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外联动
搜索文档
外资持续重仓广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2 07:51
外资企业在广东的投资规模与增长 - 截至今年10月,广东省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超过36万家 [2] - 今年1—9月,广东新设立外资企业2.4万家,同比增长33.7% [2] - 今年1—9月,广东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81.3亿元,同比增长8.8% [2] - 安利公司在广州完成10次增资扩建,投资总额突破22亿元 [2] 重大外资项目案例 - 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项目总投资额约100亿欧元,是德国巴斯夫集团最大的单笔投资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其全球第三大一体化生产基地 [5] - 巴斯夫湛江基地核心装置包括一套年产100万吨乙烯的蒸汽裂解装置 [5] - 此前连续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累计签约项目3645个,达成投资贸易金额7万亿元,其中超百亿元项目92个 [3] - 采埃孚在广州设立的研发中心已汇聚近380名工程师 [9] 外资投资的结构性转变 - 今年前七月,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占广东省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29.1% [9] - 外资企业在粤机构的投资布局逐渐由外围生产基地向研发中心、供应链枢纽等核心环节转型 [9] - 广东外贸依存度下降至六成,而技术合同成交额、数字贸易占比等质量指标持续攀升 [11] 政府政策与招商举措 - 广东通过“外资10条”、“稳外资12条”、“招商引资20条”等一揽子政策,最高奖励达1.5亿元鼓励研发中心与总部经济落户 [7] - 在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推行“双15%”税收优惠 [7] - 2025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将通过1场主场活动、9场珠三角城市招商大会、N场海内外路演和投资考察活动开展 [3] - 大会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生物医药等产业专场招商,强化联合招商 [3] 外资企业与本地产业的协同效应 - 采埃孚与广汽、小鹏、比亚迪等本土领军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共同研发智能驾驶软件开发、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 [9] - 采埃孚正与合作伙伴共同建设一家汽车电子工厂,聚焦安全气囊控制器、传感器等被动安全电子关键部件 [10] - 西门子医疗在广东的基地已成为该公司在德国以外最大的研发制造基地 [11] 外资持续看好广东的原因 - 外资企业看好广东安全的发展环境、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6] - 广东毗邻港澳、开放程度高,是创新政策的“先试区”,能满足前沿领域企业的发展需求 [6] - 埃克森美孚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伍德伦表示,广东近商亲商的执政理念通过完善的公共与基础设施以及落实法律法规为企业提供信心和可预期性 [5] - 佳能推出“大湾区倍增计划”,将大湾区列为未来发展重中之重 [5]
外资持续重仓广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2 07:45
外资持续投资广东的现状 - 安利公司在广州完成10次增资扩建,投资总额突破22亿元[1] - 广东省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超过36万家,今年1-9月新设立外资企业2.4万家,同比增长33.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81.3亿元,同比增长8.8%[1] - 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项目总投资额约100亿欧元,是德国巴斯夫集团最大单笔投资项目,核心装置包括年产100万吨乙烯的蒸汽裂解装置[5] 广东吸引外资的政策措施 - 广东推出"外资10条""稳外资12条""招商引资20条"等政策,对研发中心与总部经济落户最高奖励达1.5亿元[6][7] - 在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推行"双15%"税收优惠[7] - 2025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将通过1场主场活动、9场珠三角城市招商大会、N场海内外路演活动挖掘招商潜力[2] 外资投资的结构性变化 - 今年前七月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占广东省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29.1%[9] - 