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系
搜索文档
 锅圈(02517):三季度收入增长坚挺,下半年开店提速
 中泰国际· 2025-11-03 17:20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报告对锅圈(2517 HK)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为5.17港元 [4][6][12] - 当前股价为3.85港元,目标价隐含约34%的上涨空间 [6]   核心观点总结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收入表现坚挺,录得约18.5亿-2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6%-25.8% [1] - 前三季度总收入达50.9亿-5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8.5%-23.2% [1] - 第三季度核心经营利润为6,500万-7,500万元人民币,同比大幅提升44.4%-66.7%,核心经营利润率约3.5%-3.7%,同比提升0.7-0.9个百分点 [1] - 公司门店扩张速度加快,第三季度新增门店361家,截至9月底门店总数达10,761家,预计全年新增门店可超过1,000家的目标 [2] - 通过创新店型加速下沉市场渗透,并深化中餐布局,打造继火锅和烧烤后的第三增长曲线 [2] - 会员体系持续优化,预计下半年会员数突破6,000万,有助于提升客户粘性与客单价 [2] - 公司产品品类持续深化,烧烤品类收入占比在4年内从不足5%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22% [3] - SKU数量自2020年的66种大幅增至2024年的412种,其中95%为自研,通过自有工厂和“单品单厂”策略强化供应链控制与成本优化 [3] - 公司持续进行股份回购并慷慨派息,2024年全年和2025年上半年分别派发股息2.0亿和1.9亿元人民币,显示管理层信心 [4]   财务预测与估值 - 报告维持盈利预测,预计FY25E/26E收入分别增长22.7%/20.3% [4] - 预计FY25E/26E净利润增速为85.6%/26.3% [4] - 估值采用DCF模型,使用1.3倍贝塔系数与11%的WACC,得出目标价 [4][9] - 根据预测,FY25E净利润为4.28亿元人民币,FY26E为5.40亿元人民币 [5][10] - 预计每股盈利将从FY24的0.084元人民币增至FY25E的0.156元人民币和FY26E的0.197元人民币 [5][10] - 净资产回报率预计从FY24的7.2%提升至FY25E的13.5%和FY26E的16.1% [5][10] - 股息率预计从FY24的2.1%升至FY25E的4.0%和FY26E的5.0% [5][10]
 帐篷与床车:黄金周酒店业「消失的客人」
 36氪· 2025-10-29 08:26
 消费行为转变 - 2025年国庆期间人均消费911元,日均花费低于114元,折算日均人均花费同比减少13% [1][4] - 露营装备销量同比激增230%,露营地入住率达92% [1] - 自驾出行占比达八成,床车自驾游话题阅读量1.1亿次,新能源车自驾过夜话题阅读量近5000万次 [3]   酒店行业表现 - 全国主要城市酒店平均入住率仅为58%,经济型酒店入住率跌破50% [3] - 如家房价同比上涨27.1%,汉庭上涨20.6%,维也纳上涨32% [8] - 五星级酒店数量从2019年845家缩水至2025年一季度736家,高端酒店资产流动性枯竭 [14]   