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重整

搜索文档
上海启烁即将掌舵棒杰股份
国际金融报· 2025-07-23 15:40
公司控制权变更 - 公司控股股东陶建伟转让2310万股份,实控人将变更为上海启烁的黄荣耀 [1] - 董事会大幅调整,董事长、副董事长及多名董事辞职,但仍保留子公司或公司其他职务 [3] 跨界转型失败 - 2022年从服饰跨界光伏产业,投资数百亿但未成功转型,陷入严重债务危机 [5] - 终止16GW TOPCon电池和16GW大尺寸硅片项目,原计划总投资80亿元 [5] - 公司形成"无缝服装+光伏"双主业结构,但激进扩张遇上行业产能过剩 [5] 财务与经营状况 - 光伏板块子公司逾期借款7.76亿元,占2024年净资产的258.85% [6] - 2022-2024年营收6.08亿、7.63亿、11.06亿,净利润0.73亿、-1.5亿、-7.87亿 [7] - 2025年Q1营收1.23亿同比降67.80%,净利润-5772万,资产负债率94.8% [7] 新控股股东背景 - 黄荣耀为资本市场老玩家,被誉为纾困专业户 [9] - 其实控的广东创管投资注册资本1.27亿,实缴3030万,2024年员工仅7人 [10] - 曾参与凯盛新材上市及中昌大数据股权处置项目 [10] 未来发展展望 - 新控股股东计划化解债务问题,但5家子公司股权被司法冻结 [10] - 可能采取"止血、瘦身、重生"策略:解决债务、剥离光伏资产、重振服装主业 [11] - 相比其他跨界光伏企业,公司尚有人接盘存在起死回生可能 [11]
海航控股: 海航控股:关于重整计划执行的后续进展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4 00:27
债务重组进展 - 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21年10月31日裁定批准《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十家子公司重整计划》[1] - 公司及子公司就174,284,960.95美元共益债务与债权人达成股票抵债方案 抵债价格为3.18元/股[1] - 共益债务包含飞机租赁合同款项 涉及天津渤海租赁下属9家子公司未付金额174,284,960.95美元[2] 债务清偿方案 - 债权人同意将140,850,155.34美元(折合人民币1,014,318,308.67元)及33,434,805.61美元(折合人民币224,311,855.14元)租赁款转换为389,506,341股海航控股股票 占总股本0.90%[3] - 股票过户需待海南高院出具法律文书后执行 转换汇率分别按1:7.2014和1:6.6774/6.7472计算[3] - 债权人获股后6个月内不得处置 期满后可分批处置 公司承诺对处置净收入与债务差额进行补足[5] 对公司经营影响 - 债务重组将缓解资金压力 降低负债率 促进经营稳定性[6] - 方案符合全体股东利益 特别强调未损害中小股东权益[6] - 具体财务处理将依据企业会计准则 最终数据以审计结果为准[1][6]
4元卖4店!苏宁易购“白菜价”甩卖家乐福:手握万店押注3C赛道重找线下掌控力
华夏时报· 2025-06-20 23:04
苏宁易购出售家乐福股权 - 苏宁易购以4元人民币打包出售4家家乐福公司100%股权(宁波、杭州、株洲、沈阳),交易后不再纳入合并报表 [2] - 2019年公司曾以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权,此次交易实质为债务重组,受让方承诺处理17.6亿元负债(宁波1.62亿/杭州4.38亿/株洲1亿/沈阳10.6亿)[2][4] - 四家标的公司均已停业且为失信被执行人,家乐福中国门店从2019年210家大型超市缩减至2023年仅剩4家(上海古北店、万里店、川沙店及北京四元桥店)[4][5] 苏宁战略调整与业务收缩 - 公司明确聚焦家电3C核心业务,持续精简非主业资产,包括此次处置家乐福及此前27亿元收购的万达百货37家门店 [6] - 2012年起公司通过收购红孩子、PPTV、天天快递等开启多元化扩张,但跨界运营能力不足导致资源分散,叠加2017-2018年对恒大/万达数百亿投资拖累现金流 [6][7] 零售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连锁Top100榜单显示苏宁易购以808亿元销售额位列第三(同比下降14.1%),门店数11188家(同比减少7%),沃尔玛以1588.45亿元居首(销售额+19.6%)[8] - 行业面临高频消费转型压力,阿里曾斥资200亿控股银泰百货、500亿港元收购高鑫零售,后均因聚焦主业选择清仓 [6][7] 苏宁财务表现与政策依赖 - 2023年公司营收567.91亿元(同比-9.32%),归母净利润6.12亿元(同比+115%),扭亏主因资产处置及债务化解带来18-20亿元收益 [9] - 2023Q4收入188亿元显著高于前三季度(122-132亿元),现金流净额17.14亿元为Q3两倍,反映9月落地的国补政策提振作用 [9] - 家电3C业务面临低频消费瓶颈,需通过服务壁垒(体验升级/会员体系/县域网络)应对京东等全渠道竞争 [10]