外资企业在粤机构投资布局由外围生产基地向研发中心、供应链枢纽等核心环节转型[9] - 采埃孚在广州的研发中心汇聚近380名工程师,与广汽、小鹏、比亚迪等本土企业合作开发智能驾驶软件等技术[9] 外资与本地产业的协同效应 - 采埃孚与合作伙伴共同建设汽车电子工厂,聚焦安全气囊控制器、传感器等被动安全电子关键部件[10] - 西门子医疗在广东建成德国以外最大研发制造基地,百济神州持续加大创新药研发投入[12] - 广东外贸依存度下降至六成,技术合同成交额、数字贸易占比等质量指标持续攀升[12] 外资看好广东的核心原因 - 埃克森美孚公司认为广东近商亲商的执政理念通过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和法律法规落实体现[5] - 佳能将大湾区列为未来发展重中之重,推出"大湾区倍增计划"为"9+2"城市群提供更多商品与服务[5] - 外资企业借助广东优质资源、完备产业链和超大规模市场完善全球供应链、拓展产品市场[6]
3年引来外资7万亿元:一场招商大会背后的大湾区价值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1 19:48
外资企业在广东的投资规模与增长 - 安利公司自1995年运营以来已完成10次增资扩建,投资总额突破22亿元人民币[2] - 截至今年10月,广东省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超过36万家,今年1-9月新设立外资企业2.4万家,同比增长33.7%[2] - 今年1-9月广东省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78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8%,两项指标均领先全国[2] - 此前连续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累计签约项目3645个,达成投资贸易金额7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超百亿元项目92个[3] 重大外资项目案例 - 德国巴斯夫集团在湛江投资约100亿欧元建设一体化基地,是其迄今为止最大的单笔投资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第三大一体化生产基地[4] - 巴斯夫湛江基地核心装置包括一套年产100万吨乙烯的蒸汽裂解装置及多个下游装置,大部分工厂预计在2025年底前投产[4][5] - 除巴斯夫外,德国SEW集团、埃克森美孚、联合利华今年以来均在广东投建大项目[5] - 佳能公司将粤港澳大湾区列为未来发展重中之重,并推出“大湾区倍增计划”[5] 外资投资的结构性转变 - 外资企业在粤机构的投资布局逐渐由外围生产基地向研发中心、供应链枢纽等核心环节转型[7] - 今年前七月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占广东省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29.1%[7] - 全球汽车零部件巨头采埃孚在广州设立的研发中心已汇聚近380名工程师,并与广汽、小鹏、比亚迪等本土企业展开深度合作[7] - 外资企业从最初的资本投资者逐步转变为深度融入本地创新链、供应链和市场生态的关键参与者[8] 广东吸引外资的政策与环境优势 - 广东近年来推出“外资10条”、“稳外资12条”、“招商引资20条”等一揽子政策,以最高1.5亿元人民币的奖励鼓励研发中心与总部经济落户[6] - 在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推行“双15%”税收优惠[6] - 埃克森美孚公司董事长伍德伦表示广东近商亲商的执政理念、完善的公共与基础设施以及落实法律法规为企业提供了信心和可预期性[5] - 广东是不少创新政策的“先试区”,尤其能满足前沿领域企业的发展需求[6] 外资与本地产业的协同效应 - 采埃孚正与合作伙伴共同建设一家汽车电子工厂,聚焦安全气囊控制器、传感器等被动安全电子关键部件[8] - 外资企业的进驻加速了广东汽车产业创新要素的整合与完善[8] - 西门子医疗落户广东23年,已成为该公司在德国以外最大的研发制造基地[9] - 生物医药企业百济神州持续在广东加大创新药研发投入[9] 广东对外开放的战略演进 - 广东把“五外联动”作为扩大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抓手,加速构建更加开放、多元的经济体系[9] - 广东外贸依存度下降至六成,而技术合同成交额、数字贸易占比等质量指标持续攀升[10] -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新定位的深化,大湾区价值正在被重估[10] - 中国的定位正从制造中心向创新中心转变,未来可通过扩大自贸区范围、推动跨国公司设立研发中心总部来提升对全球创新资源的配置能力[10]
省委召开正省级老同志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就我省“十五五”规划编制征求意见建议黄坤明主持并讲话 孟凡利出席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0-29 10:29
