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消费

搜索文档
年轻人生活方式报告③|七成受访者为“影视IP”安排旅行
新京报· 2025-07-23 09:56
年轻人消费趋势 - 64%受访者选择购买本地农产品和有机食品,体现对"产地透明、安全健康"产品的青睐[2][8] - 二手平台交易、拒绝过度包装、重复利用可回收商品的占比均达五成以上[8] - 79%的Z世代和81%的千禧一代认为企业应提供更便利的可持续选项[5] - 环保行为在一线至县域分布均衡,县域在购买本地农产品(66.27%)和使用新能源交通工具(56.63%)上反超一线城市[9] 文旅产业变革 - 70.73%受访者会为影视/动漫/游戏内容安排旅行,其中23.48%经常打卡[17] - 宜宾"哪吒行宫"因《哪吒2》单日游客峰值达8000人次,接待量同比增300%[13] - 山西因《黑神话:悟空》搜索量飙升,"跟着悟空游山西"成爆款路线[13] - 30岁以下年轻游客占暑期出行人群56%,三线以下城市成"情绪型目的地"新爆点[19] 理财行为演变 - 64.05%受访者以储蓄为主要理财方式,股票/银行理财/保险占比均超50%[27] - 18-25岁群体对黄金偏好达46.37%,因其"安全感"与"投资门槛低"特性[27] - 新一代"理财三金"定义为货币基金、债券基金、黄金ETF,取代传统黄金饰品[24] - 宁波银行通过趣味信用卡产品、场景化分期优惠推动理财平民化[28] 消费理念升级 - "物尽其用"成为64%年轻人的生活哲学,可持续消费从口号变为日常选择[5][8] - 精算消费兴起:追求性价比与回报率,房产被纳入资产配置评估体系[23] - 社交平台成为理财启蒙新场景,理财App引入"梦想账户"等情绪化标签[28]
“绿色降温”受青睐 热浪催生“新刚需”
中国新闻网· 2025-07-18 18:06
绿色降温产品市场 - 消费者更愿意为环保材料买单,推动可持续消费新习惯 [1] - 生物降解冰袋、植物纤维速干衣、无氟制冷剂冷风机、冰感纳米降温背心等产品市场表现强劲 [1] - 绿色降温产品不仅提升了客单价,也为品牌讲环保故事创造了空间 [1] 清凉经济新趋势 - 消费者更愿为健康安全、环保节能、创新功能的产品和服务支付更高价格 [1] - 避暑青旅、森林民宿、高海拔山地营地受到年轻人喜爱 [1] - 遮阳伞、防晒衣、便携风扇、冷敷贴等单品在电商平台热销 [1] 家电销售增长 - 京东线下自营门店空调销售量同比增长超200% [2] - 重庆、北京、青岛、沈阳、江苏等地因高温天气,空调销售格外火爆 [2] - 便携式降温设备成新宠,各类创意消暑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 [2] 家电功能需求变化 - 消费者对家电产品功能需求愈发多样化,注重健康、智能、节能 [2] - 语音交互、防直吹、无风感成为消费者选购空调的重要考量因素 [2] 体育消费新趋势 - 室内运动场馆夜间场次预约量激增,商场溜冰场热度攀升 [2] - 攀岩馆、游泳馆营业时间延长至凌晨 [2] - 运动避暑正在成为新刚需,体育产业正在建立气候响应型商业模式 [2] 高温催生新经济形态 - 高温成为新经济形态的诱发器,催生或推动一批新产业和商业模式发展 [2] - 多元化、个性化消费趋势凸显 [2]
全球棕榈油酸市场核心生产商排名及市场占有率
QYResearch· 2025-07-11 17:28
棕榈油酸市场概况 - 棕榈油酸是一种天然单不饱和脂肪酸,广泛存在于海洋鱼油、乳制品和植物油中,具有抗炎、促进新陈代谢和皮肤健康等生物学功能 [1] - 预计2031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0.9亿美元,2025-2031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7.8% [1] - 植物来源产品占据79.4%的市场份额,膳食补充剂是最大下游应用领域,占比55.0% [7][9] 市场竞争格局 - 2024年全球前四大生产商(甘肃艾康沙棘、新疆慧华、山西五台山、Wiley Companies)合计市场份额达72.0% [5] - 行业集中度高,前8强厂商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基于2025年调研数据) [3] 核心驱动因素 - 健康饮食趋势推动需求:棕榈油酸在心血管健康、胰岛素敏感性和抗衰老方面的功效促进其在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中的应用 [10] - 环保消费升级:植物源和海洋源产品符合可持续消费理念,化妆品和食品行业对天然成分偏好形成增量需求 [10] - 医学研究背书:改善脂肪消耗、调节胆固醇等科学证据增强医疗保健领域应用潜力 [10] 行业发展瓶颈 - 生产工艺复杂:提取精制技术要求高,设备投资和能耗导致运营成本压力 [11] - 原料供应制约:棕榈油等原料质量波动和供应限制影响规模化生产 [11] - 环保合规压力:热带雨林砍伐等环境问题推高企业可持续发展成本 [12] 未来趋势 - 应用场景拓展:功能性食品和健康饮品需求增长,尤其在欧美和亚太地区 [13] - 技术进步:提取工艺优化降低生产成本,促进食品/化妆品领域普及 [13] - 美容市场潜力:保湿抗衰特性推动在天然护肤品中的渗透率提升 [13] 研究机构背景 - QYResearch成立于2007年,覆盖160个国家,在30多国设有分支机构,专注细分行业调研 [20][21] - 报告数据被BBC、陶氏化学、安永等国际机构引用,涉及建筑机器人、医美原料等多个领域 [22][23][24]
品牌完美人设,正在劝退年轻人
36氪· 2025-06-24 10:38
消费趋势转变 - 年轻消费者通过购买二手古着、瑕疵手作和撕拉片等"缺陷品"来彰显个性,形成新的消费潮流 [1][2] - 消费心理从"功能满足"转向"自我表达",消费者将"缺陷"视为独特性和真实体验的象征 [5] - Z世代推动消费趋势向"可持续个性化"转变,将复古单品作为自我风格的独特注脚 [8] 行业数据与市场表现 - 全球古着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达2180亿美元,增速是传统服装行业的11倍 [6] - 撕拉片因色偏、漏光等"缺陷"成为年轻人记录生活的新宠,其不可复制的随机性吸引Z世代 [5] - 错版钱币因铸造或印刷过程中的"失误"而具有稀缺性和独特审美价值,在收藏市场受青睐 [10] 品牌策略与产品设计 - 顶级品牌如三宅一生和山本耀司通过"不完美"设计(如褶皱、反时尚美学)形成独特品牌符号 [14] - 日本设计师吉冈德仁的"雨"系列玻璃器皿保留吹制时的气泡与水痕,将"不完美"转化为艺术表达 [16] - 运动鞋品牌Allbirds通过"缺陷共创"模式,将消费者吐槽转化为限定款设计元素,打造爆款 [20] 营销沟通与用户关系 - 品牌如Aerie、Skims和Patagonia通过"反滤镜"营销(如真实模特、二手平台)提升消费者信任 [17] - "反滤镜"营销打破传统完美宣传,满足消费者对真实感和情感共鸣的需求 [19] - 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从"单向输出"转向"缺陷共创",激发消费者参与产品塑造的热情 [22] 品牌价值与商业本质 - 品牌需从"利用缺陷讲故事"进化到"接纳真实做自己",以赢得消费者信任 [13] - "不完美美学"是对"真实商业"的回归,消费者更看重品牌的情感价值而非完美商品 [23] - 年轻消费者对"缺陷品"的追捧倒逼品牌重新审视价值主张和营销策略 [24]
关税重压撕裂利润幻象,Lululemon股价暴跌逾两成
搜狐财经· 2025-06-07 11:10
公司表现 - 公司股价在2025年6月5日美股盘后交易中暴跌23%,从每股330美元跌至256美元,市值蒸发数十亿美元 [1] - 当季财报显示销售与盈利双双不及预期,美洲市场可比销售额下滑尤为显著 [3] - 管理层试图通过温和涨价对冲成本,但市场对其消费力枯竭持冷眼旁观态度 [3] - 公司面临销售乏力与运营成本飙升的双重压力,高估值泡沫被快速戳破 [1] 行业影响 - 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征收30%关税,其他亚洲国家商品追加10%关税,严重依赖亚洲供应链的服装品牌成本结构直接推高 [3] - 从耐克、阿迪达斯到Under Armour,全球服装零售板块在2025年遭遇不同程度的业绩收缩与市场动荡 [6] - 生成式AI与元宇宙热潮对传统线下品牌价值形成挤压,品牌面临数字资产化的战略焦虑 [6] - 服装业成为贸易保守主义打击的低科技目标,缺乏核心技术壁垒与产业安全议价能力 [6] 供应链挑战 - 特朗普贸易政策扩大至整个亚洲低成本制造体系,打乱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出口的完整链条 [5] - 通过越南、孟加拉等中转国规避关税的策略失效,品牌商被迫重新评估全球生产分布 [5] - 全球制造成本高企,重新迁移工厂将面临成本定时炸弹 [5] 宏观环境与估值 - 高估值消费品牌在宏观环境反转中表现脆弱,依赖高价不敏感客户的估值模式受到挑战 [5] - 消费信心疲软、信用卡违约上升、美国家庭可支配收入缩水,核心客户出现退订、等待打折、转投替代品行为 [5] - 品牌光环无法对抗宏观冷风,依赖情绪价值和品牌幻想的估值模式在衰退阴云中被反噬 [5] 政策与战略调整 - 全球化红利退潮,政策风险成为品牌命运的最大变量 [8] - 公司需从去中国化供应链转向去高端化品牌战略,应对不可预测的宏观风暴 [8] - 特朗普关税加码是对亚洲制造的制度排斥,也是对美国本土企业的隐形税收 [8] - 依赖全球分工体系的品牌需重新评估供应链+品牌+故事的护城河模式 [8]