公司财务数据 - 锦江酒店上半年营收65.26亿下降5.31%,净利润3.71亿暴跌56% [15] - 亚朵二季度RevPAR为343元同比下降4.4%,ADR为422元同比下降4.1%,入住率76.4%同比下滑2个百分点 [15] - 华住中国RevPAR同比下滑7.9%至233元/间夜,经济型酒店下降8.2%,中档酒店下降7.9% [15]   商业模式挑战 - 亚朵加盟酒店占比高达98.7%,华住加盟店占比约95%,加盟模式面临回报周期从3年延长至5年的压力 [18][19][20] - 酒店对OTA平台依赖导致高额佣金侵蚀利润,超过半数订单来自OTA时丧失定价权 [29][30]   行业转型策略 - 华住通过供应链优化使汉庭4.0采购成本下降6%-20%,营建周期缩短30天 [23] - 亚朵零售业务收入增速超120%,2024年卖出超300万只深睡枕,零售收入相当于酒店业务一半 [24] - 华住会为旗下酒店贡献65%客源,中旅酒店会员年均消费额达非会员2倍,亚朵ACARD会员体系延伸至阅读、健身等多场景 [31][33][34]
 几家消费品牌上市招股书中提到的会员运营,是利润引擎
 36氪· 2025-10-21 20:11
 文章核心观点 - 消费品牌将私域运营和数字化能力作为冲击上市的核心逻辑,用户资产深度运营正重构消费行业价值评估体系 [1][10] - 八马茶业与遇见小面通过差异化路径将数字化从成本中心转化为利润引擎,获得资本市场更高溢价 [2][3] - 私域流量、会员体系与增长模型形成闭环,是品牌突破市场分散和盈利不稳困局的关键 [10][11]   品牌私域战略与财务表现 - 八马茶业以2600万会员和4090万线上粉丝构建茶行业最大私域流量池,支撑其连续10年蝉联天猫乌龙茶类目冠军 [1][2] - 遇见小面沉淀2210万会员,储值用户复购率达44.5%,显著高于中式快餐行业30%的平均水平 [2][9] - 八马茶业净利率从2022年9.1%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11.3%,2024年实现净利润2.24亿元 [8] - 遇见小面2025年上半年餐厅总商品交易额7.99亿元,同比增长33.61%,直营餐厅整体利润率提升至15.1% [9]   数字化建设与技术架构 - 八马茶业将募资净额3.68亿港元的10%专项投入数字化,具体分配为供应链数字化4.0%、客户运营数字化2.6%、数字化指挥体系3.4% [1][3] - 八马茶业拥有16万㎡智能生产基地实现24小时不间断生产,智能生产线获行业权威认可 [3] - 遇见小面自研全流程标准化系统,将辣椒红油油温控制等经验操作转化为可量化参数 [1][4] - 遇见小面数字化系统使订单处理效率提升30%,食材成本降低15%,单店数字化成本下降18% [4]   私域运营与全域流量整合 - 八马茶业通过3585家线下门店贡献64.2%营收,构建"线下体验种草—线上复购转化"流量闭环 [6] - 遇见小面47家24小时营业交通枢纽门店夜宵时段营收占比达35%,非面类SKU拓展至40个,相关营收占比30% [7] - 遇见小面2025年上半年香港地区交易额同比增长超10倍,香港已开设11家直营餐厅 [7] - 两家品牌均实现公域引流、私域留存、复购转化的完整运营链路 [7]   会员体系与用户生命周期管理 - 八马茶业聚焦高端客群,通过分析2600万会员消费偏好反哺产品开发,精准匹配高端需求 [8] - 遇见小面会员平均客单价达32元,通过储值模式及"周二特权日"等活动提升会员活跃度 [7][9] - 遇见小面2024年实现4209万订单量,整体翻台率3.7,高于行业2.0-2.4的平均水平 [4][9] - 会员体系与数字化系统深度融合,形成系统提效、体验优化、会员留存、盈利增长的正向循环 [9]
 本土酒店出海,为何热衷“首攻”东南亚?