会议核心内容 - 会议主题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就推动广东省“十五五”时期发展听取正省级老同志的意见建议 [1] - 省委书记黄坤明主持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出席会议 [1] - 老同志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谈认识说体会,并对谋划好广东省“十五五”发展和规划编制提出意见建议 [1] 产业发展战略 -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 [2] - 集中资源力量发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下功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 - 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增创优势 [2] 改革开放举措 - 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牵引,谋划推出更多创造型、引领型改革 [2] - 深化实施“五外联动”,在深层次改革、高水平开放中增动力激活力 [2] 区域协调发展 - 致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2] - 推动海洋强省建设取得显著突破,在开拓县域、开发海洋中释放潜力空间 [2] 社会治理与民生保障 - 建设高水平法治广东、平安广东,抓好风险防范、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御等工作 [2] -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2] - 着力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得益彰 [2]
2025世界粤商大会举办专题会 探讨国际合作与全球市场拓展
搜狐财经· 2025-09-30 23:11
会议概况 - 2025世界粤商大会国际合作与全球市场拓展专题会在广州举行,近400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及海内外粤商参与 [1] - 会议旨在探讨粤商国际化发展新路径与新机遇,助力全球化布局,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1] 政府战略与政策支持 - 广东将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全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1] - 实施“粤贸全球”计划,巩固欧美、东盟市场,开拓中东、中亚、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 [1] - 推进境外省级经贸合作园区建设,发展“大湾区总部+省内制造+境外加工”模式 [1] - 加快六大进口基地建设,包括大宗商品、电子元器件、飞机、汽车、农产品、中高端消费品,以及国家级进口示范区 [1] - 广东省商务厅详细解读了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国际合作、拓展全球市场的政策措施 [2] 区域发展与产业机遇 - 中山、江门、肇庆和潮州市政府领导在会上作投资环境推介 [2] - 会议聚焦完善跨境电商生态,促进供需对接,用好重点展会 [1] 行业前沿话题探讨 - 圆桌对话环节探讨“全球供应链重构中的粤商新机遇与合作路径” [2] - 圆桌对话环节探讨“数字AI赋能与绿色转型——粤商产业创新与国际合作”话题 [2] - 对话嘉宾包括乌干达中国社团联合会、泰国华人青年商会、深圳市进出口商会、安永及复星锐正资本的代表 [2]
21评论|广东外资三重跃迁背后的开放进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19:51
文章核心观点 - 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趋冷的背景下,广东省利用外资实现逆势增长,其吸引外资的模式经历了从“被动承接”到“主动协同”,再到“创新共生”的三次战略跃迁 [2][6] - 外资企业在广东的投资重点已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向半导体、机器人、生物医药等资本与技术密集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功能从单一制造转向研发创新和全面融入本地供应链 [7][8] - 广东凭借其产业基础、市场潜力、政策引导和作为“双循环”战略支点的区位优势,正从“世界工厂”转型为“全球创新高地”,持续吸引高质量外资深度融入本地创新生态 [6][10][12][13] 广东外资利用现状与表现 - 2024年1-8月,广东省新设外资企业2.1万个,同比增长3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FDI)70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4%,两项关键指标增速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8%和-12.7%)[2] - 华南美国商会《2025年特别报告》显示,59%的受访企业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扩大在华业务,广州连续八年位列中国首选投资目的地 [12] 外资投资广东的演进阶段 -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初期至90年代中期)**:依托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和政策红利,形成“前店后厂”的“三来一补”模式,外资以玩具、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4] - **第二阶段(90年代中后期至2010年左右)**:随着中国加入WTO,欧美日等发达国家FDI迅速增长,投资重点转向电子、化工、汽车等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广东成为“世界工厂”,本土供应链企业(如华为、美的)快速成长 [4][5] - **第三阶段(2017年至今)**: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外资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从低附加值产能转向服务于中国市场需求,融入国内创新链与产业链,实现从“加工制造”到“创新共生”的跃升 [5][6]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外资布局 - **智能机器人产业**:广东是全国最大智能机器人产业聚集区,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4% 德国SEW集团投资百亿在佛山建设华南制造基地 [7] - **半导体产业**:埃克森美孚与东杰新材料合作投资10亿元建设环烯烃树脂项目,旨在突破半导体封装等关键材料的国产空白 粤港澳大湾区正形成完整的半导体产业生态 [7] - **生物医药领域**:百济神州在广州建设国内PD-1单抗药物产能最大的生产基地 西门子医疗在深圳设立的高端医疗设备研发制造基地预计2027年投产,全球每3台磁共振设备就有1台产自深圳 [8] 外资企业战略的根本转变 - 从以往将成熟技术引入中国,转向依托中国的创新生态和“工程师红利”推进研发本地化,例如采埃孚在广州设立研发中心、飞利浦在深圳建立创新中心 [8] - 从“为国际市场制造”转向“为中国需求生产”,例如嘉士伯在佛山建成50万千升啤酒产能,助推广东啤酒产量跃居全国第一 萨莉亚在中国内地开设500家门店,其中广州有222家,并计划在广州成立中国总部 [9] 广东吸引外资的核心优势 - **市场潜力**:拥有1.28亿常住人口和全国领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规模,是中国最大的区域消费市场 [8] - **区位与供应链优势**:毗邻东盟,是“一带一路”关键节点 广州与深圳作为国际航运和航空枢纽,强化了全球供应链辐射能力 联合利华等在广州布局生产和物流枢纽,缩短供应链链路 [10] - **政策与制度型开放**:广东先后出台外资10条、稳外资12条、外商投资权益保护条例等全链条政策体系 2024年组织开展超过100场“投资广东”产业链招商活动 [11] - **创新环境**: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中,“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位列全球百强首位 [13]
2025中国(广州)跨境电商交易会启动 开放平台链接全球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8-16 16:16
展会概况 - 2025中国(广州)跨境电商交易会以"外贸新动能·数字新未来"为主题,展览总面积超4万平方米,展期为8月15至17日 [1] - 展会吸引1000多家优质供应链企业、42家跨境电商平台参展,是国内同类展会中参展平台数量最多、头部平台最为集中和参展投入最大的展会 [1] - 广东共有594家企业参展,广州美妆、佛山家电、中山灯饰、汕头玩具等18个优势产业带以产业联盟形式设立主题展区 [1] - 展会设标准展位超过1800个,展会规模、展位数量、电商平台数量等都超过上届 [4] 跨境电商发展现状 - 广东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从2015年的113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7454亿元,9年扩大66倍、年均增长60%,在全国占比超过1/3,规模稳居全国第一 [1] - 广州自2016年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以来,跨境电商近十年累计进出口额超7000亿元,2024年超1800亿元,进口规模连续10年位居全国第一 [4] - 今年上半年,广州跨境电商实现进出口1169亿元,同比增长43.1% [4] 未来发展计划 - 广东锚定跨境电商示范省目标,聚焦三方面加力推进电商高质量发展:抓"跨境电商+产业带"、抓"跨境电商拓展新市场"专项行动、做强广州深圳粤东三大电商发展极 [2] - 3年内打造30个优势产业带、培育300家骨干企业 [2] - 未来5年,广东跨境电商必将迈上新的标志性大台阶 [2] 展会特色活动 - 本届展会增设跨境电商AI专区和合规出海专区 [4] - 举办超30场政策发布、经验分享、资源对接等线上线下主题论坛活动 [4] - 2026年跨交会调整至6月16—18日举办 [4]
2025中国(广州)跨境电商交易会启动,全球企业共享发展机遇
搜狐财经· 2025-08-15 20:34
