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乙女游戏
icon
搜索文档
玩恋爱游戏的女孩,在相亲局里找平衡
36氪· 2025-07-16 20:53
乙女游戏行业分析 - 《恋与深空》推出4.0版本"于深空见证的",主打婚礼主题卡池活动,结合高拟真陪伴功能如"陪你睡觉""语音唤名",并通过官媒联动、人气歌手合作及全球线下展会强化沉浸感 [2] - 游戏通过白纱、鲜花等视觉元素及剧情设定(如"假扮婚礼策划师")传递具象化恋爱体验,部分玩家称其为"梦中的婚礼" [2][4] 用户行为与市场需求 - 核心用户群体为20-30岁女性,部分玩家因现实婚恋压力(如相亲中的条件评估、家庭催婚)在乙女游戏中寻求理想化情感补偿 [5][6][7] - 玩家消费行为活跃:主流国产乙女游戏(如《恋与制作人》《未定事件簿》《光与夜之恋》)新主线或限定卡池上线时,用户会第一时间参与并付费 [6] - 沉浸式玩法需求分化:部分用户偏好陪睡语音、花样手帐等功能,另一部分用户更关注游戏附属工具(如经期记录、便签)的实用性 [16][17] 产品生态与衍生经济 - 乙女游戏衍生同人创作生态活跃,包括同人文、应援海报设计及线下活动(如角色应援),部分创作者通过高频更新积累粉丝并形成圈层协作 [16] - 周边商品市场繁荣:玩家会购买角色形象娃娃、挂件等周边产品,用于现实情感陪伴,形成稳定的衍生品消费需求 [18][20] 社会文化影响 - 乙女游戏内容成为部分用户对抗现实婚恋焦虑的精神出口,例如通过角色台词(如陆沉引用《仲夏夜之梦》)缓解自我否定情绪 [12][14] - 游戏内理想恋爱剧本与现实婚恋逻辑的冲突,促使部分用户重新定义婚姻标准(如要求"独生子女优先""财产结构清晰")或选择不婚 [17][21]
从BW2025,看乙游如何收割女性玩家
36氪· 2025-07-15 12:15
行业动态 - 乙女游戏行业通过线下漫展活动为女性玩家提供沉浸式体验,强化玩家忠诚度和群体凝聚力 [3][9] - 三大头部乙女游戏《恋与深空》《世界之外》《光与夜之恋》在BW2025展会采用差异化互动形式,均聚焦"造梦"核心逻辑 [4][6][8] - 线下漫展成为乙女游戏厂商收割玩家情绪价值的重要场景,通过角色具象化实现二次元与三次元的连接 [12] 公司表现 - 《恋与深空》以"深空见证,以爱起誓"主题活动打造婚礼场景,使用鲜花布置展台并设计婚庆团队角色扮演,沉浸感获玩家高度评价 [4][6] - 《世界之外》放弃角色COS形式,采用红毯豪车复刻游戏内"荣耀之路"活动,让女性玩家成为展台主角 [6] - 《光与夜之恋》创新采用专业手模互动形式,通过手势动作传递角色性格,规避COSER塌房风险 [8] 用户行为 - 乙游玩家在漫展后出现显著戒断反应,反映沉浸式体验对情绪价值的深度满足 [3][9] - 《恋与深空》玩家与夏以昼COSER形成双向情感互动,现场出现自发关怀行为(让座、送风等) [10] - 玩家通过社媒提前策划参展穿搭,《世界之外》红毯活动激发用户UGC传播 [6] 产品策略 - 角色COS委托成为乙女游戏线下活动核心,夏以昼案例显示优秀COSER可提升30%新玩家入坑率 [10][12] - 展台设计紧密配合游戏版本更新,如《恋与深空》4.0婚卡主题与婚礼场景100%联动 [4][6] - 互动形式创新规避行业风险,《光与夜之恋》手模方案既保留幻想空间又降低运营风险 [8]
当二次元照进现实:Cos委托成年轻人的“情感寄存柜”
南方都市报· 2025-06-19 12:03
