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产业链

搜索文档
印度成“最大”了?组装厂冒充制造厂,中国零件笑了
新浪财经· 2025-08-03 09:55
最近买美国牌子手机的朋友,有没有发现包装盒上的"Made in India"变多了?没错,2025年二季度最新 数据,印度占了美国智能手机制造份额的44%,把中国甩在了身后,成了名副其实的"最大制造国"。但 先别忙着恭喜印度,行业里的老师傅早就看穿了真相:这44%的份额里,藏着个"致命BUG"——印度工 厂的良率比中国同行低10%;更扎心的是,拆开手机壳,从屏幕到电池,从芯片到摄像头,八成零件还 得标着"Made in China"。这哪是印度逆袭,分明是全球产业链在玩"换马甲"游戏,美国想"去中国化", 结果给自己加了道"印度中间商"的手续费。 一、印度怎么坐上"头把交椅"的?美国递的"政策红包"+印度的"人口生意" 要论印度这几年在手机制造上的"蹿红",得先给美国颁个"最佳幕后推手"奖。自打特朗普喊出"美国优 先",拜登接着搞"印太经济框架",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壁垒越筑越高。手机这种"大件消费品"首当 其冲——你在中国造的手机想进美国?关税加征15%;但要是在印度造的呢?美国海关大手一挥:免关 税!这套"胡萝卜加大棒"下来,苹果、三星这些巨头不傻,纷纷把部分生产线搬到印度:反正都是拧螺 丝,在哪拧不是拧 ...
解析《财富》世界 500 强:美国优势离不开中国产业链
财富FORTUNE· 2025-07-30 09:09
全球500强总体表现 - 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营业总收入达417,32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较上年增加近1万亿美元 [1] - 盈利总额29,771亿美元,接近历史最高值 [1] - 入围门槛提升至323亿美元销售收入 [1] 美国企业表现 - 138家美国企业上榜,占比27.6%,营业收入占35%,盈利占比45% [2] - 美国企业平均盈利96.9亿美元,是非美国企业平均盈利(45.3亿美元)的两倍以上 [2] - 美国高技术企业表现突出,15家上榜高科技公司平均营收1,217亿美元(+19%),平均盈利310亿美元(+31%) [4] 中国企业表现 - 130家中国企业上榜(含台湾地区),其中中国大陆(含香港)124家 [9] - 上榜中国大陆企业平均营收823.6亿美元,平均利润42亿美元(同比+7.4%) [10] - 销售收益率从4.7%提升至5.1%,但仍低于全球平均7%和美国企业9.2% [12] 行业对比 - 中国汽车行业:10家上榜企业总利润147亿美元,销售收益率2.2%,低于德国(3.9%)、日本(5.9%)和美国(4.6%) [14][15] - 中国高技术企业:6家上榜企业平均营收677亿美元(+95亿),平均利润73.6亿美元(+31%),但低于全球高科技企业平均盈利181亿美元 [17] 全球产业链关联 - 苹果公司80%供应商在中国设厂,英伟达12.5%收入来自中国市场 [6][7] - 台积电、阿斯麦等企业深度参与美国高科技产业链 [7] - 中美企业脱钩将双向损害双方产业链利益 [21] 中国企业挑战 - 上榜数量连续四年下降,从2021年136家减少至2025年124家 [12] - 面临"从大到强"转型挑战,需提升技术硬实力和合规管理等软实力 [11] - 外部环境受地缘政治和科技管制影响,内部需突破经营效率瓶颈 [18]
银河证券每日晨报-20250721
银河证券· 2025-07-21 10:24
核心观点 - 2月以来核心CPI增速持续修复,金饰品价格上行、以旧换新政策对耐用商品价格的支撑以及服务价格温和回升是主因,下半年核心CPI同比增速或先升后降 [3] - 亚太市场资金风险偏好回升,带动恒生指数与A股走势领先,美股表现温和,欧洲市场表现平淡;未来中东局势或使中国部分产品面临断供风险,需多元化探索进口来源;AI应用落地将变革多数行业,海外映射对国内投资有提示作用 [2] - 美国经济增长放缓、贸易紧张局势升温,全球大类资产表现分化,黄金具配置价值、原油或震荡下行,美债和中债收益率走势不同,美元和欧元兑美元汇率有不同表现 [9][10][11] - 中东局势不确定性或影响全球产业链,中国部分产品及中下游制造面临断供风险,需探索进口来源 [14][17] - 本周债市收益率震荡,收益率曲线走陡,下周资金边际转松,关注政治局会议前预期波动 [19] - 2024年美股人工智能行业上涨趋势明显,中国有望构建完整产业链,加速自主创新,看好国内AI工具发展前景 [25][26] -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办法》,明确地方AMC主业边界与经营禁区,构建量化风控体系,创新央地协同监管机制,增强实体经济服务能力 [29][30][31] 宏观 - 