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互联网+医疗健康
icon
搜索文档
天津首店开业!京东健康携医疗级正骨服务“整顿”行业乱像
财经网· 2025-07-16 12:28
公司战略布局 - 京东健康旗下自营中医正骨推拿品牌"之业堂"天津首店开业,落户南开区黄河道,标志着公司线下医疗服务网络的进一步拓展 [1] - 公司通过资质齐全的规范化服务整顿正骨市场,致力于将专业、安全、高品质的中医正骨服务带给更广泛人群 [1] - 天津门店是继北京之后在中医线下服务领域的又一重要战略布局,强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战略实施 [1] - 计划年内在北京、山西、上海等地陆续开设多家门店,深化线下布局 [8] 技术特色与服务模式 - 采用独创的"之业堂自然联动归位正骨法",融合拔伸、对正、复位等核心手法,精准作用于脊柱关节结构 [2] - 该方法强调医患配合,通过患者主动运动联动错位椎体复位,安全性更高且避免强行复位 [3] - 正骨直击关节错位核心(治本),配合推拿放松肌肉(治标),实现事半功倍效果 [3] - 推出细分服务项目包括【青年】体态脊柱调理、【妈妈】产后疼痛缓解、【长者】筋骨舒缓调理等 [5] - 提供12岁以下青少年免费脊柱调理公益项目,针对生长发育关键期儿童脊柱侧弯问题 [7] 行业痛点与公司解决方案 - 传统正骨行业存在服务标准化缺失、资质混杂、非法行医乱象等问题 [5] - 部分机构将医疗性质正骨包装为保健项目,忽视个体差异和禁忌证,导致安全隐患 [5] - 公司通过卫健委备案的医疗级操作标准、执业医师资质团队(3-6年从业经验)建立服务标杆 [4][5] - 严格筛选专业人员,证件齐全(营业执照、中医诊所备案证、执业医师资格证等) [4] 生态构建与市场潜力 - 中医正骨作为高频、刚需医疗服务行业具有强劲增长潜力,现代都市人群颈肩腰背痛问题普遍 [2][6] - 公司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构建"医疗健康全链路服务",正骨服务与健康商品结合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8] - 传统正骨机构面临地域局限性和专业人才短缺两大瓶颈,公司通过平台号召力与数字化能力整合资源 [10] - 推动行业从"无序竞争"向"规范化服务"转型,填补市场空白 [10]
北京力争到2030年市场总消费额年均增长5%左右
中国新闻网· 2025-07-11 13:27
北京市消费升级行动计划 总体目标 - 力争2030年北京市场总消费额年均增长5%左右 [1] - 打造2-3个千亿级文商旅体融合消费新地标 [1] - 提升全球消费市场辐射带动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和创新引领能力 [1] 居民收入提升措施 -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城乡居民增收 重点保障高校毕业生和灵活就业群体 [2] - 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 科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2] - 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带动农业劳动力增收 [2] -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重点扶持农业领军企业 拓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 [2] - 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支持林下经济中药材/花卉种植 [2] 服务消费升级 文娱消费 - 活化利用历史文化场所 建设新型文化空间 [3] - 发展线上演出/直播拍卖等新业态 繁荣演艺经济吸引国内外院团 [3] - 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 创办网络文学赛事 支持优质网络微短剧创作 [3] - 引进国际电竞赛事 丰富"电竞+"消费场景 [3] 旅游消费 - 推进环球影城二期等重大项目 开发中轴线/大运河/长城主题旅游线路 [3] - 培育20项国际顶级赛事+30项高商业价值赛事+50项本土赛事 建设双奥赛事名城 [3] - 发展冰雪经济 扩大"8·8北京体育消费节"影响力 [3] 健康消费 - 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 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 [4] - 打造"未来美城"产业集聚区 聚焦化妆品/医美领域改革 [4] - 吸引国内外重点企业布局 加强"京妆"品牌培育 [4] 商品消费促进 - 开展"京彩四季"主题消费活动 规范发展"谷子经济"打造二次元聚集地 [5] - 支持国潮品牌出海 鼓励开设首店/旗舰店 举办全球首发节 [5] - 培育30条"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 推动"餐饮+"融合场景 [5] - 支持老字号创新 举办北京国际美食荟提升国际影响力 [5] 商业空间优化 - 推动闲置公共资源商业化运营 鼓励"前店后仓"模式创新 [7] - 植入"体育+/亲子+/文化+"等业态改造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区域 [7] - 提升"双枢纽"消费能级 拓展跨境电商即买即提试点 [7] - 建设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国际消费枢纽项目 [7]
