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发展

搜索文档
大烨智能实控人协议转让上市公司8%股权 转让价款1.71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11 21:42
股权变动 - 实际控制人陈杰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将其持有的2535万股无限售流通股(占公司总股本8%)转让给中胜峥盈管理的中胜华远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转让价格为6.75元/股 转让总价款1.71亿元 [1] - 权益变动后陈杰直接持股数量从1.15亿股降至8996.7万股 持股比例从36.39%降至28.39% 其中累计质押3530万股 占其持股总数39.24% 占公司总股本11.14% [1] - 受让方中胜华远1号持股比例增至8% 并承诺十二个月内不减持所受让股份 本次转让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化 [2] 业务结构 - 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智能配电业务和光伏业务 光伏业务聚焦工商业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领域 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 [3] - 分布式光伏行业因技术迭代和度电成本下降导致投资回收期缩短 释放更多工商业屋顶资源 刺激装机量扩大 公司正积极与地方政府及工商业用户建立合作以扩大业务规模 [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2亿元 同比下滑39.55% 归母净利润亏损4322.44万元 同比下滑540.52% [3] - 公司2022年及2023年分别亏损1.7亿元和1.45亿元 2024年扭亏实现净利润793.57万元 但2025年上半年再度转为亏损 [3]
数读A股光伏中报:13股过半收入来自境外,债务压力仍是挑战
北京商报· 2025-09-04 21:53
行业整体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70家A股光伏企业中34家净利亏损 占比48.57% [1][3] - 36家企业实现盈利 占比51.43% 其中阳光电源以77.35亿元净利居首 [3] - 通威股份亏损49.55亿元 TCL中环亏损42.42亿元 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隆基绿能亏损均超25亿元 [1][3][4] 企业盈利能力分化 - 微导纳米净利同比涨幅达348.95% 爱旭股份涨86.38% 弘元绿能涨74.35% [3] - 仅4家企业净利超10亿元:阳光电源77.35亿元/捷佳伟创18.3亿元/德业股份15.22亿元/横店东磁10.2亿元 [3] - 7家企业亏损超10亿元 涵盖通威/TCL中环/天合光能/晶科/晶澳/隆基/大全能源 [3][4] 资产负债与流动性状况 - 43家企业资产负债率超50% 占比61.43% [5][6] - *ST金刚和ST泉为资不抵债 资产负债率分别达138.65%和104.38% [6] - 24家企业货币资金无法覆盖短期借款 17家企业货币资金不足5亿元 [6] 海外业务拓展 - 13家企业境外收入占比超50% 艾罗能源以97.14%居首 [1][8][9] - 酉立智能境外收入占比90.31% *ST金刚/首航新能/阿特斯占比超80% [9][10] - 艾罗能源境外营收达17.55亿元 主要销往欧洲/印度/澳大利亚等市场 [9] 市场表现与资本运作 - 阳光电源总市值2405亿元居行业首位 隆基绿能1319亿元次之 通威股份1034亿元第三 [7] - 行业已有福莱特/钧达股份实现"A+H"上市 阳光电源/晶澳科技等筹划H股上市 [11] - 2024年以来超40家企业公告退市/破产或兼并重组 [7]
两部门重磅印发,光伏领域迎利好,社保基金重仓股名单出炉
证券时报网· 2025-09-04 18:53
政策支持与行业规范 -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旨在破除光伏等领域"内卷式"竞争,推动高质量发展 [1][2] - 政策要求依法治理光伏产品低价竞争,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锂电池产业,并指导地方梳理产能情况 [2] - 实施光伏组件产品质量管理,强化与投资、金融、安全等政策联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2] - 加快研究以强制性国家标准为基础的储能电池产品安全推荐目录,支持协会商会建立行业自律机制 [2] 行业增长与市场预期 - 华创证券研报预测2025年上半年光伏装机量将实现翻倍增长,下半年增速预计放缓,但全年有望在高基数下延续增长 [2] - 目前光伏行业基本面逐渐筑底,在政策调控及供需改善预期下,市场风险偏好有所回升 [2] - 建议关注盈利修复、经营稳健的龙头公司以及新技术产业化推进顺利的环节 [2] 光伏概念股市场表现 - A股光伏概念股近百只,年内股价平均上涨16.44% [3] - 先导智能涨幅居首,年内累计上涨124.47%,业务涵盖光伏智能装备等领域 [3] - 隆基绿能获得41家机构扎堆调研,预计下半年HPBC 2.0产量将明显提升 [3] - 东方盛虹获得16家机构调研,EVA总产能达90万吨,POE工业化装置预计2025年三季度投产 [3] 社保基金持仓情况 - 截至第二季度末,14只光伏概念股获得社保基金持仓 [4] - 钧达股份、正泰电器、立新能源的社保基金持股比例居前,均超3% [4][5] - 横店东磁、艾罗能源、正泰电器、上能电气的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呈现增长 [4] - 社保基金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包括钧达股份(4.57%)、正泰电器(4.05%)、立新能源(3.20%) [5] - 艾罗能源年内股价上涨64.85%,总市值123.20亿元 [5] - 通威股份总市值1034.11亿元,年内上涨3.89% [5]
