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型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数字人民币红包助阵 6月份消费数据值得期待
新华网· 2025-08-12 14:25
数字人民币推广与消费刺激 - 京东618期间用户使用数字人民币消费金额达4亿元,同比增长超18倍 [1] - 京东科技携手多家银行在23座试点城市首次大规模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金额超千万元 [1] - 多地政府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以提振消费,例如厦门投放2022万元红包及4000万元优惠券,苏州发放2万份总金额100万元定向消费红包,温州即将发放3000万元红包 [1] 消费券政策效果与市场影响 - 消费券被视作短期刺激手段,通过杠杆效应提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刺激消费复苏并带动企业生产经营好转 [2] - 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6.7%,但降幅比4月份收窄4.4个百分点 [2] - 前5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71689亿元,同比下降1.5% [2] 消费市场展望与趋势 - 专家预计随着数字人民币、消费券等措施实施,6月份消费数据将进一步改善,消费市场逐步复苏并释放潜能 [1][2] - 消费新业态不断出现,新型消费需求随之增长,建议各地利用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加大促消费政策支持力度 [2] - 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将转正,未来消费市场增长基础更加坚实,后续将迎来较好修复 [2]
金融支持提振扩大消费指导意见出台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15:20
核心观点 - 六部门联合印发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 提出19项重点举措 通过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 推动融资成本下降 并明确商品消费、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三大重点支持领域 [1][2] - 政策旨在通过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扩大消费领域金融供给、优化消费环境等多维度措施 夯实宏观经济基础 稳定消费预期 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2][5][6] 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 - 实施好货币政策 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综合运用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保持流动性充裕 持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1] - 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 [1] 重点支持领域 - 商品消费领域:围绕重点场景和重点人群创新优化消费信贷产品 继续做好消费品以旧换新金融服务 强化金融支持外贸企业拓内销力度 完善内贸险服务 扩大外贸优品消费 [2] - 服务消费领域:增加对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育等领域经营主体的融资支持 围绕文化旅游、体育、娱乐、教育培训、居住服务等领域创新融资模式 [3] - 新型消费领域:鼓励探索金融支持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的有效渠道和方式 加强金融创新 开发适合新型消费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3] 金融供给渠道 - 鼓励金融机构建立健全内部组织架构和专业团队 提供精准高效便捷的消费领域金融服务 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创新优化信贷产品 加大对消费行业经营主体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 [4] - 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旅游、教育等服务消费领域企业发行债券 鼓励科创企业通过债券市场募集资金 支持消费产业链上优质企业通过发行上市、"新三板"挂牌等方式融资 [4] - 支持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发行金融债券 推动个人汽车、消费、信用卡等零售类贷款资产证券化增量扩面 促进盘活信贷存量 [4] 居民消费能力支持 - 深入实施创业担保贷款政策 创新家庭财富管理金融产品 支持居民就业增收 优化养老、健康等保险保障体系 积极培育消费需求 [5][6] - 围绕适老改造、体育设施、充电装备等消费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及交通、物流、供应链等商贸流通项目 探索创新适应资金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 合理设置贷款期限 加大贷款投放力度 [6] 消费环境优化 - 从优化消费支付服务、健全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三个维度助力优化消费环境 [6] - 加快推动各项政策实施落地 强化跟踪监测 指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消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 [6]
下半年新型消费值得期待
消费日报网· 2025-08-08 10:35
