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输送
搜索文档
红板科技IPO过会,募资20亿元投入高精密电路板项目,“注册关”能否顺利通过?
华夏时报· 2025-11-01 16:34
IPO审核与募资计划 - 公司IPO申请于2025年10月31日经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委审议通过,后续需提交证监会注册[2] - 从受理到过会仅耗时四个月[2] - 公司拟募集资金20.57亿元,用于年产120万平方米高精密电路板项目[2] - 上市委要求公司结合行业竞争格局、产品结构及市场地位说明其行业代表性[2]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 实控人叶森然通过多层股权架构间接控制公司95.12%的股份,IPO发行后持股比例仍高达71.34%,呈现绝对控股[3] - 2022至2023年公司累计分红1.38亿元,占同期净利润的56%,约1.31亿元流入实控人家族[3] - 专家指出绝对控股格局可能削弱其他股东话语权,并使关联交易决策的公正性存疑[5] 财务状况与现金流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从22.05亿元增长至27.02亿元,但2023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5%[6] - 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回升至1.94亿元,但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减少1.07亿元,下滑18.5%[6] - 短期借款从2023年末的2.26亿元激增至2024年末的3.79亿元,资产负债率长期维持在54%左右[4] - 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始终低于1[4] 应收账款与信用政策 - 应收账款从2022年的5.91亿元增至2024年的8.73亿元,占营收比例从28.21%升至34%[6] - 公司坏账准备计提比例高于同行,引发是否为冲业绩而放宽信用政策的质疑[6] - 公司回应称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政策依据充分,符合行业惯例[6] 研发投入与技术水平 - 2022至2024年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56%、4.69%、4.63%,低于行业均值[7] - 公司声称能生产26层任意互连HDI板,最小激光盲孔孔径达50µm,存在“低投入高产出”的疑问[7] - 公司解释研发投入较低源于发展阶段差异、资金实力限制及业务聚焦策略不同[7] 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成立于2005年,专注于印制电路板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定位于中高端市场[3] - 是行业内HDI板收入占比较高、能够批量生产任意互连HDI板和IC载板的企业之一[3] - 公司为荣耀、OPPO等品牌供货[2]
白银有色账烂在哪?巨额理财重大遗漏是否涉利益输送局 警惕被内部人掏空
新浪证券· 2025-10-11 15:09
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文/夏虫工作室 核心观点:白银有色(维权)为何巨额理财资金多年未收回,也未被完整披露,相关资金背后是否涉嫌 利益输送局?与此同时,公司为何频繁出现内控缺陷?无实控人状态的公司是否需要警惕被内部人掏空 风险? 受有色赛道行情催化,白银有色股价出现异动。 公告显示,白银有色股价于2025年9月30日、2025年10月9日、2025年10月10日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收盘价 格涨幅累计偏离值超过20%,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 值得注意的是,白银有色的基本面似乎与股价背道而驰。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为445.59亿元,同比下降15.28%;归母净利润为-2.17亿元,同 比下降1859.82%;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117.25万元,同比下降180.19%;基本每股收益-0.03元。 与此同时,公司内控问题频现,巨额理财到期未收回未完整披露等情况,仿佛公司存在一本未出清 的"烂账"。 股价异动背后的三大风险 白银有色股价异动背后或收益有色赛道行情催化。 有色金属板块近期表现强势,10月9日A股开盘,中证有色指数单日暴涨7.97 ...
