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宏观政策
icon
搜索文档
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中国经济出现哪些新动能
第一财经· 2025-10-20 21:36
宏观经济整体表现 -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长4.8% [1][2] - 三季度经济总量达35.5万亿元,超过了全球第三大经济体2024年全年经济总量 [2] - 为实现全年5%左右增长目标,出台新一轮稳增长政策的必要性上升,核心是财政加力、货币宽松、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1][3] 消费支出表现 - 前三季度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5%,比上年全年提升9个百分点,继续发挥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 [1][7] - 以旧换新政策涉及的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7] - 全国汽车以旧换新申请量已突破830万份,高能效等级家电、智能家电零售额持续高速增长 [7] 工业生产与制造业 - 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增速较8月回升1.3个百分点,为3个月来最高水平 [4] - 前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 [4][5] - 集成电路制造、电子专用材料制造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2.4%、20.5% [5] 新质生产力与新兴产业 - 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产量分别增长29.8%、40.5%、98.0% [5] - 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2% [6] - 智能无人机飞行器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59.9%、25.1% [6] 投资表现 - 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71535亿元,同比下降0.5%,但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投资同比增长3.0% [9] - 前三季度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4%,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0个百分点 [8] - 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7.4%、11.8%、22.3% [8] 新兴行业增长亮点 - 规模以上锂离子电池制造、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电机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9.8%、22.9%、17.1% [8] - 新能源汽车、电动自行车、平板电脑等换新类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9.7%、27.1%、9.5% [9] - 数控锻压设备、包装专用设备等更新类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1.7%、26.0% [8]
全年5%增速稳了,专家建议可进一步改善“微观感受”
经济观察报· 2025-10-20 19:56
全年实现5%的增速目标并不困难,难点仍在于弥合微观感受 和宏观统计之间的温差。一个能够被微观主体及各个部门充分 感知的4%增长,可能比一个外生动力拉动的5%增长更难,但 也将更具长期意义,它能为增长中枢的上行打下更好的基础。 作者: 田进 封图:图虫创意 2025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比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分别加快0.2、0.4个百分点。分季度看,2025年一、二、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分别为 5.4%、5.2%、4.8%。 10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述中国经济增长成绩单。国家统计局在数据发布当天发文表示,三季度GDP增速回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实 现全年目标仍有较多有利条件。放眼全球,5.2%的经济增长水平在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能够经受住风 吹浪打甚至狂风骤雨的考验。 拆分来看, 5.2%的GDP增速传递出多重信号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已稳定成为第一大动力;消费在稳定增长过程中仍面临一系列 挑战,有待相关政策进一步出台;中国经济在2025年乃至"十五五"时期,仍有强大的增长韧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 ...
前三季度增长5.2%,后续关键在于用足用好存量政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0 19:27
宏观经济总体表现 -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015036亿元,同比增长5.2%,全年增长目标有望达成[1] - 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8%,经济增速基本平稳[7] - 四季度宏观政策核心在于结构而非总量,重点在于用足用好存量政策[1][3][10] 社会融资与信贷 - 9月社会融资规模新增3.53万亿元,同比少增2297亿元[2] - 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900亿元,同比少增3000亿元,反映出国内需求尚需提升[2] - 居民部门短期贷款增加1421亿元,同比少增127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500亿元,同比略增200亿元[2] - 企业部门新增贷款1.22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新增9100亿元,同比少增500亿元,企业投资扩张意愿有待提振[3] - 9月政府债券净融资11886亿元,同比少增3471亿元,三季度发行速度有所放缓[3] - 9月M1同比增速大幅加快至7.2%,连续五个月回升,主要受低基数、居民存款回流及财政支出加大等因素支撑[3] 价格指数表现 - 9月CPI同比下降0.3%,核心CPI同比增长1%,核心CPI涨幅连续第5个月扩大[5] - 贵金属和工业金属价格快速走高是核心CPI上涨的主要推手[5] - PPI同比获得改善,黑色金属、煤炭、有色、光伏设备及造纸业等环比涨幅居前[5] 固定资产投资 - 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0.5%[7] - 投资结构呈现分化: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1%,制造业投资增长4.0%,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3.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15.3%[8] -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如信息服务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8] 消费市场 - 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有所放缓[9] - 9月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3%,较8月的14.3%显著放缓;体育娱乐用品类由8月增长16.9%下滑至9月的11.9%[9] - 消费意愿提振需关注财政对个人消费贷的贴息政策效力及居民财产性收入[9] 对外贸易 - 前三季度以美元计价出口同比增长6.1%,9月当月同比增长8.3%,凸显外贸韧性[9] - 出口保持韧性得益于前期“抢出口”、低基数效应、全球AI投资高增及制造业升级,以及对欧盟、东盟及“一带一路”国家出口高增[9] 政策展望 - 四季度财政支出力度预计加大,为市场流动性提供支撑[4][10] - 货币政策将主要聚焦结构性工具的运用,出台总量性政策的可能性较低[10]
“十四五”回顾与“十五五”前瞻丨封面专题
清华金融评论· 2025-10-20 18:48
编 者 按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20日上午在北京开始举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会作工作报告,并就《中 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总结评估"十四 五"规划落实情况,切实搞好"十五五"规划前期谋划工 作。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目标 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十四五"期间,中国GDP规模持续突破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2025年预计达到140万亿元左右。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2021 年至2024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86.4%,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56.2%,比"十三五"期间提高8.6个百分点。居民消费持续恢 复增长,投资、贸易、金融领域发展动力和活力增强, 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经济金融领域风险有效化解,经济社会高 质量新发展 格局 ...
