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普惠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同频共振数十载 中国平安与深圳特区的时代交响
深圳商报· 2025-08-26 06:53
公司发展历程与规模 - 公司从1988年成立时仅有13名员工的单一财产保险公司发展为资产规模超13万亿元、客户数近2.45亿的综合金融集团[2] - 公司开创多项行业先河包括首推个人寿险营销体系、率先引入外资股东、最早建立现代保险企业制度[4] - 公司位居《财富》世界500强第47位、《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第29位、连续十年蝉联Brandz保险业第一、MSCI ESG评级AA级且连续三年位列亚太区第一[2] 业务战略转型 - 公司完成从保险公司向综合金融集团蜕变形成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业务体系[4] - 公司从传统金融企业向科技型金融集团转型累计投入1000多亿元用于科技研发且科技专利申请数超5.5万项[5] - 公司构建面向科技企业的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服务体系[8] 科技金融实践 - 公司累计承保超15万架无人机并提供风险保障超900亿元[8] - 公司携手深圳市政府设立100亿元平安基金支持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群发展[8] - 公司AI坐席服务量约4.5亿次覆盖80%客服总量且智能审核引擎实现93%理赔案件60秒内完成判定[15] 绿色金融举措 - 公司为白鹤滩水电站提供保险、信贷等服务[9] - 公司首创整车及三电系统延保方案并首席承保抽水蓄能电站及海上风电工程项目[9] - 公司落地全国首单红树林碳汇指数保险并为深圳平安金融中心获得LEED铂金级认证[10] 养老金融布局 - 公司构建保险+健康管理、居家养老、高端养老等产品服务线[12] - 公司居家养老服务覆盖全国75个城市且累计超19万名客户获得服务资格[12] - 公司高品质养老社区布局5个城市共计6个项目其中上海及深圳项目拟于2025年下半年开业[12] 普惠金融行动 - 公司平安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3.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13] - 公司平安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新发放1339.17亿元同比增长33.6%[13] - 公司向天水7家麻辣烫店赠送价值450万元食品安全责任保险[13] 数字金融创新 - 公司依托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实现金融业务全面数字化升级[15] - 公司智能审核引擎最快赔付仅需8秒[15] - 公司技术输出为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样本[15] 区域协同发展 - 公司与深圳特区共同成长且综合金融战略得到深圳市政府支持[5] - 公司参与深圳绿色建筑、新能源汽车、生态环保等项目融资[10] - 公司深入深圳社区、商区、园区为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主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13]
写好普惠金融大文章 绘就民生幸福新图景 中信银行北京分行多措并举推动普惠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
北京青年报· 2025-08-26 02:23
政策落地与执行效率 - 公司通过无还本续贷政策为小微企业提供快速资金支持 从申请到放款仅需7天[2] - 普惠金融部与支行建立融资协调机制 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做到应续尽续[2]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 普惠小微企业法人续贷余额达24.71亿元 续贷占比17.5%[2] 产品创新与科技应用 - 推出线上纯信用贷款产品"创信e贷" 依托人行创信融平台大数据实现30分钟审批放款[3] - 采用"脱核不离核"信用传导机制 无需核心企业配合即可将信用延伸至上游供应商[3] - 产品具有线上化 纯信用 无抵押 可循环特点 突破传统供应链金融局限性[3] 服务成效与业务规模 - 2025年上半年普惠型小微企业法人贷款增速超10% 服务客户近5000户[4] - 运用总行"科创e贷" "订单e贷"等特色产品简化流程 降低利率[4] - 通过专业服务团队实现存量与潜在客户全覆盖 打通金融惠民最后一公里[4] 战略方向与重点领域 - 践行成本可负担 商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深化科技赋能与产品创新[4] - 重点支持科技创新 绿色发展等领域 精准灌溉实体经济[4] - 推动普惠金融服务从单点突破迈向生态共建[3]
