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粮食安全
icon
搜索文档
美国大豆业因中国停购受挫?解读中国强大消费力的背后真相
搜狐财经· 2025-10-19 08:20
中国大豆进口动态 - 2025年5月之后中国确实暂停了从美国采购大豆 2025年1月至9月美国粮食船靠岸次数同比减少56% 从72艘降至32艘 且7月后无美国大豆船靠岸 [3] - 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2213.42万吨 占进口总量21.07% 但2025年1月至7月进口量仅590万吨 降幅显著 [3] - 2025年初关税生效前曾出现集中采购 1月至2月出口量激增84% 但4月关税加征后采购彻底停止 [4] 美国大豆行业影响 - 中国是美国大豆第一买家 2024年美国大豆出口额245.8亿美元 其中126.4亿美元来自中国市场 占比超过50% [4] - 日本和韩国等买家合计份额不足10% 无法弥补中国需求缺口 [4] - 截至2024年12月1日 美国旧作大豆库存总量达31亿蒲式耳 同比增长3% 面临丰产不丰收窘境 [4] - 若中国至11月中旬不恢复采购 美国可能损失1400万至1600万吨订单 相当于丢失半个核心市场 [4] 中国大豆消费需求 - 中国年大豆消费量超1.2亿吨 其中国内产量约2000万吨 超过80%需求依赖进口 [5] - 进口大豆中约80%用于压榨豆粕 豆粕是养殖业核心蛋白饲料 年消耗量超7000万吨 支撑5000多万吨猪肉和2000多万吨禽肉等肉类生产 [5] - 约20%进口大豆用于压榨豆油 豆油占中国食用油市场40%份额 年消耗量超1500万吨 [6] 中国供应链调整策略 - 实施进口多元化战略 2024年巴西成为中国最大大豆进口来源国 进口量7464.68万吨 占比71.07% 平均价格每吨3475元 [7] - 同时增加从阿根廷进口410.18万吨 从乌拉圭进口202.5万吨 并扩大俄罗斯非转基因大豆进口 2024年俄罗斯对华出口增长30% [7] - 推动国产大豆产能提升 2024年产量达2065万吨 自给率较2020年提升4个百分点 黑龙江新增种植面积1000万亩 [8] - 推广高油高产大豆品种 2024年推广面积3437万亩 占全国22% 单产提升至133.3千克/亩 [8] - 推行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 2024年豆粕在饲料中占比下降0.5% 节约158万吨豆粕 相当于减少大豆进口需求 [8] 行业长期趋势与影响 - 中国调整进口结构旨在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降低对单一国家的依赖 2024年加征关税后美国大豆到岸价每吨4076元 比巴西大豆贵15% 加征10%关税后价差扩大至45美元/吨 [9] - 农业农村部预测 至2025年中国大豆自给率将从15%提升至18% 2034年单产将比当前提升近40% 进口量将逐步缩减 [9] - 南美国家通过扩大种植面积和优化物流巩固供应地位 美国面临市场份额争夺加剧的挑战 [10]
加纳启动“养活自己”工程
商务部网站· 2025-10-19 07:54
养活加纳计划核心内容 - 加纳政府正式启动"养活加纳计划",核心目标是实现国家粮食自给、减少进口依赖并创造就业机会[1] - 政府将优先发展谷物、豆类、蔬菜、树木作物和畜牧业等价值链,因其在增强粮食安全和创造就业方面潜力巨大[1] - 计划干预措施包括建立农民服务中心,以提供机械化服务、物资投入和培训[1] 农业领域具体进展 - 已有35万小农户获得了改良种子、化肥和灌溉设施等支持[1] - 家禽行业通过特定项目每年生产超过700万只家禽,并为妇女和青年赋权[1] 渔业部门现状与规划 - 渔业支撑着超过300万人的生计,并提供加纳60%的动物蛋白摄入量,对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1] - 政府致力于促进渔业部门的可持续性和恢复力,内阁已批准在西部地区大三点角建立海洋保护区[1] 面临的挑战与合作 - 尽管取得进展,但由于气候挑战和高昂的生产成本,数百万人仍在挨饿[1] - 联合国粮农组织正与加纳合作,推动可持续可可农林业、渔业发展和气候智能型农业[1]
守护天下粮安的中国担当(和音)
人民日报· 2025-10-18 06:13
中国粮食安全成就 - 2024年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比2020年增产740亿斤 [2] -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 [2] - 以不足全球9%的耕地养育全球近1/5人口,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2] 全球粮食安全挑战 - 全球饥饿人口比例达8.2%,仍有6.73亿人挣扎在饥饿线上 [1] - 气候变化、地缘冲突、贸易壁垒等因素使全球粮食体系面临严峻风险 [1] 中国在全球农业合作中的角色 - 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框架下资金援助最多、派出专家最多、开展项目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2] - 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农业合作,向发展中国家推广1000多项农业技术 [2] - 培训超过1.4万名杂交水稻专业技术人才 [2] 中国参与全球粮农治理 - 积极参与全球发展倡议、抗击饥饿与贫困全球联盟、二十国集团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倡议 [3] - 推动建立国际粮食减损合作机制,维护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3]
