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核协议

搜索文档
伊朗外交部:伊朗不会屈服于西方的“非法”要求
新华网· 2025-09-02 10:54
伊朗外交立场 - 伊朗拒绝西方非法要求 认为其意图剥夺伊朗不可剥夺的核权利 [1] - 欧洲三国按美国指令行事 损害外交进程且缺乏善意 既无法律权利也无道义正当性恢复对伊制裁 [1] - 欧洲三国未谴责对伊朗核设施的非法袭击 反而对伊朗施加不公正压力 [1] 地区冲突事件 - 过去三四个月伊朗与美国展开外交进程并展现善意 但第六轮谈判前两日以色列对伊朗发动袭击 [1] - 美国与以色列共同袭击伊朗核设施 被定性为毫无疑问的侵略行为 目的系破坏谈判 [1] 国际制裁动态 - 英国法国德国外长8月28日通知联合国安理会启动快速恢复制裁机制 [1] - 若安理会30天内未通过延长对伊制裁豁免期限决议 相关制裁将恢复 [1] - 伊朗外交部长谴责此举毫无正当理由 表示将作出适当回应 [1]
“快速恢复制裁”机制启动 伊朗会如何回应
新华网· 2025-08-29 10:09
英法德启动制裁机制 - 英国、法国和德国外交部长28日通知联合国安理会启动快速恢复制裁机制 若30天内未通过延长伊朗制裁豁免决议 安理会过去针对伊朗的6项决议将恢复[1][2] - 三国启动该机制的理由是伊朗自2019年以来未能履行伊核问题全面协议 并将在30天期限内继续同伊朗进行接触[2] - 该机制依据联合国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 有效期至2020年10月18日[2] 伊朗回应措施 - 伊朗外长阿拉格齐28日谴责三国行为毫无正当理由 是非法的且缺乏法律依据 并表示将作出适当回应[1][3][7] - 伊朗警告可能关闭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通道 未来只与联合国安理会及其成员国谈判 不再与欧洲进行任何对话[7] - 伊朗强调始终秉持负责任态度致力于外交解决 要求三国在几天内纠正错误举动[7] 历史背景与各方立场 - 美国于2018年5月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并重启对伊制裁 伊朗自2019年5月起逐步中止履行协议部分条款 但承诺措施可逆[2] - 英法德在7月17日与伊朗的视频会议中已表明启动该机制的决心 施压伊朗尽快与美国恢复核谈判[2] - 欧洲方面在启动机制当天与伊朗外长通电话 表示愿通过外交途径寻求解决方案以避免制裁恢复[6]
伊朗坚决反对并强烈谴责德法英启动“快速恢复制裁”机制
央视新闻· 2025-08-29 00:00
伊朗外交部声明立场 - 坚决反对并强烈谴责欧洲三国向安理会非法提交第2231号决议通知的行为 称该行为违反《联合全面行动计划》争端解决机制和第2231号决议 [1] - 强调欧洲三国无权诉诸"快速恢复制裁"机制 其通知无效且不具备法律效力 [1] - 指出争端解决机制是多阶段协商程序 旨在防止权利滥用 特别针对未履行承诺的德国、法国和英国 [1] 伊核协议背景与争议 - 2015年伊核协议规定伊朗限制核计划以换取国际社会解除制裁 联合国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包含有效期至2020年10月18日的"快速恢复制裁"机制 [1] - 指控欧洲三国故意无视事件背景 歪曲事实脉络 实质是奖励违规者(美国)并惩罚受害者(伊朗) [2] - 强调美国2018年单方面退出协议并重启制裁 欧洲三国未能履行减轻经济影响的承诺 反而对伊朗民航和航运实施新制裁 [2] 事件影响与伊朗回应 - 声明称欧洲三国行为将严重破坏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互动合作进程 [2] - 伊朗将对这种挑衅性和不必要的升级采取适当回应 [2] - 特别指出在美国非法袭击伊朗核设施的背景下滥用机制是恶意行为 [1]
伊朗与英法德新一轮核谈判结束 伊方呼吁“做出正确选择”
央视新闻· 2025-08-27 07:20
谈判进展 - 伊朗与英法德三国于8月26日在日内瓦结束新一轮核问题谈判 [1] - 伊朗副外长表示双方就联合国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交换看法 [1] - 伊朗重申致力于通过外交途径寻求互利解决方案 [1] 协议背景 - 2015年伊核协议规定伊朗限制核计划以换取国际制裁解除 [1] - 联合国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包含"快速恢复制裁"机制 [1] - 该机制允许签署国应对伊朗违规行为 有效期至2023年10月18日 [1] 各方立场 - 西方国家以启动制裁机制为要挟要求伊朗全面履行协议 [1] - 要求包括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恢复合作并限制核发展规模 [1] - 伊朗呼吁欧洲国家和安理会给予外交解决时间与空间 [1] 历史接触 - 本次谈判前双方曾于7月25日在日内瓦举行过类似会谈 [1]