固德威:上半年亏损1659.8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21:0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0.86亿元 同比增长29.8%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659.8万元 [1]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7元 [1] 业务发展 - 逆变器和户用系统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实现增长 [1] - 境内外光伏市场持续拓展 [1] - 光伏行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1]
*ST沐邦: 江西沐邦高科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7 22:13
根据提供的江西沐邦高科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内容,以下是详细总结: 公司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0,945,252.19元,同比减少33.85%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2,423,525.34元,较上年同期亏损减少2.38%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832,740.71元,同比改善79.50% [2] - 基本每股收益为-0.49元/股,同比改善9.26% [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3.81%,同比下降9.95个百分点 [2] 主营业务情况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单晶硅棒、硅片的生产销售和益智玩具业务 [5] - 硅片及硅棒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26,018,947.73元,净利润-138,855,066.74元 [9] - 益智玩具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4,926,304.46元,净利润-21,175,344.04元 [9] - 公司采用直销模式,与下游太阳能电池片或光伏组件厂商签订年度框架合同 [7] 行业环境分析 - 2025年1-6月全国光伏新增并网212GW,同比增长54.1% [3] - 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约1100GW,同比增长54.1% [3] - n型硅片市场占比已达72.5%,预计2025年将提升至90% [3] - 光伏行业处于产能过剩阶段,行业竞争加剧 [3] - 玩具行业2024年出口额为398.7亿美元,同比增加4.2% [5] 公司治理与风险 - 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和其他风险警示,简称变更为*ST沐邦 [9][10] - 存在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22][23] - 报告期末担保总额占公司净资产比例为76.70% [31] - 公司主要子公司内蒙古豪安能源净资产仅为6,564,995.55元 [12] 技术研发与竞争优势 - 公司具备量产182mm及210mm大尺寸硅片的生产能力 [10] - 完成了带超导磁场的单晶炉样机开发并实现拉晶试生产 [10] - 核心团队人员深耕光伏行业十年以上,具有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 [10] - 拥有自建智能化模具车间和先进的数控加工设备 [10] 资产与负债状况 - 货币资金减少50.10%,主要由于报告期支付购货款 [11] - 应收票据减少36.42%,主要由于豪安能源的应收票据减少 [11] - 其他应付款增加53.47%,主要由于非金融机构借款增加 [11] - 总资产减少3.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减少21.28% [2]