一线调研|当“苏超”遇见普惠金融:江南农商行的差异化竞争之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5 20:01
江南农商行战略与业务表现 - 公司采用"向下扎根、向内挖潜"策略应对大行竞争 通过本地化服务和灵活审批流程建立差异化优势 [3] - 截至2025年6月末民营企业贷款1965.45亿元 较年初增加65.62亿元 增速3.45% [4] - 涉农贷款余额733.5亿元 较年初增长49.82亿元 增速7.29% [4] - 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812.07亿元 较年初增加38.79亿元 增速5.02% 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0.57个百分点 [4] - 小微企业贷款户数44035户 较期初增加1661户 [4] - 开展"跑千户"走访行动 高管带队深入车间地头为小微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方案 [4] 普惠金融服务模式 - 员工通过"以球会友"形式拓展客户 某客户经理11个月成功拓展32个小微客户 授信余额2617万元 [1] - 针对地方产业特色开发专项金融产品 如为武进机械加工行业推出设备经销融、设备担等产品 [5] - 创设"融E链"供应链金融产品服务制造业产业链上下游经营主体 [6] - 坚持"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 做客户身边随叫随到的金融"店小二" [6] - 服务理念强调有速度(数字化支撑)、有深度(产业理解力)、有温度(普惠情怀) [10] 数字化建设进展 - 自主研发"小江智脑"信创大模型应用平台 在提升效率、优化服务、赋能风控方面取得成果 [11] - 智能客服提供7X24小时拟人化服务 根据客户标签进行精准产品推送 [11] - 面临数据困境(高质量数据集不足)和人才匮乏(复合型专业人才稀缺)的挑战 [11] - 强调数字化需结合当地经济、人文和信用环境才能有效发挥作用 [11] 品牌营销与社区 engagement - 通过赞助"苏超"联赛提升品牌影响力 与小店赞助商共同出现在赛场广告位 [2] - 13家网点组织场外观赛活动 如钟楼支行邀请50余位徐州商会企业家观赛并提供特色美食 [9] - 新北支行设立模拟足球场和观赛区 配备100寸大屏幕和餐食区 [7][9] - 开展14家网点联动的线上直播活动 实现全员参与应援 [9] - 网点向球迷提供冰棍、折叠纸扇、解暑毛巾等应援物资 [6] 行业竞争格局 - 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占比从2020年31.65%升至2024年末42.77% [3] - 农村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占比从2020年33.92%降至2024年末26.87% [3] - 农商行通过非标准化产品和经营类产品构建差异化优势 [6] - 形成互补生态体系:国有大行服务"参天大树" 股份行和城商行服务"灌木" 中小银行服务"草丛" [10]
当“苏超”遇见普惠金融:江南农商行的差异化竞争之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5 19:53
农商行差异化竞争策略 - 农商行应聚焦非标准化产品和经营类产品 减少标准化和消费类产品 以发挥差异化优势 [1][8] - 通过深入基层的"铁脚板"走访模式 精准掌握小微企业需求 建立深厚信任关系 [5] - 决策链条短且审批流程灵活高效 能快速响应小微企业资金需求 [5] 江南农商行业务实践与成效 - 员工王海宁通过足球活动11个月拓展32个小微客户 授信余额达2617万元 [3] - 截至2025年6月末民营企业贷款1965.45亿元 较年初增长65.62亿元(增速3.45%) [6] - 涉农贷款余额733.5亿元 较年初增长49.82亿元(增速7.29%) [6] - 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812.07亿元 较年初增加38.79亿元(增速5.02%) 