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储一体化
icon
搜索文档
两国政要会见中企!天合、晶科拿下储能订单
行家说储能· 2025-09-16 18:40
天合光能澳大利亚储能项目 - 天合光能正在澳大利亚德德朗终端站附近建设500MW基瓦谷电池储能系统 可为维多利亚州17.2万户家庭年供电[3][4] - 项目总投资4.53亿美元 创造约80个建筑岗位和6个持续性岗位 已通过澳大利亚政府发展促进计划快速推进[4] - 公司在西澳大利亚光储项目总规模超4.2GWh 7月申请开发第二个项目 2月携手Pacific Green推进南澳250MW/500MWh储能项目[5] 晶科能源保加利亚储能合作 - 保加利亚投资署与驻上海总领事馆到访晶科能源总部 就光储项目合作展开深度洽谈[6] - 晶科能源5月与保加利亚能源企业Filkab签署协议 提供蓝鲸液冷储能系统SunTeraG2及海豚SunGiga电池储能系统[9] - 依托TOPCon技术优势和本土化服务能力 为市场提供高效可靠的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8] 储能市场发展前景 - 澳大利亚总理认为中国是清洁能源超级大国 合作可减少开支降低排放创造新就业机会[4] - 保加利亚2025年储能装机规模预计达8-10GWh 较2024年增长超50倍 成为欧洲增速最快市场之一[9]
英力股份(300956) - 300956英力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5
2025-09-15 17:30
收购优特利交易概况 - 预计2026年一季度完成并购并表 [3][10][13] - 交易采用差异化定价策略 外部股东现金对价拿回本金 剩余换股享受增值空间 [4] - 并购将助力实现"募投管退"良性循环 [4] 财务与业绩数据 - 优特利2024年营收6.62亿元 2025年1-5月营收2.74亿元 [4] - 2025年1-5月优特利净利润3,012.82万元 [2] - 业绩对赌承诺:2024-2026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000万/4,500万/5,000万 三年累计不低于1.35亿元 [2] - 截至2025年9月10日公司股东人数21,385户 [13] 业务协同与战略布局 - 并购后将形成"精密结构件+锂电池模组"双产品线协同 [5][6][10] - 重点深耕消费电子及AI硬件主线 服务品牌商(联想/戴尔/惠普/华硕/宏碁/小米)和ODM厂商(仁宝/联宝/纬创/广达/英业达) [2][3][4] - 从英特尔生态链扩展至英伟达生态链 [2][3][4] - 优特利产品覆盖笔记本/平板/手机/穿戴设备/数码相机等领域 [7] 技术优势与专利储备 - 优特利拥有已授权专利220项 [9] - 具备电芯生产能力和自供能力 [9] - 创始人王继生曾参与制定《中国三项电池标准总规范》 获评"中国锂电行业十大风云人物" [9] - 目前稳定供货宏碁笔记本 具备进入联想等头部品牌供应链的技术实力 [9] 产能与地域布局 - 优特利当前制造基地在江西吉安 产能仍有提升空间 [2] - 后续可能利用安徽舒城现有土地厂房扩产 [2] - 产品可应用于AI算力服务器、机器人等智能设备 [5] 储能领域发展 - 优特利布局储能类锂离子电池业务 [7] - 并购后将实现户用储能iBos系列产品全面自产 [12] - 结合自有光伏组件产能 形成"光储一体化"产品系列 [12]
中利集团(002309.SZ):腾晖光伏可承接光储一体化项目并提供配套服务
格隆汇· 2025-09-15 12:23
业务布局 - 腾晖光伏可承接光储一体化项目并提供配套服务 [1] - 技术储备覆盖储能核心设备(电池包、PCS)和系统集成技术(BMS、EMS) [1] - 已推出系列化储能产品 [1]
国联民生:储能系统业务与光伏电站协同并进 东方日升HJT降本提效成果显著
全景网· 2025-09-11 18:42