棒杰股份将迎上海启烁入主控股 着力化解债务问题
证券时报网· 2025-06-02 23:03
股权转让 - 控股股东陶建伟及其一致行动人陶士青、持股5%以上股东苏州青嵩拟将合计2310万股股份转让给上海启烁,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03% [1] - 转让完成后上海启烁将成为公司控股股东,黄荣耀将成为实际控制人 [1] - 陶建伟及其一致行动人将剩余6849万股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委托给上海启烁行使,委托期限为36个月 [1] - 新控股股东计划优化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结构,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1] - 新控股股东将尽快与各方沟通协调,化解公司债务问题 [1] 公司业绩 - 2024年公司营收11.06亿元,同比增长44.8%,净利润亏损6.72亿元 [2] - 2024年一季度净利润亏损4863万元 [2] - 截至一季度末公司总资产31.8亿元,净资产2.52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94.83% [2] 业务情况 - 公司专注于无缝服装和光伏两大业务板块 [2] - 光伏业务子公司扬州棒杰自2025年3月起临时停工停产 [3] - 光伏行业竞争加剧、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导致扬州棒杰持续亏损 [3] - 扬州棒杰决定继续停产以控制亏损风险 [3] - 无缝服装业务作为公司主营业务,保持稳定盈利能力,未来仍将是最大收入来源 [3] - 公司将继续聚焦服装板块,挖掘降本增效机会,提升可持续经营能力 [3] 市场表现 - 截至5月30日收盘,公司股价报3.95元/股,总市值18.14亿元 [4]
美国政府将如何主导这次全球范围内的债务重整?
海豚投研· 2025-06-02 18:51
美元与美债的关系 - 美元是超主权货币,美债是美国政府的主权债务,美元属于全世界而美债仅属于美国[1] - 美联储独立地位被美国最高法院再次确认,但特朗普政府试图将美元主权化,与美联储存在冲突[2] - 特朗普政府认为美元被美联储"鸠占鹊巢",无法直接控制美元作为主权货币的工具[3] 主权货币政策的本质 - 各国本币国债利率差异大,但通过外汇掉期转换为美元计价后,利率差异消失,除非联邦基金利率为负[7] - 美元计价的中日国债利率在2024年前显著高于十年美债利率,2025年后收敛,中债收敛更明显[9] - 任何国家X的美元计价长期收益率公式为R_X = R + δ_X,其中R为联邦基金利率,δ_X为主权信用风险溢价[9] 美债信用风险与无风险利率 - 市场误将十年美债利率视为无风险利率,实际应计入信用风险溢价δ_U,公式为R_U= R + δ_U[11] - 中国主权信用风险溢价δ_C偶尔低于美国δ_U,显示市场认为中国信用风险更低[12] 货币政策与债务重整 - 货币政策通过"货币幻术"扭曲真实利率,如日本通过零利率掩盖实际成本,美国因美元直接计价无法使用此手段[14] - 美国政府可通过关税战迫使其他主权货币升值,间接操纵美元贬值,实现债务重整[19][21] - 美国政府可影响对偶主权国家的政策利率r,通过调整其国债/汇率账户支付比率来改变美元强弱[23] 美元霸权体系的双央行机制 - 完整美元体系需超主权央行(美联储)和主权央行(如日本央行),后者听命于美国政府[26] - 日本央行长期充当美国"第二央行",根据美国需求调整日元汇率(如1985年广场协议致日元升值179%)[26][28][29] - 上世纪80年代美国通过加息+日元升值+中东购债三招解决恶性通胀和债务问题,日本承担代价[29][33] 当前关税战的债务重整逻辑 - 特朗普政府通过关税施压全球主权货币升值,本质是跨国债务重整,类似1980年代模式[32][34] - 2025年5月特朗普威胁对欧盟征收50%关税,旨在迫使欧元升值以缓解美国债务压力[34] - 若谈判失败,日本可能被迫大幅升值日元,日债收益率将飙升,其他国家收益率上行优于美国自身上行[36][38]