户数达44035户 [6] - 推出"融E链"等供应链金融产品 针对地方产业特色设计差异化服务 [7][8] 应对大行竞争的市场策略 - 不与大行比价格 而是通过本地化优势拼服务 [5] - 大型银行普惠小微贷款占比从2020年31.65%升至2024年42.77% 农村金融机构占比从33.92%降至26.87% [5] - 坚持"做小做散、溯本归农"战略 深耕地方产业链(如溧阳青虾、金坛茶叶) [7] 数字化与人文服务融合 - 自主研发"小江智脑"信创大模型 提升智能客服效率并实现精准营销 [13] - 14家网点组织"苏超"观赛应援活动 通过线下观赛区与线上直播增强客户黏性 [9][11][12] - 面临数据不足和复合型人才短缺的数字化挑战 [14] 普惠金融生态定位 - 将银行生态比喻为森林:国有大行服务参天大树 中小银行服务草丛 形成互补 [12] - 强调服务需具备速度(数字化响应)、深度(产业理解)、温度(普惠情怀) [13] - 通过高管带队"跑千户"行动 为小微企业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6]
金蝶征信:用“数据+场景”破解普惠信贷业务痛点
中证网· 2025-08-25 17:21
行业挑战与现状 - 银行普惠信贷业务面临优质资产荒问题 依赖银税互动机制但纳税数据仅反映企业经营结果性信息 难以实时捕捉动态经营状况 [1] - 大量中小企业难以区分优劣是银行普遍面临的获客难题 优质小微企业客户多隐藏在产业链条中而非集中于少数头部核心企业 [3] 解决方案与创新模式 - 需依托数据+场景协同联动模式解决资产荒问题 发票数据可直接映射企业交易行为 揭示上下游合作关系并反映经营韧性 成为银税互动重要补充 [1] - 将数据还原到具体产业场景与交易环节中 核心不仅是拥有数据更要读懂数据 缺乏交易层面数据穿透分析将难以识别风险和筛选优质客户 [2] - 通过一产业一方案服务模式直接将信贷服务嵌入企业真实交易链条 构建产业+场景+订单数据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3] 技术应用与产品创新 - 税票反欺诈AI模型2.0融合AI与GraphRAG技术 结合财税票数据 股权关联关系 购销稳定性等多维度信息 精准识别空壳企业虚开发票和虚增贸易等违规行为 [2] - 金蝶信用付平台依托企业交易图谱与隐私计算技术 分析发票数据真实性与连续性 快速构建产业生态优质企业白名单 [3] 实践案例与成效 - 某科技企业纳税记录稳定但发票显示主营业务与实际销售品类严重不符 上游供应商存在失信风险 [1] - 某小微企业虽纳税金额较低但连续三年作为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稳定供应商 实际经营状况更为健康 [1] - 医药流通行业场景金融服务上线三周授信规模突破6000万元 验证场景化服务路径可行性 [3]
阳光保险公布2025年中期业绩
证券日报· 2025-08-25 17:1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保费收入808.1亿元同比增长5.7%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9亿元同比增长7.8% 集团内含价值1284.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0% [2] - 总投资资产规模5918.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9% 实现总投资收益107.0亿元同比增长28.5% 综合投资收益163.3亿元同比增长9.2% [3] 人身险业务 - 阳光人寿总保费收入554.4亿元同比增长7.1% 新业务价值40.1亿元可比口径同比增长47.3% 合同服务边际余额560.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3% [2] - 13个月保费继续率96.2%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25个月保费继续率同比提升至95.6% [3] - 个险总保费153.4亿元同比增长12.1% 新业务价值12.3亿元同比增长23.6% 浮动收益型与保障型产品占比超50%同比提升26个百分点 [2] 财产险业务 - 阳光财险原保费收入252.7亿元同比增长2.5% 承保综合成本率98.8%同比优化0.3个百分点 承保利润2.9亿元同比增长42.4% [3] - 车险原保费收入125.0亿元 家用车保费占比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 新能源车险保费占比同比提升2.1个百分点 承保综合成本率98.1%同比优化1.6个百分点 [3] - 