 36氪· 2025-10-15 11:12
 全季品牌东南亚扩张动态 - 华住集团旗下全季品牌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和柬埔寨金边新签三家酒店,分别计划于2026年第二、三、四季度开业 [1] - 吉隆坡中心全季酒店引入全季5.0最新版本,计划打造101间客房,定位商务及休闲客群,位于金马律地区 [1] - 金边的两家酒店分别瞄准商务区需求及文化旅游市场,其中金边中心全季酒店为存量物业改造项目 [2]   海外运营模式与业绩表现 - 华住集团在新加坡的全季海外首店采用直营模式输出品牌、技术和设计,但委托雅诗阁进行本地化管理 [3] - 新加坡乌节路全季酒店业绩突出:2025年前7个月总体出租率超90%,平均房价超1000元人民币,总体毛利率达60% [3] - 当前扩张模式以轻资产品牌输出为主,与国内模式一致但面临本地化挑战 [2]   东南亚市场战略重要性 - 中国游客是东南亚旅游主力,截至2025年8月越南接待中国游客达350万人次,同比增长44%,越南旅游业零售额因中国游客消费推动同比增长约51% [5] - 东南亚多国对中国推出免签或落地签政策,便利出行 [6] - 中国赴东南亚商旅出行2025年一季度同比增长超110%,商务客群对高品质住宿需求旺盛 [6]   东南亚市场人口与经济优势 - 东南亚总人口超6.8亿,30岁以下人口占比超50%,中产阶级规模每年以8%的速度扩张 [7] - 劳动力成本较低,例如吉隆坡建筑成本每平方米约1200美元,远低于东京、纽约等城市 [8] - 本地化人才资源丰富,如马来西亚泰莱大学酒店管理专业QS全球前20名,有效降低人才引进成本 [8]   本土酒店集团出海战略演进 - 首轮出海(2011年起)以锦江、东呈国际为代表,主要通过品牌代理或自建公司方式探索 [9][10] - 第二轮出海(2023年至今)更注重体系化战略,如锦江与本地管理集团成立合资公司,计划在六国落地超180个项目 [11] - 战略重点从单点布局转向品牌矩阵、会员体系导入及数智化系统输出 [12][13][14]   核心竞争力构建 - 锦江全球拥有超2亿"锦江荟"会员,为东南亚规模化出海预留引流接口 [13] - 德胧集团在印尼引入创新会员体系,以入住时长而非消费金额计算积分 [13] - 数智化成为核心竞争力,尚美数智利用大数据智慧选址、模块化装修缩短周期 [14] - 供应链采取"标准化模块+本地化适配"策略,优选当地建厂的中国企业合作 [14]
 美团会员6个月,本地生活的价值底座是什么?
 36氪· 2025-09-30 21:08
美团会员权益持续升级。 一篇报道曾形容美团会员是"姗姗来迟者"。在一众互联网平台试图用会员圈住"高净值用户"、线下会员制超市发展已久的背景下,它的出现的确不算早。 但美团会员的思路又足够清晰、笃定和不同——从一开始就锚定全部用户,因而没有踏入电商平台常用的"收费制会员"的河流,而是采用免费形式;用不 断升级的"好权益",让用户对这套会员体系有实感、有认同;将过去"一揽子"的用户进行白盒化分层,为平台自身和其中商家提供精细化运营的"基建"; 抓住美团本身用户池子大、消费频次高、业态丰富多元的特性,带动不同业务线、不同领域商家的交叉互助等等。 在近期热度空前的中国网球公开赛现场,走近钻石球场时,你会看到一个写着"美团会员中网包厢"的显眼立牌。 这是美团为黑钻会员准备的专属看球区,不少用户在社交平台发出体验帖,有人表示"太惊喜",有人说"钻石空中包房太排面了",也有人感叹"第一次在 中网体验钻石球场空中包房,体验感太棒了"。 此外,"请美团黑钻会员看电影""免费演唱会包厢""机场值机不排队"等会员权益,也在社交平台引发大波追捧。这些跨界联动的权益,都是美团会员近六 个月持续进行权益升级的小小缩影。 36氪了解到,9 ...
