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出清

搜索文档
“年卖100万辆将成生存底线”,汽车快消品化:半年改款、一年换代
证券时报· 2025-08-21 14:14
行业趋势:汽车快消品化 - 国内车企日均新车迭代率攀升至3.2款,更新节奏从"三年一改款、五年一换代"提速至"半年一改款、一年一换代" [1][2] - 电动汽车换车周期缩短至3-5年(燃油车为6-8年),核心原因包括电池健康度在8年后降至70%以下及智能硬件算法遵循摩尔定律快速迭代 [2] - 新能源汽车首年贬值率高达50%,部分车型两年价格腰斩,远高于燃油车"三年打六折"的传统贬值节奏 [3] 市场竞争态势 - 新势力车企集体跨过盈亏平衡点,竞争焦点从"上量"转向技术、品牌和生态的终极竞争 [1] - 车企通过卷参数配置(如冰箱彩电大沙发、隐藏式门把手)应对技术同质化,但部分配置被质疑非真实需求 [4] - 2024年1-7月全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23.5万辆和1826.9万辆,同比增长12.7%和12%,新能源车持续产销两旺 [3] 企业战略与挑战 - 频繁推新导致车企研发测试周期承压(新车型需36-48个月测试周期,电池包可靠性测试需1年以上),部分企业采用供应商模块化解决方案提升效率 [3][6] - 理想i8因市场竞争加剧(乐道L90前备箱设计、特斯拉Model Y L等)上市一周即降价改配,反映产品生命周期缩短至半年 [6][7] - 蔚来同时预售高端ES8和交付性价比乐道L90,同一定位车型引发内部竞争担忧 [7] 市场格局演变 - 摩根士丹利预测全球电动车市场供过于求,中国车企盈利状况将分化 [10] - 行业集中度提升,年销300万辆可进入主牌桌,100万辆成为生存底线,未来十年将形成"七雄"格局 [10] - 特斯拉通过减配(真皮变织物座椅、全景天窗变金属天窗)应对竞争,预示消费市场可能回归物理按键等实用功能 [9]
吴艳妮与创维,都没能跑出“死亡之组”
格隆汇· 2025-06-09 09:47
品牌代言与合作 - 创维集团官宣中国女子田径运动员吴艳妮为品牌大使 [1] - 公司通过微博话题"创维为巴黎的妮打call"进行前期预热宣传 [2] - 吴艳妮与创维在各自领域都面临相似挑战:奥运首秀表现不佳与家电市场竞争激烈 [3][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3年总营业额690亿元同比增长29%,净利润17.7亿元同比增长25.5% [15] - 新能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5.9%至234亿元,现代服务业收入增长125.5%至47.3亿元 [16] - 智能家电业务收入306亿元同比增长11%,智能系统技术业务收入104.1亿元下降12.9% [16] - 2021-2023年毛利率由16.78%降至13.97%,净利润率由4.48%降至2.44% [17] - 中金预测2024年营收808.31亿元同比增长17.09%,净利润12.44亿元同比增长16.37% [18] 资本市场表现 - 2023年初股价峰值5.49港元,8月12日报2.72港元 [7] - 2023年8月至2024年7月累计回购1.92亿股耗资5.82亿港元占总股本8.02% [9] - 2024年回购1.1亿股耗资3.32亿港元占比均超57% [9] - 实控人黄宏生持股比例由2022年48.25%升至2024年7月54.39% [10] 业务发展现状 - 电视产品收入从2021年238亿元降至2023年190亿元 [23] - 户装光伏业务4年内从1亿元增长至234亿元 [23] - 光伏行业面临产业出清和价格探底压力 [24] - 家电同行如美的、TCL、海尔均已布局光伏领域 [26][27][28] - TCL中环2023年收入591.5亿元净利润39亿元但增速下滑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