*ST星农信披违规被立案调查,大股东提前计划“跑路”
新浪财经· 2025-10-01 10:01
公司面临监管调查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 [1] - 公司对2023年度、2024年度及2025年一季度、半年度财报中的多个科目进行会计差错更正 [1] 会计差错的具体影响 - 2023年度营业收入被调减6072.74万元,调减金额占原披露营业收入的比例高达19.69% [1] - 差错原因为2023年农事服务业务存在资金回流情形,相关业务未实际进行且不具备商业实质 [1] 股东动向引发关注 - 持股5%以上股东李伟红在会计差错更正公告前三日公布减持计划,拟减持3%的公司股份 [2] - 该股东原持有公司7.16%的股份 [2] 公司经营与退市风险 - 公司已连续五年亏损,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55亿元,净亏损0.44亿元 [2] - 根据退市规则,若公司2025年继续亏损或营收不足3亿元,将面临退市风险 [2] 关联收购交易的争议 - 公司计划以2941.40万元收购绿脉汽车工业有限公司100%股权 [2] - 绿脉汽车成立于2024年1月,2024年实现营收524.42万元,净利润为-385.73万元 [3] - 公司第一大股东星光农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绿脉汽车的法人代表均为同一人 [2] - 该关联交易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引发市场质疑,存在“利益输送”或“保壳造势”的疑问 [3]
定增减持迷局|华鼎股份7亿元定增:控股股东以2.83元/股低价认购 一致行动人拟5.36元/股套现超5亿元
新浪证券· 2025-09-30 17:31
定增方案与股东交易 - 公司定增申请获上交所受理 控股股东真爱集团将以每股2.83元的价格全额认购 [1] - 定增发行价2.83元仅为同期市场价的65% 且低于公司2025年上半年每股净资产3.57元 [1] - 在定增获受理前两周 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计划以不低于每股5.36元的价格转让合计9.26%股权 预计套现5.5亿元 [1] - 控股股东认购价与一致行动人转让价差接近50% 引发市场对“低买高卖”和利益输送的强烈质疑 [1][2] 公司财务与经营表现 - 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11亿元 同比下降45.76% [1]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3亿元 同比下降6.14% [1] - 公司已明确将业务重心回归锦纶长丝主业 [1] 历史资本运作与影响 - 公司于2017年以29亿元收购跨境电商企业通拓科技 试图打造“双主业”驱动模式 [2] - 通拓科技被收购后业绩持续下滑 公司于2023年底以7亿元出售其100%股权 导致22亿元的价值损失 [2] - 此次重大的投资失误使投资者对公司新一轮募资计划持谨慎态度 [2] 公司治理与投资者关注 - 公司资本运作中定增价格与市场价差距显著 股东减持价格明显高于定增价格 客观上创造了套利空间 [2] - 公司面临的挑战在于平衡大股东控制权需求与中小股东利益保护 [2] - 投资者在关注产能扩张潜力的同时 应密切关注公司治理结构和股东回报政策的实际改善情况 [2]
定增减持迷局|天地在线募资与实控人巨额减持并行 业绩承压寻求外延并购
新浪证券· 2025-09-29 21:28
资本运作 - 公司推进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佳投集团100%股权的重大资产收购,交易作价2.9亿元,同时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1.74亿元[1] - 公司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员工持股平台)于2025年9月4日至9日通过大宗交易减持76.98万股,减持均价约18元/股,而同期公司定增发行价为12.58元/股,减持价格较定增价高出43%[1] - 公司实际控制人于2025年5月12日通过协议转让方式转让合计1236.86万股公司股份,占总股本的6.97%,转让价格为2亿元[2] 财务状况 - 公司营收从2021年的40.61亿元降至2024年的13.38亿元,净利润由2021年盈利5409.8万元转为2024年亏损6754.39万元[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为6.54亿元,同比下降9.86%,净利润亏损3343.56万元,同比减少49.41%[3] - 并购标的佳投集团存在大客户依赖问题,其2023年和2024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84.75%和75.95%[3]
成都:全面摸底市属国企干部职工经商办企情况
搜狐财经· 2025-09-22 05:59
编辑 | 董鑫 日前,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全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会,现场通报了成都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原副总 经理李朝林严重违纪违法案。李朝林从试图通过经商办企业赚"外快"到收受他人贿赂填"窟窿",一步步 滑向违法犯罪深渊,为在场国企领导干部敲响警钟。 公开信息显示,李朝林出生于1964年3月,四川彭州人,2023年7月在成都产业投资集团副总经理任上被 查。 国企领域违规经商办企业问题是"靠企吃企"的典型表现,不仅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阻碍国企健康发 展,还极易滋生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等腐败问题。 据《中国纪检监察报》9月20日报道,四川省成都市统筹市纪委监委、市国资委、市审计局成立工作 组,聚焦市属国企领域存在的违规经商办企业问题以及衍生的系统风险和监管漏洞,开展系统整治。 对16家市属国企干部职工经商办企业情况的全面摸底。排查范围首次从国企领导干部"关键少数"拓展至 全体管理人员"绝大多数"。 通报指出,他借用管理服务对象钱款,违规经商办企业,挖空心思搞权钱交易,为他人在工程项目承 揽、工作入职等方面谋取利益,索要和收受财物,数额特别巨大。 "从近年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来看,不少国企从业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利用国 ...
