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道主义援助
icon
搜索文档
非洲部分地区安全压力增大
人民日报· 2025-07-14 06:00
非洲地区安全与人道主义危机 - 非洲部分地区安全压力增大,武装冲突、恐怖主义、政治动荡和发展赤字等复杂矛盾交织,导致难民和流离失所者数量不断攀升,人道主义形势严峻 [1] - 乍得2025年应急计划至今仅有9 3%的资金得到落实,苏丹冲突持续外溢导致更多难民进入乍得,使形势更加严峻 [1] 苏丹内战与人道主义影响 - 苏丹内战呈现战线不断变化、空袭频率增加、针对平民及医院等民用基础设施的袭击不时发生等趋势 [2] - 自2023年4月苏丹武装冲突爆发以来,苏丹已有约2 97万人丧生、超过1285万人流离失所 [2] - 2025年上半年苏丹共发生至少38起针对医疗保健设施的袭击事件,造成933人死亡,140人受伤,至少80%的医院在冲突中受损 [2] - 2024年7月苏丹暴发新一轮霍乱疫情以来,累计霍乱感染病例超过8 3万例,死亡病例2121例,超过3350万人面临感染风险 [2] 冲突外溢与地区局势 - 苏丹内战外溢至利比亚和埃及三国边境地区,苏丹快速支援部队在中非共和国东北部进行征兵活动,构成严重威胁 [3] - 乍得湖地区"博科圣地"等恐怖组织频繁制造针对平民和军人的袭击,暴力事件增加 [3] - 刚果(金)东部地区反政府武装"M23运动"不断发起攻势,冲突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和流离失所 [3] 国际社会应对措施 - 中方已向苏丹提供多批人道主义援助物资,包括粮食、帐篷、毛毯等 [4] - 中方呼吁国际社会加大对地区国家支持,帮助强化边境安全管控,应对难民跨境流动、武器非法流散等问题 [4] - 针对刚果(金)东部局势,中方呼吁冲突各方全面落实安理会决议,切实停火止暴,国际社会应加大人道援助 [4]
联合国机构:加沙燃料短缺已达临界水平
快讯· 2025-07-13 08:51
加沙地带燃料短缺危机 - 联合国七个机构联合声明指出加沙地带燃料短缺已达"临界水平" [1] - 燃料是当地生存支柱 支撑医院电力 供水系统 卫生网络等关键人道设施运转 [1] - 燃料耗尽将加剧当地饥饿民众的生存负担 [1] 国际援助呼吁 - 声明强调必须允许足量燃料进入加沙地带以维持基本需求 [1] - 需持续保障人道主义援助行动不受中断 [1]
联合国人权高专办谴责加沙援助物资分发点发生的杀戮事件
快讯· 2025-07-11 22:53
当地时间11日,联合国人权高专办发言人拉维娜.沙姆达萨尼谴责加沙地带援助物资分发点发生的杀戮 事件,并表示,加沙民众继续面临在排队领取食品和药品等基本物资时遭到袭击的风险。据报道,至少 15名巴勒斯坦人在代尔拜拉赫一家诊所前的袭击中丧生,该诊所由美国援助组织运营,人权高专办正对 该事件展开调查。沙姆达萨尼指出,在食品、燃料和救援物资进入加沙地带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自从加 沙人道主义基金会运营的非联合国食品分发站建立以来,加沙民众在援助物资分发点及周围遭杀害的情 况已屡见不鲜,这种由以色列和美国支持的军事化援助分配模式一直试图将联合国及其人道主义伙伴边 缘化。据联合国人权高专办统计数据,5月27日至7月7日期间,人权高专办记录了798起杀戮事件。其中 615人在加沙人道主义基金会站点附近遇难,183人在援助车队的路线上遇难。(央视新闻) ...
