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创新
搜索文档
超大城市如何走好都市农业发展之路?北京市政协委员建言献策
中国经济网· 2025-10-31 18:10
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31日讯(记者梁木)10月29日,北京市政协召开"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加快发展都市 型现代农业"协商座谈会。北京市政协副主席陈军出席并讲话。 "一核"即"农业中关村",目前推动形成以平谷为核心区、12个辐射区错位发展、互利共促的协同创新格 局。北京市政协委员,平谷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张晓峰建议进一步支持农业科技资源向农业中关村核 心区集聚,打造全国农业科创中心。当前,平谷农业中关村已进入2.0时代,发展全面提速,对金融支 撑的需求日益迫切。张晓峰建议进一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农业中关村建设效能。 分区施策,是在土地资源稀缺、功能需求多元的超大城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北京市政协 委员、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付玉杰建议以"3+N"主体功能分区体系为基础,即城市化 地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与多个具体功能平台的布局,实施差异化的科技赋能路径。通 过"一区一策",将科技资源精准滴灌到最适宜的领域,形成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都市农业发展新格 局。 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芮玉奎在发言中提到,北京市农业在承担稳产保供 功能基础上,要更加注重 ...
海南新增14家国家级科技小院
海南日报· 2025-10-30 11:30
这14家科技小院分别是海南文昌花螺科技小院、海南崖州蜜瓜科技小院、海南天涯芒果科技小院、 海南陵水荔枝科技小院、海南屯昌果蔬科技小院、海南龙华香芋科技小院、海南海棠芒果科技小院、海 南秀英白木香科技小院、海南天涯水稻科技小院、海南秀英中药材科技小院、海南保亭榴莲科技小院、 海南陵水金枪鱼科技小院、海南万宁咖啡科技小院、海南三亚特色水果科技小院。 据悉,科技小院具有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社会服务和农业人才培养三重功能,以科学技术为纽带, 构建了"科协领导、院校实施、教师指导、学生常驻、多方支持"的创新发展模式,已成为推动农村科 普、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三农"工作和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省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联合省教育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科技厅等相关单位共同指导各 科技小院严格按照《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联盟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管理和优化服务,为 科研院所和高校专家服务"三农"工作搭建高效平台,推动农技协组织健康发展,加强乡土人才培育,服 务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 海南新增14家国家级科技小院 具备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社会服务和农业人才培养三重功 ...
用好农业科技“金钥匙”
经济日报· 2025-10-29 06:24
政策引领下,我国农业科技协同攻关持续推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加速涌现,科技赋能粮食安全取得显著 成效。2024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5%,良种覆盖率超 96%,全国粮食亩产比上年提高了5.1公斤,单产提升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八成,水稻、玉米、小麦 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42.6%,较2022年提高1.3个百分点。各地也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农业科 技发展路径。例如,河南聚焦小麦生产,通过良种、农机与农艺融合推动主粮现代化转型;湖南围绕水 稻科研创新,提升稻作产业链效率与资源利用率;黑龙江依托黑土地保护与现代农业科技,实现玉米、 大豆全链条数字化管理与高产高质生态发展。这些实践表明,各地正通过科技力量破解"藏粮于地、藏 粮于技"的重要命题,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粮食安全与农业科技创新正成为国家战略部署的核心交汇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 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并强 调"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强 调要打好种业振兴、农 ...
当拼多多把“中国模式”带上联合国讲台
搜狐财经· 2025-10-28 19:37
在刚刚落幕的2025世界粮食论坛上,拼多多企业发展副总裁王海薇作为受邀演讲嘉宾与全球农创客大赛 (GAC)的评委登上了联合国舞台,向来自全球的农业专家分享了来自中国的数字农业经验。拼多多 作为亚洲企业代表,已连续两年受邀出席这一论坛。 这标志着国际权威机构——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对中国数字农业实践的高度认可,更凸显了拼多多 通过"大赛发掘+平台赋能+市场对接"构建的中国模式,正成为全球农业科技创新的一份重要样本。 世界舞台:从杭州到罗马的农业创新接力 就在2025世界粮食论坛召开的两个月前,由FAO、浙江大学和拼多多共同举办的"2025全球农创客大 赛"在杭州落下帷幕,在来自全球97个国家和地区的519份独立申请中,共有9支青年农业创业团队登上 决赛舞台,最终来自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的"SafeSip"项目摘得本届大赛金奖;中国的"猪群实时 守卫战役"项目荣获银奖;美国的"PlantPulse Patch"项目夺得铜奖。 在拼多多的支持下,获得"2025全球农创客大赛"银、铜奖的两支队伍,来自中国的"牧原云计算"和来自 美国的"Verdia Diagnostics"团队,首次站上了世界粮食论坛的舞台, ...
