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券商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卖车、卖房、卖车位!西南证券甩卖“抵债资产”
国际金融报· 2025-09-18 23:52
资产处置背景 - 西南证券在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集中挂牌转让70余项资产 包括68个小区车位 两处房产和3辆奥迪轿车 合计转让底价487.82万元[2][4] - 公司明确表示这些资产为金债资管产品项下两个违约债券在诉讼执行阶段的抵债资产 非公司自有产权 实际所有人为资管产品投资者[2][5] - 资产处置是由于房地产市场遇冷 法院公开拍卖和违约公司自有销售均未能变现 公司作为产品管理人为挽回客户损失接受以物抵债[9][10] 资产明细 - 68个车位全部位于重庆正源橡园小区 单个转让底价2.1万元 仅限小区业主凭产权证购买 每个产权证限购一个[4] - 两处房产分别位于辽宁大连城润万家(面积666.15平方米 底价233.15万元)和安徽亳州外经钻石广场(面积122.66平方米 底价104.26万元)[4] - 3辆奥迪轿车车牌分属上海 北京 深圳 转让底价分别为2.36万元 2.65万元和2.6万元[4] - 机动车挂牌时间为9月10日至17日 其余项目挂牌期限为9月12日至25日[4] 违约案件背景 - 68个车位所在小区开发商重庆润丰源为正源地产全资子公司 大连房产开发商大连海汇房地产同样隶属正源地产[7] - 西南证券多只资管产品2019年"踩雷"正源地产违约债券 2022年一审判决正源地产需支付本金利息合计5.46亿元及违约金[7] - 公司对重庆润丰源 大连海汇等4家公司的抵押物享有优先受偿权 2023年5月重庆高院维持一审判决[7] - 截至2025年半年报 公司累计收回现金4978.51万元 通过以物抵债回收500.09万元 共回收5478.6万元[8] - 亳州房产涉及安徽外经建设集团违约案件 2020年法院判决支付回售本金2亿元 利息1160万元及违约金 2025年1月通过以物抵债回收187.52万元[8][9] 行业趋势 - 红塔证券8月底挂牌转让6处房屋(建筑面积14197.57平方米) 预计实现处置收入263亿元 利润总额1.87亿元[12] - 华西证券8月计划处置河北涿州房产 7月将总部办公楼B区挂牌招租 与成都富润达成12年租约 租金合计3.59亿元[12] - 方正证券2月通过全资子公司出售郑州101处房屋及会议中心 成交总价7.3亿元[12] - 行业专家指出这是券商从"重资产模式"向"轻资产模式"转型的表现 通过处置低效资产释放流动性 优化资产结构[13] - 当前市场环境下券商需要提升资金利用率 盘活存量资产以增强竞争力 但需平衡短期现金流改善与长期资产配置优化的关系[14]
背靠江西国资,“新国盛证券”盈利高增,一业独大与区域局限待破局
搜狐财经· 2025-09-15 07:14
行业格局与公司背景 - 券业兼并重组浪潮中行业格局加速重塑 头部券商凭资源优势跑马圈地 地方券商在突围与转型中寻找生机[2] - 国盛证券作为曾深陷发展困境的地方券商 正借势政策东风与资源重整探寻破局之路[3] - 公司总部位于江西南昌 在深圳上海北京等重点城市设有业务管理总部 形成立足江西辐射全国的业务格局[13] 公司治理与股权变更 - 2020年因隐瞒实际控制人及公司治理失衡被证监会接管 接管期限从2020年7月延长至2022年7月[4][14] - 2022年江西省交投集团牵头江西国资以88.79亿元收购国盛金控50.42%股权 涉及9.76亿股份[16] - 2022年9月股份转让完成后控股股东变更为江西交投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江西省交通运输厅[17] 组织架构重组 - 2024年2月获证监会核准国盛金控吸收合并国盛证券 完成后国盛证券解散 国盛金控更名为"新国盛证券"[4][20] - 吸收合并后依法承接国盛证券各分支机构及业务 包括江信基金5400万元出资[20] - 新国盛证券将成为江西省首家上市券商 实现曲线上市[22] 管理层变革 - 2025年9月总经理陆箴侃辞职 董事长刘朝东代行总经理职责[5] - 通过市场化选聘新任总经理赵景亮 其1978年出生且为特许金融分析师 符合55周岁及以下年龄要求[7][9] - 赵景亮曾任职中信银行民生加银基金 2020年2月起任财达证券副总经理[9] 人才选拔战略 - 2025年3月至8月通过市场化公开选拔资管总经理陕西分公司负责人期货副总经理及投资管理总部总经理[10] - 公开招聘成为证券公司优化团队突破发展瓶颈的重要手段[10] 合规与监管处置 - 2024年7月江西证监局连发9张罚单 涉及接管前未如实报告股东持股比例及治理失衡等问题[23] - 对国盛证券采取监管谈话措施并责令处分有关人员 对8名时任高管采取监管谈话或不适当人选措施[24][25] - 时任董事长裘强被处10年内不得担任证券公司董监高及分支机构负责人职务[25] 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国盛金控营业收入20.07亿元同比增长7.11% 净利润1.67亿元扭亏为盈 创2018年以来最高水平[26] - 2025年上半年国盛金控营业总收入11.36亿元同比增长32.1% 净利润2.0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69.91%[26] - 国盛证券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10.82亿元同比增长32.51% 净利润2.43亿元同比增长109.92%[27] 历史业绩轨迹 - 