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重管理

搜索文档
响应“体重管理年”,人民网发布“初见”智能体
人民网· 2025-07-20 09:21
产品介绍 - 人民网推出"初见"智能体重管理助手 响应国家"体重管理年"号召 [1] - 产品依托传播内容认知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大模型技术 [1] - 整合三甲医院医生科普及国家卫健委 国家体育总局权威知识 [1] 核心功能 - 精准计算BMI指数 支持成年人 青少年 孕妇等不同人群 [1] - 个人体重变化记录功能 自动生成曲线图并提供同龄人对比 [1] - 提供个性化健康体重管理建议 涵盖饮食 营养 运动等方面 [1] 特色功能 - "拍照识热量"功能 可识别食物卡路里和营养配比 [2] - 提供多元化健身课程 包括八段锦 瑜伽 跳绳等热门运动 [2] - 微信小程序版可同步微信步数 实时监测运动消耗 [2] 技术特点 - 采用生成式AI和大数据分析技术 [1] - 与智能穿戴设备深度联动 [2] - 持续优化拓展个性化服务场景 [2] 市场推广 - 在人民网 人民网+客户端开设专门入口 [2] - 定位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 覆盖不同年龄段人群 [2] - 主打"科技服务健康生活"理念 强调趣味性和易用性 [2][3]
(健康焦点)健康体重管理行动纳入健康中国行动 身体减重 健康加分
人民日报· 2025-07-14 06:19
国家政策与行业动态 -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部门联合制定《"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目标通过3年时间建立全民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并改善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 [1] - 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推进健康体重管理门诊设置,鼓励三级综合医院、儿童医院、中医医院开设此类门诊 [1] - 健康体重管理行动被纳入健康中国行动,全国爱卫会推动实施 [1] 医疗机构创新服务模式 - 北京世纪坛医院开设多学科联合门诊(MDT),整合减重与代谢外科、临床营养科等5个科室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2] - 北京协和医院体重管理联合门诊与疑难重度肥胖症多学科会诊互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多学科减重门诊一季度就诊人数同比增加超60% [3] - 北京中医医院成立中西医结合诊疗肥胖平台,采用"六位一体"诊疗模式,临床数据显示针灸联合中药可使患者6个月内减重8%-12% [5][6] 中西医结合诊疗实践 - 北京中医医院发布《肥胖症中西医协同防治方案》,融合西医精准诊疗与中医辨证论治,运用针灸、中药协定处方等技术 [6] - 中医治疗针对肥胖核心病机如痰湿偏盛、阳气虚衰,使用益气生津散等院内制剂改善代谢综合征并发症 [5] - 案例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使53岁患者1个月减重10斤,体重指数从28降至26 [5] 社区健康管理发展 - 北京市7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体重管理服务,占总数的21% [7] - 海淀区学院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小组运动、中医埋线等综合干预,帮助54岁患者4个月减重10斤 [7] - 社区服务模式包括标准化饮食方案、行为指导及夜间门诊运动课程,强化居民健康管理参与度 [7][8] 行业标准与需求基础 - 我国成年人BMI≥28定义为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可诊断为中心型肥胖 [9] - 肥胖被定义为复杂慢性代谢性疾病,科学减重需医学干预而非盲目使用减肥药或极端节食 [3] - 多囊卵巢综合征等肥胖相关疾病患者通过专业减重后症状显著改善,如月经周期规律化 [2][3]
新增“减脂餐窗口”,运动积分鼓励,开设体重管理门诊 健康体重管理场景正渗入你我生活
镇江日报· 2025-07-03 07:47
