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政策

搜索文档
高分子材料用途多样,应用领域广,市场潜力大
汉鼎智库· 2025-09-15 20:45
高分子材料用途多样,应用领域广,市场潜力大 高分子材料又称为聚合物材料,是由一种或多种分子或分子团通过共价键结 合形成的大分子化合物。高分子材料种类繁多,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划分成 多种类型,根据来源划分,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半合成高分子材 料以及合成高分子材料;根据材料应用功能划分,高分子材料可分为通用高分子 材料、特种高分子材料和功能高分子材料三大类。高分子材料具有多样性、轻质 高强、良好加工性、性能优异、环保与可持续性等特点,是近代各技术部门中不 可缺少的材料,其用途多样,作用突出,可作为下游塑料、橡胶、树脂、涂料、 纺织等制品产业的原料,并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电子电器、建筑工程、医疗卫 生、纺织、轨道交通等日常生活所需的各行各业,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汉鼎智库咨询 2025-09-15 在食品包装领域,食品包装作为食品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承担着保护食品质 量、延长货架期、提升消费体验等多重功能。随着全球人口增长、消费升级及环 保意识增强,叠加双碳政策影响,行业正经历从传统材料向绿色材料的结构性转 型,企业持续加大对环保包装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力度,积极推广可降解、可回收 材料,高保鲜、高阻隔、抗 ...
研判2025!中国气力输送系统行业市场政策、产业链、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市场竞争呈现两极化的格局[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12 09:49
行业概述 - 气力输送系统是利用气流的能量在密闭管道内输送粉粒体物料的成套装备 是流态化技术的具体应用 通过正负压气体实现自动有序运行 [2] - 技术起源于十九世纪末的英国 经过百余年发展 在发达国家已成为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制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9] - 按物料种类分为筒式 稀相 浓相动压 浓相静压四大类 按压力状态分为正压式 负压式和混合输送三大类 [4][5] 市场规模与区域分布 - 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达357.60亿美元 同比增长9.66% [1][9] - 区域构成:欧洲占比33.41% 北美32.00% 亚洲29.90% [1][9] - 中国市场2024年规模达136.76亿元 同比增长4.48% 在石化化工行业实现大规模应用 并逐步向新能源 新材料领域扩展 [10]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主要为风机 压缩机 称重元件 电气仪表设备及铝材钢材管道等原材料 成本占比超90% [7][9] - 中游为系统制造商与集成商 下游应用涵盖石化 化工 食品医药 水泥冶金 电力环保 硅材料及锂电池等领域 [7][8] - 企业需与上游建立战略合作 通过联合研发 批量采购优化成本控制 [9] 政策环境 - 行业属于连续搬运设备制造领域 国家相继推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支持行业发展 [6] 竞争格局 - 市场竞争呈现两极化:中小企业在低要求领域竞争 少数具备技术规模优势的企业主导石化化工等高端领域 [11] - 头部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市场份额持续向技术品牌优势企业集中 [11] - 代表企业博隆技术2024年气力输送业务收入11.56亿元 占总营收99.91% [12] - 金申德公司掌握稀相/密相输送工艺 管道变径及系统集成核心技术 突破国外技术垄断 [13] 发展趋势 - 在双碳政策驱动下 行业将采用高效节能风机 优化气流设计并应用新型材料以降低能耗与维护成本 [14][15] - 锂电池材料 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对输送精度 洁净度 防爆性能提出更高要求 推动技术创新与行业机遇 [14]
中国碳市场首份中央文件出炉
长江商报· 2025-09-08 07:10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 日前印发,这是中国碳市场领域第一份中央文件,明确了全国碳市场中长期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任 务书。明确提出到2027年,中国强制碳市场要在现有覆盖发电、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的基础上,逐 步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自愿碳市场到2027年实现对重点领域的全覆盖。 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2021年和 2024年,中国先后建成并启动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强制碳市场)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 场(自愿碳市场)。 《意见》明确提出全国碳市场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到2027年,在碳排放总量相对稳定的行业优 先实施配额总量控制;到2030年,基本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免费与有偿相结合的全国碳排放权 交易市场,并建立配额储备与市场调节机制。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徐靓丽 目前,中国采用基于强度控制的配额分配方法,未来要结合"双碳"政策推进,逐步实施配额总量控制, 到2027年对碳排放总量相对稳定的行业实施配额总量控制,预先设定全国碳排放配额总量,并 ...
