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资本形成
搜索文档
持续增强资本市场包容性适应性
搜狐财经· 2025-10-30 06:40
资本市场改革举措 - 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介绍了系列改革举措,为资本市场下一阶段发展绘制清晰路线图,核心是通过不失时机深化改革来增强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提升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1] - 证监会持续深化发行上市、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领域的适配性改革,优化制度和产品供给,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加快向创新领域集聚[2] - 将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设置更契合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创新创业企业特征的上市标准,同时持续推动北交所高质量发展,健全新三板市场差异化制度[3] 支持创新资本形成 -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以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需要更大规模耐心资本投入和更灵活包容的融资环境[2] - 今年6月证监会宣布科创板"1+6"政策举措,科创成长层将迎来首批新注册企业上市,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等举措已实施,改革效应加快显现[2] - 科创板"1+6"政策进一步优化了上市标准,畅通优质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使科创板市场层次更丰富,审核效率和透明度明显提升[2] - 通过深化多层次市场改革,A股上市公司成为科技创新主力军,耐心资金赋能科技创新作用更加突出[3] 多层次市场体系布局 - 科创板坚持"硬科技"定位,创业板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北交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新三板发挥孵化培育功能,这种差异化布局实现了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到硬科技龙头的全周期资本覆盖[3] - 健全新三板市场差异化的挂牌、信披、交易制度,畅通三板、四板对接机制,筑牢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塔基和底座[3] 扩大对外开放 - 今年前9个月国际资金流入新兴市场超过1500亿美元,A股、港股等中国资产价值被持续重估、配置和再配置[4] - 10月27日证监会印发《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从优化准入管理、提高投资运作效率、扩大投资范围等方面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透明、便利、高效的制度环境[4] - 截至目前中国市场共有913家合格境外投资者,覆盖各类境外机构,境内资产规模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5] - 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审批与开户"高效办成一件事"、对配置型外资准入实行"绿色通道"两项措施于27日同步落地[5] 优化互联互通机制 - 将优化互联互通机制,提升境外上市备案质效,深化内地与香港市场务实合作,努力推动形成在岸与离岸协同发展、开放与安全良性互动的发展新格局[6] - 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的持续完善将有力提升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与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激发海外投资者参与中国市场的积极性[4] 投资者保护措施 - 10月27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保护的若干意见》,围绕中小投资者重点关切推出23项务实举措[7] - 23项举措核心是构建"全流程防护网",包括发行端压实中介机构责任、退市端建立赔偿机制、交易端营造公平交易的制度环境,形成"事前预警、事中监管、事后追偿"的完整链条[8] - 纠纷多元化解与罚款赔偿联动机制让投资者维权变得高效便捷,能直接提振中小投资者信心,倒逼上市公司与中介机构归位尽责[8]
证监会主席吴清:新产业、新业态需要更大规模的耐心资本投入
中国经营报· 2025-10-27 19:36
行业政策导向 - 中国证监会主席指出新产业新业态需要更大规模的耐心资本投入 [1] - 新产业新业态需要更灵活更包容的融资环境以支持创新资本形成 [1] - 政策目标在于培育创新动能 [1]
全文来了!证监会主席吴清最新发声:围绕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新浪证券· 2025-06-18 11:55
资本市场功能与科技创新 - 资本市场具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激励相容机制,能够提供从风险投资到上市融资、并购重组的全链条服务,满足科技企业不同阶段需求 [5] - 资本市场通过对关键要素和资产定价,激发企业家精神和人才创新活力,带动生产要素有机融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5] - 创新始于科技、兴于产业、成于资本的特点越来越明显,构建以资本市场为枢纽的创新生态对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意义重大 [5] 资本市场结构性变化 - 多层次市场体系对科技创新的覆盖面有效拓展,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和新三板以及私募创投等各具特色、错位发展 [6] - 2024年A股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达到1.88万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一半以上,拥有专利数量占全国总量的1/3 [6] - 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参与投资了九成的科创板和北交所上市公司、过半数的创业板上市公司 [6] - 市值超千亿的A股上市公司中,科技企业占比从10年前的12%提升至27%,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形成集聚效应 [7] - 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材料行业上市公司近5年营收复合增长率分别达12.5%和17.9% [7] - 科创板、创业板近5年分红回购超过7300亿元 [7] 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措施 - 加力推出深化科创板改革的"1+6"政策措施,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等 [8] - 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8] - 大力发展科创债,优化发行、交易制度安排,推动完善贴息、担保等配套机制,加快推出科创债ETF [8] - 批复全国首批2只数据中心REITs注册,支持科技企业利用知识产权、数据资产等新型资产开展资产证券化、REITs等融资 [8] - 积极推动社保基金、保险资金、产业资本参与私募股权投资,拓宽资金来源 [9] - 支持编制更多科技创新指数、开发更多科创主题公募基金产品,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参与科技企业投资 [9] - 支持在上海设立专门科技公司,建设新型资产管理服务平台 [9] - 加快落实2025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一揽子重点举措,包括发布QFII制度优化方案,将QFII可交易期货期权品种总数拓展到100个 [10] - 研究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推动液化天然气期货期权等产品上市 [10]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 中国证监会与上海建立协作工作机制,在深化科创板改革、完善股票债券期货市场体系和产品供给等方面密切协同联动 [11] - 支持用好浦东新区法规立法授权开展资本市场制度探索,助力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