教育机构体重管理举措 - 市实验小学推行"双大课间"制,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大课间活动,增加活动轮换次数并引进体育联赛制度,实现减负、锻炼及健康体重管理的多赢局面 [2] -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开展营养健康食堂创建,增加粗粮、轻食供应,推出"减脂餐窗口"并增设体脂自助检测区 [3] - 省教育厅要求义务教育学校实施"2·15专项行动",保证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课间活动时间15分钟 [2] 企业健康管理创新 - 中节能太阳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建立"健康小屋"五大功能区域,为678名员工建立健康档案并实施运动积分激励机制 [5] - 公司运动打卡系统显示各部门每周打卡率超30%,参与度每周增长率不低于10% [5] 医疗健康服务体系 - 全市已开设三级医院体重管理门诊7家,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开设17家,培育家庭健康指导员62人和基层营养指导员50人 [6] - 一季度全市开展健康咨询活动150场次、健康知识讲座830场次,覆盖老年人27500人次 [6] - "健康镇江"公众号增设体重管理专栏,每周发布科普知识,累计覆盖超10万人次 [6] 政策规划与实施 - 《镇江市全民健康体重管理2025行动方案》推出六大专项行动,构建政府主导、专业支撑、全民参与的生态体系 [7] - 方案实施分层精准干预,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形成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健康促进氛围 [5][7] - 年内计划在各市、区至少建设营养健康餐厅、食堂10家 [6]
健康体重管理年专题行动走进OPPO 科技与健康同行 赋能科学减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3 20:17
健康体重管理活动概述 - 活动由广东省二十一世纪教育基金会主办,OPPO承办,主题为"体重管好 健康更好",旨在通过科普教育活动传递科学减重知识与体重管理方法 [1] - 活动采用"线上+线下"形式,线下设置沉浸式互动体验,包括健康卡券盖章打卡、BMI测量、健康风险展示等环节 [2] - 活动邀请减重领域知名专家进行科普讲座,解读肥胖危害与科学干预路径,并提供一对一健康评估和个性化减重计划 [3] 活动具体内容 - 线下设置"认识肥胖体测区",员工可通过专业设备测量BMI、腰围、体脂率等指标,生成个性化健康报告 [2] - "我的健康风险区"展示200+疾病风险展板,揭示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疾病的强关联 [2] - 专家指出我国成年人肥胖症患病率达16.4%,超重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高出3倍,肥胖是200余种疾病的诱因 [3] - 专家强调减重需要营养、运动与心理健康的综合管理,中重度肥胖者可通过医学评估选择药物或手术干预,轻度肥胖者应以生活方式优化为主 [3] 活动效果与员工反馈 - 活动得到OPPO员工积极响应,员工表示通过活动深入了解了肥胖对健康的威胁,学会了科学测量身体指标的技巧 [4] - 员工反馈专家指导让其对科学减重有了全新认知,减重不是盲目节食,而是要用数据说话、循序渐进 [4] 企业健康管理理念 - OPPO将健康管理融入工作场景,通过深化健康管理与企业文化融合,推动员工从"被动健康"转向"主动管理" [4] - OPPO行政管理部部长表示健康是员工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指标",希望活动能让员工学会科学管理体重,让健康力成为核心素质 [4] 活动意义与未来规划 - 活动展现了科技企业助力健康中国的责任担当,为全社会输出可复制的健康企业建设案例 [5] - 该专题行动将持续深入,在全国多个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开展系列活动,为推进健康中国2030战略注入动力 [5]
《健康体重管理中心建设管理规范》发布
新京报· 2025-05-30 21:00
行业规范发布 - 《健康体重管理中心建设管理规范》正式发布 首次系统规范了健康体重管理中心的建设要求 涵盖功能布局 人员配置 诊疗流程 质量控制等核心环节 [1] - 《规范》为全国医疗机构提供了可复制 可推广的肥胖症防治模板 填补了国内肥胖症防治体系建设的空白 [1][2] - 《规范》响应了国家卫生健康政策需求 为临床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 [1] 行业现状与需求 - 我国肥胖问题日益严峻 健康体重管理中心作为一种新兴医疗模式 以循证医学为基础 通过多学科协作为超重和肥胖人群提供个性化 科学化的体重管理方案 [1] - 当前健康体重管理中心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超重及肥胖患者分散在多个临床科室 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和管理规范 [1] 规范核心内容 - 明确了肥胖症评估与诊断的操作步骤 界定了病因 诊断标准 检查评估项目 [2] - 建议采用国际广泛认可的"5A"诊疗服务模型 包括初筛 临床决策及执行 随访三个步骤 [2] - 明确了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的组织架构 申请流程 规章制度及人员培训管理等内容 [2] - 规定了质控指标 质控形式以及质控小组的日常工作流程 确保医疗质量 [2] 行业推广计划 - 启动全国巡回解读计划 拟于6月至12月间在重点省市开展20余场线下解读会 [2] - 聚焦标准的规范性 创新性及前瞻性 推动标准在基层的落地应用 [2] - 未来健康体重管理中心将成为肥胖症防控的重要阵地 [2]