达实智能20250903
2025-09-03 22:46
**达实智能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总结** **一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基于自主研发的AIoT智能物联网管控平台V7版本 嵌入大语言模型 实现建筑园区空间智能控制 智能问答和分析功能[2][5][7] - 核心产品为软件平台结合硬件 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覆盖企业园区 医院 地铁等细分市场[5][8][23] - 通过"小达物联"小程序实现能耗管理 如分析深圳自用楼层12楼能耗最高(办公与机房各2千多千瓦)并优化空调系统[2][6] - 在中央大型冷源控制系统应用判别式AI 累计节省能源15.3亿度电 减少53.2万吨二氧化碳排放[4][15][16] - AI技术发展三阶段:七年前主机群控 四年前全局优化算法节能5%-10% 当前引入Deepseek实现能源分析与故障诊断[21] **二 财务表现与风险控制** - 2025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近10亿元 归母净利润负8000万元 因签约和中标项目下滑及结算滞后[11][25][26] - 拥有12.37亿元货币资产及深圳超高层总部大厦等优质固定资产支撑抗风险能力[12] - 应收账款账面价值19.78亿元 其中地产商占比4.8%(不足1亿) 恒大占比1%(2600万元)风险基本出清[29][30] - 转让鸿泽项目造成3亿元亏损(债权损失1.58亿+股权转让1.26亿)但解除8.17亿元担保责任并减少负债10.93亿元[28] **三 市场战略与客户覆盖** - 聚焦优质企业客户包括金融 高科技 高端制造企业 服务深圳61%规模以上制造业上市公司及全国57%百亿市值以上上市公司[2][13][14]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占比:企业园区48% 医院39% 城市轨道交通与数据中心13%[33] - 海外业务实现零突破 2025年上半年收入200多万元 计划在沙特设子公司[41] - 与博歌机器人合作 基于AIoT平台开展楼宇巡检机器人应用开发与测试[34][35] **四 运营效率与成果** - 达实大厦通过智能化应用实现节能25% 减少25%物业人员需求 提升25%出租收益(出租率控制10%以内 vs 周边35%)[18][42] - 物联网平台功能包括全景展示 设备管控 数据分析及AI语音助手(如查询车位 预定会议室)[19][20] - 深圳地铁售检票系统引入AI行为分析后 通行效率从每分钟10人提升至50人以上 可识别60多种行为场景[42] **五 研发与行业竞争力** - 判别式AI与生成式AI结合形成技术壁垒 基于场景数据迭代实现模块化应用[24] - 算力中心液冷技术储备:2024年承接深圳光明生命科学大数据中心项目 PU1值降至1.2以下[36] - 通过信创认证实现智能终端及核心元器件全面国产化 在网络通讯 视频监控 楼宇控制领域替代海外品牌[14][32] **六 管理与企业文化** - 管理团队年轻化调整:总经理舒俊峰 副总裁兼董秘管晓芬 财务总监杨慧接任[31] - 企业文化强调"唤醒万物"理念 优化产品设计(如门禁系统增加欢迎功能)并通过百人团计划培养年轻员工[43]
海联讯: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关于杭州海联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换股吸收合并杭州汽轮动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审核问询函之回复报告》之专项核查意见(修订稿)
证券之星· 2025-09-03 13:11
公司业务与经营业绩 - 被吸并方主营业务涵盖工业汽轮机、燃气轮机、发电机、水轮机等装备产品的设计、制造、安装、运维等 [2] - 报告期各期被吸并方毛利额、毛利率及净利率持续下降 工业汽轮机、配套及备件业务报告期内收入、毛利占比持续在67%以上 [2] - 工业汽轮机、配套及备件业务报告期各期毛利额分别为12.94亿元、11.78亿元和9.39亿元 毛利率分别为29.30%、26.78%和21.21% [2] - 2024年汽轮机产销量下降20%以上 [2] - 燃气轮机业务报告期各期毛利率分别为8.77%、9.53%和8.85% [2] - 报告期各期被吸并方净利润分别为7.08亿元、7.36亿元和6.38亿元 少数股东损益分别为1.03亿元、1.49亿元和0.40亿元 [2] 汽轮机业务分析 - 