 中国版 “黑卡”?美团阿里靠吃喝玩乐杀出血路,狂分2000亿大蛋糕
 搜狐财经· 2025-09-17 21:10
 核心观点 - 美团与阿里通过大会员体系复制美国运通"高消费高权益"模式 旨在筛选中国高价值用户并建立商业护城河 [1] - 平台以全场景消费数据为基础构建会员体系 但消费金额与真实高净值人群存在筛选偏差 [3][4] - 大会员模式通过权益整合连接多方生态 并非替代航司或酒店会员而是形成互补增值 [11][13]   会员体系设计 - 会员等级权益与消费金额挂钩 黑金会员享不限次免费升房/提前入住等高端酒店权益 [4] - 出行权益包含免费贵宾厅(1次/年)和安心退(1次/季度) 生活权益含免费充电宝(4次/月) [4] - 黄金会员享酒店9折起折扣 黑金会员享8.5折起折扣且免费开房次数无限制 [4]   筛选机制优劣 - 单纯依赖消费金额可能混入月光型高消费人群 短期消费高但长期价值存疑 [4] - 平台通过跨场景消费数据(餐饮/酒店/购物)追踪长期消费轨迹 持续优化筛选精度 [6] - 美国运通同样以消费能力为核心筛选标准 非单纯依赖资产规模 [5]   商家合作模式 - 平台与商家采用自愿权益置换模式 非强制收取手续费 商家通过提供折扣换取高价值流量 [8][9] - 当高等级会员贡献商家营收超30%时 自然形成定价权 成本转移形式未必是直接手续费 [9] - 对比外卖平台历史佣金上涨引发抵制 当前模式更易被商家接受 [8]   生态整合逻辑 - 大会员体系与航司/酒店会员双向打通 用户可同步累积积分实现权益互补 [13] - 弱权益体系(视频网站/奶茶店会员)可能被边缘化 强场景会员(航司/高端酒店)通过联动增值 [11][13] - 美国运通通过整合PP卡权益验证生态连接模式可行性 [13]   商业价值潜力 - 中国信用卡生态缺位给予互联网平台发展机会 全场景消费数据支撑生态位构建 [15] - 2000亿美元商业价值实现取决于跨场景用户信任与粘性建立 [1][15]
 江南布衣挺住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9-12 18:21
 行业背景 - 2025年服装行业呈现分化态势 运动户外品牌稳健增长 传统时尚服饰面临挑战[2] - 户外运动行业2024年市场规模达4089.10亿元 同比增长5.95% 成长性高于其他服饰赛道[2] - 传统都市女装业绩普遍下滑或停滞[2]   财务表现 - 2025财年收入同比增长4.6%至55.48亿元 净利润增长6.0%至8.98亿元[2] - 毛利率稳定在65.6%高位 显示强大品牌溢价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2] - 成熟品牌JNBY收入增长2.3%至30.13亿元 占总收入54.3%[2] - 成长品牌组合收入微降0.5%至21.74亿元 占比39.2%[2] - 新兴品牌组合收入同比大涨107.4%至3.61亿元 占比从3.3%提升至6.5%[2]   会员体系 - 会员贡献零售额占零售总额逾80%[3] - 活跃会员账户数提升至逾56万个(2024财年:逾55万个)[3] - 购买总额超过5000元的会员账户数逾33万个(2024财年:逾31万个)[3] - 高价值会员消费零售额达48.6亿元(2024财年:44.9亿元)贡献超过60%线下渠道零售总额[3]   渠道策略 - 全球独立实体零售店总数由2025家增加至2117家[4] - 2099家位于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 其余分布在8个国家[4] - 一线城市及重点二线城市采取直营模式 三四线城市以经销模式为主[9][10] - 线上收入增长超过18% 对全盘收入贡献占比超过20%[6] - 成功打造22家"江南布衣+"多品牌集合店[5]   品牌发展战略 - 通过自我孵化或并购优化设计师品牌及品类组合[3] - 新兴品牌先打磨产品和形象 再通过线下门店实现规模化增长[15] - 未来3-5年增长以现有品牌为主导 新兴品牌增长速率最快[16] - 并购策略保持谨慎 重点梳理品牌定位和消费者画像[11]   库存管理 - 存货同比增加24.2%达到9.326亿元[13] - 库存上升原因包括业务增长备货增加和收购新品牌[13] - 产品生命周期达4年 不追求过快库存周转[13] - 库存周转在150天-200天之间被视为健康合理状态[13][14]   市场应对策略 - 通过品牌、渠道、技术和会员四轮驱动模式应对市场波动[12] - 自研智能推荐系统提升私域转化效率[13] - 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消费体验[17] - 坚持不以折扣吸引客户 专注提升品质和体验[7][8]   未来目标 - 坚定向2026年百亿销售额目标迈进[3] - 主要战场仍在国内市场 同时通过海外获取增长[4] - 通过提升单店业绩和全域零售网络实现增长[16]
