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性发展

搜索文档
以大师经济推动工艺美术产业升级
消费日报网· 2025-09-18 11:22
在"又及品牌"调研期间,调研组与品牌创始人、北京工艺美术大师朱婷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围绕品牌 特色化打造,以及从如何进一步发挥大师经济的产业引领价值、激活传统技艺的市场潜力等方面展开交 流,为进一步发挥品牌作用,推动大师经济融入生活美学、时尚产业形成了广泛共识。在了解了"又 及"在花丝镶嵌首饰创作中推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创新实践,以及在纹样衍生开发领域结合现代审 美、跨界融合的大胆尝试,调研组对其将工艺美术技艺与穿戴时尚结合的探索表示肯定。 在北京观唐艺术区,才大颖与观唐文化董事长李保刚围绕推动"国家重大文化战略工程与工艺美术融 合"这一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聚焦搭建更高能级工程载体为"大师群体"动态赋能、运用数字技术优 势激活生活美学场景消费潜力、践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指示精神提升价值转化水平、增强审美 能力和叙事能力培养等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双方在战略合作目标、组织生态构建、项目推进路径等关 键维度达成广泛共识。 在北京华夏珍宝博物馆的座谈中,才大颖表示,"大师经济"的创新发展需紧扣"两个结合"与"四品战 略",以文化赋能,挖掘大师作品中的"中国符号",打造具有国际辨识度的文化IP。依托社会力量 ...
加强保护传承深化研究阐释创新活化利用更好延续历史文脉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西安日报· 2025-09-05 11:45
9月4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方红卫到西安美术馆、关中书院调研文化建设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时 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践 行"两个结合",坚定不移推进文化兴市战略,以珍爱之心、尊崇之心、敬畏之心,守护好历史文脉、文 化肌理、精神标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延续历史文脉、担负起新时 代的文化使命,在文化强省、文化强国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 方红卫来到西安美术馆,参观正在展出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陕西特展",详 细了解策展布展、场馆运营等情况,强调要树牢为民便民惠民理念,充分发挥文化艺术馆功能,不断丰 富产品供给、提升服务品质,策划推出更多精品展览,让更多市民群众从艺术作品中获取精神滋养、坚 定文化自信。 关中书院是关学重要传承地和明清两代陕西最高学府。方红卫走进书院,实地查看基础设施及环境 综合提升工作成效,仔细询问文物保护、文化传承等情况。他说,关中书院是关学文脉绵延千年的历史 见证和文化活态传承的重要场所,是西安弥足珍贵的文化标识和历史瑰宝。要始终遵循保护第一原则, 坚持"修旧如旧"推进古建保护修缮和周边 ...
刘宁在郑州市调研
河南日报· 2025-08-16 18:31
文旅融合与城市更新 - 商都阜民里文化街区涵盖策展空间、餐饮美食、休闲娱乐、非遗文创等多种业态,是历史与现代交织的特色街区 [2] - 强调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有机更新保护城市肌理,促进商都文化与现代商业融合新生 [2] - 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集中展示商文化及城市根脉,需通过文物发掘和研究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3] -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强化创意驱动、科技赋能,挖掘传统文化时代价值 [3] 基层治理与社会服务 - 管城回族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综合服务中心为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等提供技能提升、心理咨询等服务 [3] - 运用"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推动新就业群体、志愿者入网入格,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 [3] 城市发展战略 - 坚持以商都历史文化区建设为主线,探索大遗址保护、城市更新和民生改善有机融合的发展路径 [4] - 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 [4] - 全方位推进城市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贡献 [4]
完善生产性服务链,促进非遗高质量发展
新华日报· 2025-08-14 05:54