琻捷电子港股IPO:高溢价收购次年即全额计提商誉减值 交易对方为间接股东是否涉嫌利益输送甚至误导性陈述?
新浪证券· 2025-09-19 11:46
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君 9月5日,琻捷电子首次向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以18C章在港股主板上市,由中金公司、国泰君安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近三年一期,琻捷电子营业收入快速增长,但尚未实现盈利,累计净亏损逾3亿元。 不过,更值得关注的是,琻捷电子于2022年发生的一笔颇为异常的高溢价收购。彼时,琻捷电子以1.26亿元价格收购聚洵半导体100%股权,次年即全额计 提商誉减值损失7613.6万元。其中,向A股上市公司科隆股份收购聚洵半导体51%股权时,聚洵半导体的增值率高达743.13%。 此外,其余交易对方均通过共青城英锐创间接入股琻捷电子,且共青城英锐创的执行事务合伙人为琻捷电子执行董事徐红如全资持有。这一连串复杂关系背 后,琻捷电子或涉嫌利益输送,甚至涉嫌误导性陈述。 深陷持续亏损泥潭 投后估值高达36.35亿元 据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统计,琻捷电子目前已完成8轮融资,融资总额逾10亿元。截至D+轮,公司投后估值约36.35亿元,较天使轮飙升133.6倍。 琻捷电子的投资者包括纪源资本、经纬创投、华登、诚通混改、国风投、君海、鸿泰、华泰保险、华金资本、厦门建发、海望、广发信德、千乘等知名 V ...
虞书欣家族财富,麻烦缠身
盐财经· 2025-09-14 18:07
合资企业成立背景 - 华尚矿业成立于2007年 注册资本200万元 成立仅一年后与注册资本37亿元的新钢集团合资成立新钢矿业 华尚矿业持股49% [13] - 新钢集团为江西省大型国有钢铁联合企业 年产钢铁超千万吨 是新钢股份的母公司 [4] 合资企业交易规模 - 2009年至2013年新钢矿业与新钢股份交易额从1800万元增至6.3亿元 五年累计交易额超15亿元 [5][15][16] - 同期新钢集团全资子公司乌石山铁矿供应额仅5.11亿元 为合资公司三分之一 [17] - 2013年新钢矿业占新钢股份关联交易总额17.6亿元的35.8% [24] 资金往来疑点 - 2010年新钢股份向新钢矿业提供2.1亿元资金支持 同年采购额不足2亿元 [22] - 2013年新钢矿业占用新钢股份资金7.4亿元 超出其当年6.3亿元营业收入 且未收取利息 [24] - 新钢股份2013年资产负债率达74.53% 短期借款73.8亿元 经营现金流为负值 [24][25][26] 公司治理问题 - 2013年实际关联交易26.26亿元 超出年初预算4.85亿元 占净资产6.45% 未及时披露 [27] - 2014年上交所因关联交易问题批评新钢股份总经理及董秘 [27] - 新钢矿业在年报中被误标注为"全资子公司" 存在风险揭示缺陷 [22][24] 家族关联疑云 - 工商信息显示虞丕杰妹妹虞俏倩担任家族企业股东 新钢集团年鉴记载多名虞姓干部 [28][29] - 华尚矿业在合资成立后两个月变更实控人为虞丕杰 被质疑规避监管 [29] - 新钢矿业2017年注销 注销前三年几乎无经营业务 避开了常规税务检查 [30] 国企采购模式分析 - 新钢股份2013年进口铁矿石占比达65% 采购渠道多元 [20] - 乌石山铁矿保有储量1118万吨 年产铁精矿不足20万吨 但经营范围包含铁矿石销售 [17] - 国企全资子公司理论上应比新成立合资公司更具议价优势 [17]