非车险原保费收入127.8亿元同比增长12.5% 承保综合成本率99.7%实现承保盈利 [3] 渠道发展 - 银保业务总保费收入354.4亿元同比增长4.2% [2] - 团险/网销/经代等渠道总保费收入46.6亿元同比增长14.9% [2] 科技应用与创新 - 阳光人寿升级"客户家庭保障需求建议系统"实现精准定制化服务 阳光财险"全能保"App车险AI智能报价功能使批量出单效率提升3倍以上 [4] - 全方位深化数智化转型 提升大模型应用能力 推动AI场景重构与流程再造 [5] 金融服务国家战略 - 为实体经济提供风险保障35万亿元 投资余额逾4800亿元 [4] - 科技金融领域提供保障约370亿元 绿色金融领域提供保障近7.5万亿元及赔款支持约27亿元 [5] - 普惠金融领域提供农业保险及涉农保障830亿元 大病保险等普惠性保障16万亿元 [5]
昆山农商银行:深耕地方,精准滴灌,开启制造业金融服务新篇章
江南时报· 2025-08-25 16:34
核心战略定位 - 公司以服务地方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为核心 重点支持地方制造业尤其是中小微制造企业[1] - 公司将自身发展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 持续为区域制造业注入金融动能[1] 服务网络建设 - 客户经理队伍坚持常态化走访 深入工厂车间精准掌握企业融资需求[2] - 与地方政府、经济开发区及行业协会建立紧密合作机制 选派业务骨干担任金融顾问[2] - 通过精准服务网络 旺季走访普惠小微企业2569户 新增4.54亿元普惠小微贷款[2] 金融产品创新 - 针对科技型企业发放专精特新、投贷通、昆才融、昆科贷等特色科创产品[3] - 创新推出信抵贷产品 通过抵押+信用模式随借随还 已累计发放1.7亿元惠及161户小微企业[3] - 推广订单贷破解抵押物不足困境 将企业软实力转化为融资硬通货[3] - 落实减费让利政策并设置专项利率优惠 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3] 服务效率提升 - 大力推广手机银行及线上申贷平台 实现贷款申请签约放款全流程线上化[4] - 最快可实现24小时内资金到账 显著提升企业融资体验[4] - 对制造业贷款开辟绿色通道并优化审批流程[4] 综合金融服务 - 提供支付结算、代发工资、现金管理、政策咨询及汇率避险等一揽子服务[4] - 针对优质企业上游供应商提供纯信用的共赢链产品[4] - 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并支持地方制造业转型升级[4]
金融壹账通数字化“贷”动新型工业 让信贷“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中金在线· 2025-08-25 15:53
政策背景与行业现状 - 八月初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 明确推动金融机构支持新型工业化重点领域 要求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并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1] - 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35.3万亿元 数字化技术已成为管理庞大客群的必选项[1] - 银行信贷市场呈现两极分化:人工审批传统贷款停滞 系统自动审批的小微普惠贷款持续增长 反映经济下行周期中风控策略的矛盾与转型阵痛[1] 数字化信贷技术体系 - 信贷数字化核心是全链条技术协同 形成覆盖尽调-审批-风控-运营的完整技术闭环[2] - 金融壹账通数字化信贷解决方案通过AI和大数据分析实现主动风险管理与智能决策 助力银行降低运营成本[2] - 大模型智能尽调方案将信贷调查报告自动化生成占比提升至80% 撰写质量提升70% 解决传统尽调耗时长痛点[2] - 语音大模型4.0支持混合语言及方言识别 语音合成响应速度小于200毫秒 智能视觉技术实现实时活体检测与反欺诈分析[3] 场景化应用成效 - AI抵贷方案将客户经理产能提升约6倍 贷款审批时间缩短至约1天[4] - 智能视觉反欺诈产品使汽车金融公司零售贷款面审自动审批通过率超70% 累计放款超10亿元 拦截欺诈金额超70万元[4] - 湘银房抵贷实现全流程线上化 累计进件22410户 投放金额61.1亿元 贷款额度达房产评估价100% 年化利率3.15%-6%[4] - 国际银行小微信贷系统将人工处理时间缩短70%以上 境外市场贷款处理效率提升60% 风控能力提高50%[5] 普惠金融创新模式 - 数字化推动普惠信贷从看清单个客户转向对客户群体风险排序 通过技术整合数据降低风控成本[6] - 数字SME信贷系统10秒内完成活体检测与身份核验 整合企业纳税水电数据让无抵押物中小企业凭数据信用获贷[6] - 累计服务超200万家中小企业 带动普惠贷款余额达32.93万亿元 并将数据信用模式延伸至三农领域[6] 行业范式与未来方向 - 端到端系统加大模型技术破解效率瓶颈 数据信用加场景化方案拓展普惠边界 湘银房抵贷在贷余额42.22亿元[7] - 未来需向产业场景深度融合演进 对接产业链数据实现精准信贷支持 向大模型深度决策赋能升级 向跨机构数据协同突破[8]