产品与技术进展 - 2025上半年重点优化产品结构并加速N型高效产能迭代[1] - HJT电池片转换效率突破26.60%[1] - HJT组件转换效率突破24.70%[1] - HJT电池非硅成本降至0.15元/W[1] 业务协同发展 - 储能系统业务与光伏电站协同并进[1] - 储能系统集成以大型储能系统为主[1] - 主要面向欧美重要储能需求市场[1] - 保持全球0安全事故记录[1] - 积极开拓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电站业务[1] - "光储"及"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商业化应用[1] - 智能微电网方案实现商业化应用[1] 行业地位与前景 - 公司是HJT领域头部企业[1] - 技术研发及产能储备水平领先行业[1] - 有望随光伏行业基本面改善实现业绩逐步修复[1]
毛利率50.9%,光储界黑马再次递表IPO
新浪财经· 2025-09-10 22:18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行家说储能) 据最新消息,继首次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失效不到一个月,思格新能源于9月8日再次递交申请,更新 招股书,二度冲击港股上市。 据行家说储能了解,在华为任职23年的许映童所创立的思格新能源,自诞生以来便备受业界关注,并凭 借爆款产品迅速崛起,成为海外光储领域的黑马。在其更新的招股书中,2025年前4个月其经营业绩, 同比增长达22.8倍,黑马之姿仍在延续。 然而,出色的业绩表现只是企业成功上市因素之一,唯有在技术实力、产能布局、产品竞争力以及未来 前景等多维度具备扎实基础的企业,或许才能真正具备冲刺资本市场的底气与实力。 ▋收入增长22.8倍,毛利率达50.9% 自2022年成立以来,思格新能源收入呈指数型增长。招股书显示:由2022年的零(并未进行商业化生产 及销售)增至2023年的人民币5830万元,并于2024年进一步增至人民币13.298亿元,增长幅度达22.8 倍。 2025年(前4个月),思格新能源同比营收增长更是接近10倍,达12.064亿元,距离2024年全年营收仅 有1亿的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思格新能源的毛利率也在增长,从2023年的31.3%,增长至202 ...
东方日升(300118):光伏组件量利承压 HJT降本提效成果显著
新浪财经· 2025-09-10 14:40
财务表现 - 2025H1实现营业收入74.4亿元 同比减少28.8% 归母净利润-6.8亿元 较上年同期-9.6亿元亏损收窄 销售毛利率3.1% 同比下降5.9个百分点 [1] - 2025Q2营业收入44.5亿元 同比减少19.4% 环比增长48.9% 归母净利润-4.1亿元 环比亏损扩大 销售毛利率1.5% 同比下降8.3个百分点 环比下降3.9个百分点 [1] HJT技术进展 - 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业务收入38.1亿元 同比减少54.0% 毛利率-4.5% 同比下降11.5个百分点 其中组件销售收入37.5亿元 同比减少54.1% 销量5.7GW 同比减少28% 组件毛利率-3.6% 同比下降10.4个百分点 [2] - HJT电池片转换效率突破26.60% 组件转换效率突破24.70% 电池非硅成本降至0.15元/W [2] 储能业务发展 - 储能系统及辅助产品业务收入4.8亿元 同比增长0.3% 毛利率18.2% 同比下降8.0个百分点 [3] - 大型储能系统主要面向欧美市场 保持全球零安全事故记录 与光伏电站业务形成协同 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已实现商业化应用 [3] 未来业绩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1.9/215.3/282.0亿元 同比增速-20.0%/33.0%/31.0% [4] - 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3/4.3/12.0亿元 同比增速为亏损收窄/扭亏为盈/176.2% EPS分别为-0.73/0.38/1.05元 [4]
国轩高科再获储能大单!