上半年核心CPI回升,旅游出行和房租价格支撑其修复;下半年旅游价格和低基数支撑核心CPI,但房租价格修复或趋缓 [2][3][6] - 金价短期震荡,同比增速或趋缓,对核心CPI增速贡献将降低;耐用商品价格同比增速或先高后低 [4][5] 策略 - 亚太市场受中美经贸关系和政策影响,资金风险偏好回升;美股科技板块上涨但降息预期摇摆;欧洲市场受政治和经济因素影响表现平淡 [2] - 美国经济增长放缓、贸易紧张局势升温,黄金中长期具配置价值、原油或震荡下行,美债和中债收益率走势不同,美元和欧元兑美元汇率有不同表现 [9][10][11] CGS - NDI - 中东局势不确定性或使中国部分产品及中下游制造面临断供风险,需多元化探索进口来源,如液化丙烷、丁烷及醇类等产品 [14][17] 传媒 - 2024年美股人工智能行业上涨趋势明显,对纳斯达克指数有超额收益;中国有望构建完整产业链,加速自主创新 [25] - 国内AI工具以低价策略占领市场,有望实现商业价值增长,海外映射对国内投资有提示作用 [26][27] 固收 - 本周债市收益率震荡,收益率曲线走陡,10Y收益率先下后上;下周资金边际转松,关注政治局会议前预期波动 [19] - 基本面生产指标多数回升、房地产成交同比下跌、物价板块表现分化;供给方面利率债发行规模回升;资金面央行净投放资金,预计下周资金利率回落 [19][20][21] - 后续关注资金面、股债跷跷板、政治局会议和科创债ETF变化,债市整体利多但收益率下行空间受限,可关注波段交易机会 [21][22] 非银 -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办法》,明确地方AMC主业边界与经营禁区,构建量化风控体系,创新央地协同监管机制 [29][30][31] - 《办法》限制套利空间、拓展收购范围,增强实体经济服务能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33]
中东局势不确定性将如何影响全球产业链?
银河证券· 2025-07-18 20:11
中东地区地位与局势 - 伊朗石油储量约2090亿桶、天然气储量达2440亿立方米,均居全球第三;锌储量2.3亿吨居世界首位;铜储量33亿吨约占全球4%居世界第三;铁矿石储量47亿吨居世界第十[15] - 以色列2024年高科技产品出口占全国商品出口总额比重升至37%,集成电路占比达29%,半导体产业有超50年历史[17] - 霍尔木兹海峡2024 - 2025年日均石油运输超2000万桶,占全球石油消费20%和海上贸易30%,承担约五分之一液化天然气运输[26] - 伊朗与以色列矛盾长期化使全球产业链面临高度不确定性,冲突升级放大供应链风险暴露问题[33] 全球产业链影响 - 若冲突延续或升级,经霍尔木兹海峡油气等运输将降25%,极端情境下12.7%石油需求或面临供给缺口[6] - 亚洲经济体对中东油气依赖高,欧美对海峡依赖下降但高端供应链易受影响[7] - 能源化工受冲击后传导至多领域,高技术制造领域或面临断供风险[7] 中国应对策略 - 中国对中东高进口依赖产品及中下游制造或面临断供风险,需多元化进口来源[8] - 推动高依赖领域自主化供给,如化肥和丙烷领域已有进展[72] - 探索高依赖领域进口多元化渠道,如粗化肥可从荷兰、秘鲁等国进口[73]
银河证券-全球产业链系列专题研究报告:中东局势不确定性将如何影响全球产业链?-250718-去水印
银河证券· 2025-07-18 15:41
中东局势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 - 霍尔木兹海峡日均运输石油量超过2000万桶,占全球石油消费的20%和海上贸易总量的30%[36] - 现有替代管道最大运力仅能覆盖霍尔木兹运输量的1/4至1/3,无法完全弥补运输缺口[9] - 冲突延续或升级可能导致霍尔木兹海峡油气运输下降25%,极端情境下全球12.7%的石油需求面临供给缺口[10] - 海峡封锁极端情境下将留下约1310万桶/天的石油运输缺口[10] 区域风险暴露差异 - 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对霍尔木兹海峡能源运输依赖度高,中国石油运输受影响比重占9.7%[10] - 欧美对霍尔木兹海峡依赖下降,但以色列高技术产品出口中52.1%流向爱尔兰,32.5%流向美国[64] - 以色列溴素储量占全球27%,氯化钾出口主要目的地集中在德国(60.1%)和捷克(30.6%)[70] 行业传导影响 - 能源化工将受到最直接冲击,并传导至交通运输、医药、电子等领域[11] - 中国对中东进口依赖度高的产品包括粗化肥(87.7%)、液化丙烷和丁烷(50.5%)、石油沥青油(48.2%)[84] - 以色列芯片供应链中断将导致汽车等下游制造商停工停产[11] 应对建议 - 建议中国推动高依赖领域的自主化供给,如化肥和能源化工产品[86] - 探索进口多元化渠道,如从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增加液化丙烷和石油进口[87]
全球产业链系列专题研究报告:中东局势不确定性将如何影响全球产业链?