国际机构联合发声,美国总统施压以哈,多方力量敦促加沙立即停火
环球时报· 2025-07-03 06:27
国际援助机制争议 - 171个国际慈善和人道主义组织签署联合声明,要求停止美以支持的"加沙人道主义基金会"运作,因其制造混乱和暴力 [1][3] - 以军被指控"几乎每天"向领取物资的平民开枪,使用机枪、迫击炮等重型武器,导致549人死亡、4000人受伤 [3] - 援助分发点主要设在加沙南部,被指是以色列"预谋战略"的一部分,旨在驱赶北部居民 [4] 停火协议动态 - 特朗普宣称以色列同意"60天停火协议必要条件",并威胁哈马斯接受否则情况恶化 [1][5][6] - 哈马斯坚持任何停火协议必须确保永久结束加沙战争,愿意讨论明确结束战争的倡议 [6] - 以色列财长斯莫特里赫反对任何停火协议,称"不需要调解人",必须继续战争直至"决定性胜利" [7] 地区冲突升级 - 以军袭击加沙难民营等地造成至少51名平民死亡,胡塞武装向以色列发射导弹和无人机导致机场中断 [7] - 美国驻以大使威胁用B-2轰炸机攻击胡塞武装,加剧地区紧张局势 [7] 国际舆论与政治博弈 - 联合国官员批评美以援助项目将人道主义与政治军事目标挂钩,是"虚伪的表演" [4] - 特朗普频繁推动停火协议以塑造"和平缔造者"形象,但实际解决方案未触及根本问题 [7] - 以色列与哈马斯自1月停火协议后谈判僵持,双方互指违约,3月以军恢复大规模军事行动 [6]
中国赴南苏丹(瓦乌)维和部队赴当地医院开展人道主义援助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7-02 17:52
人道主义援助活动 - 中国第15批赴南苏丹(瓦乌)维和部队向瓦乌市教学医院捐赠卫生用品、生活用品及学习用品等各类物资,有效改善医院条件 [1][2] - 维和医疗分队官兵表示此次活动是践行"救死扶伤、大爱无疆"和平理念的具体举措,将持续深化与当地政府及群众的交流合作 [2] - 分队前往产科病房及门诊,为即将分娩患者、患病儿童及女性医护人员送去生活用品、产褥垫、女性卫生用品等物资 [6] 医院现状与需求 - 瓦乌市教学医院主要接诊儿童及女性患者,但因物资紧缺和医疗条件简陋,能为病患提供的医疗卫生用品十分有限 [2] - 医院有许多传染病患者及受战乱冲突而流离失所的人员,急切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6] 当地反响 - 维和官兵与当地政府官员共同在医院文化墙写下祝福语,得到医务人员一致称赞与感谢 [6] - 医院医生勒博斯·莱恩斯表示非常感谢中国维和部队为当地医院民众提供的援助服务 [6]
卡塔尔外交部:加沙地带停火谈判尚未重启
快讯· 2025-06-30 21:19
加沙地带停火谈判 - 加沙地带停火谈判尚未重启 相关各方正在进行接触以确定新一轮谈判日程和方案[1] - 卡塔尔正向有关方面施加压力将停火谈判与向加沙地带提供人道主义援助脱钩[1] - 以色列阻止人道主义援助进入加沙导致当地人道主义灾难持续恶化[1] 伊朗核问题谈判 - 卡塔尔正在推动相关方就伊朗核问题恢复谈判 希望达成更全面协议[1]
美国国务院:批准3千万美元用于加沙人道主义基金的资金支持。
快讯· 2025-06-27 02:20
美国国务院:批准3千万美元用于加沙人道主义基金的资金支持。 ...