鑫椤储能· 2025-09-03 16:05
项目中标与投资 - 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中标摩洛哥NOOR Midelt 2和NOOR Midelt 3光储一体化项目 总装机容量800MW光伏和1.2GWh储能 总投资额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1亿元 [1] - 项目储能部分采用国轩高科解决方案 包括314Ah储能电芯 5MWh液冷储能系统和5.5MW PCS中压一体机 国轩高科同时提供售后运维服务 [1] 产能布局与投资 - 国轩高科摩洛哥工厂稳步推进 将实现电池和储能系统本地化生产与交付 [1] - 2024年6月摩洛哥政府与国轩高科签署战略投资协议 建设年产能20GWh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超级工厂 投资额128亿迪拉姆约合93亿元人民币 [1]
晶科能源(688223):高效组件占比提升,储能放量在即
民生证券· 2025-08-31 11:26
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3] 核心观点 - 公司为TOPCon技术领先企业 海外渠道与产能布局有望助力穿越行业周期 储能业务注入新增长动力 [3] - 高效组件技术升级带来产品溢价能力 预计产生0.5-1美分/瓦溢价 加速行业产能出清 [2] - 全球化布局成效显著 海外出货占比达60% 新兴市场表现突出 [3] - 储能业务开始放量 上半年实现多项大储及工商储项目交付 预计全年出货达6GWh [3] 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318.31亿元 同比下滑32.63% 归母净利润亏损29.09亿元 [1] - 2025Q2营收179.88亿元 环比增长29.95% 扣非归母净亏损收窄至13.09亿元 [1] - 预计2025年营收666.20亿元 2026-2027年分别达856.40/969.18亿元 [3]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亏损38.68亿元 2026-2027年分别盈利24.68/40.60亿元 [3] - 2026-2027年预测PE为23倍和14倍 PB为1.9倍和1.7倍 [3][4] 业务运营 - 2025H1光伏组件出货41.84GW 保持行业第一地位 预计Q3出货20-23GW [2] - N型TigerNeo系列高效组件全球累计出货约200GW [2] - 已具备高功率产能超20GW 预计2025年底40%-50%产能实现640W+技术升级 [2] - 海外市场表现强劲 中东/东南亚/拉美市占率领先 巴基斯坦出货量达去年全年水平 [3] 技术优势 - 基于N型TOPCon技术持续创新 主流版型功率2026年有望达到650-670W水平 [2] - 产能升级投入相对可控 不涉及新增产能 [2]
光伏组件五巨头全线亏损,“出货王”晶科能源也亏了29亿
新浪财经· 2025-08-28 11:55
核心观点 - 国内前五大光伏组件龙头2025年上半年全部亏损 总亏损额达159.31亿元 行业面临严重盈利压力[1][8][9] - 晶科能源虽保持组件出货量第一地位 但净利润同比由盈转亏 亏损29.09亿元[1][2][3] - 行业亏损主因包括价格竞争加剧 产品价格持续下跌 以及美国市场政策变化等外部因素[1][8][12] 财务表现 - 晶科能源上半年营收318.31亿元 同比下降32.63% 归母净利润-29.09亿元 同比转亏 扣非净利润-31.75亿元 同比暴跌1560.33%[1] - 前五组件企业总亏损159.31亿元 其中通威股份亏损49.55亿元居首 隆基绿能亏损25.69亿元为五家中最少[8][9] - 隆基绿能同比减亏26.61亿元 主要受益于运营提效致销售管理费用下降及资产减值减少[9] - 天合光能由去年同期盈利5.26亿元转为亏损29.18亿元[10] - 行业已有15家光伏主材企业披露亏损 总亏损额近240亿元[12] 出货量与市场份额 - 晶科能源上半年组件出货41.84GW 保持行业第一 累计出货量达350GW[1][3] - 隆基绿能组件出货39.57GW位列第二 晶澳科技33.79GW第三 天合光能超32GW第四 通威股份24.52GW第五[2][3][10] - 晶科能源N型Tiger Neo系列累计出货约200GW 三季度出货预期20-23GW[3][4] - 晶澳科技组件海外出货占比45.93% N型组件出货占比超98%[12] 技术进展 - 