银河证券· 2025-07-18 15:40
中东地区地位 - 伊朗石油储量约2090亿桶、天然气储量2440亿立方米,均居全球第三;锌储量2.3亿吨居世界首位,铜储量33亿吨约占全球4%位居第三,铁矿石储量47亿吨位居第十[15] - 以色列高科技产品出口占全国商品出口总额比重提升至37%,集成电路占高科技产品出口比重达29%;是全球前三溴素生产国,溴化物储量占全球约27%;钾肥年产量保持在200 - 250万吨之间[17][23] - 霍尔木兹海峡日均石油运输超2000万桶,约占全球石油消费20%和海上贸易总量30%,承担约五分之一液化天然气运输任务[26] 局势影响 - 若冲突延续或升级,霍尔木兹海峡油气等运输下降25%,极端情境下全球超12.7%石油需求面临供给缺口,海峡通行船舶总量下降约25%,受影响油船、天然气船约占7.2%、1.5%[6] - 亚洲经济体对中东资源依赖高,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受影响大;欧美对海峡能源运输依赖下降,但在以色列溴素、钾、芯片等出口领域受打击严重[7][55] - 能源化工受影响直接快速,传导至交运、医药、电子等领域;以色列高技术领域出口或阻断,芯片供应链中断致汽车等下游制造商停工[7] 中国应对 - 中国对中东高进口依赖产品及中下游制造面临断供风险,如粗化肥依赖度87.7%、液化丙烷和丁烷50.5%等[68] - 推动对中东高依赖领域自主化供给,如化肥行业提高生产效率,丙烷领域切换原料减少依赖[72] - 探索进口多元化渠道,如从荷兰、秘鲁等国进口粗化肥,从加拿大、阿尔及利亚等国进口液化丙烷和丁烷[73] 风险提示 - 存在国际局势变化超预期、国际政策变动超预期、政策理解不到位的风险[75]
韩国造船业背水一战:美国施压,选择和中国断链难上加难
搜狐财经· 2025-07-16 13:15
全球造船业竞争格局 - 中国在全球造船业占据主导地位 2024年新船订单份额达74.7% 远超韩国的17% [3] - 中国在干货船领域具有绝对优势 几乎所有大宗货物运输都依赖中国造船业 [3] - 中国拥有成熟的造船技术 成本优势的劳动力和完善的工业配套设施 [6] 韩国造船业面临的挑战 - 韩国造船企业高度依赖中国的原材料与配件 包括高端船舶电子设备和合金材料 [4] - 若减少与中国合作 韩国将面临更高生产成本和更长交货周期 降低竞争力 [4] - 韩国在钢铁产量和电力供应方面无法与中国相提并论 [6] 中美在造船业的博弈 - 美国对中国造船企业加征高额港口停靠费 计划对港口设备征收100%关税 [3] - 美国要求韩国联合制衡中国造船业 但韩国难以轻松应对这一要求 [1] - 美国认为中国民用船舶制造可能威胁美国海军技术领先地位 [3] 韩国在两难中的处境 - 韩国造船业已深度融入中国供应链 贸然脱离将面临更困难竞争局面 [6] - 与中国合作帮助韩国降低成本 保持国际市场竞争力 [6] - 韩国需要平衡经济稳定与避免卷入政治纷争 [8][9]
欧洲卡中国光刻机脖子,中国却在意欧洲稀土需求,这是为什么?