优化住房、汽车消费供给,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北京发布提振消费24条
证券时报· 2025-07-10 21:35
北京提振消费24条政策核心观点 - 北京市政府印发《北京市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从六大方面提出24条措施,旨在优化消费供给、提升消费品质、优化消费环境 [1] - 政策目标为到2030年实现市场总消费额年均增长5%左右,打造2-3个千亿级文商旅体融合消费新地标,提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水平 [1] - 重点聚焦住房消费、汽车消费、服务消费等领域,通过改革创新解决消费领域裉节难点问题 [1][4][7] 住房消费优化措施 - 优先向轨道交通站点和就业密集地区供应住宅用地,完善"保障+市场"住房供应体系 [4] - 支持公积金"既提又贷",允许提取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同时申请公积金贷款,将研究制定公积金贷款"带押过户"政策 [3][4] - 公积金新政预计将降低购房门槛,减轻前期资金压力,提高二手房市场流通性 [4][5] 汽车消费促进政策 - 优化小客车指标配置,更好服务家庭用车需求,拓展汽车改装、租赁、赛事及房车露营等后市场消费 [6][7] - 北京当前油车指标中签率极低,家庭中签概率约1%,个人中签率仅千分之一 [9] - 业内呼吁取消汽车限购政策,认为放松限购是短期内释放消费潜力的有效手段 [8][9] 服务消费升级举措 - 深化"演艺之都""博物馆之城"建设,支持线上演出、在线观展、直播拍卖等新业态发展 [11] - 加快培育美丽健康、家政服务等消费业态,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前6个月互联网诊疗量同比增长44.98% [11] - 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鼓励开发智能健康产品,培育新型健康服务业态 [11] 居民收入增长措施 - 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北京当前月最低工资标准为2420元 [13] - 一季度北京市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5.6%,拉动可支配收入上涨3.7个百分点 [13] - 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支持丰富金融产品类型,鼓励上市公司提高分红率,发展养老金融产品 [13]
畅通消费循环,“北京方案”优化住房、汽车消费供给——支持公积金“既提又贷”、优化小客车指标配置
证券时报网· 2025-07-10 19:28
北京市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核心观点 - 北京市政府印发《行动方案》提出24条措施 从居民增收减负 服务消费体验 商品消费动能等六方面优化消费供给 提升消费品质 2030年目标市场总消费额年均增长5% 打造2-3个千亿级文商旅体融合消费地标 [1] - 政策聚焦住房和汽车消费痛点 支持公积金"既提又贷" 优化小客车指标配置 旨在降低购房门槛 提高二手车流通性 缓解家庭购车难问题 [1][2][4] - 方案强调收入增长对消费的锚定作用 提出健全最低工资调整机制 一季度北京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5.6% 当前月最低工资2420元 [6] 住房消费政策优化 - 优先向轨道交通站点和就业密集区供应住宅用地 完善"保障+市场"住房供应体系 支持公积金提取支付首付同时申请贷款 将研究"带押过户"政策 [2] - 公积金新政预计降低购房者前期资金压力30%-40% 二手房交易环节可减少3-5个工作日 专家认为政策将释放刚性需求并提升市场流动性 [2][3] - 中指研究院预测北京后续可能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 延长还款期限 政策对其他城市具有示范效应 未来或有20+城市跟进优化公积金政策 [3] 汽车消费生态完善 - 优化小客车指标配置 重点解决家庭"久摇不中"问题 当前北京油车指标中签率家庭仅1% 个人低至0.1% 56.3万家庭与256.8万人竞争9600个指标 [4] - 政策将拓展汽车改装 租赁 赛事及房车露营后市场 行业共识认为取消限购是趋势 国家信息中心指出放松限购可立即释放10%-15%消费潜力 [4] - 北京作为少数仍实施限购城市 今年3月国家文件已要求分年限保障无车家庭购车需求 政策调整或使年新增汽车消费达50-80亿元 [4] 服务消费升级措施 - 