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零排放

搜索文档
陶氏“Path2Zero”裂解项目推迟复工
中国化工报· 2025-09-16 10:50
中化新网讯 9月11日,陶氏公司宣布,正考虑将加拿大"净零排放一体化聚乙烯(PE)项目"(Path2Zero)的 复工时间推迟1至2年。 事实上,自2023年底陶氏化学就"Path2Zero"项目作出最终投资决策(FID)后,石化市场便已进入下行周 期;而美国宣布对全球几乎所有国家加征进口关税后,市场低迷期进一步延长,众多经济学家随之调低 了经济增长预期。 当日,陶氏公司首席执行官吉姆·菲特林在摩根士丹利拉古纳会议的投资者报告环节中表示:"我们目前 考虑的推迟周期为1至2年。"陶氏公司计划在2025年底公布该项目复工的具体时间细节,该项目选址位 于加拿大艾伯塔省萨斯喀彻温堡市。据悉,陶氏公司最初计划该项目一期工程于2027年底投产,二期工 程于2029年投产。菲特林指出,对于"Path2Zero"这类大型项目,把握投产时机与市场峰值的契合度是 实现回报率最大化的关键,就当前市场环境而言,显然不是启动项目的合适时机。 不过,菲特林强调:"推迟启动并不改变'Path2Zero'项目的建设合理性,我们依然认为这是一个优质项 目。"与美国类似,加拿大拥有丰富的低成本乙烷资源,这使得该国乙烯生产企业相较全球多数地区的 ...
WBCSD发布《净零排放指南》
中国化工报· 2025-09-16 10:22
会上还发布ClimateDrive气候先锋行动平台,该平台现已汇聚125个国家各行业130多个优秀案例。周卫 东表示:"为支持即将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COP30,我们将与COP30主席国及巴西联合国气候行动高级 别团队联合构建企业解决方案行动库,在11月COP30期间展示入选优秀案例。" 中化新网讯 9月12日,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绿色 经济发展论坛上首发《净零排放指南》(简称《指南》)。 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中国代表处主任周卫东介绍,《指南》包括3部分内容。一是算好碳,做好 盘查和核查的工作。二是管好碳,将碳作为有形资产,通过碳市场和CCER市场进行交易。三是减碳和 脱碳,要应对相关挑战。"希望《指南》对于中国的工商企业特别是马上进入欧洲市场,按照CBAM、 ESCP、CSRD等法令要求进行净零排放或者满足碳产品足迹透明度要求的企业,能够提供很好的帮 助。"周卫东说。 ...
香港交易所举办气候融资论坛 协助企业制定可持续发展策略
中国新闻网· 2025-09-10 16:17
气候融资论坛活动 - 香港交易所举办气候融资论坛 主题为迈向净零之路 作为香港绿色周亮点活动之一[1] - 论坛围绕气候融资在资本配置及加速净零转型中的关键作用展开探讨[1] 香港交易所高管观点 - 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陈翊庭表示气候融资是应对气候变迁挑战的重要解决途径 通过资本配置推动创新科技发展 加快实现净零排放目标[3] - 香港交易所首席可持续发展总监周丹英表示港交所致力于引领区域内绿色转型发展 促使资金投资于具影响力的气候解决方案[3] - 香港交易所当日刊发《碳信用:买方指引》提供更多碳信用资讯和实例参考 协助企业及投资者制定可持续发展策略决策[3] 香港特区政府立场 - 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常任秘书长甄美薇表示香港作为连接全球与中国内地的国际金融中心 积极投身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领域[3] - 香港通过政策引导 市场创新与生态构建持续强化其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地位 为应对气候挑战贡献力量[3] 国际组织观点 - 格拉斯哥净零排放金融联盟副主席玛丽·夏皮罗表示全球碳市场发展潜力巨大[3] - 发展碳市场要立足本地服务企业脱碳并连接全球 同时要把握转型经济机遇推动全球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3]
专访|中阿博览会有助于拓展双方投资与合作新空间——访沙中商务理事会理事玛莎勒
新华社· 2025-08-29 17:32
