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半导体业务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先导基电(600641):联合研究|公司点评|万业企业(600641.SH):先导基电(600641):万业企业:营收保持高增,积极拓展新业务市场
长江证券· 2025-11-12 18:12
投资评级 - 报告对万业企业的投资评级为“买入”,并予以“维持” [9] 核心观点 - 公司正处于业务转型期,半导体设备和材料业务有望成为未来成长的核心驱动力 [12] - 公司离子注入机产品线持续拓展,已通过国内多家晶圆厂客户验证并形成商业化订单,未来收入规模及盈利能力有望快速提升 [12] - 新材料(铋业务)产能与销量加速爬坡,通过多维度协同提升整体盈利水平,成为公司未来重要增长驱动力 [12]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7亿元、1.67亿元、3.15亿元,对应当前股价市盈率分别为249倍、101倍、53倍 [12] 财务表现总结 - **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70亿元,同比增长246.80%;归母净利润为-0.22亿元,同比减少156.57%;毛利率为23.71%,同比减少34.72个百分点 [2][6]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69亿元,同比增长247.43%;归母净利润为0.19亿元,同比增长158.93%;扣非净利润为-0.24亿元,同比减少587.45%;毛利率为26.20%,同比减少33.10个百分点 [2][6] 业务进展总结 - **半导体设备业务**:离子注入机业务已实现低能大束流、高能离子注入设备等批量交付,首台CIS器件掺杂低能大束流离子注入机已通过验收 [12] - **设备研发**:正加快开发超高能离子注入设备、SOI氢离子注入设备、中束流离子注入设备等全谱系差异化竞争设备 [12] - **业务模式**:依托先导科技集团优势,提供从离子注入机整机、零部件、原材料到维修、开发、升级等一站式解决方案 [12] - **新材料(铋)业务**:生产基地涵盖广东清远、安徽五河、湖北荆州、浙江衢州等地,其中清远与五河基地已正式生产,荆州与衢州基地正推进新产能,计划于2025年底前完成新增产能扩张 [12] - **铋业务优势**:通过灵活库存策略、规模效应、下游客户挖掘及供应链稳定性建设,多维度协同提升盈利水平 [12] - **铋市场前景**:2024年中国精铋产量约2.2万吨,2023年全球铋消费量达1.68万吨(同比增长6%),预计2025年全球消费量将突破2万吨,下游需求增长及供给端收紧预计将支撑价格维持高位 [12] 财务预测总结 - **利润表预测**:预计营业总收入将从2025年的13.58亿元增长至2027年的29.22亿元 [19] - **盈利能力预测**:预计毛利率将从2025年的31%提升至2027年的34% [19] - **每股收益预测**:预计每股收益将从2025年的0.07元增长至2027年的0.34元 [19]
联合化学: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7.56% 参投半导体设备公司完成工商变更
中国证券报· 2025-10-25 13:17
公司业绩表现 -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88亿元,净利润4741.54万元,同比增长7.56% [1] - 基本每股收益0.4234元,同比增加7.57% [1] - 公司总资产达9.68亿元,较上年度末增加10.92%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041.08万元,较上年度末增加49.24% [2] 主营业务与行业趋势 - 公司为偶氮类有机颜料、挤水基墨赛道的细分龙头 [2] - 行业呈现向环保化、高性能化、功能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2] - 有机颜料板块业绩稳健,体现出发展韧性 [2] 半导体业务战略转型 - 公司通过"内生+外延"形式谋求向半导体领域转型 [3] - 2025年5月完成启辰半导体子公司设立,布局苯乙烯类光刻胶单体、树脂、OLED半导体化学品等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 [3] - 2025年三季度参股米莱芯程切入半导体设备赛道,构建"半导体材料+半导体设备"协同体系 [3] - 参股公司米莱芯程注册资本由1500万元增至1860万元,公司总经理为其董事会成员 [3] 战略定位与展望 - 有机颜料主业为战略转型夯实基础 [4] - 公司精准把握半导体行业发展机遇,稳步打造业务第二增长极 [4] - 通过内生布局半导体材料、外延布局半导体设备的方式推进转型 [4]
