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

搜索文档
小商品城:推出AI产品,商品数智化效率提升10倍
和讯网· 2025-07-27 22:15
义乌小商品城数字化转型 - 公司从"鸡毛换糖"发展成"世界小商品之都",拥有7.5万个商铺、210万种商品、1200万在线SKU [1] - 数字化转型成为公司应对全球贸易格局重塑和电商挑战的关键 [1] - 自2023年起,公司大力投入算力与研发,推出系列AI产品以寻求新电商增量 [1] AI技术应用 - 公司发布全球首个小商品贸易大模型,可一键将中文视频转换为116种语言,突破语言壁垒 [1] - AI工厂将商品上线效率从5个/天提升至50个/天,效率提高10倍,吸引2万多商户使用 [1] - 开发AI + DeepSeek产品,帮助商户生成精美文案和高清视频,"义乌老板娘利用该产品卖断货"话题获6亿关注 [1] 电商平台拓展 - 公司拥有B2B平台,2023年5月邀请全球头部跨境电商平台与优质经营户对接,助力商户了解平台并拓展营销机会 [1] 未来发展计划 - 公司正在打造义乌全球数贸中心,定位为全球小商品货源地和第六代市场标杆项目 [1]
技术派董事会亮相 海亮股份加速全球化战略布局
中证网· 2025-07-27 17:20
中证报中证网讯(王珞)近日,海亮股份(002203)召开股东会,会议审议通过董事会换届议案。 新一届董事会呈现出"年轻化、国际化、技术派"的鲜明特征,近两年带队加速推进公司向全球化、数字 化转型的公司总裁冯橹铭正式接任公司董事长,营销老将吴长明,博士团队技术中坚王树光、何文天、 苏浩、罗冲形成协同矩阵。此次董事会的换届构建了"菁英掌舵+老将护航+业务尖兵落地"的焕新管理 架构,也与海亮股份近年来践行的"成为全球有色行业绿色智造引领者"的企业愿景不谋而合。 海亮股份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铜管、铜棒制造企业,产品涵盖铜管、铜棒、铜箔等多个种类,并借助 锂电铜箔切入新能源行业,布局复合集流体材料等新业务方向。截至目前,其全球化布局已经覆盖全球 23个生产基地,主要分布于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各生 产基地形成协同网络,满足了客户对可持续供应链的高效、安全保供需求。近年来,海亮股份持续加快 海外制造基地的建设,以推动全球业务增长,进一步提升市占率。 据了解,2024年公司海外布局成效显著,境外收入占比达41%,成为重要利润增长点。2025年,印 度、美国等区域铜管市场增长强劲,公司美国 ...
中信证券携AI数字员工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中国证券报· 2025-07-27 12:01
人工智能大会与中信证券展示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世博中心开幕,聚焦技术交流与成果转化,吸引全球目光 [1] - 中信集团携旗下20家企业连续第4年参展,中信证券重点展示AI数字员工,成为金融科技领域关注焦点 [1] - 公司在中信集团"人工智能+"战略引领下,将AI作为数字化转型核心抓手,推进数字员工体系建设,旨在突破传统效能瓶颈,为证券行业智能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1] 数字员工体系发展 - 中信证券数字员工实现从辅助工具到"智能伙伴"的跨越,以智能化、拟人化、高效协同为目标 [1] - 为员工配备"数字分身""岗位专属数字员工"及"数字助理",优化流程性工作与复杂决策质效 [1] - 顶尖专家经验沉淀为标准化智能工具,赋能一线人员提升服务水平,构建人机协同的新型工作生态 [1] 人工智能技术布局 - 公司打造"智算底座-大模型中台-业务应用"三位一体人工智能布局 [2] - 智算底座遵循"以需定建、适度超前"原则,构建弹性可扩展的智能算力网络,保障高并发、低延迟的计算服务 [2] - 攻克精准性、稳定性、安全性三大核心挑战,构建金融专属智能中枢,沉淀"问、写、抽、算、审"五大核心能力,形成可灵活组合的原子能力矩阵 [2] 业务落地与应用 - 数字员工深度渗透全链路金融服务,"超级研究员"融合大模型与智能体技术,可自动生成数万字深度研报,覆盖投研全流程,服务公司十余个部门、上万名员工 [2] - 全市场首个市值管理助理CapitAl-Link整合企业财务、行业特性、市场舆情等多元信息,为上市公司生成定制化策略建议 [2] - 数字员工体系是技术赋能金融的生动实践,彰显公司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经济发展的决心 [3]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我国民营经济量稳质升、向新而行 为中国经济发展增添更多新活力
央广网· 2025-07-27 11:59
央广网北京7月27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强 调,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迎难而上、稳中向好,民营企业承压奋进、活力凸显,以其敏锐的市场嗅觉与强大 的韧性,实现多项关键指标回暖,同时在向新求变中展现出十足动能。 以创新强实业,以实业促创新。传统产业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 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萌发,处处有民营企业向创新发力的身影。 广东东莞金鸿盛电器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曾胜波:一方面来自于我们技术不断地提升,服务客户的质 量提升,包括我们的交期、价格,让更多的客户愿意跟我们合作,另外就是我们去开拓一些新兴的市 场,像南美、南非。 广大民营企业不仅在外贸领域顶住了压力,企稳向好,也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浙江温州,民营经济贡献率超90%。 温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陈胜军:温州出台了全国第一部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促进条例,还有 128项改革的举措在全国进行全面推广,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温州创新的重要主体,推动传统制造业不断 迭代升级,新兴产业不断技术突破。 ...