展会概况 - 2025中国(广州)跨境电商交易会于8月15至17日举行 展览总面积超4万平方米 吸引1000多家优质供应链企业及42家跨境电商平台参展 为国内同类展会中参展平台数量最多 头部平台最集中和参展投入最大的展会 [3] - 广东共有594家企业参展 广州美妆 佛山家电 中山灯饰 汕头玩具等18个优势产业带以产业联盟形式设立主题展区 [3] - 展会吸引40多家国内外主要跨境电商平台及近200家生态链服务商参展 规模 展位数量和电商平台数量均超过上届 增设跨境电商AI专区和合规出海专区以适应贸易新趋势 [5] - 2026年跨交会调整至明年6月16至18日举办以更好满足市场采购需要 [5] 行业发展规模 - 广东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从2015年113亿元跃升至2024年7454亿元 9年扩大66倍 年均增长60% 在全国占比超过1/3 规模稳居全国第一 [3] - 广州自2016年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以来 近十年累计进出口额超7000亿元 2024年超1800亿元 进口规模连续10年位居全国第一 [4] - 广州今年上半年跨境电商实现进出口1169亿元 同比增长43.1% [4] 政策与战略布局 - 广东锚定跨境电商示范省目标 聚焦抓"跨境电商+产业带" 3年内打造30个优势产业带 培育300家骨干企业 [4] - 实施"跨境电商拓展新市场"专项行动 协同头部电商平台开拓全球市场 [4] - 做强广州 深圳 粤东三大电商发展极 带动全省21个跨境电商综试区提档升级 [4] - 跨境电商综试区已实现广东省21个地市全覆盖 集聚效应明显 [4] 区域合作 - 活动吸引澳大利亚 韩国 柬埔寨 印尼 老挝 马来西亚 菲律宾 泰国 越南等RCEP成员国驻穗领馆代表及国内外跨境电商企业代表和业界专家学者近500人参加 [1] - 广东积极拓展与世界各国特别是RCEP国家的跨境电商合作 [3]
上半年南沙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约405亿元 同比增长77%
中国新闻网· 2025-08-05 17:29
南沙跨境电商发展 - 2025年1月至6月南沙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约405亿元 同比增长77% [1] - 广东省商务厅正推动南沙打造"五外联动"集中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 [1] 贸易链升级举措 - 建强南沙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做精飞机融资租赁等六大进口平台 [1] - 推动南沙家电等传统产业基地认定为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1] - 深化"湾区一港通" 实现19个港口与南沙无缝衔接 [1] - 2024年南沙港区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箱 位居全球单一港区前列 [1] 数字经济发展 - 在南沙培育"数字+服务"骨干企业 涵盖跨境电商、金融服务等领域 [1] - 打造全球优品分拨中心数字贸易服务平台 赋能本地服务商形成国际分拨、数字金融、跨境分销等新型业务模式 [1]
★央地协同推动深圳新一轮综合改革试点落实落地
证券时报· 2025-07-03 09:56
深圳新一轮综合改革试点政策方向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标志着深圳新一轮综合改革试点启动 [1]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广东省、深圳市共同推动新一轮综合改革试点任务落实落地 [1] - 广东省梳理了20项省级行政职权将调整由深圳实施 [1] 人工智能与低空经济发展 - 深圳将围绕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全力攻关关键技术 [2] - 计划在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设备、低空空域管理等领域探索改革创新经验 [2] - 拓展低空物流、低空观光、应急救援、农林植保等低空经济应用场景 [2] - 培育集聚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低空经济高成长性创新企业 [2] 改革开放平台建设 -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将率先在前海、河套落地 [2] - 深圳将更好发挥前海、河套改革开放创新平台和枢纽作用 [2] - 打造一批首创性、标志性改革品牌,推动综合改革试点取得更大成效 [2] 外贸与开放型经济建设 - 深圳作为外贸出口"32连冠"城市,将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 [3] - 具体措施包括:更大力度扩大制度型开放、打造高能级国际贸易枢纽、促进高水平双向投资、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3] 要素市场化改革 - 广东省支持深圳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进金融、技术、数据等要素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1] - 支持深圳培育发展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深化数据交易规则及场景探索 [1] - 支持深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