半导体龙头,突发公告!明日复牌
中国证券报· 2025-10-12 22:52
公司控制权变更 - 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对安世半导体全球30个主体下达部长令 要求其资产 知识产权 业务及人员不得进行任何调整 有效期一年 [1][2] - 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企业法庭裁决 暂停张学政在安世半导体控股的非执行董事和安世半导体的执行董事职务 [2][3] - 企业法庭任命一位拥有决定性投票权的独立外籍人士担任安世半导体控股及安世半导体的非执行董事 [3] - 裕成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安世半导体控股股份(除保留一股外)被托管给独立第三方管理 导致公司暂时失去对安世的控制权 但经济收益权不受影响 [2][3] 公司运营影响 - 安世半导体日常经营持续运转 但面临决策链条临时变更或延长 资源配置灵活度下降 可能影响运营效率 [3] - 公司股票及闻泰转债自10月13日开市起复牌 闻泰转债恢复转股 [1]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闻泰科技是国内头部ODM厂商及半导体企业 正从产品集成业务向半导体业务转型 [4] - 2025年上半年 公司半导体业务营业收入78.25亿元 同比增长11.23% 毛利率37.89% 净利润12.61亿元 同比增长17.05% [4] - 安世半导体是公司半导体业务重要平台 产品覆盖汽车 工业与电力 移动及穿戴设备等领域 2024年营业收入147.15亿元 净利润22.97亿元 [4]
600745,突发停牌
上海证券报· 2025-10-09 14:05
停牌事件 - 公司股票及可转债自10月9日开市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2个交易日,原因为存在尚未披露的重要信息 [1][2] - 停牌期间,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闻泰转债"将暂停转股 [2] 战略转型 - 公司正通过出售产品集成业务资产进行全面战略转型,以构建全新发展格局,未来将全面聚焦半导体业务 [1][4] - 2025年3月,公司拟以现金交易方式向立讯精密及立讯通讯转让多家下属公司的100%股权及相关业务资产包 [4] - 根据9月10日公告,交易标的资产的各项交割工作正在推进中,部分股权及资产包已完成交割 [4] 半导体业务概况 - 公司半导体业务采用IDM垂直整合制造模式,产品组合丰富,包括二极管、晶体管、ESD保护器件、MOSFET、GaNFET、SiC二极管、SiC MOSFET、IGBT以及模拟IC和逻辑IC [2] - 安世半导体是公司半导体业务的承载平台,是全球领先的分立与功率芯片IDM龙头厂商,拥有近1.6万种产品料号,是全球龙头汽车半导体公司之一 [3] 半导体业务表现与展望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半导体业务出货量创近三年新高,第二季度在此基础上继续实现环比增长 [3] - 从第三季度订单情况看,半导体业务的收入环比持续增长,各个下游的景气度趋势较好 [7] - 在中国市场,公司持续提升汽车、工业及消费领域客户份额,并依托上海临港12英寸晶圆厂深化产能布局,完成芯片晶圆工艺平台升级 [3] - 在海外市场,欧美及亚太地区中低压功率器件及汽车半导体的行业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产品单机价值稳步提升 [3] 各细分领域表现 - 汽车领域:欧洲汽车客户库存健康,从第二季度逐步进入补库周期,欧洲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显著,欧洲区汽车收入占公司汽车业务整体收入接近4成 [7] - 工业领域:2025年上半年公司半导体业务工业和AI电源相关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6%,第三季度订单环比延续增长 [8] - 消费领域:2025年上半年消费领域(家电等)收入同比增长逾50%,计算设备收入同比增长超25%,移动及可穿戴业务同比增长约10% [8] 产品线战略 - 逻辑IC出货量全球第二,2025年上半年逻辑IC与模拟IC的收入占比为17.63%,公司希望未来在逻辑IC领域做到全球第一市占率 [7] - 模拟IC是公司重点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隔离IC、I2C、信号处理和电源IC,针对车载和AI应用做了大量布局,是未来几年收入增速最快的领域之一 [7] - 在AI电源模拟芯片领域,公司产品已通过云厂商、XPU厂商进行送样,展示了AI服务器电源的完整解决方案 [7] 员工持股计划 - 公司于9月30日推出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初始设立时持有人总人数不超过99人 [6] - 员工持股计划分年度进行业绩考核,第一个归属期(2025年)要求半导体业务净利润增长率达到20%或营业收入增长率达到5% [6] - 第二个归属期(2026年)要求半导体业务净利润增长率达到80%或营业收入增长率达到14% [6]
万业企业2025年9月30日涨停分析:半导体业务转型+营收增长+控股股东协同
新浪财经· 2025-09-30 09:53
股价表现 - 2025年9月30日触及涨停,涨停价20.19元,涨幅10% [1] - 总市值204.74亿元,流通市值204.74亿元 [1] - 总成交额6.84亿元 [1] 业务转型与财务表现 - 公司正从房地产向半导体设备及材料业务转型,2025年上半年半导体设备、材料业务收入已超房地产业务 [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7.76%,净利润扭亏为盈 [2] - 东方证券研报称其铋加工业务增收增利,半导体设备核心零部件获赋能 [2] 战略布局与技术支持 - 控股股东先导科技集团入主后,在半导体材料、零部件等方面提供供应链支持 [2] - 公司参与设立半导体产业基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方向 [2] - 旗下凯世通通过技术突破,在离子注入机领域形成多机型同步开发、多领域协同推进的业务新格局 [2] 行业与市场因素 - 半导体行业是市场热点题材,近期半导体板块资金流入明显 [2] - 多只相关个股表现活跃,公司涨停受到板块联动效应影响 [2] - 技术形态上,MACD指标形成金叉、突破BOLL通道上轨等积极信号吸引技术派投资者关注 [2]
万业企业拟更名为“上海先导基电科技”
巨潮资讯· 2025-09-29 23:25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中文名称拟变更为"上海先导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拟变更为"Shanghai Vital Microtech Co., Ltd.",以更准确反映业务实质 [1] - 经营范围新增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销售、电子专用设备销售等多项与半导体业务相关内容 [1] - 公司持续布局半导体设备、材料、零部件等领域,业务结构已从原有的房地产开发及销售转变为半导体相关业务 [2] 业务结构变化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设备与材料业务合计收入占比已远高于房地产业务收入比例 [2] - 公司预计今年加快实现向半导体设备、材料、零部件业务平台的转型发展 [2] - 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将继续布局集成电路装备、材料、零部件等行业 [2] 控股股东与资源协同 - 2024年11月28日,公司实际控股股东变更为先导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2] - 公司未来战略将与控股股东先导科技集团的资金、技术及产业资源优势相结合 [2] - 公司致力于打造综合性的半导体设备、材料及零部件平台,锚定战略新兴市场 [2] 变更目的 - 变更名称及经营范围旨在更全面反映公司当前业务结构及未来发展战略 [3] - 变更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与品牌价值,使资本市场更易于理解公司的战略定位和核心竞争力 [3]
万业企业拟将公司名称变更为:上海先导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通财经· 2025-09-29 18:16