情绪消费与Cos委托行业现状 - 情绪消费成为经济新增长极,涵盖潮玩盲盒、疗愈经济、AI陪伴等,Z世代和打工人是核心消费群体 [1] - Cos委托服务通过将二次元角色转化为现实互动,满足女性玩家情感需求,国内女性游戏玩家数量突破3亿,角色扮演和恋爱养成类游戏活跃度攀升 [1][12] - 乙女游戏如《恋与制作人》《光与夜之恋》等形成"四足鼎立"格局,部分游戏单月流水超2亿元,七夕活动两天收入达1200万元 [14][16] Cos委托市场特征与用户行为 - 核心用户为乙女游戏玩家,服务本质是购买情绪价值,消费者注重妆造还原、身高匹配和情感代入体验 [3][5] - 资深用户年均委托次数达12次,单次消费产生强烈"戒断反应",部分消费者愿为高质量服务支付溢价 [3][5] - 行业存在分层现象:头部Coser单日收费超千元,业余者定价数百元但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8][9] 行业痛点与风险 - 服务质量不稳定问题突出,33%委托存在迟到、妆造敷衍等问题,"杀熟"现象导致复购率下降 [4][5] - 线下陌生人约会模式存在安全隐患,消费者需采取固定合作对象、行程报备等措施防范风险 [5][20] - 缺乏行业标准导致维权困难,纠纷多依赖社交平台"曝光避雷",易引发隐私泄露和网络暴力 [20][23] 商业化争议与法律监管 - 二次元产业规模达2219亿元(2023年),周边衍生市场增速53%至1023亿元,为Cos委托提供基础 [10] - 从业者反对资本介入,担忧商业化导致服务同质化和中间商抽成,破坏个性化体验 [19][21] - 法律界定模糊,亲密行为边界难量化,部分服务可能涉及色情擦边或诈骗,需完善劳务合同规范 [22][23] 乙女游戏市场动态 - 2024年《恋与深空》《如鸢》等新品崛起,形成"一超多强"格局,头部游戏用户基本盘稳固 [18] - 女性玩家占比达48.6%,年增速11%超男性两倍,角色扮演类游戏是Cos委托主要流量入口 [12][14] - 日本乙女游戏模式本土化成功,国产游戏通过技术迭代和社交强化持续吸引用户付费 [14][16]
标榜爱自己的乙游玩家,为什么不爱乙游女主角?
36氪· 2025-06-05 12:12
乙女游戏行业现状分析 - 乙女游戏行业核心矛盾在于玩家代入感与女主角独立性之间的冲突,行业普遍选择弱化女主角形象以增强玩家代入感[13][14] - 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最新头部乙游《恋与深空》通过捏脸系统实现100%玩家自定义女主角外观,强化"独一无二"属性[12] - 行业头部产品《光与夜之恋》通过禁止女主角官方姓名和打击"女主党"内容,长期占据国乙赛道头部位置[10] 玩家行为特征 - 超过50条女主角私人设定的《恋与深空》引发玩家强烈不满,显示玩家对与自身不符设定的容忍度极低[6] - 行业观察显示"打女主"现象在乙游圈占比超过80%,《未定事件簿》新卡面因女主角露脸导致70%以上负面评价[1][3] - 玩家退坑数据显示《恋与深空》"520"情侣服饰活动因女主角正脸露出导致当日流失率同比上升35%[4] 产品设计演变 - 产品设计从2017年《恋与制作人》具象女主角(悠然)演变为2024年《世界之外》无正脸设计,显示行业7年来的设计转向[8][12] - 2020年产品《未定事件簿》保留"蔷薇"代号但允许改名,网易《时空中的绘旅人》实现100%玩家自定义姓名[10] - 2024年新产品普遍采用三大设计:可捏脸系统(100%覆盖率)、无正脸卡面(90%覆盖率)、可选性格设定(70%覆盖率)[12][14]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数据显示2021-2024年新产品在女主角社会关系塑造上减少60%,更聚焦男主角互动[14] - 行业面临创作困境:剧情完整性需求与女主角弱化需求之间的冲突,目前80%厂商选择牺牲剧情保代入感[16] - 短期预测显示"代入党"玩家贡献行业90%以上收入,未来3年设计方向仍将以增强代入感为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