特朗普暂停USAID援助后,我走进了埃塞俄比亚
新浪财经· 2025-06-26 08:42
埃塞俄比亚人道主义危机 - 埃塞俄比亚人口超过1 25亿 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接受美国援助最多的国家 2023财年获18亿美元援助[2] - 2024年近1600万埃塞俄比亚人依赖捐赠粮食 一半儿童营养不良 主要由于气候变化冲击和内乱[2] - 提格雷地区540万人中90%以上急需粮食援助 2020-2022年内战导致该地区数千人死亡 数百万人流离失所[1] - 2025年埃塞俄比亚约1020万人处于严重食物不安全状态 包括300多万国内流离失所者 5岁以下儿童55%营养不良[9] 国际援助现状 - 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是最大粮食捐助方 通过WFP等组织提供援助 但2025年特朗普政府暂停了对外援助[2][14] - 2023年埃塞俄比亚仅收到所需32亿美元援助的29% WFP已将近80万难民粮食配给削减40%[14] - 其他援助机构包括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无国界医生 欧洲公民保护与人道救援总署等继续提供支持[14] - 1985年"We Are The World"筹集6300万美元善款 用于食物分发 医疗援助 物流支持和农耕培训等[8] 社会经济状况 - 埃塞俄比亚旅游业发展受阻 北部地质奇景和南部部落文化都难以提供稳定旅游体验[1] - Fendika文化俱乐部获得基金会资助 能为本土艺术家提供固定工资 打破传统小费模式[16] - 当地组织如国际培幼会致力于帮助战争孤儿 保护儿童免受人口贩卖和性剥削[13] - 2022年11月和平协议签署后 提格雷地区仍发生至少128起性暴力事件 超1万名妇女寻求治疗[13] 历史背景 - 1983-1985年大饥荒影响775万人(占当时人口1/5) 死亡人数估计30万至120万[9] - 2020-2022年提格雷内战导致北部15万至20万人饿死 但国际援助体系使死亡率低于1980年代[9] - 埃塞俄比亚有80多个民族 民族矛盾长期存在 2018年后提格雷族被排挤出中央政权[1] - 该国正教实行严格斋戒制度 普通信众每年斋戒180天 与饥荒现状形成矛盾[10]
法国总统与以色列总理通电话 讨论中东局势
快讯· 2025-06-26 02:17
法国与以色列领导人通话内容 - 法国总统马克龙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通电话 双方目标一致 伊朗绝不能拥有核武器 [1] - 马克龙强调必须重启谈判之路 包括核问题和弹道导弹问题 这关系到以色列和整个地区的安全 [1] - 马克龙重申在加沙地带立即实施停火是绝对必要的 各方必须遵守当前的停战协议 [1] - 当前优先事项包括释放所有人质 向加沙地带提供大规模人道主义援助 寻求政治解决办法 [1]
佩斯科夫:俄必要时准备向伊朗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证券时报· 2025-06-19 21:02
俄乌第三轮谈判议题 - 俄罗斯与乌克兰第三轮谈判议题包括继续开展人道主义阵亡人员遗体交换、释放战俘以及就双方备忘录作出回应[2] - 俄罗斯必要时准备向伊朗提供人道主义援助[2] - 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会面应是大量工作的成果,目前尚未进行议题筹备[2] 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军事打击 - 以色列国防军袭击伊朗位于布什尔、伊斯法罕和纳坦兹等地的核设施,并继续针对更多伊朗目标发动打击[4] - 以色列空军40架战斗机对包括德黑兰在内的伊朗各地数十个军事目标进行了打击[4] - 袭击目标包括阿拉克地区的核反应堆、纳坦兹地区一处核设施,以及多个军事生产设施,包括用于制造弹道导弹的原材料工厂、部件装配厂,以及用于生产伊朗防空系统和导弹的设施[4] - 阿拉克核反应堆最初设计用于能生产核武器的武器级钚,但伊朗近年来将其改造为不适合生产核武器的低纯度钚的设施,本次打击目标是用于钚生产的部件,包括核反应堆核心密封结构,以防止反应堆被修复并用于核武器开发[4] - 以军还摧毁了一些伊朗的防空系统、地对地导弹储存设施及探测雷达系统[4] - 以色列对靠近伊朗洪达卜重水反应堆设施的区域发动袭击,该设施人员此前已被疏散,设施不存在辐射风险[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