泰兴农商银行:三维服务精准触达小微
新华日报· 2025-08-25 15:35
立体网络覆盖,"扫码即贷"惠全民。创新推出"一码贷"专属二维码,广泛覆盖全市公交站台、小区电 梯、村委会等高流量场景,居民扫码即可实时测额、在线申贷,实现金融服务"触手可及"。建立"扫码 申请—实时响应—线下跟进"闭环机制,对需线下核验的客户,专属客户经理在24小时内主动对接,确 保服务无缝衔接。 链式金融赋能,产业生态共繁荣。稳步推进供应链金融,优选核心企业,深挖上下游小微企业需求,配 套多样化金融产品推动信贷业务增量扩面。成功复制"织梦"样本经验至多个农产品行业,先后与分界镇 甜豌豆种植合作社、鹏程禽蛋合作社、姚王街道江缘江沙蟹养殖基地、新街镇鲜时学生餐、澳华饲料等 龙头企业达成深度合作,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激活农业产业链活力。 科技筑牢底线,普惠服务更安全。升级普惠展业平台,整合工商、税务、征信等10余类数据源构建客户 全景画像体系,前置反中介规则,形成"源头识别—走访核验—签约确认"全流程风控闭环。建立"红黄 绿"五维客户分级模型(政策导向、同业竞争、违约概率、成长趋势、综合贡献),实施"增持—减退— 退出"差异化策略,确保信贷资产质量安全可控。 党建共建为桥,政策落地"零距离"。深化与农业农村局党 ...
【高端访谈】上海农商银行董事长徐力:廿载筑基向百年,以价值创造书写金融为民答卷
新华财经· 2025-08-25 15:34
公司历史与改制进程 - 2005年8月25日上海农商银行由234家信用合作社整体改制成立 成为全国首家农信基础上改制的省级股份制商业银行[1][2] - 2006年首家中心城区支行黄浦支行开业 金融服务从田野延伸至城市核心区[2] - 2011年嘉善支行落户浙江 迈出服务长三角第一步[2] - 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挂牌成立 探索金融改革创新[2] - 2021年8月19日登陆上交所主板 成为市值超850亿元的A股上市公司[2] - 2023年6月成立科技金融事业部 成为上海地区银行业首个总行级事业部[2] 战略定位与企业文化 - 企业使命为"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 战略愿景为"打造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服务型银行"[1][3] - 2022年确立"尚德尚善、惠城惠民、至精至勤、共愿共美"的企业文化核心精神[3] - 坚持客户中心、坚守普惠金融、坚定数字转型三大核心战略[3] - 战略深化为零售金融、综合金融、普惠金融、科技金融、可持续发展五大金融服务体系[3] 经营理念转型 - 资产规模已超1.5万亿元 主动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转变[4][5] - 强调银行需回归本源 着眼于对百姓服务 不与民争利 担当社会责任[4] - 提出以服务创造价值 以价值换取收益 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功能有机统一[5] - 低利率、低息差、低增长及不确定性将成为银行业新常态[5] 价值创造体系 - 为客户创造三种价值:功能型价值(支付结算、财富保值增值、融资等基础需求)[5] - 专属型价值通过主动挖掘客户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 如"鑫动能"战略新兴客户培育计划[5][6] - 情感价值通过非金融服务实现 如"心家园"公益服务站提供健康关爱、老年大学等社区服务[7] - "鑫动能"计划提供五专服务+六维赋能 助力企业全生命周期成长[6] 创新实践与成果 - "鑫动能"计划2018年启动 践行"做小做散"经营策略 连接业务生态与客户经营生态系统[6] - 构建商业银行"创投型"信贷服务理论逻辑和"科创更前、科技更全、科研更先"实践逻辑[6] - 在上海建成超1000家"心家园"公益服务站 实现对上海210多个街道和乡镇的全覆盖[7] - 致力于打造养老金融服务温馨、客户体验有温度、社会责任有力度的银行[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