汽轮机产品分为工业驱动汽轮机和工业发电汽轮机两大类 工业驱动汽轮机主要用于驱动压缩机、鼓风机、泵等旋转机械 应用于炼油、化工、化肥、建材、冶金、电力等工业领域 [4] - 工业发电汽轮机主要用于驱动发电机并同时提供热能 应用于工业企业自备电站、区域性热电联产工程、工业过程余热回收发电等 [4] - 报告期内工业驱动汽轮机业务占工业汽轮机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4.05%、36.30%和43.65% 其他业务(包括铸锻件、辅机、备配件等)占比分别为22.34%、25.13%和27.56% [5] - 2024年全球汽轮机制造行业市场规模为283.75亿美元 预计到2032年达337.52亿美元 年复合增速2.19% [6] - 2024年我国汽轮机制造行业市场规模为346亿元 其中电力领域市场规模约197.10亿元 工业驱动领域市场规模约78.84亿元 [6] - 我国汽轮机行业呈现高度集中的市场结构 由东方电气、上海电气、杭汽轮和哈尔滨电气四家央国企主导 [10] - 在工业驱动汽轮机领域 杭汽轮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保持领先 2021-2023年其工业驱动汽轮机产量和销量占国内主要厂家总产量和总销量的比例均超过50% [10] 业绩变动原因 - 报告期汽轮机产量:2024年360台/套(同比-20.70%) 2023年454台/套(同比+22.37%) 2022年371台/套 [11] - 销售均价:2024年1226.67万元/台(同比+28.86%) 2023年951.93万元/台(同比-9.73%) 2022年1054.49万元/台 [11] - 工业汽轮机业务毛利额下降主要受行业竞争及细分产品收入结构性变化引起的阶段性波动影响 [12] - 2025年一季度综合毛利率为26.44% 总体有所好转 [13] - 细分产品销售均价:2024年工业驱动汽轮机1003.82万元/台 工业发电汽轮机870.79万元/台 其他666.83万元/台 [13] - 毛利率下降原因包括宏观经济波动、双碳政策推进、新能源机组挤压传统市场、市场竞争加剧等 [14] - 工业驱动汽轮机毛利率较高 工业发电汽轮机因市场竞争激烈毛利率较低 [15] - 2025年1-6月工业汽轮机、配套及备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25% 燃气轮机及备件收入同比下降65.94% [18] - 2025年1-6月主营业务毛利率26.96% 较2024年度19.21%提升7.75个百分点 [2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工业汽轮机业务在手订单金额超过60亿元 燃气轮机业务在手订单金额超过10亿元 [21] 技术优势与市场竞争 - 杭汽轮拥有完善的技术和产品研发体系 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多个创新平台 [23] - 累计获得1项国际首台(套)产品认定、8项国内首台(套)产品认定 [27] - 在工业驱动汽轮机领域具备同全球同行业公司"同技术、同标准、同领域"的竞争能力 [29] - 可比上市公司相关业务毛利率平均值:2024年16.83% 2023年14.49% 2022年19.28% [21] - 杭汽轮毛利率变动趋势与东方电气一致 不存在明显差异 [22] 应对措施与发展前景 - 持续研发创新 把握设备更新、节能减排和余热利用市场等新的增长点 [30] - 实施品牌出海战略 2024年承接驱动汽轮机订单2.85亿元 较2023年增长26% [32] - 构建基于机组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 报告期内汽轮机服务业务毛利额从2022年度6399.57万元上涨至2024年度 [33] - 推进精益降本 2025年一季度制造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较2024年下降约2个百分点 [17] - 预计设备更新市场可承接年均20台机组更新订单 按每台1000万元计算可新增2亿元订单额 [23] - 海外市场重点突破东南亚/南美电力市场、中东/俄语区驱动市场 [23] 西门子能源合作 - 与西门子能源签订技术合作与许可协议 约定在中国大陆不可转让、无权分许可、非独占地使用相关辅助设备和专有技术 [2] - 合作模式稳定 许可协议有效期20年 [36] - 自主研发燃气轮机不存在侵权风险或潜在纠纷 未影响与西门子能源的合作 [21] - 电气风电与西门子存在类似技术许可协议 但不具备直接可比性 [39] 持续经营能力 - 报告期主营业务收入持续增长:2024年66.00亿元 2023年58.78亿元 2022年54.96亿元 [41] - 主营业务持续盈利:2024年营业毛利12.85亿元 2023年14.30亿元 2022年14.73亿元 [41] - 境内外销售收入均持续增长 境内收入占比均在90%以上 [41] - 本次交易完成后 存续公司利润规模更大、盈利能力更强 有利于提高资产质量和增强持续经营能力 [44]
