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盈利改善

搜索文档
恒达集团控股(03616.HK)盈喜:预期中期净溢利100万元至500万元
格隆汇· 2025-08-20 19:01
财务表现 - 预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收益达人民币15亿元至16亿元 同比增幅2.2%至9.0% [1] - 同期净溢利预计为人民币100万元至500万元 较2024年同期净亏损人民币361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1] - 净溢利改善主因在于控制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与行政开支 [1] 行业环境 - 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困难时期 面临销售及公开市场融资的多重挑战 [1] 公司运营 - 通过全体员工齐心协力维持集团正常营运 [1]
企业盈利回暖与投资机遇共振信号显现
上海证券报· 2025-08-10 21:40
◎农银汇理基金经理 宋永安 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依 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 这一政策导向不仅是行业"反内卷"的关键抓手,更蕴含企业盈利改善与资本市场估值重塑的双重机遇。 钢铁、光伏、化工、新能源车等领域,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企业却陷入利润亏损的怪圈。追本溯源,核 心症结在于"内卷式"竞争——企业脱离利润目标盲目追求规模扩张,最终导致产能浪费、整体盈利承 压。 从发展逻辑看,地方政府早期通过电价优惠、信贷支持等政策扶持企业成长,在行业培育期起到了积极 作用。但随着行业步入成熟期,若仍依赖政策推动规模扩张,易引发无序竞争。因此,优化竞争秩序, 既是遏制资源空耗的必然选择,更是推动行业回归健康发展轨道的关键一步,这将为技术迭代、效率提 升腾挪空间,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盈利基本面。 ■普惠金融·农银汇理基金投资视点 企业盈利回暖 与投资机遇共振信号显现 映射到资本市场,A 股市场对相关行业的估值普遍偏低,核心原因在于过度竞争让投资者难以看到清晰 的盈利前景,只能被动等待行业底部出清。但政策的明确指引有望打破这一局面,相较行业自发调 ...
KVB plus:美股3个月狂飙近24%,大摩放话,今年下半年还能涨
搜狐财经· 2025-07-01 09:29
美股市场表现 - 标普500指数自4月中旬触底反弹后累计涨幅近24% [1] - 摩根士丹利维持标普500指数未来12个月6500点的目标位不变 [5] 企业盈利状况 - 标普500指数成分股盈利预测显著上调 盈利改善从科技巨头向更多板块扩散 [3] - 衡量盈利预测调整广度的ERB指标从4月中旬的-25%大幅回升至当前的-5% [3] - 美元走弱降低企业海外成本 "美丽大法案"激励政策刺激企业投资与生产 [3] 美联储货币政策 - 摩根士丹利预测2026年美联储可能进行多达七次降息 [4] - 失业率将取代通胀成为美联储决策的主要考量因素 [4] - 10年期美债收益率稳定在4.5%下方时利率风险暂时可控 [5] 市场韧性 - 地缘冲突后市场迅速企稳 国际油价从高位回落 [5] - "报复性关税"条款有望从税改法案中剔除 利好外资流入 [5] - 美债期限溢价持续下降 反映市场对美国财政状况担忧缓解 [5]
港股主题ETF持续吸金,创新药、科技等受关注
中国基金报· 2025-06-08 21:37
港股市场表现与ETF规模增长 - 今年以来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涨幅分别为18.61%和18.32% [3] - 港股主题ETF总规模达3572.4亿元,较去年底增长961.37亿元 [3] - 全市场144只港股主题ETF中,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规模最大约456亿元,华夏恒生科技ETF和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ETF分别以270亿元和250亿元位列第二、第三 [3] - 133只港股主题ETF年内份额增加242.74亿份,净买入411.7亿元 [3] - 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超6000亿港元,接近2024年全年的82%,日均净流入超过80亿港元 [3] 资金流向与行业偏好 - 科技、创新药、红利等细分领域资金净流入较多 [3] - 多家科技龙头获主动基金大幅增持,创新药ETF规模显著增长 [3] - 医疗保健板块获国际资金与南向资金同步增持 [3] - 今年以来发行的港股主题基金达43只,多数为被动指数基金 [3] 行业估值与投资机会 - 恒指市盈率约10.2倍,低于标普500指数及沪深300指数 [6] - 恒生科技指数PE仅21.93倍,显著低于全球科技股均值 [6] - 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市盈率约28倍,位于过去5年4%分位 [6] - 中证港股通指数市盈率约22倍,位于过去5年7%分位 [6] - 创新药企海外授权交易额突破500亿美元,管线兑现阶段迎来盈利拐点 [7] 机构观点与策略建议 - 港股市场仍为全球价值洼地,流动性改善日均成交额较2018年提升2.3倍 [6] - 科技消费市值占比超50%,龙头企业溢价打破折价惯性 [6] - 建议采取"高股息+科技成长"平衡策略把握估值修复与产业升级双重红利 [6] - 港股科技龙头、互联网、创新药及高股息板块值得关注 [7] - 建议关注科技、红利和创新药方向,主动基金业绩相对指数有一定超额收益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