中沙双边关系与战略对接 - 沙中关系牢固深厚 第七届中阿博览会推动沙特2030愿景与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对接 [1] - 沙特-中国商务理事会拥有超过1500名成员 涵盖房地产与建筑、能源、工业、科技和金融服务等领域 [1] - 沙中年贸易额超过1000亿美元 凸显双边关系稳定性和广阔发展前景 [1] 中国企业贡献与竞争优势 - 中国企业以交付速度快、效率高和竞争力强闻名 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尤其受到认可 [1] - 中国企业在城市建设等方面经验提升沙特竞争水平和质量标准 [1] - 中国企业为沙特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1] 清洁能源领域投资与合作 - 2021年至2024年10月中国对沙特投资约三分之一集中在太阳能、风能和电池等清洁技术领域 [1] - 清洁能源合作创造数千个就业岗位 [1] - 双方持续推进太阳能和风能项目 探讨绿色氢能领域合作 助力沙特2060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 [1] 未来合作方向 - 继续拓展地产开发、绿色能源和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合作 [1] - 追求战略融合而不仅是阶段性合作 [1] - 沙中合作目标成为国际社会在互信、可持续发展与创新等方面的典范 [1]
KLN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6.48亿港元 同比增加9.87%
智通财经· 2025-08-28 16:49
财务业绩 - 公司收入272.11亿港元,同比增长7% [1] - 核心纯利6.81亿港元,同比增长12% [1]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6.48亿港元,同比增长9.87% [1] - 每股基本盈利0.36港元,拟派发中期股息每股11港仙 [1] 业务分部表现 - 综合物流业务分部溢利增长5% [1] - 国际货运业务分部溢利增长22% [1] 市场环境与挑战 - 中国香港及中国内地市场受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及消费模式转变影响 [1] - 国际货运市场面临贸易政策变化、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关税波动及红海危机持续等多重挑战 [1] - 公司通过亚洲其他市场增长及成本控制措施抵销分部溢利下滑 [1] - 公司凭借跨行业多元化产品组合及贸易航线应对严峻市况 [1] 可持续发展举措 - 公司准备遵守香港联交所新气候信息披露规定 [1] - 正收集温室气体排放详尽营运数据以识别重大环境影响范畴 [1] - 探索可持续船舶及航空燃料等替代燃料以支持净零排放目标 [1]
KLN(00636)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6.48亿港元 同比增加9.87%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16:48
财务业绩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收入272.11亿港元,同比增长7% [1] - 核心纯利6.81亿港元,同比增长12% [1]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6.48亿港元,同比增长9.87% [1] - 每股基本盈利0.36港元,拟派发中期股息每股11港仙 [1] 业务表现 - 综合物流业务分部溢利增长5% [1] - 国际货运业务取得分部溢利增长22% [1] - 亚洲其他市场增长及成本控制措施抵销香港及内地市场分部溢利下滑 [1] 市场环境 - 香港及内地市场受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及消费模式转变影响 [1] - 国际货运市场面临贸易政策变化、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关税波动及红海危机持续挑战 [1] - 公司凭借跨行业多元化产品组合及贸易航线应对严峻市况 [1] 可持续发展 - 公司准备遵守香港联交所新气候信息披露规定 [1] - 正收集温室气体排放详尽营运数据以识别重大环境影响范畴 [1] - 探索可持续船舶及航空燃料选项以支持净零排放目标 [1]
“英”明投资|行业计划发布加速英国清洁能源发展
中国能源网· 2025-08-26 17:31
英国现代产业战略核心框架 - 英国发布十年发展计划现代产业战略 旨在依托开放稳定全球互联经济体系克服增长障碍 使英国成为全球投资和发展首选之地 [1] - 计划到2035年每年投资300亿英镑于清洁能源产业 [6][14] - 成为首个将净零排放纳入法律义务主要经济体 目标2050年前实现 [1] 清洁能源重点发展领域 - 聚焦七个世界领先前沿领域:海上风电 陆上风电 核聚变 核裂变 CCUS 氢能 热泵 [1] - 海上风电领域依托英国制造风力涡轮机开发沿海电力 引领世界发展 [10] - 核裂变领域政府承诺142亿英镑建设Sizewell C核电站 目标70%合同价值分配给英国供应商 [19] - 核聚变领域投入25亿英镑研发 支持诺丁汉郡West Burton旗舰项目STEP 目标2040年建成原型聚变电站 [20] - 氢能领域计划2026年启动氢能分配轮次3 2028年启动轮次4 引入新氢能发电商业模式 [21] - CCUS领域英国地质条件可安全储存780亿吨二氧化碳 为设备制造商创造2030年高达22亿英镑出口市场 [22] - 热泵领域本届议会期间已分配132亿英镑用于温暖家庭计划 包括新热泵投资加速器竞赛 [23] 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 - 政府通过大英能源公司供应链基金投入10亿英镑 国家财富基金至少投入58亿英镑用于CCUS 低碳氢能 超级工厂 港口和绿色钢铁 [15] - 到2029年提供100亿英镑清洁增长融资 并将清洁产业奖金提高至5.44亿英镑 [15] - 改革差价合约机制以提供市场确定性 [18] - 海上风电供应链获得10亿英镑投资 包括大英能源公司3亿英镑 英国皇家财产局4亿英镑 产业界3亿英镑 [18] 人才培养与国际合作 - 三年内投入1亿英镑支持英格兰工程技能 2025年发布新清洁能源劳动力战略 [8][16] - 在阿伯丁 柴郡 林肯郡和彭布罗克郡启动区域技能试点 [16] - 领导全球清洁电力联盟 推动全球清洁能源转型 [17] 中国市场合作机遇 - 英国现代产业战略为寻求高质量国际合作中国企业提供清洁能源转型机遇 [26] - 海上风电领域英国为全球第二大市场 中国企业可探索项目开发 供应链整合和技术交流合作 [28] - 储能领域中国企业可在电池创新和系统集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9] - 氢能领域具备电解槽制造 氢气运输和燃料电池技术能力中国企业可参与试点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 [30] - CCUS领域有经验中国企业可参与商业规模部署和知识共享 [31] 产业协同发展领域 - 生命科学领域医疗创新与研究 [33] - 金融服务生态系统和资本池 [33] - 超级工厂和电动汽车制造设计与供应链 [34] - 数字技术消费电子和游戏技术 [35] - 清洁能源和绿色基础设施 [35]
能源专题报告:碳中和趋势下的船舶替代燃料前景展望
华泰期货· 2025-08-25 20:0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全球航运业脱碳从环保自觉转向强制合规,能源转型成必选项,传统化石燃料及LNG难以满足净零要求,推动行业向绿色替代燃料变革 [2] - 甲醇领跑商业化应用,氨是远洋航运长期潜力方案,但两者面临成本高、能量密度低等制约;生物燃料为现存船队提供过渡,氢与电聚焦短途市场 [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船舶替代燃料的政策背景 - 全球海运业脱碳转向由强制性法规、碳定价和经济奖惩驱动的合规时代,脱碳是必选项 [11] - IMO《2023年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大幅上调目标要求,2030年国际航运单位运输工作二氧化碳排放量平均至少降低40%,零或接近零温室气体排放能源占比至少达5%并争取10%,年度温室气体总排放量至少减少20%并争取30%;2040年年度温室气体总排放量至少减少70%并争取80%;2050年前后力争实现净零排放,使LNG中长期减排路线失效,绿色甲醇等成优先选项 [12][13][15] -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自2024年1月1日将航运业纳入管辖,涉欧航线公司碳排放成财务支出,改变替代燃料需求逻辑 [16][17] -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为清洁氢能设生产税收抵免,为低碳交通燃料提供补贴,拨款资助港口设施,吸引大量私人资本,降低绿色甲醇等生产成本,但特朗普上台后政策转向削弱财政支持 [18][19] - 中国“双碳”目标战略从供给和需求双向发力,供给侧依托造船实力,发布行动纲要提升绿色动力船舶份额、研发新船型;需求侧构建激励与配套体系,形成良性循环 [20][21] 主流船舶燃料现状与局限性 - 当前全球航运业能源结构极度依赖化石燃料,在主要销售市场占比超90%,背后是全球性基础设施网络,新兴替代燃料面临路径依赖挑战 [23][29] - 航运业曾适应IMO 2020限硫令,但只是解决特定污染物排后治理,非能源转型,面对净零排放要求,化石燃料适应能力达极限 [30] - LNG是采用最广泛替代燃料,截至2024年有648艘运营,预计2028年底超1200艘,订单集中在特定船型,加注网络扩张,但因甲烷逃逸难以满足净零排放目标,监管已正视该问题 [31][32][34] 未来替代燃料方案 - 甲醇常温常压为液态,物流优势大,双燃料发动机技术成熟,但体积能量密度低,有安全风险,绿色甲醇成本高、产能有限 [38][41][46] - 氨不含碳,有全球工业基础,但需低温或加压储存,体积能量密度低,有毒性,燃烧产生有害排放物,发动机制造商正控制N2O排放 [48][49][52] - 生物燃料HVO可与现有设施兼容,“直接可用”,减排潜力高,但原料供应不足,面临跨行业竞争,是短期减排路径和现有船队过渡方案 [53][54][57] - 电力推动靠船用电池储能系统,锂离子电池是主流,能实现船上零排放,但能量密度低,适用于短途,且基础设施匮乏、成本高昂 [58][61] - 氢质量能量密度高,但体积能量密度低,储存难,有压缩气态和液态两种方式,有氢内燃机和燃料电池两种动力技术路线,实用化面临储存、基础设施和商业化等问题 [62][63][67] 未来船舶替代燃料发展趋势展望 - 政策与市场驱动下,全球航运业脱碳进入强制合规新阶段,区域政策差异影响燃料选择,催生“绿色走廊”概念 [71][72] - 新造船市场从单一燃料船舶转向多种替代燃料布局,LNG是过渡选择,甲醇崛起,氨订单集中在远洋领域,未来行业将迎来绿色替代燃料多元化格局,不同燃料适用于不同场景 [73][74][77]