中非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大会聚焦农业现代化
新华网· 2025-10-28 13:40
开幕式上,与会嘉宾还一同发布了联盟官方标识与网站。作为大会核心成果,《中非农业科技创新 联盟三年行动计划》正式亮相,明确了未来三年在联合研发、技术示范、能力建设和产业对接等方面的 重点任务。 据了解,中非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非洲科学院共同牵头成立,目前已有中方成员 单位52家,非方成员单位39家,涉及非洲23个国家。此次大会为该联盟的首次会议。 中国驻非盟使团团长蒋烽说,农业合作已成为中非务实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目前,中国已在非洲建立超过20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并推广了300多项先进适用技术,惠及非洲超过 100万小农户。中非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的成立旨在汇集双方的智慧和资源,聚焦农业科技创新前沿领 域,解决农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新华社亚的斯亚贝巴10月27日电(记者刘方强)2025中非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大会27日在埃塞俄比亚 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开幕。来自中非双方农业科教机构、企业、国际组织等200余名代表围绕"共建中非农 业科技创新联盟,共促中非农业现代化发展"这一主题,共商合作路径,共绘发展蓝图。 非洲联盟(非盟)委员会教育科技创新委员加斯帕尔·班扬金博纳在开幕式上致辞说,成立 ...
第32届中国杨凌农高会推介大会暨集中签约活动举办
陕西日报· 2025-10-28 07:05
10月26日,第32届中国杨凌农高会推介大会暨集中签约活动在杨凌举办。 活动现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张宏鸣发布了《2025中国农业产业投资报告》。报告指出,在 政策与科技的双轮驱动下,资本加速涌入智慧农业、生物育种等新兴赛道。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投资联合 体秘书长黄德钧作了《2025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投资报告》,他指出,农业科技创投正聚焦农业生物科 技、智慧农业、创新食品与营养、绿色低碳等赛道,为产业升级提供金融支撑。 杨凌示范区产业投资促进局局长李魁向与会嘉宾重点介绍了杨凌示范区投资环境,并围绕种业、农 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智慧农业和智能装备制造、农业科技服务5个领域,向全球伙伴发 出合作邀请。 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陕西农发集团、美国AgroFresh公司亚太区、深圳中农秸美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等农业企业代表现场分享了前沿技术、全新模式和实践案例。(记者:孙丹) 本次活动以"科技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政府代表、企业代表、商协会 代表、科研专家等近400人参会。活动现场展示了农业科技的最新成果,共上台签约项目61个,总投资 162.3亿元,还有61个项目将在会后签约,总金额87 ...
河南印发《科技赋能农业强省建设三年行动方案》 强化科技与改革双轮驱动
河南日报· 2025-10-24 10:49
核心观点 - 河南省发布《科技赋能农业强省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旨在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1] 战略方向与框架 - 方案围绕激活农业发展动力、激发农村建设活力、激增农民富裕效力三大核心方向构建立体框架 [1] - 方案明确18条重点任务并配套突破性、可操作性的创新举措 [1] - 方案强化科技与改革双轮驱动以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力、产业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2] 重点任务与举措 - 将种业创新置于突出位置,构建前沿生物育种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现代化育种技术体系 [2] - 打造贯通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平台网络,推动创新资源向产业一线集聚 [2] - 加大农业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2] - 提出常态化稳定支持与竞争性重点攻关相结合的农业科研项目组织模式,启动种业创新专项 [2] - 将科技赋能农业强省工作纳入市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考核体系,建立动态跟踪机制 [2] 发展目标 - 到2027年实现农业强省建设阶段性突破,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3] -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育种攻关取得突破性进展 [3] - 农业科技装备支撑更加有力,产业链条加速升级,社会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3]
北京100余家企业组团亮相农交会
中国经济网· 2025-10-22 08:51