非遗保护现状 - 非遗保护工作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理念 通过嘉年华、展演展示、非遗集市等形式与景区旅游、庙会活动、文创产业深度融合 有效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1] - 保护核心在于保持历史原真性和文化基因完整性 需在快速发展背景下坚守文化根脉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促进焕新[1] - 非遗是活态文化形态 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组织环境三个层次构成生态环境 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中需与经济活动关联[2] 发展矛盾与挑战 - 面临原真性保护与改造转化矛盾 需保留原真性审美和应用价值同时契合当代主流消费群体需求[3] - 传承主体断层与现代传播营销矛盾 传统师徒制、家族传承模式面临失传风险 新技术应用能力较弱[3] - 地方性知识与大众化标准矛盾 需平衡特定地域语言习俗与大众取向[3] - 政府主导性保护与内生驱动力不足矛盾 依赖政府部门政策资金引导 社会资源自主参与机制不成熟[3] 生产性服务链建设 - 生产性服务链由各类专业化服务环节构成 通过知识、技术、资本等要素投入提升转化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4] - 非遗发展存在自然主义 方向不明、创意不足、传播不畅、营销不力 如刺绣类技艺市场应用有限 与染整技艺结合不充分[4] - 非遗项目整体仍为个体手工作坊式 生产性服务资源参与度和集中度不足[4] 服务链创新方向 - 上游需增强要素数字化、研发设计、技术咨询、市场调研等服务[5] - 中游需强化供应链管理、质量控制等工作[5] - 下游需注重品牌营销、金融支持、电商等服务[5] - 生产性服务链应由创意研发、产品设计、供应链金融、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数字营销、远程运维等环节构成[5] - 需政府部门、非遗主体、社会组织、相关企业和个人共同协作 建立融合性市场化机制 形成集群化生产性服务资源集聚区[5]
文润之江 深耕精品
人民日报· 2025-08-10 06:11
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实施20年成果 -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部署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 奠定浙江文化大省建设基础框架[1] - 通过"文润之江"美术展览多维度呈现20年来重大创新实践与丰硕成果 形成文化强国建设的浙江样本[1] - 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升 通过浙江精神组图、"最美浙江人"时代合影等展现文化家邦精神面貌[1] 文化发展三大前沿领域成就 - 文化精品丰收 文化研究丰硕 文化保护丰实 三者构成文化发展主阵地[2] - 聚焦"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纂研究展示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艺术化呈现浙江特色文化宣言[2] "八项工程"体系化实施特点 - 八大工程构成有机整体:文明素质工程为重点 文化精品/研究/保护工程为前沿 文化产业/阵地/传播工程提升产业社会性 文化人才工程夯实队伍基础[3] - 工程间相互牵动 紧密连接社会、民生与人心 成为民族心灵力量度量标尺[3] 文化精品工程实施路径与成效 - 2005年率先推动省级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为美术馆收藏奠基并培养专业人才[3] - 形成当代历史画创作主体性精神 使浙江在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创作中数量质量名列前茅[3] - 连续实施5期"百年追梦"及"新时代新征程"创作工程 形成全国独有的迭次发展模式[3] 艺术语言创新与文化交流实践 - 浙江艺术兼具全球视野与本土关怀 注重当代文化创建与传统文化赓续[4] -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通过三大展览构建创新范式:"宋韵今辉"展现宋元明清书画真迹与传承脉络[4] "大道无极"展示赵无极对中国山水传统的创造性转化[4] "黑神话:悟空"艺术展以多画种原画与角色模型构建传统文化创新实践范式[4] 未来文化发展方向 - 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 拓展文化旅游新天地 强化文化服务民生使命[5] - 持续深化"八项工程"实施 汇聚奋进力量谱写文化振兴新篇章[5]
为观众呈现熟悉的“上美影”
人民日报· 2025-08-07 07:03
网友说,电影《浪浪山小妖怪》"是一部每个人都能从中看见自己"的动画片。这部电影延续了动画短片 集《中国奇谭1》中《小妖怪的夏天》的同一世界观,讲述4个无名小妖怪怀揣英雄梦踏上"取经"路的故 事。影片以"小人物"的视角、全新的叙事架构和中国动画的视听美学,开启"西游故事新篇"。 "我是看着'上美影'动画片长大的。"观众的深情表达,既是对"上美影"作品的喜爱,也饱含满满的期 待,激励我们用心创作,用更新更美的作品赓续中国动画的美学风范。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60多年以来,创作了500多部(集)美术动画片。从《大闹天宫》民族风格的 确立到《浪浪山小妖怪》的全新上映,我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道路上孜孜 以求。《浪浪山小妖怪》的创作轨迹,映射中国动画产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既要传承好数十年积 累的艺术传统,又要直面当下娱乐方式多样化带来的审美意趣的更新迭代。 "西游"故事家喻户晓,今天如何激活这个IP,体现当下的时代感、让观众认同,是我们一直思考的。 《浪浪山小妖怪》延续了"上美影"作品强寓言性的特点,聚焦《西游记》中无人关注的"平凡小 妖","补写"了《西游记》故事外的一段空白,用"小猪妖" ...