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经济日报· 2025-10-18 05:46
粮食生产与供给能力 - 粮食产量迈上新台阶,2024年首次突破1.4万亿斤,比2020年增产740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1000斤,比"十三五"期末增加50斤 [2] - 大豆产量达到2065万吨,大豆自给率比2020年提高4个百分点,种植结构优化缓解结构性短缺矛盾 [3] - 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果菜茶、肉蛋奶和水产品供给充足、种类多样 [2] 耕地保护与生产能力建设 - 全国耕地面积达到19.4亿亩,比2020年增加2800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10亿亩,实现旱涝保收 [2] - 强化灾害预警预报,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建设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和农业应急救灾中心,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3] 粮食流通与产业体系 - 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和"六大提升行动",全国入统粮食企业工业总产值超4万亿元 [4] - 粮食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应急加工企业由5448家增至6872家(增长26%),日加工能力由120万吨增至178万吨(增长48%) [5] - 粮食产后节约减损成效显著,储存、运输、加工环节年均损失量约占粮食年产量的2% [6] 政策支持与法治保障 - 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将粮食安全从行政责任提升为重大政治任务,形成党政齐抓共管新格局 [7] - 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和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继续实施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 [8] - 粮食安全保障法正式施行,建成粮食购销和储备数字化监管体系,实现政府储备粮监管信息化全覆盖 [8]
广州实现粮食应急网点全覆盖,储备粮可满足全市消费7个月
南方都市报· 2025-10-17 23:27
粮食储备与安全状况 - 广州储备粮规模总量居全省首位,粮食品种包括稻谷、大米、小麦,储备量可满足全市口粮消费7个月 [1] - 广州作为粮食主销区和重要集散地,粮食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 [1] - 行业持续实现粮食价格稳定、质量安全、应急有效、流通有序的良好局面 [1] 仓储设施与能力建设 - 行业加快推进高标准粮库建设,一批仓容1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粮库陆续建成投入使用 [1] - 大型粮库建设有效提升了全市粮食仓储的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水平 [1] - 公司深化粮食产销合作,加强粮油市场监测预警 [1] 应急保供与监管体系 - 粮食应急网点覆盖全市所有街镇,实现每3万人至少有1个粮食应急供应点 [1] - 行业强化粮食流通和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推进依法治粮,加大对涉粮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 [1] - 公司开展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和品质测报,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施穿透式、全链条监管 [1] 行业倡议与活动 - 世界粮食日主题为“手拉手共倡多样美食,聚合力同创美好未来” [2] - 活动通过图片展览、视频宣传、现场咨询等方式推广粮食安全意义,倡导反餐饮浪费行为 [2] - 公司向社会发出“穗城守粮心,节粮践于行”的主题倡议 [2]
国务院常务会议解读|再接再厉抓好秋收秋种,国务院有新部署