展会概况与成果 - 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开幕,主题为“塑强品牌助振兴 提振消费增活力”,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 [1] - 北京展团携100余家企业、800余款品牌农产品亮相,在S9展馆与天津、河北展团共同组建“京津冀展馆”,其中北京展区规模1200余平方米 [1] - 展会期间,北京展团现场销售额达600余万元,并达成意向成交额超过3亿元 [1] 展区布局与设计理念 - 北京展区采用“1+2+3”布局,包括1个综合展区、2个专题展区(种业和智慧农业、品牌农业、地理标志农产品)以及3个特邀单位展区(市供销社、怀柔、顺鑫) [1][2] - 展团秉承绿色办展理念,整体设计融入北京地域标志元素,以“简洁、明快、大方、流畅”风格彰显首都历史文化底蕴 [1] - 展区以绿色低碳为核心,通过特装搭建打造沉浸式展示空间,推动区域优质农产品互通互融 [2] 农业科技创新展示 - 种业展区聚焦北京“种业之都”建设,邀请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果四大种业体系的6家代表性企业,以“图文+视频+实物”形式展示良种培育与成果转化 [3] - 智慧农业展区展示多项科技成果: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发的“农科小智”大模型可提供全链条农技服务;北京市植物保护站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研发的“神农植保多模态大模型”涵盖27类病虫害防控服务;北京农学院与市数字中心共建的“数字京村”平台集成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 [3] 品牌农业与市场推广 - 品牌农业展区汇聚近百家优秀农业企业,其中50余家为“北京优农”品牌主体,展销800余款产品 [3] - 展会期间组织35家优质品牌农产品企业在农交会多个平台进行现场宣传推介,平谷大桃亮相本届农交会“品牌之夜”活动 [3] 战略目标与行业影响 - 北京展团通过科技、品牌、文化、消费的深度融合,展现北京在种业创新、智慧升级、品牌塑造及乡村振兴方面的成就 [4] - 未来将持续以“塑强品牌助振兴 提振消费增活力”为目标,推动更多优质京味农品走向全国,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4]
积极助推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更好服务农业现代化走在前
新华日报· 2025-10-22 04:29
农业科技创新调研活动 - 省政协调研组于10月21日赴省农业科学院围绕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开展专题调研 [1] - 调研组考察了农产品加工创新港、省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和省种质资源中期库 [1] - 调研活动旨在为即将召开的主席专题协商会议作准备 [1] 农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 - 农业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包括生物育种、智慧农业、现代农机、绿色农业 [2] - 需要加大协同攻关力度并着眼长远加强谋划布局 [2] - 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开展种质资源研究和利用以推动新品种选育取得新突破 [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 需在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上下更大功夫 [2] - 应创新机制并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使更多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农民实际收益 [2] - 调研组鼓励科研人员提升创新能力以助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并提高农业效益 [1] 农业科技人才与服务 - 需在培养更多农业科技人才和创新农业科技服务上下更大功夫 [2] - 应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在服务三农工作和助推十五五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 [2] - 省农业科学院创新氛围浓厚创新成果丰硕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2]
吃得更健康 科技范更强——展会里的乡村产业发展新动向
新华网· 2025-10-21 22:04
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 - 通过二维码技术实现蔬菜等农产品从土壤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提升品质根基 [1][3] - 大漠紫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沙漠选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漠骄子一号”黑番茄种子,果实包含多种天然微量元素 [2] - 吉林省桦甸市金牛牧业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和数字平台,使每头牛科学增重,养殖成本降低30%以上 [3] - “十四五”期间建成从中央到地方较完备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拥有农业科研院校800多家、科研人员12万多人 [3] - 陕西王掌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从品种选育到精准采收的全链条标准体系,为每个苹果配备专属“数字身份证” [4] 健康消费驱动产业升级 - 食品行业消费趋势转向低糖和健康,例如面包店顾客首要关注点为产品甜度 [4] - 叮咚买菜平台“低GI”专区自5月上线后,产品数量从34款发展至70款,市场反应热烈 [4] - 叮咚买菜“低GI”商品销售额从2023年不足100万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上半年近6000万元人民币 [4] - “十四五”期间中国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超过8.6万个 [4] 线上线下融合与新业态发展 - 展会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展商通过直播助农和发送产品链接拓展销售边界 [5] - 2024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56万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增加7700亿元人民币 [5] - 电商、直播带货、乡村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深刻改变原有乡村产业格局 [5] - 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吸引约4000家厂商参展,专业观众突破40万人次,成为连接产业与消费的综合性平台 [6] - 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商近4000家,参展产品约2.5万种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