 企业数字化营销数字化转型企业战略营销管理解决方案(91页 PPT)
 搜狐财经· 2025-09-03 09:10
 营销演进与核心范式   - 营销历经从1.0到5.0的迭代:1.0为产品导向的4P时代(产品、价格、渠道、促销)[17][20][21] 2.0为客户导向的4C时代(客户、成本、便利、沟通)[22][23][24] 3.0为客户关系管理的4R时代(关联、反应、关系、报偿)[25][26][30] 4.0为多渠道整合营销时代[17][27][29] 5.0为私域流量时代[17][31][33]   - 当前需应对"营销丛林"困境:新媒体迭代周期缩短至2-3年 流量分散且过亿级新媒体快速涌现[34][35]   - 核心范式从"垒砖头"(产品为核心)转向"数人头"(客户为核心) 关注客户人数与消费频次 按客户金字塔结构管理增长[1][13][42]     CIDR模型框架   - 接触环节覆盖在店、在途、在家场景 通过企业App、微信、二维码、LBS、Beacon等技术多渠道触达[2][15][39]   - 辨识环节依托CRM/SCRM实现客户分级(白金、金卡、普通会员)与分群(品类偏好、渠道偏好)[2][15]   - 数据环节收集客户个人信息及行为数据 通过RFM(最近消费、频次、金额)等维度标签化[2][15]   - 反应环节通过计划性(日常联系、升级挽留)与瞬时性(场景触发)机制精准互动[2][15]     会员体系与价值管理   - 会员设计遵循"价量之约" 分级依据年度消费额 权益涵盖免费、折扣、积分等[2]   - 积分制度建议1元1积分 100积分抵1元 平衡成本与客户感知价值[2]   - 通过"侦测-突破-扩大战果"三阶段激活会员 实现客户全生命周期管理(进、活、粘、值、荐)[2][33][42]     多渠道与私域运营   - 移动营销结合场景、位置、时间等六大触发因素 通过二维码、LBS、Beacon等技术精准触达[3][15][39]   - 社交媒体营销以客户为中心 构建社群(自主/参与型)、场景、内容(有用/有利/有情/有趣)、运营体系[3]   - 私域流量运营通过多渠道引流(外部社交、传统渠道)、社群运营(金字塔结构:KOL、活跃分子、参与者、大众)、交易整合(POS、微商城、淘宝多平台数据打通)实现闭环[3]     数据整合与效果评估   - 需打通多渠道客户数据 运用大数据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购物篮分析)挖掘高价值客户[3]   - 评估指标从CPM(覆盖面)、CPC(流量)转向CLV(客户终身价值)[3]   - 通过品牌营销精准化、虚实融合互动、交易平台对接 实现营销战略升级[3][39][42]     企业实践与理论应用   - 方案基于百亿级名企营销实践及EMBA、MBA授课经验 拆解数字化营销全流程要点[6][13]   - 整合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社交媒体等技术 构建服务会员全生命周期的整体运营体系[8][10][12]   - 帮助企业精准定位业绩波动原因(如客户流失分析)并制定增长策略[11]
 老铺黄金(06181):1H25收入与利润高增,渠道拓展与海外布局并进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9-02 14:31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OUTPERFORM)[1][2] - 目标价957.20港元,较现价727.50港元有31.6%上升空间[2][9][18]   核心观点 - 公司1H25收入与利润高速增长,营业收入123.54亿元(同比+251.0%),归母净利润22.68亿元(同比+285.8%)[3][13] - 渠道扩张与海外布局同步推进,境内收入107.58亿元(同比+232.8%),境外收入15.97亿元(同比+456.0%)[5][15] - 品牌高端定位持续强化,会员体系与高客管理提升消费粘性,忠诚会员达48万人(半年净增13万)[8][16]   财务表现 - 