新华网· 2025-10-17 22:56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强化底线思维,加强部门协作,再接再厉抓好秋收秋种,统筹做好种子、化肥 等农资保供稳价。 "此次秋收期间遭遇连阴雨,提醒我们粮食安全的弦时刻都要绷紧。"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朱晶表示,要按 照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强农业农村、气象、财政等多部门协作,推进秋粮抢收抢烘,并做好秋种环 节的农资保供稳价,共同保障秋收秋种。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要充分发挥政策性收储托底作用,支持市场化主体加大收购力度,切实保障农民 收益。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记者胡璐、韩佳诺)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进一步做好粮食和农业 生产工作,明确再接再厉抓好秋收秋种。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协同抓好粮食生产,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9月中 下旬以来,全国多地遭遇连阴雨,给秋粮收获带来困难,也对压茬推进秋种带来风险。 专家表示,及时启动最低收购价,做好粮食收购工作,有利于维护农民利益,保障农民种粮积极性。 此外,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明确,要用好农业救灾资金,做好保险理赔,努力减轻农民因灾损失。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消息,根据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等相关政策规定,从10月17日起, 在河南省 ...
焦点访谈丨筑牢大国粮仓 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更稳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17 20:31
粮食生产总体成就 - 年粮食产量突破1.4万亿斤,达到14130亿斤,比2020年增产740亿斤 [1][3] - 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首次突破1.4万亿斤 [3] - 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17.9亿亩,比2020年增加3800多万亩 [5] -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500公斤,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3] 高标准农田与单产提升 - 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面积超10亿亩 [1][5] - 全国粮食亩产达394.7公斤,比"十三五"末提高12.5公斤,单产对粮食产量增长贡献率超80% [5] - 新疆伊犁两百万亩玉米平均亩产突破1200公斤,创造五项全国玉米高产新纪录 [3] 生物育种与科技创新 - 自主培育第一批生物育种大豆品种"脉育526"通过国家审定,具备抗除草剂和抗虫性状 [8][10] - 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占比超95%,实现"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12]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5% [20] - 神农AI大模型3.0发布,覆盖智慧种植、育种、气象监测等农业生产链条 [18] 仓储物流与减损技术 - 全国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7.3亿吨,比"十三五"末增加5800万吨 [16] - 粮库储粮周期内综合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基本消除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 [16] - 湖北荆门高标准粮仓采用隔热材料与专用空调,将仓内温度常年保持在25摄氏度以下 [14] 政策支持与产业驱动 - 国家通过粮食支持政策、最低收购价保障等组合拳,保住农民和地方政府积极性 [5] - 提升大豆自给率成为保障粮食安全重要任务,2024年大豆进口量超1亿吨,对外依存度达83% [10] - 生物育种被视作提升大豆产能最有力的举措之一 [12]
2025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广东省主会场活动在韶关乐昌举行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0-17 17:38