公司名称及经营范围变更 - 公司中文名称拟变更为上海先导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称拟变更为Shanghai VitalMicrotech Co.,Ltd [1] - 公司经营范围将相应调整并修订《公司章程》相关内容 该议案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1] - 变更原因为现有名称无法全面反映业务结构及未来发展战略 需提升企业形象与品牌价值 [3] 业务结构转型 - 公司业务结构从房地产开发及销售转变为半导体设备、材料、零部件等新兴业务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设备与材料业务合计收入占比远高于房地产业务收入比例 [2] - 公司预计今年加快实现向半导体设备、材料、零部件业务平台的转型发展 [2] 战略布局与发展方向 - 公司持续布局半导体设备、材料、零部件领域 围绕集成电路制造核心工艺拓展业务品类 [2] - 通过技术自研与投并购结合方式推动业务转型 致力于打造综合性半导体设备、材料及零部件平台 [2] - 实际控股股东于2024年11月28日变更为先导科技集团 未来将结合其资金、技术及产业资源优势锚定战略新兴市场 [2]
闻泰科技(600745):全面聚焦半导体
中邮证券· 2025-09-02 10:27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 核心观点 - 公司推进业务战略转型及产品集成业务的剥离出售 并于2025年上半年完成三家子公司的出售交割 随着交割工作的推进 产品集成业务的出表带来的投资收益将体现在第三季度 [3] - 随着产业链库存趋于健康 行业生态优化 下游需求持续复苏 以及AI等高能耗新需求与消费刺激政策的叠加 预计下半年功率与模拟半导体景气度将继续上行 订单能见度提升 产品价格趋稳并有望局部回升 [3] - 公司全面聚焦半导体业务 [1][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53.41亿元 同比下降24.56% [2][3]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4.74亿元 同比增长237.36% [2][3] - 半导体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8.25亿元 同比增长11.23% [3] - 半导体业务净利润12.61亿元 同比增长17.05% [3]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337.45亿元 [4][6]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18.61亿元 [4][6] - 预计2026年营业收入185.37亿元 [4][6] - 预计2026年归母净利润26.45亿元 [4][6] - 预计2027年营业收入216.88亿元 [4][6] - 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33.33亿元 [4][6] 区域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区收入同比增长超20% [3] - 美洲及亚太地区(不含中国)实现了中高个位数的稳健增长 [3] - 欧洲地区在第二季度实现触底回升 收入同比增长高个位数 环比增长超过10% [3] 业务领域表现 - 汽车 工业及消费领域均保持强劲增势 [3] - 部分汽车Tier1客户已开始进入补库阶段 [3] 财务指标预测 - 预计2025年毛利率19.8% [10] - 预计2026年毛利率38.5% [10] - 预计2027年毛利率38.9% [10] - 预计2025年净利率5.5% [10] - 预计2026年净利率14.3% [10] - 预计2027年净利率15.4% [10] - 预计2025年每股收益1.50元 [6][10] - 预计2026年每股收益2.12元 [6][10] - 预计2027年每股收益2.68元 [6][10] 公司基本情况 - 最新收盘价43.43元 [7] - 总股本12.45亿股 [7] - 总市值541亿元 [7] - 52周内最高价49.98元 [7] - 52周内最低价24.50元 [7] - 资产负债率53.5% [7]
剥离代工业务聚焦半导体,闻泰科技“断尾求生”
北京商报· 2025-07-17 21:21