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8%,民间投资同比下降3.1%
搜狐财经· 2025-10-20 18:35
宏观经济总体表现 -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015036亿元,同比增长5.2%,比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分别加快0.2、0.4个百分点 [3] - 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8%,较二季度的5.2%回落0.4个百分点,较一季度的5.4%回落0.6个百分点 [3] - 四季度被视作政策发力的重要窗口期和全年经济收官的冲刺阶段 [3][6] 消费表现与分析 - 1月—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877亿元,增长4.5%,较1月-6月(5.0%)回落0.5个百分点 [3][7] - 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0%,较8月(3.4%)回落0.4个百分点 [3][7] - 消费放缓与以旧换新政策拉动减弱、耐用消费品置换需求释放后消退以及高基数效应有关 [8] - 长期抑制消费的核心原因是就业预期、收入预期以及居民信心不足,增加居民收入是提振消费的核心手段 [8][9] - 预计四季度社零同比增速约为3.8% [9] 投资表现与分析 - 1月—9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71535亿元,同比下降0.5%,较1月-6月(2.8%)大幅回落3.3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首次转负 [3][9] - 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1%,较1月-6月(4.6%)回落3.5个百分点,受地方化债约束影响 [12] - 制造业投资增长4.0%,较1月-6月(7.5%)回落3.5个百分点,受关税不确定性及设备更新政策资金支持边际退坡影响 [15] - 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3.9%,较1月-6月(-11.2%)回落2.7个百分点,市场延续“保交楼优先于新开工”特征 [15] -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1%,较1月-6月(-0.6%)回落2.5个百分点,反映民营企业预期不稳 [19][20] 生产与就业 - 1月—9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较1月-6月(6.4%)回落0.2个百分点,但9月单月同比增长6.5%,较8月(5.2%)增长1.3个百分点 [4] - 1月—9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与1月-6月持平,9月单月失业率为5.2%,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 [4] - 1月—9月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09元,同比名义增长5.1%,比1月-6月(5.3%)回落0.2个百分点 [5] 政策展望与建议 - 专家认为内需不足仍是主要矛盾,政策适时加力的必要性上升 [5][6][21] - 财政政策预计将集中于政府债券的发行与使用,追加“两重”“两新”等领域的财政支持资金 [23] - 货币政策预计将保持适度宽松基调,更多依赖结构性工具发力,四季度降息概率较小 [23] - 政策建议包括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完善和推出消费增量政策、加快破除结构性梗阻等 [21][22]
国家统计局权威解读“5.2%”!