大全能源: 大全能源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7 00:2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4.70亿元,较上年同期45.84亿元下降67.93%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47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11.54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扩大 [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08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7.63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9.08万元 [30] - 研发投入为1.24亿元,同比下降59.92%,占营业收入比例为8.45% [16][30] 产能与产销情况 - 多晶硅产量为50,821吨,同比下降60.06%,销量为46,134吨,同比下降52.47% [7] - 单位销售价格为31.20元/公斤,同比下降33.63%,单位现金成本为37.66元/公斤,同比下降6.57% [7] - 公司主动推行减产策略,第三季度预计产量为27,000-30,000吨,2025年全年产量预计为110,000-130,000吨 [8]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公司多晶硅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8.52%,规模稳居行业第一梯队 [4] - 电力消耗和原材料耗用远优于行业平均水平,具备显著成本优势 [4][10] - N型致密料比例达到70%以上,产品质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4][11] - 截至2025年6月末,货币资金及等价物余额达120.9亿元,资产负债率仅为8.04%,无有息负债 [6] 技术研发进展 - 报告期内新增专利申请69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累计获得专利475项 [16] - 研发重点包括多晶硅节能降碳技术、数字孪生系统、半导体级多晶硅纯度提升及固废资源化利用等领域 [17][19] - 研发人员数量为442人,占员工总数12.23%,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51.59% [22] 政策与市场环境 - 2025年6-8月多晶硅价格触底反弹,N型复投料均价从3.44万元/吨升至4.79万元/吨,涨幅36.9% [8] - 工信部组织召开光伏行业座谈会,强调依法治理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 [8] - 公司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但未对美国境内业务构成重大影响,生产经营所需技术及设备基本可实现替代 [29] 战略规划与展望 - 公司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优化运营效率,实施《工艺数据管理平台项目》和《数字制造优化升级项目》 [14] - 持续布局半导体级多晶硅领域,年产1,000吨高纯半导体材料项目为募投项目之一 [29] - 通过产学研合作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同推进核心设备优化和技术创新 [13][14]
英杰电气(300820.SZ):上半年新增光伏订单仅4000万元左右
格隆汇· 2025-08-25 15:22
光伏业务收入与确认情况 - 光伏业务上半年确认近3亿元收入 [1] - 当前发出商品约14亿元 其中海外项目5亿元 [1] - 推动光伏销售收入尽快确认为2025年重点工作 [1] 光伏订单与行业影响 - 2025年上半年新增光伏订单仅4000万元左右 下降幅度很大 [1] - 光伏行业对公司影响仍在延续 [1] 海外项目进展与收入确认预期 - 海外光伏项目已完成发货 货款已基本收完 [1] - 因客户项目推进延缓 2025年可能无法确认收入 [1] - 预计2026年确认海外项目收入 [1]
上游原料价升、下游采买增加 硅片价格持续上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7 00:51
硅片价格变动及原因 - 7月最后一周N型G10L单晶硅片成交均价1.2元/片 周环比上涨9.09% N型G12R单晶硅片成交均价1.35元/片 周环比上涨8.00% N型G12单晶硅片成交均价1.55元/片 周环比上涨7.64% [2] - 价格上涨主因包括原料多晶硅价格回弹带动成本增加 下游采买订单需求提升 以及硅片厂商惜售并严格遵守指导价格报价 [1][2] - 多晶硅价格从3.5万元/吨涨至4.5万元/吨 传导至组件端成本仅增加0.02元/W至0.03元/W [3] 行业供需与生产状况 - 7月最后一周行业整体开工率与前一周持平 两家一线企业开工率分别为50%和40% 一体化企业及其他企业开工率在50%至80%之间 [2] - 硅片生产商推行以销定产策略 不追求开工率 不累积库存 坚持不亏本销售 一体化企业硅片自供比例高 仅少量通过市场采购 [2] - 多晶硅行业库存约二三十万吨 月度产出约10万吨 当前暂无新增产能 宝丰 晶诺7月停检产线 通威股份12万吨/年多晶硅项目复产 [3][8] 政策与市场影响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多晶硅行业专项节能监察通知 要求9月30日前报送结果 可能限制落后产能 促进产能集中 头部企业掌握定价权 [4]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禁止低于成本价销售 稳定价格底线 工业节能监察规范程序 减轻企业负担 [4] - 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2.68亿千瓦 同比增长99.3% 太阳能发电新增2.12亿千瓦 同比翻番 分布式光伏新增1.13亿千瓦 支撑硅片价格企稳 [3] 企业业绩与策略调整 - 隆基绿能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4亿元至28亿元 