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授权
搜索文档
帮主郑重港股收评:恒指科指冲四年新高,半导体、黄金股涨得明明白白
搜狐财经· 2025-10-03 11:13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恒生指数收涨1.61%,科技指数大涨3.36%,国企指数跟涨1.77%,主要指数均创下四年新高 [1] 科技与互联网行业 - 科技股普遍上涨,快手涨幅超过8%,百度上涨4%,京东、小米、阿里巴巴涨幅均超过3%,腾讯、联想涨幅超过2% [3] - 半导体板块表现亮眼,中芯国际股价上涨超过12%并创下历史新高 [3] - 人工智能发展推动服务器对存储半导体需求,行业可能进入持续两三年的“超级周期”,尤其是HBM(高带宽内存)领域 [3] - 摩根士丹利预测HBM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30亿美元增长至2027年的530亿美元 [3] 黄金与贵金属行业 - 黄金股大幅上涨,中国白银集团涨幅超过30%,紫金黄金国际涨幅超过14% [3] - 国际金价接近每盎司3900美元水平 [3] - 美国9月私营部门就业人数减少3.2万人,市场预期美联储10月降息概率达到99% [3] 锂电池与新能源行业 - 宁德时代股价上涨超过5%,创下上市以来新高 [4] - 碳酸锂供需双增,储能需求进入旺季,库存逐步下降,行业基本面持续改善 [4] 生物医药与创新药行业 - 药明合联股价上涨超过7% [4] - 行业即将迎来10月ESMO大会和12月ASH大会等重要节点 [4] - 特朗普推迟药品关税,后续出海授权和国内医保政策落地值得期待 [4] 房地产行业 - 内房股表现疲软,远洋集团股价下跌超过4% [4] - 上半年房企净利润下降27%,毛利率下降0.7个百分点至14.8% [4] - 大和报告指出行业基本面短期内难以改善 [4]
荣昌生物(09995):BD交易提振现金状况,全年预计减亏明显
浦银国际· 2025-09-02 15:49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维持"持有"评级,上调港股目标价至65港元、A股目标价至人民币85元 [1][10] 核心财务表现 - 2Q25年收入人民币5.66亿元(同比+38.3%,环比+7.6%),归母净亏损缩窄至1.95亿元(同比-54.7%,环比-23.1%) [2] - 毛利率达85.5%(同比+9.3个百分点,环比+2.2个百分点),研发费用3.18亿元(同比-33.0%,环比-3.2%) [2] - 全年预计净亏损收窄50%,2025E/2026E/2027E净亏损预测调整为-6.96亿/-1.44亿/+4.68亿元 [10][12] 产品商业化进展 - 泰它西普上半年销售额6.5亿元(同比+59%),覆盖超1,000家医院,适应症以SLE、狼疮肾为主 [3] - 维迪西妥单抗上半年销售额4.4亿元(同比+38%),已准入1,000+家医院,UC前线及GC晚期增长显著 [3] - 商业化团队规模分别为泰它西普900人、维迪西妥500人,下半年重点推进SLE医生覆盖及新适应症推广 [3] 现金流与BD交易 - 现金状况改善至12.71亿元(2024年底为7.6亿元),主要受益于8亿港元配售及BD交易 [4] - 泰它西普授权Vir获4,500万美元首付款,RC28-E授权参天获人民币2.5亿元首付款,合计带来5.7亿元现金流入 [4] - 公司计划增加早期研发投入,ADC、双抗多抗、融合蛋白为重点方向,预计明年IND申报数量显著增加 [4] 未来催化剂 - 关键数据读出包括:泰它西普MG三期长期数据(10月)、干燥症三期(4Q25)、IGAN三期(2025年底/2026年初) [10] - 维迪西妥单抗1L UC三期数据预计3Q25读出,RC148(PD-1/VEGF)一期数据预计2025年底读出 [10] - 医保谈判结果(2H25)及RC148潜在BD交易列为重点事件 [10] 估值与模型调整 - 基于DCF模型(WACC从10%下调至9.5%,永续增长率3%)得出新目标价 [10] - 上调毛利率预测、下调研发费用,并将BD交易纳入财务模型 [10] - 2025E-2027E收入预测调整为28.48亿/35.80亿/47.49亿元,同比增长66.6%/25.7%/32.7% [12]
AI、新消费、创新药引领港股,长线外资如何配置?
