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传统节日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让传统节日释放消费新动能
消费日报网· 2025-06-03 11:03
传统节日消费创新 - 端午节消费空间被低估 传统观念局限于吃粽子、划龙舟等活动 但实际存在大量待开发细分市场[1] - 艾草制品形成特色产业 贵州省务川县开发出艾条、艾茶、艾浴包、艾草精油等40余种产品[1] - 手工艺品市场活跃 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工坊制作端午香囊等手工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1] 文旅融合消费场景 - 龙舟赛事带动多元消费 广州组织超20场龙舟民俗活动 推出"观赛+旅游+购物+美食"定制产品[1] - "节日+非遗+民俗+演艺"模式兴起 多地通过创新形式激发非遗产品消费活力[1] - 亲子游需求旺盛 端午节恰逢儿童节 亲子游和家庭游成为出行主力军[2] 旅游及娱乐消费 - 周边游热度飙升 马蜂窝数据显示各地"周边游"热度平均涨幅超过50%[2] - 影院票房表现亮眼 2025年端午档新片预售总票房(含点映)突破1000万元[2] - 传统食品消费增长 粽子、咸鸭蛋等节日美食及餐饮、礼品市场迎来消费热潮[2] 消费模式创新 - 打破传统思维限制 通过创新形式开发端午节消费市场潜力[1][2] - 构建多元消费场景 将传统节日与旅游、购物、美食等元素相结合[1][2] - 特色主题产品受追捧 本地民俗游等特色产品预订热度高涨[2]
“鲜”粽子走俏端午市场,济南有店家日销4000个
齐鲁晚报网· 2025-05-30 15:12
市场销售情况 - 济南荣记粽子店日均销量达3000-4000个,同比增长近30%,招牌蛋黄五花肉粽最受欢迎 [2] - 田甜粽子店日销量稳定在2000-3000个,与往年持平,红糖和白糖粽最畅销且常在一小时内售罄 [3][4] - 拼多多平台粽子销量同比增长超3倍,天猫平台成交金额增长近70%,日销金额增长超100% [7] 消费者行为变化 - 年轻消费者(90后、00后)占比显著提升,偏好现包手工粽以追求"烟火气"和"仪式感" [2] - 线上渠道客群以年轻人为主,偏好小规格包装,客单价约50元,社交平台"种草"成为重要购买驱动力 [2][6] - 异地订单需求旺盛,如济南益康品牌线上销售覆盖至海南、新疆等地,外地消费者购买"家乡味道" [6] 产品与渠道策略 - 产品多元化趋势明显:咸蛋黄、五花肉等南方风味咸粽占比达50%,榴莲冰粽销量增速达上年同期的10倍 [2][7] - 线下门店采取限购措施(如每人限购20个)并关闭线上渠道以应对产能瓶颈 [2] - 线上渠道加速布局:老字号品牌(五芳斋等)推出买一赠一促销,本土品牌益康通过每日4小时直播带动日均销售超2000份 [6] 供应链与产能 - 荣记粽子店因订单激增进入满负荷生产状态,仍无法满足需求导致消费者空跑 [2] - 田甜粽子店夫妻档产能达极限,每日需工作18小时(凌晨3点至晚9点),被迫推掉团购订单 [3]
端午节前新发地粽叶、糯米热销,蔬菜价格稳中有降
新京报· 2025-05-26 16:07
端午节前市场动态 - 端午节前粽叶、红枣、糯米等原材料热销,水果礼盒也受欢迎 [1] - 近期蔬菜上市量保持在2万吨左右,加权平均价2.5元/斤,处于近几年同期较低位置 [1] - 一辆满载5吨芦苇叶的货车正在卸货,批发价每斤6元,一包重20斤 [1] - 粽叶销售期持续一个月左右,客户提前预订两千斤 [1] - 艾蒿摊位前围满人,粽叶销量持续增长,大多来自湖北、湖南、江苏、安徽等地 [1] - 市民越来越重视传统节日,自己动手包粽子使得粽叶上市量相较于以往翻倍 [1] - 大部分粽叶以芦苇叶为主,翠绿色叶子更受青睐,宽叶是首选 [1] 原材料销售高峰 - 糯米平时每天销量八九吨,端午节前每天销量接近20吨 [2] - 节前各类礼盒销量旺盛,包括粽子礼盒、水果礼盒、干果礼盒等 [2] - 5月25日新发地市场蔬菜上市量2万吨,加权平均价2.5元/公斤 [2] - 蔬菜主产区完成由南向北转换,物流成本和保鲜费用降低,菜价回落 [2] - 豆角类上市量增加,价格小幅度回落 黄瓜、茄子、西红柿、椒类产量稳定,价格稳中有降 [2] - 应季水果陆续上市,杨梅、樱桃、荔枝等比较热销 [2] 猪肉市场情况 - 毛猪供应充足,价格保持稳定 [2] - 5月26日新发地猪肉上市量1800头,平均价17.5元/公斤 [2] - 天气转热,消费者对猪肉需求难以被激发,猪肉行情将维持一段时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