搜狐财经· 2025-07-03 18:09
稀土供应格局 - 中国2023年对欧盟稀土出口占比高达80% [1] - 稀土是电动汽车电机、先进战机雷达、风电涡轮和高端声学设备的刚需材料 [1][3] - 欧盟制造业高度依赖中国稀土供应,断供可能导致生产线瘫痪 [5] 稀土产业链优势 - 中国拥有从采矿、分离、提纯到磁材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20] - 澳大利亚和美国在稀土冶炼分离环节面临技术瓶颈和环保限制 [19] - 中国稀土产业优势来自30多年持续投入和技术积累 [20] 环境成本与产业升级 - 中国南方稀土矿曾因粗放开采导致严重生态破坏 [14] - 公司投入巨资治理环境并升级环保技术 [15] - 环保成本已体现在稀土产品价格中 [15] 全球博弈态势 - 西方曾对中国实施光刻机等技术封锁 [7][9] - 中国当前稀土政策被视为"价值回归"而非报复 [21] - 稀土贸易规则转向透明申请和合理定价机制 [23] 应用领域影响 - 稀土短缺将直接影响电动车电池、战斗机、风电设备等高端制造领域 [1] - 稀土被称为"现代工业维生素",缺货将导致产业链瘫痪 [3][5] - 核磁共振仪和手机等日常产品也依赖稀土材料 [5]
特斯拉中国大陆首个电网侧储能电站一期项目预计今年建成;亚马逊将在英国投资400亿英镑扩建基础设施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06-26 11:26
亚马逊英国投资计划 - 亚马逊宣布未来三年将在英国投资400亿英镑(约合544亿美元)用于扩建基础设施[1] - 投资重点包括扩展云计算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新建4个大型履约中心及多个配送站点 升级改造100余处现有运营设施[1] - 该投资预计将创造数千就业岗位 被视为对英国经济的重要信心投票[1] 中国制造业全球份额 - 中国制造业目前占全球工业产出的30% 但TCL董事长李东生认为未来提升至40%的可能性不大[1] - 全球投资和经济发展规则正在重新制定 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占比提升将是更健康的发展方式[1] 特斯拉储能项目进展 - 特斯拉在中国大陆首个电网侧储能电站一期项目预计今年建成投运 储能规模为300 MWh[1] - 项目总投资40亿元 采用特斯拉Megapack储能系统 整体规划达到GWh级别[1] 新加坡制造业挑战 - 新加坡制造业可能因美国制造业回流举措面临短期负面影响[1] - 作为高科技生产中心 新加坡正面临投资流向转变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的压力 特别是在电子和精密工程领域[1] 三星DRAM技术突破 - 三星电子成功开发出占用面积更小 发热量更低的新型DRAM结构[1] - 新设计将应用于1c DRAM 生产良率已提升至60%以上 计划用于下半年生产的HBM4[1]
宝安与世界的双向奔赴
搜狐财经· 2025-06-22 12:19
国际品牌布局策略 - 宜家打破传统布局策略,放弃只做大店模式,将门店开进离年轻人更近的商场,打造轻小精致消费空间 [2] - 宜家宝安店位于地铁1号线坪洲站旁的大仟里购物中心L2层,面积1455平方米,精心打造6个生活场景展间,甄选1000余款热卖小件家居商品 [2] - 这种布局是国际品牌对宝安独特消费潜力的深刻洞察 [6] 宝安消费市场特征 - 宝安常住人口十年激增超百万,形成超500万常住人口的庞大消费市场,其中14-35岁青年占比达50% [7] - 宝安区社消零总额总量位居全市第二,全年共引进各类各级首店107家 [10] - 今年内全球最大室内超雪中心、深圳首座大悦城综合体、宝安首座山姆会员店等将相继开业 [10] 宝安区位与基础设施优势 - 宝安距离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约10公里,可依托机场货运枢纽实现高效配送 [7] - 宝安依托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国际会展中心等基础设施搭建"全球资源入口" [22] 本土科技企业出海表现 - 影石创新登陆科创板,上市首日涨幅达285%,全景相机X5在亚马逊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8个国家站点成为单品"销冠" [12][14] - 截至2024年底宝安已有23个细分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36个全国第一 [14] - 洲明科技LED显示屏、韶音科技骨传导耳机、北鼎晶辉厨房小家电等构筑"宝安硬核科技产品矩阵" [14] 企业创新与全球化模式 - 影石创新通过海外众筹获取第一桶金,利用亚马逊用户反馈和海外KOL合作将全球需求转化为技术创新方向 [16] - 企业形成"全球需求-本土研发-全球交付"的独特闭环,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 [16] - 宝安打造全国首个"场景全域开放标杆城区",每年新增超100个开放场景加速本土企业成长 [20][22] 区域经济生态特征 - 宝安庞大消费市场和制造业根基为国际品牌提供生产、物流等协同配套服务 [18] - 宝安活跃的创新氛围与强大创新能力孕育出影石创新等科技先锋 [18] - 宝安国高企业数量占深圳30%,形成创新集群打造"中国方案出口"技术底座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