1H25毛利率38.1%(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主因金价上涨但提价幅度不足10%[3][13] - 费用控制良好,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1.9%/1.7%/0.2%/0.3%[3][1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净额17.7亿元,自由现金流15.9亿元,支撑高分红能力[3][13] - 中期股息9.59元/股,分红率达72%[3][13]   业务分析 - 金饰品类贡献核心收入,受益于1-10万元价位产品需求旺盛[4][14] - 金器品类在高净值人群中具增长潜力,8月完成第二次提价(涨幅5%-13%)[4][14] - 线下同店收入同比增长200.8%,单商场平均销售额4.59亿元[5][15] - 线上收入19.43亿元(占比13.1%),618期间天猫旗舰店成交额突破10亿元[5][15]   渠道与扩张 - 全直营模式,截至6月底在16城运营41家自营店(较24年末新增5家)[5][15] - 新入驻上海港汇恒隆、新加坡滨海湾金沙及上海IFC核心商场[5][15] - 海外首店选址新加坡金沙,毗邻LV、爱马仕等奢侈品牌[5][15] - 已计划拓展东京等亚洲市场,海外单店销售体量通常为内地两倍以上[8][17]   盈利预测 - 2025-2027年收入预测:269.6/355.2/417.8亿元(同比+217.0%/31.7%/17.6%)[2][9][18] - 2025-2027年净利润预测:49.9/67.0/78.6亿元(同比+238.4%/34.4%/17.2%)[2][9][18] - 对应EPS为29.6/39.8/46.7元,PE估值25x/18x/16x[2][9][18] - 基于2026年22x PE给予目标价875.6元人民币(957.2港元)[9][18]   行业地位 - 大陆珠宝品牌坪效与收入行业第一[5][15] - 消费者与LV、爱马仕、卡地亚等奢侈品牌客群重合度达77.3%[8][16] - 境内高客群体累计消费超30万元,境外客单价显著高于内地[8][16]
 白金卡乘客的投诉,空姐的噩梦
 虎嗅· 2025-08-29 18:02
 航空公司会员体系运营 - 白金卡等高等级会员被视为核心客户群 各大航空公司通过凤凰知音、东方万里行、明珠俱乐部等会员体系强化客户忠诚度[9] - 白金卡会员需累积16万升级积分或90次升级次数才能获得资格 此类常旅客计划占航空公司辅助营收的40%至60%[9] - 高等级会员享受优先订座、候补、额外积分奖励、免费升舱券、贵宾休息室、优先登机等全方位特权 例如国航允许白金卡会员在航班起飞前48小时内保证购票[10]   客户服务与投诉处理机制 - 航空公司投诉渠道极为便利 旅客可通过客服电话、短信回访或民航局电话直接投诉 所有投诉无论合理与否均被立案处理[6] - 涉及白金卡会员的投诉会获得格外重视 航司客服部门会优先登记并下发至乘务员分部要求提交情况说明[8] - 乘务员每年有25分安全与服务考核分 投诉可能导致扣分降级 严重时需暂停飞行任务参加公司学习[8]   一线员工工作条件 - 乘务员时薪标准为普通舱70元、头等舱80元、乘务长100元、客舱经理130元 仅计算飞机离地到落地的飞行时间 地面准备及延误时间不计薪[13] - 旺季月飞行时间达90小时 但实际工作时间每天超10小时 航班延误期间需无偿提供旅客安抚服务[13] - 有2-5年经验的空乘人员平均年薪为172,200元 一线城市资深乘务员最高可达251,000元 但新人收入与付出不成比例[12][13]   职业健康与人员流失 - 长期作息不规律导致空乘人员出现慢性病、免疫力下降、皮肤过敏等健康问题 平均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14][16] - 五年半飞行生涯中仅有一次在家过春节 节假日被视为客流高峰而非休息时间[17] - 心理压力表现为工作倦怠和抑郁 部分员工选择离职 社交媒体出现乘务员是"全能型服务员"的吐槽[18]   行业运营模式特点 - 常旅客计划成为重要利润来源 航司通过差异化服务巩固高端客户忠诚度 培养忠诚客户成本低于失去客户的长期损失[9][11] - 公司将运营成本转嫁至一线 包括延误责任归咎于乘务员安抚不力 毛毯等物资短缺要求乘务员用其他方式弥补[11] - 乘务员成为航司与客户矛盾的缓冲带 需承担所有后果 包括为不合理投诉手写道歉信等屈辱性处理方式[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