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保障房供应
icon
搜索文档
今明两年,是“抓紧买房”还是“继续存款”,4大现象已给出答案
搜狐财经· 2025-06-22 12:16
房地产市场现状 - 2024年房地产市场呈现政策利好但市场低迷的局面 限购政策全面放开 房贷利率下调至4%以下 首付比例降至20% 公积金贷款额度上调 但市场未回暖 [1] - 5月百城二手住宅平均价格连续25个月环比下跌至14870元/平方米 环比下跌城市数量连续12个月超90个 [1] 政策效果与市场反应 - 限购放开 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创历史新低 重点城市政策放松 但成交量短暂反弹后回落 调整趋势持续 [3] - 居民收入下降导致购房能力受损 购房者心态理性 房价持续下跌削弱投资吸引力 炒房客撤离 [3] 市场供需矛盾 - 全国现有房屋6亿栋 按每栋住10人计算可容纳60亿人口 96%家庭拥有至少一套住房 41.5%家庭拥有两套及以上住房 [5] - 存量房严重过剩 叠加每年新增商品房 供需矛盾突出 [5] 居民储蓄与购房需求 - 2024年一季度居民存款新增8.56万亿元 人均增加6114元 储蓄意愿高涨 [7] - 居民对未来收入增长预期悲观 购房需求持续萎缩 [7] 保障房对市场影响 - 未来五年计划提供600万套保障房 年均120万套 分流商品房市场需求 [9] - 保障房加速供应推动商品房市场去投机化 回归居住属性 [9] 市场长期趋势 - 政策救市未改变基本面 房源过剩 购房者谨慎 储蓄意愿高涨 保障房供应加速 [11] - 房地产市场长期调整趋势持续 [11]
行业周报:新房二手房成交面积环比增长,持续推进城市更新-20250525
开源证券· 2025-05-25 20:0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68城新房成交环比增长、同比下降,20城二手房成交面积环比和同比均增长;土地成交面积环比和同比均增长,溢价率环比下降;国内信用债发行规模同环比增长 [5][56]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工作,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北京成功出让一宗海淀区半壁店宅地 [5][56] - 2025年前四月销售初步企稳,四月政治局会议肯定地产调节政策成效,预计后续政策积极温和,将有更多财政及货币政策出台助力行业发展 [5][56] - 在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下,存量收储及城中村改造工作有望加速,改善住房供求关系,加快止跌回稳进程,维持行业“看好”评级 [5][5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持续推进城市更新,上海增加保障房供应 - 中央层面:中国人民银行5月20日公布1年期LPR为3.0%(上次为3.1%),5年期以上LPR为3.5%(上次为3.6%);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加大中央投资支持力度;住建部将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任务落实落细;金融监管总局正在制定城市更新项目贷款管理办法 [14][16] - 地方层面:上海将构建房地产新模式,扩大老旧小区修缮,增加保障房供应,优化税收政策,扩大公积金适用范围;大连取消本科毕业生及紧缺人才首套自住房公积金贷款限制;珠海明确个人购买新建商品住房并出售原有家庭住房可获最高3万元专项补贴 [15][16] 销售端:新房成交面积环比增长,二手房成交面积同环比增长 - 68大中城市新房成交面积同比下降,环比增长:2025年第21周,全国68城商品住宅成交面积270万平米,同比下降3%,环比增加15%;年初至今成交面积达4911万平米,累计同比下降4% [17] - 20城二手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长,环比增长:2025年第21周,全国20城二手房成交面积为223万平米,同比增速+3%;年初至今累计成交面积4126万平米,同比增速+14% [32] 投资端:土地成交面积同环比增长,北京土拍市场火热 - 2025年第21周,全国100大中城市推出土地规划建筑面积2454万平方米,成交土地规划建筑面积2450万平方米,同比增加30%,成交溢价率为1.4% [37] - 各城市土地出让情况:成都、杭州、北京、武汉、天津等地均有土地出让,部分地块溢价成交 [37] 融资端:国内信用债发行规模同比增加 - 2025年第21周,信用债发行43亿元,同比增加87%,环比增加187%,平均加权利率2.12%,环比减少43BP;信用债累计发行规模1474.2亿元,同比减少20% [45] 一周行情回顾 - 板块表现:本周(2025年5月19 - 23日)房地产指数下跌1.47%,沪深300指数下跌0.18%,相对收益为 - 1.29%,板块表现弱于大市,在28个板块排名中排第21位 [50] - 个股表现:涨幅靠前的有空港股份、亚太实业、南国置业等;跌幅靠前的有华夏幸福、三湘印象、格力地产等 [50][53][55] 投资建议:维持行业“看好”评级 - 基于新房、二手房成交情况,土地成交情况,信用债发行情况,以及政策支持等因素,维持行业“看好”评级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