海联讯: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关于杭州海联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换股吸收合并杭州汽轮动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审核问询函中有关财务事项的说明(修订稿)
证券之星· 2025-09-03 13:11
被吸并方经营业绩分析 - 被吸并方主营业务涵盖工业汽轮机、燃气轮机、发电机、水轮机等装备产品的设计、制造、安装、运维等[1] - 报告期各期被吸并方毛利额、毛利率及净利率持续下降,工业汽轮机、配套及备件业务收入毛利占比持续在67%以上[1] - 2022-2024年工业汽轮机、配套及备件业务毛利额分别为12.94亿元、11.78亿元和9.39亿元,毛利率分别为29.30%、26.78%和21.21%[1] - 2024年汽轮机产销量下降20%以上,主要受"双碳政策"、新能源机组对传统汽轮机市场挤压影响[1] - 2025年一季度综合毛利率回升至26.44%,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和精益降本[13] 产品结构与市场地位 - 汽轮机产品分为工业驱动汽轮机和工业发电汽轮机两大类,分别应用于工业装置驱动和发电领域[6] - 工业驱动汽轮机执行API612国际最高标准,具有非标定制化能力,国内市场份额超过50%[12][32] - 2024年全球汽轮机市场规模283.75亿美元,预计2032年达337.52亿美元,年复合增速2.19%[8] - 2024年中国汽轮机制造行业市场规模346亿元,其中电力领域197.10亿元,工业驱动领域78.84亿元[9] - 国内市场由东方电气、上海电气、被吸并方和哈尔滨电气四家央国企主导[12] 技术研发与竞争优势 - 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创新平台,累计获得1项国际首台套、8项国内首台套产品认定[27][32] - 在恒力石化年产150万吨乙烯项目中提供全球最大功率驱动用工业汽轮机(10万千瓦等级)[29][32] - 工业透平研发创新团队获得2024年"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30] - 具备基于积木块原理的定制化设计、高效通流设计等核心技术优势[28] 燃气轮机业务合作 - 与西门子能源签订技术合作与许可协议,许可有效期20年,在中国大陆非独占使用SGT-800和SGT5-2000E燃机相关技术[40][42][43] - 报告期各期燃气轮机业务毛利率分别为8.77%、9.53%和8.85%[1] - 2025年1月自主研发燃气轮机顺利完成首次点火试验,西门子能源未提出异议,不存在侵权风险[1][22] - 合作模式与电气风电类似,但具体许可费用因业务差异不具备可比性[44][45] 财务表现与订单情况 - 报告期各期净利润分别为7.08亿元、7.36亿元和6.38亿元,少数股东损益分别为1.03亿元、1.49亿元和0.40亿元[1]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24.47亿元,同比下降6.30%,其中工业汽轮机业务收入19.82亿元,同比增长6.25%[1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工业汽轮机业务在手订单金额超过60亿元,燃气轮机业务在手订单金额超过10亿元[22] - 2025年1-6月主营业务毛利率26.96%,较2024年度19.21%提升7.75个百分点[21] 应对措施与发展战略 - 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工业驱动汽轮机收入占比从2024年40%提升至2025年一季度50%[17] - 实施精益管理,2025年一季度制造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下降约2个百分点[17] - 开拓海外市场,2024年承接驱动汽轮机订单2.85亿元,同比增长26%[36] - 发展服务业务,汽轮机服务业务毛利额从2022年6399.57万元上涨至2024年13226.87万元,复合增长率43.76%[37] - 把握设备更新、节能改造、余热利用等增长点,预计年均新增2亿元订单[25]