深化"演艺之都""博物馆之城"建设 发展线上演出 直播拍卖等新业态 前6月北京互联网诊疗量达111.59万人次 同比增长44.98% [5] - 培育美丽健康 家政服务等消费业态 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 智能健康产品开发将获支持 预计医疗新型服务业态规模年增速超20% [5] - 文娱消费弹性空间大 全国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持续增长 政策着力解决供需信息不对称问题 平台企业将获鼓励开展精准对接 [5] 居民收入增长机制 - 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 当前北京小时最低工资26.4元 工资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比重超60% 一季度拉动收入增长3.7个百分点 [6] - 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带动劳动力增收 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策要求上市公司提高分红率 证券机构需丰富养老金融等第三支柱产品 [6] - 财产性收入渠道拓宽涉及股票 基金等多类金融产品 预计政策将使居民财产性收入占比从当前8%提升至12%-15% [6]
姚劲波6.62亿跨界控股易明医药:六连板狂欢下的对赌高压与单品隐忧
搜狐财经· 2025-06-11 18:19
交易概述 - 姚劲波通过北京福好以6.62亿元收购易明医药23%股份,每股转让价15.10元,交易完成后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姚劲波 [2] - 二级市场反应强烈,易明医药复牌后连续6个涨停板,股价从19.61元升至21.57元,总市值达41.13亿元 [3][4] 业绩对赌条款 - 高帆承诺2025-2027年现有业务板块扣非归母净利润均不低于3000万元,营业收入均不低于6亿元,2028年资产及净资产为正 [6][7] - 若任一年度营收低于承诺值的90%或未达净利润目标,高帆需向北京福好补偿 [7] 公司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57亿元、6.67亿元、6.52亿元,呈连续下滑趋势,但勉强达到对赌基准线 [8] - 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1845万元,较对赌目标3000万元差距显著 [8]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49亿元(同比-7.41%),归母净利润1879.39万元(同比-32.64%) [10] 产品结构风险 - 核心产品米格列醇片2024年营收4.74亿元,占总营收72.72%,市场份额居国内糖尿病米格列醇制剂首位 [10][11] - 瓜蒌皮注射液收入因政策调整从2015年毛利率75%跌至9%,2024年收入8421万元(同比-55.61%),占比降至12.92% [10][11] - 心血管类和其他产品收入同比分别下降55.61%和33.86%,凸显产品单一化风险 [11] 收购方背景与意图 - 姚劲波为58同城创始人,此前投资集中于生活服务、金融、出行领域,近年拓展至新能源、机器人 [12] - 易明医药具备"壳资源"特质:货币资金2.93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2亿元,短期借款仅3530万元 [13] - 市场猜测此次收购或为构建"互联网+医疗健康"生态,或解决58系资产上市平台短缺问题 [12][13]
北京“儿科大药房”将推广全国,北京儿童医院、京东牵手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22 21:02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 - 北京儿童医院与京东健康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共同推动"儿科大药房"模式[1] - 合作旨在提升全国儿童家庭购药用药便利性 填补北京东南区域妇儿专科医疗资源短板[1] - 亦庄新院区将于2028年开业 总建筑面积达29 58万平方米 作为总院区与海淀院区、西城院区形成"一院三址"布局[5] 儿科大药房模式 - 推动综合药房设立儿童专柜 实现药品供应与北京儿童医院药房一致 减轻医院备药负担[2] - 通过处方流转、医联体、互联网诊疗服务升级 实现药品配送上门或到店自取[2] - 联合其他高水平医院制定儿科药品目录与用药规范 建设符合"双通道"标准的专属药房[2] - 模式已在北京部分地区落地 计划向全国推广构建儿童用药保障网络[2] 技术赋能与科研转化 - 共同建设儿童专病科研转化平台 利用AI大模型、数字人技术推动全病程管理新模式[4] - 以儿童高功能孤独症为试点 开发涵盖筛查、评估、干预的全病程管理平台[4] 医疗资源布局优化 - 亦庄新院区将作为总院区 与海淀院区、西城院区形成覆盖北京西、北、东南的医疗网络[5] - 结合首儿所、北大妇幼等机构 全面提升北京儿童就医便捷性[5]
阿里健康营收破300亿元:互联网医疗竞速,如何牢筑护城河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0 20:27