2020年至2024年国盛证券营业收入分别为19.04亿元20.47亿元15.46亿元17.13亿元18.71亿元[28]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0.64亿元2.95亿元0.18亿元1.47亿元3.23亿元 2023年起业绩修复态势明显[28] 业务结构分析 - 2025年上半年经纪业务收入5.54亿元占比59.83% 同比增长20.88% 信用交易业务收入1.14亿元占比12.3%[30][31] - 投资银行业务收入2986.79万元占比3.22% 同比增长127.68% 资产管理业务收入914.45万元占比0.99%同比下降31.38%[30][31] - 证券自营业务收入1.74亿元同比下降24.39% 营收占比18.78%较去年同期下降8.22个百分点[32] 区域分布特征 - 江西省内收入占比69.66%达6.45亿元 江西省外收入占比30.34%达2.81亿元同比增长74.21%[31][35] - 140家营业网点中93家位于江西省内 网点省内占比极高[35] 发展挑战 - 业务结构存在经纪业务一业独大问题 自营业务占比低缺乏风险对冲手段[32][35] - 区域集中度过高 全国化步伐缓慢[4][35]
券商板块强势上扬,光大证券、信达证券涨停
证券时报· 2025-08-22 14:33
券商板块市场表现 - 券商板块盘中再度走强 光大证券和信达证券涨停 广发证券涨超7% 东方财富涨约4% [1] - 市场量能及振幅放大 两融波动创新高 银行和保险板块高位波动 券商及多元金融板块震荡上行 [1] - 历史上券商走强主要受国内宏观政策放松与股市提振 海外流动性宽松及风险事件缓和影响 [1] 券商板块走强驱动因素 - 经济数据走弱背景下流动性驱动市场走强的趋势或有望延续 [1] - 公募考核新规基准回补效应 去产能 高层会议经济定调及美国关税政策效应反映在交易定价中 [1] 券商板块配置价值核心逻辑 - 政策端"活跃资本市场"导向明确 注册制深化 交易机制优化及引入中长期资金举措持续落地 直接拓宽券商投行 经纪和资管业务空间 [2] - 资金端市场信心修复带动成交回暖与两融回升 养老金和保险等增量资金入市可期为券商业绩提供弹性基础 [2] - 行业着力发展高附加值财富管理和机构业务 优化收入结构并增强盈利稳定性 [2] 券商板块增长潜力 - 券商不仅受益于市场回暖的Beta弹性 更因成功转型具备独特的Alpha增长潜力 盈利质量提升 [2] - 政策预期 资金改善与内生动力共同作用 使券商板块盈利前景确定性提升 当前具备较高配置吸引力 [2]
从券商降佣观察证券行业转型
证券日报· 2025-08-05 00:27
行业佣金率变化趋势 - 上海地区A股平均佣金率为0 201‰ 同比下降8 2% 延续近年来持续下行趋势 [1] - 佣金率下降是市场竞争加剧、技术进步及行业转型共同作用的结果 [1] - 传统经纪业务同质化导致价格战 降低佣金成为争夺客户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1] 金融科技对佣金率的影响 - 在线开户、移动交易等技术普及大幅降低单笔交易成本 使券商有能力降佣 [2] - 大型券商通过以量补价摊薄运营成本 为降佣提供空间 [2] - 部分券商战略性降佣以活跃资本市场 提振投资者信心 [2] 佣金率下降对券商的影响 - 经纪业务收入受直接冲击 交易量增长难抵消费率下降导致的收入下滑 [2] - 大型综合型券商通过投行、资管等多元化业务缓冲佣金下行压力 [3] - 中小券商面临盈利压力 互联网券商依托线上优势实现弯道超车 [3] 行业转型方向 - 推动服务模式从通道化向财富化升级 发展投顾、基金代销等高附加值业务 [4] - 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加强投行、研究等业务 挖掘多元化收入 [4] - 优化成本结构 提高线上化率和自动化水平 压缩运营成本 [4] 差异化竞争策略 - 增值服务如研究报告、投资顾问等成为收费重点 [5] - 交易系统稳定性、App用户体验等成为竞争关键 [5] - 行业从规模竞争转向专业化竞争 需建立可持续盈利模式 [5]
IPO受理提速,头部券商持续加码北交所
中国基金报· 2025-06-08 21:37
A股IPO市场动态 - 5月A股三大交易所共计受理IPO申请16家 超过前4个月总和11家 [1] - 北交所5月受理18家企业 占比近七成 其中最后一周集中受理6单 [1] - IPO提速源于北交所"深改19条"政策落实及企业财务报告更新后的集中申报 [1] 券商竞争格局变化 - 前5月北交所在审项目前三为中信建投14家 国泰海通12家 开源与民生各11家 [2] - 浙商证券5月新增6家在审项目 排名从十名外跃升至第六位 [2] - 8家券商从二档晋升一档 包括民生 兴业 第一创业 浙商等中小型综合性券商 [2] 券商业务转型策略 - 浙商证券建立"做早做小"体系 设立专精特新母基金 推行"三投联动"业务模式 [2] - 国投证券重点布局北交所项目 适应增量转存量市场变化 [2] - 中金公司成立专精特新企业服务中心 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生态 [4] 头部券商市场表现 - 2023年北交所承销金额前十中头部券商占6家 较2022年增加2家 [5] - 2024年前十承销商中头部券商占7家 承销金额占比达82.5% [5] - 前5月头部券商承销金额占前十总额77.5% 呈现断崖式领先 [5] 市场结构演变 - 中小券商凭借新三板深耕经验获得先发优势 [5] - 头部券商通过携优质企业挂牌新三板直接谋求北交所上市 [5] - 59家券商参与新三板推荐挂牌 其中13家为2023年以来新增 [6] 北交所市场发展 - 上市企业创新成色提升 估值与流动性持续改善 [7] - 高质量扩容成效显著 产品功能体系日益丰富 [7] - 市场逐步成为专精特新企业与长期资本集聚平台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