廿载改革创新路, 筑梦山海振兴图——福建农信联社成立20周年发展纪实
证券日报· 2025-07-27 05:33
在八闽大地,无论在广袤的田野、海上的田园,还是繁华的城乡,福建农信的身影无处不在。从1929年 全国第一批红色信用合作社在闽西诞生,到1951年福建省第一家信用社在福州新店成立,再到2005年福 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正式成立,福建农信一路风雨兼程,一路富民兴农,在传承中坚守,在改革中奋 进,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华丽蝶变,成为农村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的主力军。 "省联社成立20年来,走过了不平凡的征程,福建农信始终情系'三农',坚守支农支小定位,聚焦'党政 所需、农村所缺、农民所盼、农信所能',构建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书写了'深耕八闽厚植三农'壮美篇 章。"福建农信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李卫民表示,面对新征程,福建农信要以滴水穿石的韧劲传承宝 贵精神,以敢为人先的闯劲深化改革,以和合共生、义利并举的理念贡献农信力量,奋力谱写福建农信 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金融为民初心 福建农信的历史,是一部传承红色基因的奋斗史。1929年,古田会议召开前夕,在党的领导下,以"帮 助农民发展生产、过美好生活"为初心的红色信用合作社在闽西诞生,为福建农信埋下了红色的种子。 此后,这颗种子在八闽大地生根发芽, ...
多家险企部署下半年工作重点
快讯· 2025-07-26 17:29
保险公司上半年经营业绩 - 多家保险公司包括中国人保、中国太平、中国人寿集团召开2025年上半年工作会议 [1] - 上半年保险公司资产规模和保费收入实现增长 [1] 下半年工作重点 -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成为高频词 [1] - 加强资负联动被多次提及 [1] - 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是重点工作方向 [1]
失去三十年的日本,能成为AI SaaS出海的“理想国”么?| 出海参考
钛媒体APP· 2025-07-26 15:43
日本AI SaaS市场概况 - 日本成为全球AI公司重点关注市场,OpenAI、英伟达、阿里云等国际巨头纷纷布局日本市场[1] - 日本AI应用普及率显著低于中美,2024财年仅有26.7%民众使用生成式AI,企业使用率约50%,而中美均超80%[2] - 日本SaaS行业严重落后,2019年软件规模仅1.37万亿日元(约670亿人民币),相当于中国同期6.46万亿人民币的1%[3] - 日本99%企业为中小微企业,SaaS使用率仅37%,远低于美国2020年70%的水平[2] 日本数字化转型加速 - 2021年日本云计算市场同比增长36.6%,近三年增速均超25%[5] - 2019-2023年日本SaaS规模增长1.4倍至1.47万亿日元,预计AI技术将推动2030年市场规模增长3.7倍[5] - 中国出海企业Notta和万兴科技已成功抓住日本数字化红利,Notta的ARR达近千万美元,万兴喵影拥有4900万日本用户[6][7] 日本市场特点与挑战 - 日本市场呈现"高需求、低供给"特征,企业付费意愿强但信任门槛高[7] - 本地化是关键成功因素,Notta将美元定价改为日元后收入增长30-40%[11] - 日本IT市场70%支出流向集成商,SaaS公司收入占比不足2%,需通过集成商渠道进入大客户[15] - 日本企业采购流程漫长,从接触到部署需2-3年,POC周期达3-6个月[16] - 售后服务要求苛刻,需提供24小时本地支持,服务细节差异直接影响客户满意度[17] 成功企业本地化策略 - 万兴科技针对日本市场开发二次元素材库、音乐音效等本地化内容[10] - Notta在日本注册公司并聘请当地行业顾问以建立信任[11] - 快牛QuickCEP通过日本集成商独立董事获取大客户线索[16] - 万兴科技在日本建立5600多家合作伙伴和30多家代理商网络[16]
中国石油发动新质生产力新引擎
经济日报· 2025-07-26 05:59
数智战略定位 - 公司将"数智石油"确立为第五大战略举措,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1] - 统筹推进信息化补强、数字化赋能、智能化发展"三大工程",成立集团网信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集中统一领导[2] 油气生产数字化 - 长庆油田页岩油物联网云平台降低热洗作业综合成本80%,伴生气综合利用率跃升至98%[1][3] - 数字孪生技术将准噶尔盆地地质研究效率提高70%,智慧油气田覆盖50多万口井,全业务链协同效率提升20%[2] - 塔里木油田物联网覆盖率达100%,北斗终端减少巡检劳动强度70%,大港油田实时监控1700余辆车辆提升安全管理[3] 炼化智能化升级 - 