《健康体重管理中心建设管理规范》在京正式发布 开启肥胖症诊疗标准化新征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30 17:01
行业规范发布 - 《健康体重管理中心建设管理规范》正式发布 由中国医促会临床营养健康学分会主委陈伟教授牵头编制 [1] - 标准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疾控中心 国家卫健委等多部门专家出席 百余位多学科专家共同见证 [1] - 标准旨在推动肥胖症防治的规范化进程与标准化实践 [1] 行业现状与需求 - 中国成年居民超重率达34.3% 肥胖率达16.4% [3] - 健康体重管理中心作为新兴医疗模式 通过多学科协作为超重肥胖人群提供科学化解决方案 [3] - 当前中心建设处于起步阶段 缺乏统一标准 患者分散在不同科室 制约行业发展 [3] 标准内容与意义 - 标准首次系统规范健康体重管理中心的建设要求 涵盖功能布局 人员配置 诊疗流程 质量控制等核心环节 [9] - 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国家卫健委相关通知要求 提升行业整体水准 [9] - 为全国医疗机构提供可复制 可推广的肥胖症防治模板 [9] 标准技术细节 - 明确肥胖症评估与诊断的操作步骤 包括营养状况 生长发育评估 病因诊断标准等 [11] - 规范采用"5A"诊疗服务模型 包含初筛 临床决策及执行 随访三个步骤 [11] - 规定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的组织架构 申请流程 规章制度及人员培训管理 [11] - 建立质控指标 质控形式及质控小组工作流程 确保医疗质量 [11] 行业影响与推广 - 标准填补国内肥胖症防治体系建设空白 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13] - 计划2025年6月至12月在重点省市开展20余场线下解读会 推动标准在基层落地 [13] - 健康体重管理中心将成为肥胖症防控重要阵地 助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13]
2025全民营养周:揭示中国肥胖现状与防控要点(China Obesity Fact List)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
GLP1减重宝典· 2025-05-30 16:26
中国肥胖疾病负担 - 2020年中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超重率34.3%,肥胖率16.4% [9] - 2021年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率约30% [9] - 2021年全国25岁及以上超重肥胖人群达4.02亿,全球第一 [9] - 2019年成年男性超重率41.1%高于女性27.7%,男性肥胖率18.2%高于女性9.4% [9] - 2020年农村超重率36.9%首次超过城市35.3% [9] - 2023年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升至57%,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 [9] - 预计2030年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将达70.5%,学龄儿童31.8%,学龄前儿童15.6% [9] 肥胖诊断标准 - 成年人BMI≥24为超重,≥28为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属腹型肥胖 [10] - 6-18岁儿童青少年采用《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标准 [10] - 6岁以下儿童采用WHO身高别体重Z评分或BMIZ评分标准 [10] 肥胖健康危害 - 增加200多种疾病风险,90%肥胖者至少患1种并发症,60%患2种及以上 [12] - 超重者高血压风险是正常体重2.5倍,肥胖者达3.3倍,腹型肥胖者高2.3倍 [12] - 肥胖者糖尿病风险是正常体重3倍,腹型肥胖者达10.3倍 [12] - 23%冠心病病例和11.98%心血管疾病死亡归因于超重肥胖 [12] - 儿童肥胖增加性早熟、胰岛素抵抗及成年心血管疾病风险 [12] 肥胖社会经济影响 - 预计2030年超重肥胖相关医疗费用达4180亿元,占全国医疗支出22% [14] - 肥胖导致劳动能力下降、缺勤率上升,影响职业发展 [13][14] 肥胖危险因素 - 儿童主要风险:母亲孕前超重、母乳喂养不足、高糖饮料摄入、屏幕时间过长 [15] - 成人主要风险:高脂饮食、蔬果摄入不足、缺乏运动、睡眠不足 [15] 肥胖防控策略 - 每日能量摄入建议:男性18-29岁2150千卡,30-49岁2050千卡;女性1700千卡 [16] - 运动建议:每周150-300分钟中等强度或75-150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 [16] - 儿童青少年每日应进行>6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16] - 限制屏幕时间:学龄前儿童<1小时/天,学龄儿童<2小时/天 [16] 肥胖治疗方法 - 建议每月减重2-4公斤,每日减少300-500千卡能量摄入 [19] - 推荐每日60-9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5-7天 [19] - 国内已批准奥利司他、司美格鲁肽等药物辅助治疗 [19] - 重度肥胖可考虑袖状胃切除术或胃旁路手术 [19]