晶科能源N型TOPCon电池量产效率突破26.5% 高效产品达27.1% 预计该技术可产生0.5-1美分/瓦溢价[5][6] - 晶科能源已具备高功率产能超20GW 预计年底40%-50%现有产能升级至640W以上 2026年部分产品达650-670W[5] - 隆基绿能BC二代组件上半年出货约4GW 销往70多个国家 HPBC2.0自有电池产能达24GW[9][10] - 晶澳科技推出"晶弦"细栅互联技术 使组件功率提升超10W 效率突破25%[12] 业务布局 - 晶科能源境外销售收入占比超60% 受美国市场政策变化影响较大[1] - 天合光能上半年美国组件销售占比较低 预计下半年提升 其储能板块二季度扭亏为盈 上半年出货约1.7GWh[10] - 晶科能源储能签单与出货增速超预期 下半年目标6GWh出货 推进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8] - 隆基绿能上半年硅片出货52.08GW 其中对外销售24.72GW[10] 研发投入 - 晶科能源上半年研发投入11.75亿元 同比下降56.95%[8]
阿特斯(688472):海外光储订单优质,经营表现稳健
长城证券· 2025-08-26 19:3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 核心观点 - 海外光储订单优质且经营表现稳健 储能业务在25年上半年实现出货约3.1GWh 同比增长19.23% 贡献营收约44.3亿元 同比+8.55% 其中二季度储能交付2.2GWh 环比增长超140% 测算Q2储能板块毛利率维持在30%的水平区间 对应单位盈利约为0.3元/Wh 截至报告期末 已签署合同在手订单金额为30亿美元 [2] - 组件业务坚持利润优先原则 报告期内出货组件14.8GW 同比基本持平 贡献营业收入约143.62亿元 同比-7.34% 对应Q2组件出货约7.9GW 环比增长约15% 测算Q2公司组件毛利率明显改善 综合单瓦利润约为0.02元 公司Q3组件出货调整为5.0-5.3GW 下调全年组件出货量至25-27GW [3] - 技术储备 一体化建设 成熟的管理决策是公司稳健的底色 组件与大储在高盈利市场的放量有望驱动公司跑出分化 [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实现营业收入210.52亿元 同比下降4.13% 实现归母净利润7.31亿元 同比下降41.01% 25Q2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4.67亿元 同比/环比+0.85%/45.2% 实现归母净利润6.84亿元 同比/环比+3.51%/1346.82% 毛利率/净利率16.48%/5.56% 环比+9.73/5.04个pct [1] - 预计2025-2027年实现营业收入416.74亿元 452.7亿元 525.75亿元 实现归母净利润19.08亿元 26.08亿元 31.97亿元 同比增长-34.3% 36.7% 22.6% 对应EPS分别为0.52元 0.71元 0.87元 当前股价对应的PE倍数为21.1X 15.4X 12.6X [4] - 2022A至2026E营业收入分别为475.36亿元 513.1亿元 416.74亿元 452.7亿元 525.75亿元 增长率yoy分别为69.7% 7.9% -18.8% 8.6% 16.1%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57亿元 29.03亿元 19.08亿元 26.08亿元 31.97亿元 增长率yoy分别为6065.4% 34.6% -34.3% 36.7% 22.6% [1][11] 业务运营 - 储能业务25年上半年出货约3.1GWh 同比增长19.23% 贡献营收约44.3亿元 同比+8.55% 二季度储能交付2.2GWh 环比增长超140% 测算Q2储能板块毛利率维持在30% 单位盈利约为0.3元/Wh 保守调整全年出货预期至7-9GWh 预计25Q3储能出货2.1-2.3GWh [2] - 组件业务报告期内出货14.8GW 同比基本持平 贡献营业收入约143.62亿元 同比-7.34% Q2组件出货约7.9GW 环比增长约15% 测算Q2组件毛利率明显改善 综合单瓦利润约为0.02元 Q3组件出货调整为5.0-5.3GW 下调全年组件出货量至25-27GW [3] 市场与行业 - 公司组件在北美市场出货量 市占率增长韧性显著 [3] - 公司积极响应"反内卷政策" 主动限产保价 叠加国内抢装结束 海外政策摇摆的影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