同比减亏24.43亿元至28.43亿元 通威股份亏损49亿元至52亿元 晶澳科技亏损25亿元至30亿元 [6] - 隆基绿能通过BC技术差异化和全球化布局缓解盈利压力 二季度大幅减亏 组件环节利润提升 硅片生产持续降本增效 [1][6] - 大全能源多晶硅产能30.5万吨 预计全年产量11万吨至14万吨 利用率低于40% 阿特斯优化出货结构 聚焦高价值市场自律调节产能 [7] 行业展望与预测 -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将2025年装机预测由531GW至583GW上调至570GW至630GW 未来每年保持两位数增速 [7] - 多晶硅价格预计不会涨至6万元/吨 否则组件成本将增加约0.05元/W 下游难以消化 [3] - 组件环节已开始盈利 北美欧洲传统市场增长放缓 但国内 中东 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增长显著 硅料价格回升趋势形成 但供需平衡仍需时间 [6]
硅片价格持续上涨,专家:多晶硅价格回弹后,硅片制造以不亏本为底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5 19:45
硅片价格上涨原因 - 原料多晶硅价格回弹带动硅片成本增加,厂商以不亏本为底线出价而非竞相降价 [1] - 下游采买订单增加及厂商惜售行为推动价格上涨,大部分厂商严格遵守指导价格报价 [1] - N型G10L单晶硅片周环比上涨9.09%至1.2元/片,N型G12R上涨8.00%至1.35元/片,N型G12上涨7.64%至1.55元/片 [2] - 出口退税及海外政策变动刺激需求明显好转,电池片价格上行形成支撑 [2] 多晶硅价格趋势 - 多晶硅价格从3.5万元/吨涨至4.5万元/吨,传导至组件端成本仅增加0.02-0.03元/W [3] - 专家预计不会涨至6万元/吨,否则组件成本将提高约0.05元/W且下游难以消化 [3] - 当前行业多晶硅库存约20-30万吨叠加10万吨/月产出,下游议价能力较强 [3] - 2025年硅料价格可能跌至4万元/吨以下,全行业亏损将倒逼中小企业退出 [3] 行业供需与政策 - 上半年全国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2.12亿千瓦(同比翻番),分布式光伏新增1.13亿千瓦支撑需求 [3] - 工业节能监察通知或限制落后产能,头部企业将掌握定价权,政策禁止低于成本价销售稳定价格底线 [4] - 当前硅料库存较年初降低3-4万吨,通威12万吨/年项目复产但宝丰、晶诺7月停检产线 [8] 企业经营状况 - 隆基绿能通过BC技术差异化和全球化布局实现二季度大幅减亏,组件环节利润提升 [1] - 行业上半年普遍亏损:隆基预亏24-28亿元(同比减亏24-28亿元),通威预亏49-52亿元,晶澳预亏25-30亿元 [6] - 组件环节已开始盈利,新兴市场(中东、东南亚等)增长显著对冲传统市场放缓 [6] - 大全能源多晶硅产能利用率不足40%,阿特斯通过优化出货结构自律调节产能 [7] 行业展望 - 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预测上调至570-630GW(原531-583GW),维持两位数增速 [7] - 专家呼吁企业自觉减产,银行和辅材企业通过延长账期等方式支持行业渡过难关 [7] - 硅料产能回归供需平衡仍需时间,产业并购等变数较多导致后市价格存在不确定性 [6]
硅片价格持续上涨 专家:多晶硅价格回弹后 硅片制造以不亏本为底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5 19:05
硅片价格上涨原因 - 硅片价格延续涨势,各规格平均上涨约0.1元/片,N型G10L单晶硅片成交均价1.2元/片(周环比+9.09%),N型G12R单晶硅片1.35元/片(+8.00%),N型G12单晶硅片1.55元/片(+7.64%)[2] - 原料多晶硅价格回弹带动成本增加,下游采买订单需求明显好转,电池片价格上行推动硅片厂商惜售并严格执行指导价[1][2] - 行业开工率分化,两家一线企业开工率50%和40%,一体化及其他企业开工率50%-80%[2] 多晶硅价格趋势 - 多晶硅价格从3.5万元/吨涨至4.5万元/吨,传导至组件端成本仅增加0.02-0.03元/W,当前组件售价仍低于成本0.04-0.05元/W[3] - 专家预计多晶硅不会涨至6万元/吨,因库存20-30万吨叠加月产出10万吨,下游可抑制价格[3] - 2025年硅料价格或跌至4万元/吨以下,全行业亏损将倒逼中小企业退出[3] 行业供需与政策影响 - 上半年全国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2.12亿千瓦(同比翻番),分布式光伏新增1.13亿千瓦,需求支撑硅片价格企稳[3] - 工业节能监察政策或限制硅料落后产能,头部企业定价权增强,市场监管禁止低于成本价销售稳定价格底线[4] - 多晶硅产能利用率不足40%(大全能源11-14万吨产量vs30.5万吨产能),通威12万吨/年项目复产但宝丰、晶诺7月停检产线[7] 企业经营动态 - 隆基绿能通过BC技术差异化和全球化布局减亏,二季度大幅减亏24-28亿元,组件环节利润提升[1] - 光伏龙头普遍亏损:隆基绿能预亏24-28亿元(同比减亏24-28亿元),通威预亏49-52亿元,晶澳预亏25-30亿元[5][6] - 组件环节已开始盈利,新兴市场(中东、东南亚)增长抵消欧美放缓,但硅料供需平衡仍需时间[6] 行业展望与建议 - 中国光伏协会上调2025年装机预测至570-630GW(原531-583GW),维持两位数增速[6] - 专家呼吁企业自觉减产,目前仅阿特斯通过优化出货结构自律调节产能[7] - 银行未收紧贷款,辅材企业通过亏损供货、延长账期支持行业,政策面已给予最大支持[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