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轨卫星通信
搜索文档
观车 · 论势 || 平衡好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速度”与“安全责任”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29 10:36
行业核心观点 - 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正处于技术驱动的交通革命关键十字路口,安全与商业化成本是主要发展瓶颈[1] - 创新速度与安全责任的动态平衡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2] - 安全责任内涵已从被动碰撞安全拓展至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行驶安全三位一体的系统性安全[3] 行业发展瓶颈 - 安全边界模糊与商业化成本过高仍是发展瓶颈[1] - 机器驾驶面临三大本质安全挑战:应对“长尾场景”能力不足、感知与认知存在固有局限、黑箱效应带来不可控风险[1] 技术解决方案 - AI大模型通过海量真实数据训练重构自动驾驶决策逻辑,可在毫秒级速度应对“非标场景”[2] - 车路云一体化是保障自动驾驶系统安全行驶的重要手段,中国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并践行该技术路线[2] - 低轨卫星互联网具有低延迟(10~30毫秒接近5G)、高带宽、低成本优势,可降低自动驾驶对地面基础设施的依赖[3] - 中国在低轨卫星领域加速布局,今年7月27日至8月26日一个月内发射了6组低轨卫星[3] 政策与标准支持 -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积极稳妥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两年部署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4] - 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政策标准将更具指导性和落地性,需加快制定数据流通与共享规则[4] 未来发展方向 - 专业化、高质量安全产品服务将成为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4] - 需要通过技术进步证明机器开车比人开车更安全,用数据和结果让社会相信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可靠性[4] - “零事故出行”愿景越来越近,创新是产业突围引擎,安全责任是行稳致远底盘[4]
*ST铖昌(001270) - 001270*ST铖昌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1024
2025-10-25 20:28
财务业绩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488.67万元,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超过2.6倍 [2] - 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3,372.53万元,较去年同期成功扭亏为盈后增幅高达565.20% [2] -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0,609.58万元,净利润9,035.86万元 [2] - 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为69.72%,盈利能力较高 [5] 业务进展与市场驱动 - 业绩增长源于下游市场需求持续向好,在手项目与订单数量充足且推进效率高 [2] - 多个核心业务板块重点项目已进入常态化批量交付阶段,有效拉动营收增长 [2] - 产品价格体系保持平稳,规模效应进一步优化成本结构 [3] - 星载领域是公司优势领域,部分规模量级遥感项目已进入常态化批量交付阶段,需求周期较长 [4] - 机载领域营收规模持续扩容,新的需求订单及合同持续下达,保持可持续增长态势 [4] - 地面领域项目资源不断积累,将随下游需求计划逐步进入批产阶段 [4] 风险警示与应对 - 