伊朗将与英法德三国于26日举行核谈判
环球时报· 2025-08-26 06:39
谈判安排与背景 - 伊朗与英国、法国、德国及欧盟定于26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副外长级别核谈判[1] - 这是伊朗与以色列6月中旬爆发12天军事冲突后与欧洲三国进行的第二次会谈[1] - 第六轮美伊间接谈判原定6月15日举行但因以色列突袭伊朗而取消[2] 冲突与制裁动态 - 美国对伊朗核设施实施打击 伊朗暂停与联合国核监督机构合作[1] - 欧洲三国威胁启动2015年核协议"回弹机制" 将重新实施联合国制裁[1] - 欧洲国家要求伊朗限制铀浓缩活动并恢复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人员合作[1] 协议历史与现状 - 2015年伊朗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达成伊核问题全面协议[2] - 2018年美国单方面退出协议并恢复对伊单边制裁[2] - 今年4月以来美伊在阿曼斡旋下举行五轮间接谈判 双方核心议题分歧巨大[2] 伊朗立场表态 -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24日表示美国企图通过对抗迫使伊朗服从[1] - 德黑兰方面指责国际原子能机构未能谴责以色列和美国对其核设施的打击行为[1] - 伊朗对欧洲启动制裁条款的合法性提出异议 指责欧洲国家未履行协议承诺[1]
伊朗与英法德将于26日开启新一轮会谈
新华网· 2025-08-25 21:46
会谈安排 - 伊朗与英法德三国将于26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副外长级别会谈 [1] - 此次会谈是伊朗外长22日与英法德三国外长及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通话的后续行动 [1] 会谈议题 - 主要讨论解除制裁和核问题 [1] - 将涉及联合国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及其未来走向 [1] 协议背景 - 2015年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要求伊朗限制核计划以换取国际社会解除对伊制裁 [1] -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2231号决议对伊核协议加以核可 [1] - 决议包含"快速恢复制裁"机制 允许协议签署国应对伊朗违规行为 [1] - 该机制有效期至今年10月18日 [1] 当前争议 - 西方国家以启动"快速恢复制裁"机制相要挟 要求伊朗继续履行伊核协议 [1] - 要求包括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恢复全面合作 按协议限制核发展规模 [1] - 伊朗外长表示欧洲无权讨论或执行伊核协议包括"快速恢复制裁"机制 [1]
伊朗不跟美国谈?哈梅内伊发表强硬讲话
金十数据· 2025-08-25 10:30
伊朗政治立场 -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排除与美国直接谈判的可能性 指责华盛顿寻求伊朗投降[1] - 哈梅内伊批评主张与华盛顿直接谈判的伊朗政客浅薄 并坚称伊朗民族将坚定抵抗美国要求[1] - 哈梅内伊明确支持改革派总统佩泽希齐扬 警告避免内部纷争并驳斥要求罢免总统的强硬派[2] 伊朗外交动态 - 伊朗外长上月透露已与美国特使接触 后者提议恢复谈判[1] - 伊朗已驳回E3国家关于启动制裁快速恢复机制的威胁 且不愿恢复与美国谈判或重启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2][3] - 伊朗新任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表示即使E3考虑延长最后期限作为临时解决方案 伊朗也不会接受[3] 地区冲突与核计划 - 6月伊朗与以色列冲突导致1000多名平民丧生 数十名伊朗高级军事指挥官和核科学家死亡[2] - 美国在冲突末期加入以色列并轰炸伊朗核设施 导致公众焦虑情绪持续高涨[2] - 德黑兰仍无意遏制其核计划 伊朗认为2015年伊核协议已失效因E3未能履行解除制裁的承诺[2][3] 国内政治压力 - 改革派政治家认为外交接触可能带来关键的经济和政治改革 但强硬派反应激烈甚至提议罢免改革派总统[2] - 全国范围内持续的火灾报告加剧了对影子战争的担忧 尽管当局予以否认[2] - 哈梅内伊自6月冲突后首次全面公开露面 此前数周仅通过简短视频讲话发声[1]