创始人仍被逮捕,总经理被释放,洪九果品称在逐步恢复运营中
南方都市报· 2025-05-21 18:59
高管涉案及调查进展 - 公司及多名高管被立案调查主要因债权人银行提交的报告涉及逾期未偿还银行贷款 [2] - 创始人邓洪九仍被逮捕 部分高管已解除限制性措施 [2][4] - 此前4月16日公告显示 董事长邓洪九等6名高管因涉嫌骗取贷款及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4] - 公司总部办公大楼自1月6日起被公安机关限制出入 影响正常运营 [4] - 目前除邓洪九、彭何等4人外 其他高管限制措施已解除 董事兼总经理江宗英已恢复办公 [4] 业务运营恢复情况 - 公司正逐步将分公司和附属公司运营工作重新纳入现有架构 [4] - 经营层努力恢复日常运营 但前期限制措施导致运营中断 [4] 债务与财务危机 - 公司计划向法院申请债务重整 考虑引入战略投资者 [5] - H股停牌导致债权人集中催收 资金流动性困难加剧 [5] - 消费疲软叠加运营中断影响收入及现金流 难以如期偿债 [5] 公司背景与上市表现 - 2002年创立于重庆 主营水果批发 主要采购泰国越南水果包括榴莲山竹等 [5] - 2022年9月5日港股上市 成为水果第一股 [5] - 上市后仅发布一份年报 2024年因无法出具2023年报停牌 [6] - 停牌前市值19.77亿港元 2023年上半年营收85.38亿元(+19.37%) 净利润8.03亿元(-6.51%) [6] 审计问题 - 2023年Q4预付款骤增34亿元遭毕马威质疑 会计资料不全导致其辞任审计师 [6]
金科股份业绩压力未缓解 债务重整进入关键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7 00:20
公司业绩 - 2024年营业收入27555亿元同比下降5643% [1][2] - 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31969亿元同比扩大26611% [1][2] - 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28418亿元2023年为亏损739亿元 [2]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753亿元同比下降8997%归母净利润亏损1617亿元同比扩大3927% [5] - 2024年结算面积40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约53% [2] 亏损原因 - 项目销售下滑导致结转收入下降至276亿元结转毛利润同比减少48亿元 [2] - 经营性物业公允价值同比减少约12亿元 [2] - 计提并表子公司存货跌价准备130亿元 [2] - 财务费用大幅增加至79亿元 [2] - 金科服务股权质押融资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约13亿元 [3] 债务与重整 - 截至2024年底有息负债本金总额69829亿元其中逾期49448亿元 [7] - 货币资金账面余额2769亿元 [7] - 诉讼仲裁案件涉及金额15738亿元占净资产5487% [7] - 重整投资人以2628亿元认购30亿股已足额缴纳保证金 [7] - 重庆金科普通债权确认金额41728亿元占比9401% [8] 重整方案 - 重庆金科5万元以下债权现金清偿超过部分以信托份额抵偿每100元债权分得100份份额每份价值约007元 [8] - 普通债权综合清偿率随金额提升降低100万元债权清偿率1164%1亿元债权703% [8] - 金科股份清偿率高于重庆金科100万元债权清偿率2236%1亿元1831% [9] 保交房进展 - 2024年交付住宅及商业724万套面积1205万平方米 [5][6] - 累计交付总面积4631万平方米交付房屋总量3004万套完成比例95% [6] - 2025年目标交付面积不低于290万平方米确保零烂尾 [6] 退市风险 - 2024年末净资产为负值触及退市风险警示 [3] - 2022-2024年连续三年扣非净利润为负且持续经营能力存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