若2025年年度经审计的利润总额、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三者孰低为正值,或扣除后的营业收入高于3亿元,可申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 [5] - 公司已完成产能规划,加速研发、提升生产效率,全力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盈利能力 [5] 技术优势与竞争格局 - T/R芯片具有集成度高、结构复杂、性能参数指标严苛等特征,因此价值量及毛利水平较高 [5] - 公司掌握低功耗、高效率、低成本、高集成度T/R芯片的核心技术,产品达宇航级质量标准 [6] - 国内相控阵T/R芯片研发和量产的单位主要为科研院所及少数具备三、四级配套能力的民营企业,行业技术经验壁垒与资质门槛较高 [5][6] 新兴领域布局 - 在低轨卫星通信领域保持领先优势,与产业下游用户合作关系紧密,按计划进行备货及生产 [4] - 持续进行卫星通信T/R芯片解决方案的迭代研制,下游计划节奏已在加快 [4] - 卫星互联网正成为大国太空竞争与数字基建的核心赛道,2025年政策端持续发力,为产业提速奠定制度基础 [6] - 积极切入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等多场景,相控阵天线系统凭借高精度探测与多目标跟踪优势,在民生多场景中应用潜力巨大 [6] - 公司已积极与下游相关优势企业及主力院所开展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的合作 [6]
硕贝德业绩强劲增长 Q3净利润同比激增逾30倍
巨潮资讯· 2025-10-25 09:5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7.82亿元,同比增长53.05% [1] - 2025年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17.67万元,同比大幅增长3052.98%,创历史同期最佳表现 [1] - 前三季度累计营业收入为19.9亿元,同比增长50.25% [3] - 前三季度累计净利润为5070.76万元,同比增长1290.66% [3] 主营业务与增长动力 - 公司聚焦天线、线束及连接件、散热模组、智能传感模组四大主营业务 [3] - 智能穿戴天线等产品与国内知名AI眼镜客户的合作已进入量产阶段 [3] - 车载天线和线束业务保持快速发展,净利润实现数倍增长 [3] - 游戏机SOC散热模组进入量产高峰 [3] 技术与产品进展 - 已完成低轨卫星通信天线的研发 [4] - 在汽车电子领域,4D毫米波雷达波导天线已开始批量供货,预计年内向国内头部客户交付超百万只产品 [4] - 散热模组业务为日本知名游戏机品牌实现全类别认证与量产交付 [4] - 针对5G-A基站升级机遇,公司现有生产工艺可满足需求 [4] - 在VR/AR领域,凭借LDS一体化技术和小型超薄天线方案获得美国品牌方认可 [4] 市场拓展与客户合作 - 车载天线取得某国际知名汽车厂商的全球供应商资质 [3] - 线束业务获得国内知名汽车客户的电池包线束项目定点 [3] - 热虹吸和PCS液冷板等产品实现小批量出货 [3] - 公司积极拓展服务器液冷等新业务 [3] 未来战略方向 - 公司将继续聚焦主营业务,深化与核心客户的战略合作 [4] - 积极把握AI眼镜、智能汽车、低轨卫星通信等新兴市场机遇 [4] - 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推动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4]
曹操出行创全球首个纪录:实现低轨卫星通信在Robotaxi运营中规模化应用
中国经营报· 2025-10-17 16:54
公司进展 - 曹操出行公布Robotaxi最新进展,其Robotaxi车队成为全球首个在运营中规模化应用低轨卫星通信技术的出行平台[2] - 公司正加速部署第二代Robotaxi车辆,并与合作伙伴开发预装专有自动驾驶组件及相关应用程序的定制车[3] - 曹操出行作为吉利控股集团Robotaxi最重要的商业化载体,探索通过吉利星座提供卫星物联通信服务以提升运营安全边界[2] 技术突破 - 曹操出行Robotaxi车队集成时空道宇的卫星物联通信技术及终端产品,使车辆在4G/5G信号不稳或中断区域也能与运营中心保持稳定连接[2] - 该技术能上报车辆位置与行程状态,显著提升了自动驾驶在复杂城市道路、城际高速及偏远路段等多场景下的安全冗余与运营可靠性[2] - 时空道宇构建的“吉利星座”已在南北纬60°范围内实现1至2重卫星通信的实时覆盖[3] 战略意义 - 引入卫星通信旨在构建“天(卫星技术)地(车辆智能)一体化的安全体系,为用户提供行业领先的安全体验[3] - 安全被视为自动驾驶进入商业落地的前提和用户信任的基石[3] - 此次合作体现了吉利控股集团内部的生态协同效应,双方围绕卫星服务与出行场景落地展开全链路协作[3]