券商中国· 2025-10-20 14:03
宏观经济总体表现 -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0150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 [1] - 分季度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二季度增长5.2%,三季度增长4.8% [2] - 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增长1.1% [2] 三季度经济增速分析 - 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8%,增速比二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 [3] - 增速回落主要受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结构调整压力较大等因素共同作用 [4] - 国际方面,个别国家滥施关税冲击全球经贸秩序,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 [4] - 国内方面,经济结构调整关键期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存在阵痛,部分行业增势减缓 [4]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 - 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71535亿元,同比下降0.5% [5] - 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 [5] - 投资增速下降主要受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影响 [5] 投资亮点与结构优化 - 设备购置投资增速始终保持10%以上,是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 [6] - 工业投资同比增长6.4%,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1个百分点 [6] - 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6.1%,占全部服务业投资的比重为5.3% [6] - 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长33.1% [6] - 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1%,拉动全部投资增长0.2个百分点 [7] - 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6%,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投资增长14.3%,食品制造业投资增长10.8% [7]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17.9% [7] 就业与居民收入 - 前三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9月份为5.2%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 [8] - 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文体娱乐等服务行业就业人数较二季度和上年同期均有增加 [8] -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09元,名义增长5.1%,实际增长5.2% [8] -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 [8] - 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和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的增速均高于全国居民收入增速 [9] - 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6023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 [9] - 全国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262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 [9] 经济增长动能与有利条件 - 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 [10] - 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动车组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9.8%、16.3%、8.6% [10] - 宏观政策持续显效,出台实施《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等 [11] - 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2个月回升 [11] - 中秋和国庆假期国内出游8.88亿人次,彰显经济韧性和活力 [11]
国家统计局:前三季度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4.0%
搜狐财经· 2025-10-20 13:39
宏观政策与投资拉动 - 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有效实施,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1] - 前三季度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4.0%,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0个百分点 [1] - 与设备更新相关的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7.4%、11.8%、22.3% [1] 新动能与高端制造业增长 - 规模以上锂离子电池制造、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电机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9.8%、22.9%、17.1% [1] - 数控锻压设备、包装专用设备等更新类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1.7%、26.0% [1] - 新能源汽车、电动自行车、平板电脑等换新类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9.7%、27.1%、9.5% [1] 经济循环与市场活跃度 - 市场竞争秩序改善,货物、人员、资金等要素流动加快,产业链配送提速 [2] - 9月份PPI同比降幅连续2个月收窄 制造业PMI中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8%,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上升 [2] - 前三季度货物、旅客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4.8%、4.4% 沪深两市股票成交额同比增长106.8% [2]
国家统计局:宏观政策主动作为和精准发力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总体平稳
搜狐财经· 2025-10-20 13:06
宏观经济总体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呈现顶住压力、稳步前行的态势,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总体平稳 [1] - 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得益于宏观政策的主动作为和精准发力 [1] - “两新”“两重”等扩大内需、活跃资本市场的政策为当前经济稳增长和长远发展蓄势增能 [1] 消费市场表现 - 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5%,比上年全年提升9.0个百分点,是经济增长主引擎 [2]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获得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涉及的家电、文化办公、家具、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2] - 全国汽车以旧换新申请量突破830万份,相当于每天超3万人申请,高能效等级家电和智能家电零售额持续高速增长 [2] 投资与产业升级 -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4.0%,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0个百分点,是投资的重要支点 [2] - 与设备更新相关的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7.4%、11.8%、22.3% [2] - 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配套金融政策推动技改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2] 新动能与高端制造 - 规模以上锂离子电池制造、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电机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9.8%、22.9%、17.1% [3] - 数控锻压设备、包装专用设备等更新类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1.7%、26.0% [3] - 新能源汽车、电动自行车、平板电脑等换新类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9.7%、27.1%、9.5% [3] 市场环境与资本流动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整治“内卷式”竞争,货物、人员、资金等要素流动加快 [4] - 9月份PPI同比降幅连续2个月收窄,制造业PMI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8%,连续4个月上升 [4] - 前三季度货物周转量同比增长4.8%,旅客周转量增长4.4%,沪深两市股票成交额同比增长106.8% [4]
重要数据出炉!国家统计局详解
上海证券报· 2025-10-20 13:03
国家统计局20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0150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 长5.2%,比2024年全年和2024年同期分别加快0.2、0.4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表示,前三季度经济运行 稳中有进。实现全年预期目标有基础、有支撑。 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4%,二季度增长5.2%,三季度增长4.8%。对于三季度GDP 增速有所回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称,主要是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结构调整压力较大等因素共 同作用的结果。 近期宏观调控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比如,出台实施《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下达第四 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加强"两重"项目组织调度等,有助于形成政策合力。专家普遍认为,四季度宏 观政策协同性和针对性将进一步提升,将推动2025年经济平稳收官。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 新动能稳步成长 服务零售增长较快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5%,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年全年分别加快1.2个、1.0个百分 点。 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高技术制造业 增加值增长9.6%,增速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 ...
国家统计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搜狐财经· 2025-10-20 11:53
宏观政策与经济增长 - 宏观政策有效实施,通过“两新”“两重”政策加力扩围、扩大内需、活跃资本市场、整治“内卷”等措施为经济运行“稳底盘”并为长远发展“蓄势增能” [1] - 财政政策打出组合拳,配套金融政策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以技改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1] - 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5%,比上年全年提升9个百分点 [1] 投资与消费驱动 - 分四批向地方下达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促进消费潜力有序释放 [1] - 前三季度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4%,拉动全部投资增长两个百分点,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是拉动投资的重要支点 [1] 资本市场表现 - 在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相关政策作用下,前三季度沪深两市股票成交额同比增长106.8%,有利于提振社会信心 [2] 发展动能与前景 - 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经济换上新的增长引擎 [2] - 宏观政策持续显效将为经济平稳运行保驾护航,有充足的政策空间、丰富的政策工具、常态化的政策储备以应对风险挑战 [2] - 从先行指标和高频指标看,积极因素还在累积,前三季度经济平稳增长为完成全年目标打下较好基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