兰州石化智能工厂实现重点耗能设备能效评估分析率100%,装置自控率99.8%,安全隐患智能识别成功率超90%[4] - 智能工厂覆盖26家炼化企业的1400套核心装置,高附加值产品收率提升0.07%,生产管理效率提高10%[4] - 广东石化实验室数据一致性达99.8%,风险预警响应时效提升80%,呼和浩特石化智能监控系统替代人工30天巡检[5] 昆仑大模型应用 - 3000亿参数昆仑大模型缩短勘探项目周期20%,乙烯收率显著提升,装备设计效率提高70%[7] - 采用混合专家模型架构,构建1950P算力环境,积累500TB行业数据集和100万知识问答对[8] - 语言大模型参数量从700亿增至3000亿,视觉模型从3亿增至44亿,多模态模型从160亿增至800亿[7] 运营体系优化 - 标准化流程从1.3万个优化为923个单元,数据编码量减少35%,带动32套外围系统改造集成[9] - 云梦泽智慧平台完成化工品首单撮合交易,推出国内首个四足机器人智能巡检方案[6] - 储气库智能云平台提升注采方案编制效率300%,智能分注系统累计增油1223吨[3]
中文传媒: 中文传媒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的回复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26 00:37
主营业务表现 - 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93.04亿元,同比下滑14.56%,扣非前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44亿元和6.86亿元,同比下滑显著 [2] - 一般图书和教材教辅业务收入分别下滑26.97%和27.55%,采用无销售退货条件和附有销售退货条件两种销售模式 [2] - 主营业务分为一般图书、教材教辅、新业态、整合营销和物资贸易业务,其中出版发行业务收入78.25亿元,同比下降27.01% [18] 客户与供应商关系 - 主要客户包括阳光同学文化、洛阳朝霞文化、江西世纪巨匠等,销售金额从5,930.54万元至18,364.99万元不等 [3] - 主要供应商包括人民教育出版社、厦门建发浆纸集团、江西金太阳教育研究等,采购金额从1,041.04万元至17,818.17万元不等 [6][7] - 公司与部分客户供应商存在重合关系,如江西金太阳教育研究同时作为客户和供应商,2022-2024年交易金额显著 [9] 销售模式与收入确认 - 一般图书平均退货率约3%,教材教辅基本无退货,按净额法确认收入 [13] - 物资贸易业务采用总额法确认收入,2024年纸张销售确认收入3.66亿元,毛利率4.95% [19] - 新业态游戏业务收入确认分为自主运营(总额法)、代理运营(总额法)和授权运营(净额法)三种模式 [23][24] 业绩下滑原因 - 江西省教辅图书征订发行方式改变导致教辅收入同比减少20.67亿元,税前利润减少7.03亿元 [15] - 所得税优惠政策调整导致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冲回,减少利润6.59亿元 [15] - 行业竞争加剧,短视频电商低折扣冲击市场,挤压行业利润空间 [18] 行业对比 - 公司总体毛利率39.59%,高于行业平均值36.96%,但较去年同期43.47%下降 [26] - 出版发行业务毛利率27.29%,低于同行业平均值30.37% [26] - 净利润率8.00%,低于行业平均值11.01%,主要受教辅业务和所得税政策影响 [27] 业务结构调整 - 新业态业务营收55.68亿元,毛利率59.02%,与上年基本持平 [18] - 整合营销业务通过收购朗知传媒带来收入增长13.06亿元 [18] - 物资贸易业务主动压缩规模,收入同比下降50.26% [18]
福建泉州:数字赋能传统产业 激活民企发展新动能
人民网· 2025-07-25 23:46
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升级 - 泉州市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实现从"制造"向"智造"转型 [2][4][6][8][11][12] - 通过技术创新为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提供可持续支撑 [2][4][6][8][11][12] - 数字化转型激活民营企业发展新动能 [2][4][6][8][11][12] 数字经济规模 - 2024年泉州市数字经济总体规模超7000亿元 [2][4][6][8][11][12] - 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过56% [2][4][6][8][11][12] 具体应用案例 - 宏芯科技硅光芯片生产车间展示数字化制造场景 [2] - 联兴发针织织造有限公司建立莱卡面料检测中心和5G智能数字化生产车间 [4][11] - 福建(泉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研发智能服务型机器人 [8] - 中通正和医药有限公司建设数字化中药煎煮工厂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