伊核博弈升温,欧洲失衡何以左右中东
搜狐财经· 2025-08-16 17:59
伊朗外交立场 - 伊朗外交部长阿拉格齐公开指责欧洲无权讨论或执行伊核协议相关机制 尤其针对快速恢复制裁机制 强调欧洲的零浓缩立场与协议存在根本冲突 [1] - 伊朗拒绝欧洲对核活动的干预 明确表示任何尝试操纵或恢复制裁的行动将被视为无效 展现出在国家主权和核技术发展问题上的坚决态度 [3] - 伊朗将协议条款置于国家利益优先位置 不愿被外部施压左右 反映出多边国际机制在面对主权国家坚定立场时的脆弱性 [3] 伊核协议动态 - 2015年伊核协议签署初衷是通过限制伊朗核计划换取国际社会解除制裁 但美国单边退出及欧洲附加条件施压打破协议平衡 [3] - 法国 德国和英国已联合向联合国致函 威胁若伊朗未在西方设定时间节点内达成外交解决方案将恢复制裁 可能引发新一轮紧张对峙 [3] - 欧洲试图通过制裁威慑和外交压力推动协议执行 但伊朗回应表明单纯依靠威胁和时间压力难以实现协议有效执行 [6] 地缘政治影响 - 伊朗核技术不仅是国家战略自主的重要象征 也是中东地区政治平衡的核心因素 欧洲单方面设定期限和零浓缩条件忽视地区安全稳定需求 [4] - 伊朗采取更为坚定和自主的外交策略 直接拒绝欧洲干预性讨论 为伊朗赢得舆论主动权并对西方未来谈判手段提出明确警告 [6] - 伊核问题再次升温增加中东局势不确定性 可能加剧地区紧张局势 推动伊朗与其他大国寻求新战略联盟 冲击全球安全与能源市场稳定性 [6] 欧洲角色演变 - 欧洲在伊核协议框架下曾扮演桥梁与协调者角色 但面临核心国家利益冲突时影响力有限 难以单独改变伊朗战略选择 [7] - 欧洲在全球安全治理中地位边缘化 其制裁威胁和外交压力无法有效改变伊朗决策 反映出传统多边机制在处理中东问题时的局限性 [7] - 欧洲处于相对被动位置 美国退出与单边政策使局势复杂化 任何单边施压或时间节点威慑做法都可能削弱协议约束力 [9] 战略博弈趋势 - 伊核协议进入新战略博弈阶段 伊朗坚持主权和核技术发展权利 欧洲施压策略存在失衡 局势复杂化 [9] - 伊朗与欧洲的拉锯不仅是核技术争议 更是国家主权 国际规则和地缘政治权力的交锋 中东国家正日益强化自主决策能力 [9] - 传统外交工具和机制在新时期中东事务中面临严峻考验 各方需重新审视策略并寻找更加平衡务实的解决路径 [9]
伊朗外长:欧洲无权讨论或执行伊核协议
新华社· 2025-08-16 11:50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 - 伊朗外交部长阿拉格齐表示欧洲无权讨论或执行伊核协议 包括快速恢复制裁机制 因欧洲要求伊朗不得进行铀浓缩活动的零浓缩立场与协议相悖 [1] - 法国 德国和英国12日向联合国致函表示 如伊朗不愿在西方所设8月底期限内达成外交解决方案 三国将恢复对伊制裁 [1] 伊核协议关键条款 - 根据2015年伊核协议 伊朗承诺限制其核计划以换取国际社会解除对伊制裁 [1] - 联合国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包含快速恢复制裁机制 允许协议签署国应对伊朗违规行为 该机制有效期至今年10月18日 [1]
威胁“重施制裁” 英法德致函联合国催伊朗恢复核谈判
新华社· 2025-08-13 19:57
英法德三国对伊朗核问题的立场 - 英法德三国向联合国致函表示,若伊朗在2025年8月底前未达成外交解决方案,将启动快速恢复制裁机制 [1] - 三国认为伊朗2019年以来的做法违背了伊核协议承诺,因此有正当理由重施制裁 [1] - 三国均为2015年伊核问题全面协议的签署方 [1] 快速恢复制裁条款的相关细节 - 2015年伊核协议中的"快速恢复制裁"条款允许签署国应对伊朗违规行为,该条款将于今年10月到期 [2] - 美国与英法德同意将8月底设为伊朗与美国达成核协议的最后期限,否则将恢复制裁 [2] - 欧洲三国提出若伊朗同意在9月前恢复谈判并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可延期启动制裁机制 [2] 伊朗方面的回应 - 伊朗外交部长表示英法德三国没有法律或道义依据启动制裁机制 [2] - 伊朗威胁若三国坚持推动制裁进程,将把他们排除在核问题谈判之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