恒大人寿三任董事长等20名高管被罚:涉保险资金运用、利益输送等
新浪财经· 2025-09-12 19:12
处罚情况 - 恒大人寿保险有限公司20名相关责任人员因保险资金运用严重不合规、向关联方输送利益、投后管理不合规及报送虚假报告报表等违法违规行为被处以警告并罚款共计282.5万元 [2] - 董事长梁栋被禁止终身进入保险业 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陈堃被禁止10年进入保险业 前董事长朱加麟、总经理曾松柏及前董事长刘国辉被禁止5年进入保险业 [2] - 被处罚人员包括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梁栋(董事长)、朱加麟(前董事长)、彭建军(前董事长)、曾松柏(总经理)及陈堃(前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 [2] 公司股权结构 - 恒大人寿成立于2006年5月11日 由恒大集团(南昌)有限公司持股50% 新加坡大东方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和重庆财信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各持股25% [2] 风险处置进展 - 2023年9月深圳金融监管局确认恒大人寿严重资不抵债 监管部门已实施贴身监管并开展风险处置 目前公司经营稳定 [3] - 由保险保障基金及多地国有企业联合设立的海港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已依法受让恒大人寿全部资产负债 承接机构网点及人员 全面履行保险合同义务 [3]
创始人再次公开举报,知名量化私募高管被指涉异常交易、利益输送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28 13:28
公司内部风险事件 - 公司创始人范思奇实名举报内部人员唐靖人、薛浩然涉嫌异常交易、利益输送及侵占基金财产 [2] - 举报涉及利用基金申购赎回环节反复操作 重复收取申购费用 损害投资者权益 [2][3] - 异常交易涉及乐金资产旗下多只基金与公司管理的"天弓二号基金"发生大量异常申赎 涉嫌结构化交易和非法套取资产 [3] 具体异常交易行为 - 乐金系列基金在2025年2月进行3次赎回超1.2亿元后 仅隔2天又申购1.1亿元 导致重复缴纳申购费 [3] - 2025年4月乐金中尚永利基金赎回403万余元后 4天内全额申购"靖奇量化精选一号"并再次缴费 [3] - 异常交易金额合计超过2亿元 不包括未收取申赎费用的交易记录 [4] 资金转移路径 - 管理费及业绩报酬被有组织地转入公司对公账户 后通过虚构费用转移至个人或关联公司账户 [4] - 公司资金转入薛浩然全资控股的杭州很少亏然宇科技有限公司 支付"信息技术服务费"合计超106万元 [8] - 该公司与基金无实际业务往来 涉嫌资金腾挪和职务侵占 [8] 人员关联关系 - 薛浩然同时任职于公司和乐金资产 2025年2月入职公司担任基金经理 管理5只产品 [6][7] - 薛浩然是乐金资产核心人物 拥有伦敦大学学院数据科学硕士背景 曾在对冲基金任职 [7][8] - 两家公司股权结构未见直接关联 但均存在薛浩然任职记录 [6] 行业合规视角 - 私募基金运作信息保密 基础事实是否成立尚无法确定 [5] - 现行法规未对私募基金申赎频率作出限制 基金合同通常也无特殊约定 [5] - 关联交易认定需依据基金合同约定 目前未发现法律规定的关联关系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