第一财经· 2025-06-23 11:01
中国资产重估主题 - DeepSeek崛起带动"中国资产重估"主题扩散至新消费和创新药领域 三大主题引领港股行情 [1] - 国际资金对中国配置比例仍处历史低位 但全球投资者有意愿重新增配中国资产 [1] - 创新突破型企业受重估 包括AI降本增效企业 创新药企及全球品牌消费企业 [1] 港股与美股投资机会 - 行业共识认为港股机会优于A股 中国"可投资性"改善吸引外资关注科技与智能制造领域 [3] - 南向资金是港股主要驱动力 外资配置低但增配空间大 新消费和AI驱动互联网巨头仍具潜力 [3] - 港股绝对估值处于历史低位(MSCI中国PE11倍 PB1 4倍) 美股估值高位(标普500 PE20倍 纳斯达克100 PE25倍) [4] - 港股科技股动态PE17 4倍与盈利增速(2025年预期增长19 8%)更匹配 AI应用落地或带来超预期盈利 [4] 新消费行业趋势 - 港股消费板块人气超互联网 泡泡玛特 蜜雪集团 老铺黄金被称为"港股三姐妹" [6] - 消费行情或扩散至第二梯队公司 关注年轻人和低线城市消费群体 配置需多元化 [6] - 泡泡玛特增长动能强劲 海外市场Labubu表现亮眼 美国新品提价覆盖145%关税涨幅 [7] - 布鲁可加速IP推出 儿童产品需求旺盛 名创优品5月同店销售环比改善 [8] 创新药行业动态 - 香港医疗板块年内上涨54% 高盛中国生物科技出海指数涨68 6% 远超MSCI中国指数 [10] - 创新药行情由跨国药企高额交易驱动 海外授权订单常态化推动估值修复 [11] - 恒瑞生物折价25%融资13亿美元 君实生物折价11%融资1 32亿美元 更多项目筹备中 [11] - 中国创新药研发性价比高 但需解决差异化创新和全球商业化能力等结构性瓶颈 [12]
AI、新消费、创新药引领港股,长线外资如何配置
第一财经· 2025-06-22 21:34
国际资金配置与中国资产重估 - 国际资金对中国配置比例仍处于历史低位附近,但全球投资者有意愿重新增配部分中国资产 [1] - DeepSeek崛起带动"中国资产重估"主题,扩展至新消费和创新药领域,三大主题引领港股行情 [1] - 创新和突破的行业企业受重估,包括AI驱动增长或降本增效的企业、创新药企业、全球品牌消费企业 [1] 港股与美股投资机会 - 行业共识认为今年美股和中国股市都有布局机会,港股机会可能优于A股 [2] - 中国"可投资性"逐步改善,新技术与新商业模式吸引关注,如科技与智能制造领域的最新突破、新消费品牌崛起 [2] - 南向资金是港股主要驱动力,外资配置仍低,但增配空间较大 [2] - 美元指数年初以来贬值近10%,资金向欧洲、亚洲再平衡,部分流向非美元资产 [2] - 美股盈利周期可能上行,仍将吸引大部分资金 [2] 估值比较与盈利前景 - MSCI中国指数PE为11倍,PB为1.4倍(近10年低位),港股绝对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3] - 标普500 PE为20倍以上,纳斯达克100 PE为25倍以上,美股估值处于历史高位 [3] - 美股高估值依赖AI叙事,盈利转化未完全兑现,科技龙头ROE为33.9% [3] - 港股科技股动态PE为17.4倍,2025年预期盈利增速19.8%,AI应用落地可能带来超预期盈利 [3] 新消费行业趋势 - 港股消费板块人气超过互联网,泡泡玛特、蜜雪集团、老铺黄金被称为"港股三姐妹" [4] - "悦己消费"崛起,消费者追求性价比与高端体验并存 [4] - 消费热门股涨幅大,行情可能扩散至第二梯队公司,关注年轻人、低线城市消费群体 [4] - 新消费后续空间取决于创造新IP、引发共鸣及出海能力,创新力是维持高估值核心 [5] - 泡泡玛特增长动能强劲,次级市场价格上涨,海外市场谷歌搜索指数上升 [5] - 布鲁可加快IP与新产品推出,儿童产品需求旺盛,三丽鸥IP系列即将推出 [5] - 名创优品5月同店销售增长环比改善,中美市场均实现正增长 [5] 创新药行业动态 - 香港医疗板块年初以来上涨54%,高盛中国生物科技出海指数上涨68.6%,远超MSCI中国指数涨幅(17%) [6] - 创新药PE约为30倍,处于过去五年估值区间第15百分位 [6] - 创新药行情由跨国药企高额交易驱动,海外授权订单常态化带来估值修复 [7] - 中国创新药企临床数据受全球认可,南向资金流入港股生物科技股 [7] - 恒瑞生物以25%折价融资13亿美元,君实生物以11%折价融资1.32亿美元 [7] - "出海授权"主题将持续演绎,地缘政治风险改善助力海外订单签署 [7] - 中国创新药研发性价比高,BD合作是强强联合,但需解决差异化创新、全球执行等瓶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