全民营养周丨“网红”减肥食谱并非人人适用,这些细节需注意
贝壳财经· 2025-05-19 20:53
健康体重管理趋势 - 全民营养周主题聚焦"吃动平衡 健康体重 全民行动" 反映社会对健康体重管理的关注度提升 [1] - 网络涌现大量"急速减重食谱""暴瘦食谱"等极端饮食方案 但专业医师明确反对低能量不平衡膳食方式 [1] 标准化减重食谱适用性 - 均衡膳食搭配的通用减肥食谱适合多数肥胖人群执行 但需根据个体差异调整细节 [1] - 特殊健康状况人群需定制化方案 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三类主要禁忌症 [2] 特殊人群营养调整要点 糖尿病患者 - 需规避高GI值食物如粥类水果 严格控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以稳定血糖 [2] 心血管疾病患者 - 需较普通食谱进一步降低盐分(钠<2000mg/日) 增加绿叶蔬菜坚果摄入 避免加工食品 [2] 肾脏疾病患者 - 需限制蛋白质摄入量(0.6-0.8g/kg体重) 选择优质低蛋白食物如蛋清等 [2] 特殊需求人群营养策略 - 素食者需通过大豆制品坚果补充蛋白质 配合维C食物提升铁吸收率 [3] - 体力劳动者/运动员需增加总能量供给(每日+300-500kcal) 保证蛋白质摄入(1.2-1.7g/kg体重) [3] - 食物过敏人群需进行同类营养素替代 如乳糖不耐受者选用豆浆替代牛奶 [4] 减重阶段差异化方案 - 快速减重期适用严格能量控制食谱(每日1200-1500kcal) [4] - 体重维持期需增加能量供给(每日1800-2200kcal) 扩展食物多样性 [4] - 所有个性化方案均需营养医师参与制定 基础食谱仅提供框架参考 [4]
防治结合,济南将健康体重管理纳入慢性病防控体系
齐鲁晚报网· 2025-05-16 12:46
健康体重管理与慢性病防控 - 超重肥胖与四大慢病显著相关 其中27%全球可避免健康损失归因于超重肥胖 2021年慢性病造成1.61亿成人年健康损失 [3] - 济南市将健康体重管理纳入慢性病防控体系 采取"防治结合 关口前移"策略 推动超重肥胖与慢性病同防同控 [3] 具体实施措施 - 健康体重管理行动与健康济南行动融合推进 纳入健康中国行动 与慢性病防控专项行动同部署同落实 [3] - 以"三减四健"为核心实施专项行动 包括减盐防控高血压 建设健康主题公园 健康步道等社会支持性环境 [3] - 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覆盖率已达92% 在示范区内加强健康科普 提升全民健康体重管理意识 [4] 监测评估体系 - 开展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 重点人群监测 夯实数据基础 评估流行态势和干预措施效果 [4] - 建立科学高效的技术支撑体系 为健康体重管理和慢病防控提供循证依据 [4]
中华预防医学会第二届中国肥胖防控大会在佛山召开
人民网· 2025-05-14 15:39
会议概况 - 第二届中国肥胖防控大会于5月10日在广东省佛山市召开,主题为"共建健康体重,共享健康中国" [1] - 会议汇聚400多名现场参会者和3万多名线上参会者,涵盖疾控中心、医疗机构、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代表 [1] - 设置主会场和4个分会场,聚焦肥胖预防与控制的科学和实践问题 [2] 参会机构与专家 -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华预防医学会、广东省卫健委等机构高层领导出席开幕式 [2] - 中国疾控中心、上海瑞金医院、北京医院等机构专家分享肥胖防控最新研究进展 [3] -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专家介绍全球肥胖防控进展 [2] 会议内容 - 主会场议题包括健康体重管理行动解读、全球肥胖防控措施、糖尿病临床研究、广东省"体重管理年"实践 [2] - 分会场内容涵盖肥胖与代谢性疾病防控、健康生活方式、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职业健康管理 [2] - 专家从基础代谢率、饮食干预策略、运动减重等多角度分享研究成果 [3] 成果发布 - 会议发布《职业人群健康生活方式促进行动倡议》和《2025体重管理洞察》白皮书 [3][8] - 会议为健康体重管理和慢病防控体系搭建了学术交流平台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