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开幕 曹操出行宣布Robotaxi实现低轨卫星通信
智通财经· 2025-10-16 20:19
公司技术进展 - 曹操出行Robotaxi车队成为全球首个在运营中规模化应用低轨卫星通信技术的出行平台,搭载了时空道宇的卫星物联通信技术及终端产品 [1] - 通过集成卫星通信技术,车辆在4G/5G信号不稳或中断区域仍能与运营中心保持稳定连接,上报车辆位置与行程状态 [3] - 该技术旨在构建“天(卫星技术)地(车辆智能)”一体化的安全体系,提升自动驾驶在复杂城市道路、城际高速及偏远路段等多场景下的安全冗余与运营可靠性 [3] 公司战略与合作 - 曹操出行作为吉利控股集团Robotaxi最重要的商业化载体,正加速部署第二代Robotaxi车辆,并与合作伙伴开发预装专有自动驾驶组件及应用程序的定制车 [5] - 此次合作体现了吉利控股集团内部的生态协同效应,时空道宇构建的“吉利星座”为智能交通提供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5] - “吉利星座”已在南北纬60°范围内实现1至2重卫星通信的实时覆盖,双方围绕卫星服务与出行场景展开全链路协作 [5] 行业与市场定位 - 此次成果展示体现了曹操出行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生态优势,以及中国企业在智能网联汽车前沿技术探索中的创新活力 [5] - 公司强调安全是自动驾驶进入商业落地的前提和用户信任的基石,引入卫星通信是达成行业领先安全体验的关键一步 [3]
一个重庆人在四川的“领跑”
四川日报· 2025-10-11 06:06
公司技术与产品 - 公司研发的高频高速特种树脂材料是AI算力服务器信号传输的关键材料,已广泛应用于英伟达、华为等企业的AI算力服务器中[1] - 产品核心指标“介质损耗”从2017年起步时的万分之五十,显著降至量产产品的万分之五,实验室技术达到万分之三以下的全球领先水平[1] - 产品凭借技术领先优势而供不应求,实现了对国际同行从“追赶”到“领跑”的跨越[1] - 公司已建成国内领先的高频高速特种树脂材料研发与生产基地[2] - 公司研发团队规模已发展至80多人,计划未来扩充至150人左右,研发氛围轻松且不设经费上限以鼓励创新[2] 市场与行业发展 - 随着低轨卫星通信、AI等产业的迅猛发展,高频高速特种树脂材料的市场空间逐渐打开[2] - 到2024年,AI产业呈现井喷式增长,公司相关产品销量直线攀升[2] - AI产业在算力发展方面没有上限,技术上落后一个季度、一个月甚至一周都可能带来致命影响,因此研发工作已瞄准未来3至5年的市场需求[3] 公司战略与未来规划 - 公司正致力于推动技术、产业和市场的深度融合,加快“产学研”平台建设[3] - 公司将坚持产能高效释放和创新驱动,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吸引光伏、新能源材料、光学膜材料等上下游企业集聚以形成集群式发展效应[3] - 公司目标是打造更具韧性的产业链生态,并将一时的技术领先转变为持续的领先优势[3]
宣布与加拿大电信巨头贝尔合作 AST SpaceMobile(ASTS.US)涨超9%
智通财经· 2025-10-02 23:13
贝尔称,这项空间基宽带技术将填补其地面网络与地理条件复杂地区之间的覆盖鸿沟,特别是加拿大北 部社区和偏远海岸区域。贝尔首席技术官Mark McDonald指出,这一技术为自然资源、能源及环境等行 业的远程运营和监测提供了重大可能性。 周四,AST SpaceMobile(ASTS.US)股价走高,截至发稿,该股涨超9%,报62.19美元。消息面上,加拿 大电信巨头贝尔宣布,计划于明年与AST SpaceMobile合作,通过低轨卫星(LEO)推出空间基移动通信 服务,为偏远和网络覆盖不足的地区提供支持。贝尔表示,近期已成功完成了一次利用AST SpaceMobile卫星,在加拿大无线网络上实现的直连手机语音通话,所用设备为普通、未改装的智能手 机。该次演示还包括视频通话、宽带数据传输、短信和紧急警报的传送,均基于贝尔的低频段频谱。 ...