时代专论丨中国式现代化与文化强国建设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6-26 09:18
文化强国建设核心观点 - 文化强国建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关系到民族复兴和国际竞争力提升[1][2] - 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与西方现代化以资本为中心的模式有本质区别[2] - 文化繁荣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思想引领、精神支撑和价值指引发挥作用[4] -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赢得战略主动的关键,需要增强国际传播效能和话语权[5] - 新时代文化建设已取得历史性成就,包括理论创新、文化活力迸发和国际影响力提升[6][7][9]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 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数字文化产业成为消费"新引擎"[7] - 文化和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多地文旅项目火爆出圈,"文艺+文旅"融合效应显著[7] - 文化科技融合孕育新型文化业态,如网络文学、游戏、影视剧等"新三样"在海外广受欢迎[9] - 首款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成为全球爆款,展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9] - 文化贸易结构优化,高附加值文化产品占比持续提高[9]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 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了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10] - 出台多项文艺发展政策文件,完善创作生产传播的引导激励机制[10] - 改革学术评价体系,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深化拓展[13] - 探索"非遗+"跨界发展和多渠道运营机制,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结合[14] - 改进国际传播方式方法,推进中国故事全球化、区域化、分众化表达[17] 文化创新发展方向 -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深化党的创新理论研究[13] -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挖掘精神内涵[14] - 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实现数字化赋能[18] - 完善文化人才培养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生态[18] - 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推出反映当代中国生活的作品走向世界[17]
全国多地医药专家齐聚昆明 为传统医药发展“开新方”
中国新闻网· 2025-06-20 10:17
传统医药合作发展交流对接活动 - 活动在云南省昆明市启动,旨在促进传统医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 - 来自全国各地的传统医药领域专家学者、相关商协会及企业代表参与 [1] - 活动在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中药材产业馆举行 [2] 行业发展趋势 -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提出推动传统医药标准化、数字化、国际化发展 [2]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副司长强调提高中医药质量水平,加快产业发展,加强科技创新 [2] - 专家学者围绕中药材种植、采集、加工、储存和销售等全产业链环节进行分享交流 [2] 合作与签约 - 昆明理工大学与越南人参与草药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4]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与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 [4] - 四川石化西南食品有限公司签约云南川贝母产业项目投资服务 [4] 国际倡议 -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南亚东南亚国家代表发起传统药材商品国际流通标准互认倡议 [4] - 倡议涵盖基础信息、质量安全、全程溯源、通关便利四个方面 [4] - 旨在促进中药材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国际化发展 [4]
千年古刹 今朝新篇——习近平总书记在洛阳白马寺考察回访记
河南日报· 2025-05-21 08:06
宗教中国化与文物保护 - 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营造的第一座寺院,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刹" [1]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白马寺见证了佛教传入、发展并不断中国化的进程,历史证明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完全正确的 [1] - 白马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进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10] 白马寺历史与建筑保护 - 1961年白马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现存建筑为元、明、清时所留,体现了中国宫殿式建筑的传统 [2] - 寺内保存历代碑刻40余方,是研究白马寺历史沿革和碑刻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 [2] - 新中国成立后白马寺先后多次进行保护性修复,1979年对外开放,1990年齐云塔院得到扩建 [2] 文物保护工程进展 - 2018年洛阳市编制了《白马寺文物建筑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方案》 [5] - 2020年国家下达文物保护专项经费用于白马寺文物保护维修工程 [5] - 2021年国家文物局同意对白马寺多处建筑屋面及寺院东围墙实施抢险修缮工作 [5] - 2022年洛阳市启动白马寺文物保护维修工程,目前已施工完毕 [5] 文旅融合发展 - 白马寺博物馆正在规划建设中,将运用创新思维理念,注重历史肌理和历史建筑展示 [6] - 博物馆将统筹展示东汉、魏晋、隋唐、宋元等多个时期的白马寺肌理格局、建筑风貌 [6] - 洛阳正加快推进白马寺片区项目建设,统筹实施释源广场改造提升、白马寺新山门和博物馆建设、交通路网提升等工程 [8] 国际文化交流 - 白马寺见证了中华文明与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脉络,如今不同文明依然在白马寺碰撞、共融 [11][12] - 随着过境免签政策优化,古都洛阳吸引越来越多外国游客,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促进国际交流的重要载体 [12] - 法国游客表示白马寺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和碑刻见证了中国悠久厚重的历史,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灿烂 [12]
深刻把握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论意涵与实践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纵横谈)
人民日报· 2025-05-15 06:41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破解"古今中西之争"、推进理论创新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也比 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进而形成一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 成为中国共产党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的一项重大议题。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破解"古今中西 之争"、推进理论创新的必然选择。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我们党肩负文化使命的有效路径。中国共产党是具 有高度文化自觉和文明意识的政党,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党的百余年奋斗史记录着我国文化奋进的轨迹。1938年,在《论新阶段》这一政 治报告中,毛泽东同志强调:"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 习的另一任务……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