战略转型 - 公司彻底退出消费电子ODM领域,将全部重心转向半导体赛道,已完成境内核心代工资产剥离[1][8] - 2024年底被列入实体清单后,迅速启动战略收缩,2025年7月基本完成消费电子代工相关核心资产交割[1][6] - 董事会"换血",4名原管理层退出,3名来自安世半导体的资深人士接棒,为半导体业务专业化管理铺路[1][10] 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3.9亿-5.85亿元,同比激增178%-317%,扣非净利润从上年同期亏损1.28亿元转为盈利2.6亿-3.9亿元[9] - 半导体业务驱动业绩逆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超8%,经营性净利润同比增长超65%,二季度延续增长趋势[9] - 产品集成业务曾是营收支柱,2023年和2024年收入分别为443.15亿元、586.09亿元,占总营收72.39%、79.46%[5][6] 资产剥离 - 2025年1月以6.16亿元向立讯转让3家公司股权,叠加10.8亿元应付款项,合计对价16.97亿元[7] - 2025年3月拟出售5家公司股权及3家业务资产包,净值约46.08亿元,最终对价43.89亿元[7] - 截至2025年7月12日,交易标的股权及资产交割前置条件已满足,权属交割手续有序推进[7] 半导体业务 - 车规级产品构建显著优势,收入占比超60%,覆盖全车中低压功率器件、逻辑与模拟IC等[11] - 中国区汽车业务增速超30%,日韩市场新能源车推新带动需求,欧洲区呈现补库复苏迹象[11] - 工业与电源板块收入同比增近20%,数据中心电源、工业自动化、新能源等是主要增长点[11] 市场影响 - 股价周内显著走高,周二、周四分别上涨1.67%、1.45%,最新市值约436.22亿元[2] - 剥离代工是规避系统性风险的必要之举,也是对半导体产业高附加值特性的战略押注[2] - 转型求变既是应对外部压力的主动防御,也是中国供应链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寻找新坐标的样本[2]
闻泰科技20250714
2025-07-15 09:58
纪要涉及的公司 闻泰科技、安世半导体、利信精密、立讯通讯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100%-317%,扣非净利润预计同比增加3.88 - 5.18亿元,主要受益于半导体业务和工业电力板块需求回暖及降本增效[2][3] - 半导体业务上半年收入和净利润两位数增长,综合毛利率提升,中国区及东南亚市场强劲,如ESD保护等产品有两位数增长[2][4][5] - 产品集成业务受实体清单影响,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二季度亏损扩大,但综合毛利率提高,部分资产7月2日完成境内交割,投资收益三季度确认[2][7] 2. **业务板块情况** - **半导体业务**:预计下半年市场进一步复苏,安世全年收入扣除一次性因素后两位数增长;临港晶圆厂一期3万片产能满产,未来或扩产,MOST平台领先,2025年IGBT量产;车规级碳化硅MOS预计2026年量产、2027年全面出货,新IGBT产品将发布[2][4][6][24][25] - **产品集成业务**:受实体清单影响订单减少致收入下降,降本增效使综合毛利率提高,资产剥离收窄亏损并将确认投资收益[7] 3. **管理层调整** - 战略重心转向半导体业务,管理层相应调整,引入更懂半导体领域人士,如杨牧任董事[8] - 新团队将聚焦半导体业务,杨木制定战略和分解目标、指导KPI设定,沈新家负责合规及政府关系,张总协助落实管理模型[9] 4. **未来发展方向** - 全面转型专注半导体业务,通过并购和自我成长发展,形成安世为核心、闻泰自主发展的双重布局,目标成全球领先功率半导体企业[2][10][11] 5. **订单与产能** - 二季度中国大陆区订单同比增超30%,台湾地区超14%,欧洲约7%,内部产能及外协厂满产,临港订单满产[22][23] - 临港投资10万片产能,一期3万片满产,或扩二期,订单来自国内fabs和安世,提升技术水平和利润[24] 6. **产品进展** - 安世车规级碳化硅MOS已发布,性能优,预计2026年量产、2027年全面出货;新IGBT产品将发布,性能价格有优势[25] - 2025年底前超200颗模拟芯片量产,聚焦汽车和AI电源领域[26] - 近期发布多款新产品,部分转至临港晶圆厂,预计量产降低成本[2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ODM业务亏损及交割**:因境内7月2日完成交割,中期报表含ODM业务亏损,后续亏损由立讯通讯承担,三季报体现补偿[19] 2. **负债与现金流**:集团负债率显著下降,终止木头项目和出售资产增加流动资金81.88亿元,现金流充裕稳健,还有尾款待收回[20] 3. **可转债规划**:剥离ODM业务和半导体业务增长,努力提升知识管理水平化解短债问题[21] 4. **管理层调整影响**:引入安世业务管理人员,实现团队年轻化,支撑安世发展目标,加速百亿美金营收目标实现[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