业绩表现 - 公司2025财年营收305.98亿元,同比增长13.2%,首次突破300亿大关 [1][2] - 净利润14.32亿元,同比增长62.2%,首次突破10亿大关 [1][2] - 调整后净利润19.5亿元,同比增长35.6%,调整后净利润率从5.3%提升至6.4% [1] - 医药自营业务收入261.24亿元,同比增长10.0% [1][3] - 医药电商平台业务收入35.88亿元,同比增长54.0% [1][3] - 医疗健康及数字化服务业务收入8.85亿元,同比下降7.6% [1][3] 业务发展 - 医药电商业务仍是主要收入来源,占总营收的97.1% [1] - 天猫健康平台在线主营商家数同比增长35%至4.83万个 [3] - 在线SKUs增长超91%至1.33亿,自营SKU同比增长33.6%至123万 [3] - 签约在线健康咨询服务的执业医师、执业药师和营养师合计近24万人 [3] - 小鹿中医注册中医师增长至14万人,调剂中心增长至137家 [3] - 市场推广费用22.58亿元,同比增长27.1%,占总收入比例从6.6%上升至7.4% [3] 行业趋势 - 2023年我国互联网医疗服务总体市场规模3764亿元,同比增长21.34% [2] - 医保支付机制持续优化,互联网诊疗范围不断扩大 [2] - 行业向"医+药+健+险"一体化健康消费平台发展 [2] - 即时零售渠道成为医药零售行业增长核心引擎,2024年销售规模预计487亿元,同比增长31.3% [5] - 美团在即时零售占据主要市场,京东外卖日订单量突破2000万单 [6] - 阿里内部O2O业务体量超1500万单,但与阿里健康尚未关联 [6] 竞争格局 - 京东健康2024年总营收581.60亿元,同比增长8.65%,净利润41.62亿元,同比增长94.31% [5] - 即时零售体验优于B2C,可能影响B2C未来发展 [6] - 行业竞争加剧,更多企业入局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 [6] - 公司布局AI技术,小鹿中医上线中医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 [6] - 与中国抗癌协会合作启动"健康智医"CACA-AI智惠基层科普赋能工程 [7]
广东:大力推进“人工智能+消费” 组织开展“机器人+”行动
快讯· 2025-05-07 15:57
人工智能+消费 - 加快AI大模型、虚拟现实、全息互联网、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应用赋能,打造数实融合场景 [1] - 推动自动驾驶、智能穿戴、超高清视频、脑机接口、增材制造等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与应用推广 [1] - 加快人工智能在养老服务、教育培训、健康医疗、政务办公、家装家居以及购物支付等典型场景的应用示范 [1] 数字消费提升 - 深化即时电商应用,支持即时电商平台企业联合社区、商圈构筑数字生活服务生态 [1] - 支持直播电商平台创新虚拟主播、3D直播间等带货模式 [1] 机器人+行动 - 深入挖掘机器人消费应用场景 [1] 健康消费专项行动 - 完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提升"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水平 [1] - 规范有序发展"医美"消费,促进"轻医美"、抗衰老等新兴领域发展,培育特色医美品牌 [1] 消费新场景推广 - 征集发布一批省级消费新场景案例和服务消费创新场景最佳实践案例,加强宣传推广 [1]
大模型助力智慧医院建设 京东健康旗下“京东卓医”将落地民航总医院
证券日报· 2025-04-11 20:18
文章核心观点 京东健康与民航总医院合作探索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深化“互联网 + 医疗健康”便民服务,未来将继续深化合作推动医疗健康产业创新发展 [2][3] 合作领域及内容 智慧医疗 - 打造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患者服务体系,依托京东卓医为民航总医院提供智能化分诊、诊前挂号预约等全场景解决方案,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高医院运营效率 [2] 患者服务 - 全面深化“互联网 + 医疗健康”便民服务,推广线下线上结合新模式,京东健康提供线上平台等支持,与京东护士到家合作提供上门护理服务,患者可通过医院公众号和小程序预约,实现延续性护理 [2] 供应链服务 - 依托京东物流供应链能力,提供全面医药物流服务,打造送药到家全流程服务,优化院内、院外物流工作效率 [3] - 发挥京东健康供应链优势,为医院健康营养、物资采购等业务提供高性价比产品和服务,推进医院互联网诊疗全流程管理 [3] 合作意义及展望 - 实现医院优质护理资源社会化共享,构建线上线下无缝衔接服务闭环,是“互联网 + 护理服务”模式创新实践 [3] - 未来继续深化合作,探索更多创新模式和服务,为群众提供优质医疗健康服务,推动医疗健康产业创新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