海联讯: 关于杭州海联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换股吸收合并杭州汽轮动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审核问询函之回复报告(修订稿)
证券之星· 2025-09-03 13:11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主营业务涵盖工业汽轮机、燃气轮机、发电机、水轮机等装备产品的设计、制造、安装、运维 [2] - 工业汽轮机业务收入占比持续超过67% 其中工业驱动汽轮机占44.05%、36.30%和43.65% 工业发电汽轮机占33.61%、38.57%和28.79% [4][5] - 在国内工业驱动汽轮机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50% 是少数可与国际顶尖厂商同平台竞争的国产厂商 [10][29] 财务表现与经营业绩 - 报告期毛利额持续下降 分别为12.94亿元、11.78亿元和9.39亿元 毛利率分别为29.30%、26.78%和21.21% [2][12] - 净利润分别为7.08亿元、7.36亿元和6.38亿元 少数股东损益分别为1.03亿元、1.49亿元和0.40亿元 [2]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24.47亿元同比下降6.30% 但工业汽轮机业务收入增长6.25%至18.66亿元 [17] 产品与技术优势 - 工业汽轮机按API612国际最高标准设计制造 转子精度达0.02mm 叶片轮廓度±0.05mm [28][29] - 累计获得1项国际首台套产品认定、8项国内首台套产品认定 包括全球最大功率10万千瓦驱动用工业汽轮机 [26][27][29] - 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重点研发平台 技术团队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 [24][27] 市场竞争与行业环境 - 全球汽轮机市场规模283.75亿美元 预计2032年达337.52亿美元 年复合增速2.19% [6][23] - 国内市场规模346亿元 其中电力领域197.10亿元 工业驱动领域78.84亿元 [6] - 行业呈现高度集中格局 由东方电气、上海电气、杭汽轮和哈尔滨电气四家主导 [10] 国际合作与自主研发 - 与西门子能源签订20年技术许可协议 合作开展SGT-800和SGT5-2000E燃气轮机业务 [37][38] - 自主研发燃气轮机于2025年1月完成首次点火试验 西门子能源未提出异议 不存在侵权风险 [2][20] - 合作模式与电气风电类似 许可费用根据采购量及合同约定计算 [39] 业务发展策略 - 推进精益管理 2025年一季度制造费用占比下降2个百分点 综合毛利率提升至26.44% [12][16] - 加快海外市场拓展 2024年驱动汽轮机海外订单增长26%至2.85亿元 进入沙特、印尼等市场 [32][33] - 布局设备更新市场 预计年均承接20台机组更新订单 潜在规模2亿元 [23] 订单与持续经营能力 - 截至2025年6月末工业汽轮机在手订单超60亿元 燃气轮机在手订单超10亿元 [20] - 服务业务毛利额从2022年6399.57万元增长至2024年1.2亿元 成为新增长点 [33] - 存续公司备考总资产179.26亿元 营业收入68.67亿元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5.49亿元 [45]
杭汽轮B: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关于杭州海联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换股吸收合并杭州汽轮动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审核问询函之回复报告》之专项核查意见(修订稿)
证券之星· 2025-09-03 13:11
