普政府正走向与中国"脱钩" 但中国已找到应对美国关税威胁的多种方案并逐步适应 [5] - 有观点指出台湾地区以民众福祉和经济前景为代价讨好美国 最终难逃被美国吃干榨尽的结局 [5] - 岛内要求调整对美政策的呼声日益增多 拒绝无条件讨好美国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