活动背景与主题 - 2025年10月16日是第45个世界粮食日,全球活动主题为“手拉手共倡多样美食,聚合力同创美好未来” [1] - 10月16日所在周是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今年主题是“粮食节约人人有责” [1] - 广东省主会场活动于2025年10月16日上午在韶关乐昌举行 [1] 主会场活动概况 - 广东省主会场活动分为“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3个现场主题活动 [1] - 活动同步在广州塔投放爱粮节粮公益广告,开展公益宣传 [1] 进社区活动详情 - 活动启动仪式在“进社区”活动专场举办,现场宣读爱粮节粮倡议书 [1] - 现场发布广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微信公众号、开展优秀成果分享、发布典型案例 [1] - 现场设置科普宣传区,通过实物陈列、流程图示、互动体验等方式呈现粮食生产、储备、加工、检验全链条安全保障流程 [1] 进学校活动详情 - “进学校”活动专场走进乐昌市第一中学组织一堂主题班会,并捐赠粮食安全相关读物 [1] - 通过学科融合主题课堂、知识互动等形式向学生普及粮食安全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爱粮节粮意识 [1] 进企业活动详情 - “进企业”活动专场走进广东润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乐昌市耀晟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2] - 活动内容包括参观粮食机械化生产流程,了解企业在粮食种植、田间管理、机械化作业等方面的技术应用与运营模式 [2] - 同时了解企业在食堂管理、食材采购、节约用餐等方面的做法,推动企业践行爱粮节粮理念 [2] 全省宣传活动部署 - 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期间,全省各地将同步举办各有特色的主题宣传活动 [2] - 活动形式包括政策宣传、主题宣讲、产品推介、“粮食安全点亮城市地标、照亮粮食行业”行动,以及发放相关政策法规、科普知识宣传资料 [2] - 旨在有效整合政府部门、学校、企业、群众等多方力量,夯实粮食安全工作的群众基础 [2]
与天气“赛跑” 中农集团多措并举保障秋粮收获
新华财经· 2025-10-17 15:10
公司应对措施 - 公司协调履带式玉米收割机160余台在河南平顶山地区实现近10万亩玉米抢收作业 [2] - 公司在河南信阳统筹调配收割机140余台,完成抢收面积2.6万亩,为农户节省成本40元/亩,实现降本增效超16万元 [2] - 公司启动跨省市作业,服务河北18个乡镇、天津3个乡镇及北京平谷区峪口镇,形成协同作战合力 [3] - 公司累计调配1500余台农机,帮助农户开展抢收超160万亩 [3] - 公司在山东临沂的服务中心每日烘干量达320吨,已完成3000吨玉米烘干作业 [4] - 公司在湖北襄阳的服务中心每日烘干420余吨粮食,已累计烘干水稻、玉米等粮食超过6000吨 [4] - 公司加大农资保供力度,向黄淮海地区供应化肥256万吨、农药5256吨,同比分别增长63.3%和12.1% [5] 行业背景与影响 - 近期黄淮海地区持续连阴雨天气对三秋生产造成较大影响,事关粮食丰收和农民增收 [1] - 安徽省阜阳市400万亩玉米秋收进入关键冲刺期 [2] - 秋雨中京津冀地区玉米抢收、小麦抢种双线作战进入关键期 [3] - 黄淮海冬小麦陆续进入适播期,秋冬种即将大面积展开 [5] 技术支持与服务 - 公司针对秋粮增产及农业生产洪涝防灾减灾,在黄淮海地区共计开展线上线下农技培训1437场次,培训人数166万人次 [3] - 公司下一步将指导农户落实冬小麦抗湿播种等技术 [5]
中国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17 12:35
粮食安全与供应保障 - 全国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并于2024年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 [3] -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安全线 [3] - 年均粮食收购量在4亿吨以上市场化收购占比超过九成 [3][6] 粮食仓储物流设施 - 全国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过7.3亿吨较"十三五"期末增加5800万吨 [3] - 具备低温准低温储藏能力仓容达到2.2亿吨较"十三五"期末增加7000万吨 [3] - 粮食物流核心枢纽和关键节点建设步伐加快流通效率提升 [3] 粮食产业发展与应急保障 - 2024年全国粮食企业工业总产值超过4万亿元 [4] - 粮食产业技术创新加快特色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涌现 [4] - 粮食应急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 [4] 节粮减损成效 - 近3年粮食储存加工运输环节年均损失量约占当年粮食产量的2% [7] - 农户储粮损失率降至3%较10年前降低5个百分点粮库储粮周期内综合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 [7] - 粮食运输损失率降低至0.8‰粮食加工损失率降低至0.8% [7] 秋粮收购工作重点 - 着力推进市场化收购强化人员仓容资金运力等要素保障 [5][6] - 精心组织政策性收储及时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合理把握储备收储轮换时机 [6] - 持续优化为农服务优化产后烘干加强储粮技术指导把粮食损失降到最低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