公司业务与行业概况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工业汽轮机、燃气轮机、发电机、水轮机等装备产品的设计、制造、安装、运维等[2] - 工业汽轮机产品分为工业驱动汽轮机和工业发电汽轮机两大类 分别应用于工业装置动力驱动和发电领域[4] - 报告期内工业汽轮机及配套业务收入占比持续超过67% 但毛利额从12.94亿元降至9.39亿元 毛利率从29.30%降至21.21%[2][13] - 2024年汽轮机产销量下降20%以上 主要受双碳政策、新能源机组挤压传统市场及市场竞争加剧影响[2][7] 财务表现分析 - 报告期净利润分别为7.08亿元、7.36亿元和6.38亿元 呈现波动下降趋势[2] - 少数股东损益分别为1.03亿元、1.49亿元和0.40亿元 主要系子公司中能公司业绩波动及股权结构调整所致[2][45] - 2025年一季度综合毛利率回升至26.44% 较2024年度提升7.08个百分点 主要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和精益降本[13][32] - 2025年1-6月工业汽轮机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25% 但燃气轮机业务收入下降65.94%[17] 市场竞争格局 - 全球汽轮机市场规模283.75亿美元 预计2032年达337.52亿美元 年复合增速2.19%[6][21] - 中国汽轮机市场规模346亿元 其中电力领域197.10亿元 工业驱动领域78.84亿元[6] - 行业呈现高度集中格局 由东方电气、上海电气、杭汽轮和哈尔滨电气四家央国企主导[10] - 工业驱动汽轮机领域公司市场占有率超过50% 具备与国际厂商同平台竞争能力[10][27] 技术研发与竞争优势 - 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 累计获得1项国际首台套和8项国内首台套产品认定[22][27] - 工业汽轮机执行API612国际最高标准 具备非标定制化能力 转子精度达0.02mm[26] - 自主研发燃气轮机于2025年1月完成首次点火试验 与西门子能源合作保持稳定[2][19] - 与西门子能源签订技术许可协议 合作模式包括SGT-800和SGT5-2000E燃机技术使用 有效期20年[34][35] 业务发展策略 - 在手订单充裕 工业汽轮机业务订单超60亿元 燃气轮机业务订单超10亿元[19] - 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2024年承接驱动汽轮机订单2.85亿元 同比增长26%[30] - 推进服务业务转型 汽轮机服务业务毛利额从2022年6399.57万元持续增长[31] - 把握设备更新、节能改造机遇 预计年均承接20台机组更新订单 规模约2亿元[21] 收入确认政策 - 汽轮机、燃气轮机产品销售按时点确认收入 水轮发电机组和工程服务按履约进度确认收入[2] - 水轮发电机组业务需经过设计、制造、测试、交付、调试等完整项目周期[47] - 收入确认政策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与同行业公司不存在重大差异[4]
杭汽轮B: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关于杭州海联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换股吸收合并杭州汽轮动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审核问询函中有关财务事项的说明(修订稿)
证券之星· 2025-09-03 13:11
被吸并方经营业绩分析 - 被吸并方主营业务涵盖工业汽轮机、燃气轮机、发电机、水轮机等装备产品的设计、制造、安装、运维等[1] - 报告期各期被吸并方毛利额、毛利率及净利率持续下降 工业汽轮机、配套及备件业务报告期内收入、毛利占比持续在67%以上[1] - 2022-2024年工业汽轮机、配套及备件业务毛利额分别为12.94亿元、11.78亿元和9.39亿元 毛利率分别为29.30%、26.78%和21.21%[1][13] - 2024年汽轮机产销量下降20%以上[1] - 2025年一季度综合毛利率为26.44% 较2024年度提升7.08个百分点[13][39] 汽轮机业务表现 - 工业汽轮机分为工业驱动汽轮机和工业发电汽轮机两大类 分别应用于工业装置驱动和发电领域[6] - 报告期内工业驱动汽轮机占工业汽轮机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33.61%、22.34%、25.13%和27.56%[7] - 2024年工业驱动汽轮机业务收入占比下降 主要受石油、化工等下游应用领域阶段性需求变化影响[7] - 2024年全球汽轮机制造行业市场规模为283.75亿美元 预计到2032年达337.52亿美元 年复合增速2.19%[8][24] - 2024年中国汽轮机制造行业市场规模为346亿元 其中电力领域197.10亿元 工业驱动领域78.84亿元[9] 市场竞争格局 - 全球汽轮机市场竞争呈现"多极化、梯队化"特征 