80后博士,一举融资20亿
投资界· 2025-09-25 11:51
完成中国民营星链组网。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古诗里的仰望和畅想,如今正在千年后的寰宇间得到回响。正如王洋所言,"航天是最浪漫的行业,它承 载着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 80后博士带队 打造中国版铱星 海面之上,火焰冲天。 作者 I 刘博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9月24日,吉利星座第六轨卫星,以一箭十二星方式在山东日照海域成功发射,标志着星座一期组网全面完成,也意味着中国民营航天 在低轨通信领域实现了从"试验组网"到"完整星座"的跨越。至此,中国商业航天企业时空道宇在轨卫星数量达到64颗。 这一幕的缔造者——时空道宇,一周前宣布完成20亿元战略融资,将全球总部落户于杭州。身后CEO王洋,一位80后博士,他的职业 生涯起步于华为,曾供职于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一直将太空梦刻进骨子里。 为了航天梦,王洋默默耕耘了十几载。 时间回到2004年,彼时的中国互联网行业风头正盛,对于刚毕业的王洋而言,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出身的他,进入一家互联网大厂工 作,无疑是最优选择。但他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加入了当时境况不顺的华为。 华为期间,王洋作为一名3GRAN工程师,深入到市场一线,见证通信行业 ...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23 04:36
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 - 公司于2025年9月22日下午14:00-15:00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路演中心"召开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 [1] - 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欣 董事兼总经理冉会娟 独立董事胡军统 财务总监马红霞及董事会秘书王韶莉共同出席会议并与投资者互动交流 [2] 低轨卫星通信业务布局 - 公司前瞻布局低轨卫星通信领域 产品涵盖终端设备 相控阵天线 安全芯片等 成功切入卫星通信市场 [3] - 该领域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市场空间广阔 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增长引擎 推动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 [3] 安全芯片业务表现 - 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安全芯片设计的企业之一 相关业务子公司大唐微电子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14亿元 净利润7416万元 [3] - 在身份识别 金融支付等细分领域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 [3] 安全芯片发展机遇 - 在中美科技博弈和国产化替代加速背景下 国产安全芯片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3] - 公司依托与本土厂商深度合作构建自主可控供应链优势 政府 金融 电信等核心领域需求持续增长 [3] - 凭借二十余年技术积累和完善产品布局 公司有望保持行业竞争优势并实现可持续增长 [3] 专精特新企业认定 - 公司控股子公司大唐联诚和大唐微电子均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3] - 西安大唐为陕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3] eSIM技术应对策略 - 公司正密切关注eSIM技术发展及市场应用情况 目前eSIM技术在国内处于前期推广阶段 [4] - 公司将适时开展相关业务布局 确保公司相关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4]
华工科技抢抓AI应用机遇加码光通信 联接业务半年营收增124%占近五成
长江商报· 2025-09-15 07:19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76.29亿元同比增长45% 归母净利润9.11亿元同比增长45% [1][6] - 联接业务营收37.44亿元同比增长124% 占总营收49% [1][2] - 感知业务营收21.54亿元同比增长17% 其中传感器业务收入19.42亿元 [7] - 激光+智能制造业务营收16.76亿元 大功率激光设备收入利润显著增长 [8] 光通信技术突破 - 第二代单波400G光引擎速率突破420Gbps 采用国产硅光芯片流片平台填补产业链空白 [2] - 800G光模块出货中硅光产品占比超70% 2026年预计提升至90%以上 [2] - 3.2T CPO光引擎及PCIe6.0光模块实现业内首发 [1] - 已实现100G至800G全系列硅光产品量产 3.2T光模块完成技术储备 [2] 产能与全球化布局 - 泰国工厂月产能达15-20万只 上半年海外订单增幅超50% [3] - 光电子信息产业研创园一期投产 年产能4000万只光模块 预计产值超300亿元 [3] - 研创园总投资超50亿元 8万平方米厂房专注800G/1.6T超高速模块研发 [3] - 近5年累计投入超20亿元建设两大基地 二期项目2026年动工 [4] 研发投入与技术方向 - 上半年研发投入4.61亿元同比增长19% 研发费用率8.7% [2][6] - 重点投向硅光芯片、CPO、激光智能制造及智能车联网技术 [2][6] - 为AI、6G、智能网联汽车、低轨卫星通信提供解决方案 [4] 业务板块详情 - 联接业务:400G/800G光模块规模交付 海外设备商批量出货LPO/DSP系列产品 [1][3] - 感知业务:新能源产业链销售占比超60% 新定点和量产项目超15个 [7] - 智能制造业务:新能源汽车/船舶/商业航空订单分别增43%/26%/220% 五大重点行业订单占比94% [8] 公司背景与战略 - 成立于1999年 2000年深交所上市 2015年获评国家级创新企业 [6] - 聚焦感知、光联接、激光+智能制造三大核心业务 [6] - 锚定新能源汽车、船舶制造、AI产业等赛道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