道达尔能源成为转型最坚定的国际石油公司
搜狐财经· 2025-08-21 18:01
电力业务增长与转型战略 - 电力业务营收占比从2020年1%快速提升至2024年12.5%,计划2030年达20% [2][6] - 2025年上半年净发电量2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 [2]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建成电力装机容量30.2吉瓦,同比增长26% [2] 财务表现与投资规划 - 2024年电力板块营收244.75亿美元,调整后净利润21.73亿美元,同比增长17.3% [3] - 2025年上半年电力业务现金流12亿美元,全年目标26亿美元 [4] - 2025年低碳能源投资计划45亿美元,占总投资的26.5%-25.7% [8] 装机结构与地域分布 - 建成装机中太阳能占比约三分之二(20吉瓦),陆上风电6.8吉瓦,海上风电1.8吉瓦 [6][7] - 北美和印度为前两大区域,装机均超9吉瓦;法国2.3吉瓦,欧洲其他地区3.5吉瓦 [6][7] - 在建装机9.8吉瓦,前期开发项目64.1吉瓦(太阳能25.8吉瓦,海上风电21吉瓦) [8] 同业对比与行业地位 - 壳牌2024年可再生能源板块营收293.7亿美元,同比下跌34.4%,当期亏损12.3亿美元 [3] - 壳牌建成电力装机规模仅为道达尔的12.6% [3] - 道达尔计划2030年装机达100吉瓦,跻身全球非中国区前五大可再生电力生产商 [8] 中国市场布局 - 通过合资公司Maxeon Solar覆盖超100个国家太阳能组件市场 [11] - 道达尔远景运营700MW分布式光伏资产,计划投资1.5GW工商业光伏 [11] - 与华能集团合资开发200MW山东光伏项目,2025年底投产 [11] 长期战略目标 - 2030年发电量目标1000亿千瓦时(70%可再生电力,30%灵活电力),年投资40亿美元 [9] - 2050年低碳电力占比规划达50%(约5000亿千瓦时),需新增400吉瓦可再生能源装机 [14] - 电力业务目标平均资本回报率12%,相当于油价60美元/桶时上游业务水平 [15] 业务协同与技术创新 - 伊拉克GGIP项目集成天然气生产、1GW太阳能电站、石油产能及海水处理,总投资100亿美元 [15] - 利用中国供应链优势发展太阳能光伏、电池及风力涡轮机技术 [12][17] - 通过收购Lampiris等公司扩大电力市场份额,整合燃气发电与可再生能源 [13]
二十年,“绿水青山”成世界底色|全球财经连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5 22:56
绿色发展成就 - 中国过去二十年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为实践 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全球新增绿化面积25%来自中国[1] - 中国在土地退化治理方面取得突破 率先实现零增长目标 草原面积居世界首位[1] - 清洁能源占比显著提升 全国电力消费中绿色电力占比达33%[1] 新能源产业领先地位 - 中国在太阳能 风能 电池技术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推动全球净零排放进程[2] - 中国制造新能源汽车加速全球化布局 产品出口覆盖多个国际市场[1] 国际生态合作 - 广东红树林保护项目成为全球生态合作典范 既吸收国际经验又输出中国方案[1] - 通过"绿色丝绸之路"在多国实施标志性项目 包括肯尼亚野生动物友好型铁路 阿联酋全球最大单体光伏电站 哈萨克斯坦风光电站等[2] - 中国绿色技术方案获莫桑比克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佛得角等多国认可 被视为可持续发展重要保障[2] 全球影响力 -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评价中国已成为全球绿色转型核心力量 广东模式可成为世界榜样[1] - 阿联酋 哈萨克斯坦等国官员认为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树立行业标杆 为全球提供发展动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