国际龙头企业包括西门子能源、通用电气、三菱重工、曼恩能源等[11] - 中国市场由东方电气、上海电气、被吸并方和哈尔滨电气四家央国企主导[12] - 在工业驱动汽轮机领域 被吸并方2021-2023年产销量占国内主要厂家总产销量的比例超过50%[12][32] - 工业发电汽轮机领域竞争较为激烈 上海电气、东方电气等厂商凭借大型发电汽轮机技术积累进入该市场[12] 财务表现变化原因 - 毛利额、毛利率下降主要受行业竞争加剧及细分产品收入结构性变化影响[13][17] - 2023年工业驱动汽轮机销售均价低于工业发电汽轮机 主要因当年小型工业驱动汽轮机数量较多拉低均价[14] - 受宏观经济波动、"双碳"政策推进、新能源机组挤压传统市场等因素影响 下游客户资本性支出趋于谨慎[15] - 产能利用率下降导致固定成本分摊压力增大 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价格竞争压力增大[16] 应对措施与业务展望 - 被吸并方采取持续研发创新、开发境外市场、拓展存量市场服务业务及推进精益降本等措施[39] - 2025年一季度工业驱动汽轮机收入占比提升至50%左右 制造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下降约2个百分点[1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工业汽轮机业务在手订单金额超过60亿元 燃气轮机业务在手订单金额超过10亿元[22] - 预计设备更新市场每年可承接20台机组更新订单 按每台1000万元计算可新增2亿元订单额[25] - 节能改造与余热利用市场每年可提供约6-7亿订单额 海外市场重点突破东南亚和中东地区[25] 技术优势与创新能力 - 被吸并方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多个创新平台[26] - 累计获得1项国际首台(套)产品认定、8项国内首台(套)产品认定[29][32] - 工业汽轮机执行API612国际最高标准 产品具有高可靠性和优异运行稳定性[30] - 2024年工业透平研发创新团队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30] 西门子能源合作情况 - 被吸并方与西门子能源签订技术合作与许可协议 许可期限20年[40][42] - 合作模式为被吸并方在中国大陆不可转让、无权分许可、非独占地使用相关专有技术[40] - 许可费用根据采购量及合同约定进行计算[40][42] - 西门子能源未就被吸并方自主研发燃气轮机事宜提出异议 不存在侵权风险或潜在纠纷[22][44] - 电气风电与西门子存在类似技术许可协议 但具体条款不可比[44] 子公司业务与关联交易 - 各子公司业务明确区分 包括辅机生产、仪控柜销售、配件制造、铸锻件生产、燃气轮机服务等[52][53] - 2023年度少数股东损益增加主要因中能公司少数股东持股比例上升及净利润增加[55] - 2024年度少数股东损益减少主要因中能公司搬迁处置收益和偶发性赔偿金收入减少[56] - 被吸并方与子公司关联交易内容主要包括燃机及配件、汽轮机、铸锻件、控制系统等[57] - 2023年被吸并方销售给新能源公司的交易增加 主要因燃机业务转移至新能源公司[57] 境内外业务分布 - 报告期内境内销售收入占比均在90%以上 境外销售规模较小[46] - 境外销售区域主要集中于东南亚、中东、欧洲等地区[46] - 2022-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持续增长 从549,569.32万元增至660,014.71万元[46] - 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持续盈利 营业利润分别为65,341.17万元、67,084.88万元和58,593.30万元[48] 交易影响分析 - 交易后存续公司资产总额从67,401.87万元增至1,792,610.11万元[50]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从49,206.60万元增至944,666.77万元[50] - 营业收入从22,805.81万元增至686,697.31万元[50] - 利润总额从2,102.23万元增至65,853.18万元[50] - 基本每股收益从0.03元/股增至0.36元/股 净资产收益率从1.93%增至6.21%[50]
杭汽轮B: 关于杭州海联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换股吸收合并杭州汽轮动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审核问询函之回复报告(修订稿)
