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供应链重组

搜索文档
台积电泄密案事有多大?
虎嗅· 2025-08-12 16:39
台积电技术窃密事件 - 台积电2纳米技术遭东京威力科创员工窃取 涉案人员曾任职于台积电良率部门[2][9] - 被窃技术涉及芯片制造良率提升关键参数 台积电2纳米初试产良率达60% 三星为30% 英特尔18A制程仅10%[14] - 技术窃取可能使美日半导体联盟获得台积电尖端制程经验 动摇其全球芯片领导地位[3][15] 潜在受益方与动机 - 日本企业Rapidus为直接受益方 该公司获IBM 2纳米技术 但缺乏良率经验 需通过技术窃取实现弯道超车[10][13][15] - 美国可能通过日本间接获得技术 用于重建英特尔半导体能力 或逼迫台积电进行完整技术转移[24][30] - 东京威力科创作为设备供应商动机不足 不排除背后涉及美日国家级行为[17][23] 产业竞争格局影响 - 全球2纳米芯片研发仅四家企业 台积电良率领先优势显著[14] - 技术窃密可能打破现有竞争平衡 Rapidus试产进度异常 3个月完成EUV首次曝光 半年实现试产成功[12] - 三星成为第二受害方 其与IBM合作相同GAA技术 但良率差距使竞争力受损[13] 地缘政治与供应链风险 - 美日芯片合作旨在对冲台韩技术主导地位 日本可能作为美国战略白手套[18][26] - 美国通过关税政策(潜在100%关税)及订单转移(特斯拉Dojo芯片订单转三星/英特尔)施压海外设厂[21][25] - 台积电海外产能扩张后 台湾厂仍将维持70%总产能 但技术安全性受挑战[32] 企业战略应对 - 台积电宣布增加美国投资1000亿美元 规划三座晶圆厂及研发中心[29] - 技术保护机制受质疑 美国厂技术存在被获取风险 司法调查可能受政治干预[19][31] - 尖端芯片垄断地位面临挑战 业务可能从"一个人的武林"衰退为"武林没这个人"[1][35]
半导体巨头,重塑供应链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13 08:46
东南亚半导体产业崛起 - 自特朗普政府第二任期开始以来,关税不确定性抑制半导体企业资本投资,促使全球半导体企业计划在东南亚重组供应链以应对后特朗普时代[1] - 东南亚凭借低廉劳动力成本、地理位置和政府扶持政策优势,在全球供应链中角色日益重要,尤其在组装、测试和封装(ATP)领域影响力快速提升[1] - 半导体制造工厂通常需要3-4年才能全面投产,因此企业正提前布局东南亚供应链[1] 马来西亚半导体投资动态 - 马来西亚占据全球半导体后端工序13%,已成为亚洲全球供应链枢纽之一[1] - 英特尔、博通、美光等企业已进驻马来西亚,英特尔正在加大投资建设先进封装工厂[1][2] - 马来西亚政府目标在年底前吸引超过1000亿美元(约136万亿韩元)投资[1] - ARM选择马来西亚作为首个生产基地,马来西亚政府同意10年内支付2.5亿美元专利费并提供半导体设计IP[2] - 马来西亚计划将半导体产业中心从后端测试转移到前端流程[2] 新加坡半导体发展 - 新加坡半导体产业占GDP6%,承担全球20%半导体设备产量[2] - 美光正在升级新加坡工厂生产先进HBM,格芯扩建生产线[2] - 台积电子公司VIS和恩智浦半导体投资78亿美元(约10.7万亿韩元)在新加坡建设晶圆厂[2] - 新加坡政府计划投资136亿美元用于研发和人才培养[2] 越南半导体市场增长 - 越南半导体市场规模从2016年106.2亿美元增长41%至2023年150.1亿美元[3] - 越南正崛起成为半导体封装和测试领域新兴强国,Emcore运营工厂目标实现100亿美元半导体出口额[3] - 越南政府投资10亿美元项目培训约5万名半导体工程师[3] 行业趋势分析 - 半导体设施投资具有长期性,为应对特朗普关税迁移生产基地不现实[3] - 由于美国对中国半导体监管持续,劳动力成本低且生态系统发达的东南亚国家成为最安全选择[3]
半导体巨头,重塑供应链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13 08:40
东南亚半导体产业崛起 - 自特朗普政府第二任期开始以来,围绕关税的不确定性抑制了半导体企业的资本投资,促使全球半导体企业计划在东南亚地区重组供应链以应对后特朗普时代[1] - 半导体制造工厂通常需要3至4年才能全面投入运营,因此企业正提前布局东南亚供应链[1] - 东南亚地区凭借低廉劳动力成本、地理位置优势和政府扶持政策,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1] 马来西亚半导体发展 - 马来西亚占据全球半导体后端工序的13%,已成为亚洲全球供应链枢纽之一[1] - 马来西亚政府目标是在今年年底前吸引超过1000亿美元(约136万亿韩元)投资[1] - 英特尔在马来西亚建立后端装配线并加大投资建设先进封装工厂[2] - 美光在槟城建立第二家封装和测试工厂[2] - 德州仪器在马来西亚投资31亿美元(约4万亿韩元)建设生产设施[2] - 英飞凌在槟城建立碳化硅功率半导体制造和封装工厂[2] - ARM选择马来西亚作为首个生产基地,马来西亚政府同意10年内支付2.5亿美元专利费并提供半导体设计知识产权[2] - 马来西亚政府计划将半导体产业中心从后端流程转移到前端流程[2] 新加坡半导体发展 - 新加坡半导体产业约占其GDP的6%,承担全球20%半导体设备产量[2] - 美光正在升级新加坡工厂以生产先进高带宽存储器[2] - 格芯扩建其生产线[2] - 台积电子公司先锋半导体和恩智浦半导体宣布投资78亿美元(约10.7万亿韩元)在新加坡建设半导体晶圆厂[2] - 新加坡政府计划投资136亿美元用于研发和人才培养[2] 越南半导体发展 - 越南半导体市场规模从2016年106.2亿美元增长41%至2023年150.1亿美元[3] - 后端工艺领域领导者Emcore在越南运营工厂,目标实现100亿美元半导体出口额[3] - 越南政府投资10亿美元培训约5万名半导体工程师[3] 行业趋势分析 - 半导体设施投资具有长期性,迁移生产基地或建造新工厂应对特朗普关税不现实[4] - 由于美国对中国半导体监管持续,劳动力成本低且生态系统发达的东南亚国家成为最安全选择[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