政策导向与重点 - 下半年政策以稳就业扩内需为重点 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1] - 政策注重构建消费长效机制 而非单纯通过补贴或消费券等短期刺激手段 [1] - 政策聚焦全方位扩大内需 将提振消费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结合 [2] 投资与消费联动机制 - 采用投资先行消费跟进模式 形成投资-就业-收入-消费良性循环 [1] - 加大力度稳投资促消费 拓展投资增量并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全周期管理 [1] - 着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 [1] 新型消费发展机遇 - 新型消费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为消费领域开辟新赛道 [1][2] - 政策支持新型消费发展 聚焦民生领域并开放创新应用场景 [2] - 人工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智能穿戴、无人机等技术开发和应用推广获重点支持 [2] 产业影响与市场机遇 - 新质生产力带动消费 新型消费产业将迎来巨大机遇 [2] - 企业需抓住政策窗口期布局新型消费赛道 抢占市场竞争制高点 [2] - 新型消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2][3]
数说“十四五”丨消费市场规模稳步扩大 多轮驱动激活内需新引擎
央广网· 2025-08-04 09:19
消费市场规模 - "十四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5.5% 消费市场规模稳居全球第二[1] - 服务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 增速快于商品消费[3] - 四年间7.4万亿元进口消费品进入中国市场[3] 消费结构升级 - "以旧换新"政策推动智能与绿色消费 案例显示空调更换后电费节省近50%[1] - 适老化智能家居需求提升 政策补贴助力银发族享受科技红利[1][2] - 新型消费场景涌现 商场融合博物馆/海洋馆功能形成一站式体验经济[3] 消费新业态与国际化 - 汉服/马面裙等新中式穿搭成为年轻人消费潮流 潮玩盲盒与谷子经济兴起[3] - 免签政策推动入境消费 上半年免签入境外国人1364万人次(同比+53.9%)[3] - 离境退税服务优化 国际游客将"中国游"转化为"中国购"[3] 政策导向 - "十四五"102项重大工程全面落地 内需激活政策成效显著[1] - 商务部拟将阶段性消费政策转化为常态长效措施 强化国内大循环[3]
吴新明在海门区走访调研企业
搜狐财经· 2025-08-01 12:37
市委书记调研企业 - 市委书记吴新明强调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对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 坚持创新引领 优化营商环境 提升服务效能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1] 江苏科曼赛特减振器有限公司 - 公司专注于越野车氮气减振器的研发与生产 产品应用于房车露营 赛车赛事等新型消费领域 市场空间广阔 [3] - 公司拥有产品展厅 试验中心 车间等设施 研发测试和智能化系统运行情况良好 [3] 可可琳纳 - 公司是国内最具规模的专业巧克力制造商之一 拥有海门生产基地 [3] - 公司针对消费者不同需求打造巧克力定制平台 实现精准营养产品定制 [3] 南通夏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 公司主要生产赛事级 训练用足球 篮球等体育用品 是南通地区唯一获得国际足联FIFA资格认证的足球制造企业 [3] - 公司可利用"苏超"赛事流量 拓展应用场景 创新服务模式 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 [3] 政府支持措施 - 政府将深入开展"万企大走访" 提供高效精准服务 帮助企业解决人才招引 技术创新 产业链对接等困难 [4]
沪市消费类上市公司“花式出招” 打造多元服务消费体验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31 20:37
多元融合 打造服务消费新体验 近日,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在介绍2025年上半年我国消费市场情况时提及,服务消费进一步扩大, 文娱旅游消费热度不减。 本报讯 (记者毛艺融)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会议强调,要有效释放内需潜力。 消费类上市公司的发展也将更聚焦挖掘中长期消费潜力。7月31日,记者了解到,一批沪市消费类公司 已提前谋划布局,借助政策东风和消费回暖趋势,打造多元融合的服务消费体验,不断中挖掘消费潜 力。今年下半年,沪市消费类公司将继续在拓宽消费场景、挖掘消费潜力等方面发力,培育新的增长 点。 创新消费场景 (编辑 郭之宸) 浙江祥源文旅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公司将以文化IP+旅游+科技为驱动,为服务消费 增长注入新动能。上半年,公司以产品创新、体验升级与服务优化为抓手,交出一份积极的成绩单,预 计实现归母净利润9000万元至9700万元,同比增长51.44%至63.22%,各核心项目均实现突破性增长, 文旅消费潜力得到充分释放。 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受益于国家一系列提振消费、扩内需的政策支持,国内消费市场活力显现,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了有 力支持。"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中经评论:把握消费提质升级新趋势
中国经济网· 2025-07-31 16:17
消费市场总体表现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5.5% 今年有望突破50万亿元[6] - 消费对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达60%左右[6] - 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 占消费支出比重提升3.5个百分点至46.1%[6] 消费结构升级趋势 - 消费需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品质消费走进千家万户[6] - 服务消费成为消费升级主要方向 是未来消费需求增长最主要动力来源[8] - 商品消费向更高品质升级 新型消费蓬勃发展且新业态新场景丰富多样[6][8] 市场特征与机遇 -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 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超过五成[6] - 超大规模市场体量基础上 国内外市场联动互促[6] - 