证券之星· 2025-09-03 13:11
公司业务与行业背景 - 杭州汽轮动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工业汽轮机、燃气轮机、发电机、水轮机等装备产品的设计、制造、安装、运维等 [2] - 公司工业汽轮机产品按驱动对象分为工业驱动汽轮机和工业发电汽轮机两大类 工业驱动汽轮机主要用于驱动压缩机、鼓风机、泵等旋转机械 应用于炼油、化工、化肥、建材、冶金等工业领域 工业发电汽轮机主要用于驱动发电机并同时提供热能 应用于工业企业自备电站、热电联产工程、余热回收发电等领域 [4] - 报告期内工业驱动汽轮机业务占工业汽轮机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44.05%、36.30%和43.65% 其他业务(包括铸锻件、辅机、备配件等)占比分别为22.34%、25.13%和27.56% [5] 市场状况与竞争格局 - 2024年全球汽轮机制造行业市场规模为283.75亿美元 预计到2032年达337.52亿美元 年复合增速2.19% [6] - 2024年我国汽轮机制造行业市场规模为346亿元 其中电力领域市场规模约197.10亿元 工业驱动领域市场规模约78.84亿元 [6] - 全球汽轮机市场竞争呈现"多极化、梯队化"特征 国际龙头企业包括西门子能源、通用电气、三菱重工、曼恩能源等 [9] - 中国汽轮机行业呈现高度集中市场结构 由东方电气、上海电气、杭汽轮和哈尔滨电气四家央国企主导 [10] - 在工业驱动汽轮机领域 杭汽轮市场占有率保持领先 2021-2023年其工业驱动汽轮机销量占国内主要厂家总销量比例超过50% [10] 经营业绩表现 - 报告期各期公司毛利额、毛利率及净利率持续下降 工业汽轮机、配套及备件业务毛利额分别为12.94亿元、11.78亿元和9.39亿元 毛利率分别为29.30%、26.78%和21.21% [2] - 2024年汽轮机产销量下降20%以上 [2] - 报告期各期净利润分别为7.08亿元、7.36亿元和6.38亿元 少数股东损益分别为1.03亿元、1.49亿元和0.40亿元 [2]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24.47亿元 同比下降6.30% 其中工业汽轮机、配套及备件业务收入19.82亿元 同比增长6.25% 燃气轮机及备件业务收入1.88亿元 同比下降65.94% [17] - 2025年1-6月主营业务毛利率26.96% 较2024年度提升7.75个百分点 [19] 技术合作与自主研发 - 公司通过采购西门子能源的燃机核心机、完成本体之外的设备设计加工和配套工作等方式开展燃气轮机业务 报告期各期毛利率分别为8.77%、9.53%和8.85% [2] - 西门子能源与公司签订技术合作与许可协议 约定公司在中国大陆不可转让、无权分许可、非独占地使用相关辅助设备和专有技术等 [2] - 公司正在加快自主燃气轮机整机试验和示范应用 相关产品于2025年1月顺利完成首次点火试验 [2] - 与西门子能源的合作协议有效期20年 合作保持稳定 西门子能源未就自主研发燃气轮机事宜提出异议 [20] 业务发展策略 - 公司采取持续研发创新、开发境外市场、拓展存量市场服务业务及推进精益降本等措施应对市场变化 [31] - 2025年一季度工业驱动汽轮机收入占比提升至50%左右 制造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下降约2个百分点 [1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工业汽轮机业务在手订单金额超过60亿元 燃气轮机业务在手订单金额超过10亿元 [20] - 公司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2024年承接驱动汽轮机订单2.85亿元 较2023年同期增长26% [33] 技术创新与竞争优势 - 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浙江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多个创新平台 [24] - 累计获得1项国际首台(套)产品认定、8项国内首台(套)产品认定 [26] - 在恒力石化年产150万吨乙烯项目中研制驱动裂解气压缩机用10万千瓦等级汽轮机 为现行在运的全球最大功率驱动用工业汽轮机 [27] - 工业汽轮机按照API612国际最高标准进行设计、制造和检验 [29] - 2024年工业透平研发创新团队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