人均GDP处于1万至2万美元区间 消费需求加速分化且消费结构加快转变[6] 政策支持机制 - 系列政策推动消费提质升级 包括培育新型消费和实施以旧换新行动[7] - 建立扩大居民消费长效机制 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且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7] - 通过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2万元提高到4.1万元[7] 供给与环境优化 - 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 技术进步推动商品消费升级[8] - 消费环境改善是系统工程 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监管和信用体系建设等多方面[8] -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规范市场秩序并健全消费维权渠道[8]
菏泽上半年消费增速领跑全省
齐鲁晚报· 2025-07-31 05:12
菏泽市消费市场总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菏泽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54 9亿元 同比增长7 6% 增速居全省第1位 [2] - 消费市场呈现总量增长、结构优化、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 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 政策支持与机制建设 - 出台"1+N"政策框架 实施"提振消费十大行动" 形成目标明确、责任清晰的工作机制 [3] - 建立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 财政设立300万元专项资金开展发票抽奖活动 带动销售额1186万元 [3] - 上半年累计发放283 09万元消费券 直接撬动本地消费2 15亿元 撬动系数达1:76 [3] 城乡消费发展 - 上半年城镇零售额1028 9亿元 同比增长7 7% 乡村零售额226亿元 同比增长7 6% 城乡增速基本持平 [3] - 城市端重点提升商圈能级 乡村端完善商贸网络和农产品上行渠道 [3] 消费新场景与业态 - 推动"商业+文化+旅游+体育"融合 举办400余场节会活动带动关联消费增长 [5] - 打造"一县区一特色"电商矩阵 新型消费占比持续提升成为重要增长引擎 [5] - 统筹推进商圈改造、便民生活圈建设和县域商业体系升级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5] 消费市场潜力 - 大宗消费贡献率和新型消费占比持续提升 银发消费、国潮消费等新热点涌现 [6] - 商家参与度和消费者满意度显著提高 促消费氛围浓厚 [6]
释放毕业季消费潜能
经济日报· 2025-07-28 06:15
毕业季青年消费新趋势 - 青年消费市场呈现向"新"而行特点 数码类产品(三脚架/云台 运动相机 数码相机 无人机)和户外类产品(户外器材 户外长椅 户外桌 户外储物柜)销量大幅增长 DIY文创和拍照衣服搜索量也大幅增长 [1] - 青年群体消费需求呈现新特征 既重视"性价比""质价比" 又重视"颜价比""心价比" 注重消费过程中的仪式感 体验感 认同感等情感需求 更青睐数码产品 组队出游 私人定制等兼具实用价值与情感意义的产品和服务 [1] 推动因素分析 - 政策供给方面 有关部门对手机 平板 智能手表(手环)三类数码产品实施购新补贴 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商家促消费活动 减轻青年人消费成本 [1] - 技术赋能方面 高效电商购物渠道 精准AI个性化推荐 便捷AR虚拟试穿试戴试妆等技术为毕业季消费提供更广阔选择空间 [1] 市场发展建议 - 增加优质供给 开发更多"情绪价值拉满"产品和服务 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出国潮美学文化IP衍生品 鼓励景区推出凭准考证 毕业证享受优惠政策 [2] - 加强业态创新 鼓励打造主题酒店 特色咖啡馆 文创书店 创意市集 "谷子"店等新型消费场所 推动线上社群互动与线下体验场景结合 [2] - 改善消费环境 健全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 优化消费维权快速响应 加强行业自律压实平台责任 加大数据安全保护力度治理信息泄露 算法歧视 大数据"杀熟"等乱象 [3]
经济日报金观平:下大力气激发消费融资潜能
经济日报· 2025-07-28 05:56
货币供应与经济活动 - 6月末狭义货币(M1)余额达113.95万亿元 同比增长4.6% 增速较5月提升2.3个百分点 [1] - M1与M2增速"剪刀差"收窄至3.7个百分点 创统计口径调整以来新低 [1] - M1增速提升反映支付交易便利的"活钱"增加 显示投资消费等经济活动活力增强 [1] - 5月金融政策措施提振市场信心 带动经营主体主动作为 社会有效需求恢复 [1] - 工业生产设备更新回暖 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发力 改善企业居民预期 [1] 消费金融体系发展 - 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多层次消费金融服务体系已较完善 [2] - 信贷支持发挥主渠道作用 债券融资股权融资等多元化渠道同步发力 [2] - 文体旅游养老托育医疗健康等服务消费领域仍存在供给缺口 [2] - 需优化消费信贷产品 增加对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家政服务等领域融资支持 [2] - 探索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金融支持渠道 加强金融创新 [2] 居民消费潜力激发 - 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 可带来2500亿元消费增量 [3] - 需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及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水平 [3] - 促进居民就业增收 提高消费供应效率 优化消费环境 [3] 政策支持方向 - 中国人民银行推出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工具 提升服务消费供给水平 [2] - 宏观政策将更加关注扩大国内有效需求 特别是消费需求 [1] - 存量增量政策协同效应增强 推动有效融资需求逐步释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