有人做蚕的生意年入千万
投中网· 2025-06-04 13:47
核心观点 - 蚕正在成为10后家庭的"新三件套",从教育工具演变为情感陪伴和消费新宠,带动萌宠经济与可持续消费的新风口 [4][12] - 2023年"儿童蚕具套装"电商销量同比增长327%,"亲子养蚕"短视频话题播放量达8.6亿次,显示市场爆发式增长 [4] - 传统蚕桑产业被教育需求重塑,形成从养殖到研学的完整产业链,年销售规模达千万元级别 [14][19][21] 市场需求驱动因素 - **教育价值**:蚕被写入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材,其28天生命周期成为观察生物蜕变的天然教具,实现"动手+动脑"学习模式 [9] - **情感需求**:蚕以"低科技高情感"属性填补城市儿童自然接触空白,蚕咀嚼桑叶的白噪音具有治愈效果,成为新型社交货币 [10] - **成本优势**:饲养成本仅几十元(蚕卵+桑叶),空间占用小且无异味,适合城市家庭,相较猫狗宠物更易普及 [11] 行业商业化路径 - **产品创新**:开发带气孔的"塑料饭盒"包装解决运输难题(成本超蚕卵桑叶总和),成活率显著提升 [18][19] - **技术升级**:与浙江大学合作培育彩色蚕茧品种,差异化产品提升溢价能力 [21] - **渠道拓展**:从淘宝店铺("蚕菇凉")扩展到盒马等商超渠道,日均供应桑叶500斤+活蚕10万条 [14][19] 典型企业案例 - 杭州耕耘生态农业公司从30万元年销售额增至700万元,年销售蚕1亿条,为全国学校提供教学产品及服务 [19][21] - 早期行业痛点包括:运输中蚕死亡率达30%(36小时存活限制),桑叶保鲜时效性要求高(5月高温易腐烂) [15][17] - 价格战阶段后转向价值竞争,通过基因技术、社交媒体营销(小红书教程)建立壁垒 [21] 市场格局演变 - 赛道从冷门转向拥挤,农产品商、教具商、盒马等零售巨头纷纷入局 [21] - 低价竞争存在乱象:9.9元包邮产品使用未消毒野生蚕卵(成活率<30%) [21] - 行业向标准化发展,形成"养殖-教具-研学"的完整商业生态 [14][19]
2025年奢侈品行业网络营销监测报告
艾瑞咨询· 2025-05-10 17:05
行业趋势 - 中国内地个人奢侈品市场销售额近十年整体呈增长态势,预计2030年将成为全球最大奢侈品市场,市场份额达25% [1][3] - 消费者偏好从"符号消费"转向"生活方式与文化共鸣"、"体验溢价",可持续消费和科技赋能体验成为重要趋势 [1][3] - 2025年1-2月奢侈品行业网络广告投入指数同比增长1.2%,达近四年同期峰值,投放高峰与节假日消费高峰紧密相关 [8] 市场规模与需求变化 - 中国内地个人奢侈品市场消费潜力大,2030年或超越美国、欧洲成为全球最大单一市场 [1][3] - 消费群体结构变化明显,年轻化、理性化趋势显著,炫耀性消费减弱,情感与身份认同增强 [2][33] - 消费者需求向品质、文化、个性体验转变,功能需求升级 [2][33] 广告投入趋势 - 2025年1-2月奢侈品行业网络广告投入指数同比温和增长1.2%,欧莱雅集团以近1.2亿投入指数蝉联行业首位 [8][11] - TOP15广告主中12个对比去年同期排名变动,市场竞争激烈且动态变化 [11] - 广告投放呈周期性变化,1月、5月、9月出现投放高峰,与节假日消费高峰正相关 [8] 投放终端与媒体选择 - 广告投放向OTT端转移,OTT端投入指数占比提升15.5%,移动端仍是主投终端 [18] - 视频网站以67.7%的投入占比居首,全屏广告、视频贴片广告合计占比超80% [18] 创意趋势 - 本土明星代言仍是品牌拓展受众的重要方式,体育明星如郑钦文成为合作新热点 [21] - 节日期间品牌以礼盒装、节日限定装为营销重点,通过"限量设计+文化符号"提升吸引力 [24] - 品牌自播成为美妆类奢侈品重要营销手段,资生堂、纪梵希等通过直播增强信任并刺激购买 [27] - 时装秀场直播打破时空限制,实时传递时尚理念并增强消费者互动 [29] 营销策略 - 用户分层驱动营销精细化,品牌需依用户分层制定差异化策略以满足不同客群需求 [2][33] - 奢侈品营销需平衡短期流量与长期价值,通过精准投放、热点借势获取短期流量,借助品牌心智沉淀、IP塑造实现长期价值 [36] - 线上精细化运营与线下场景化升级结合,构建全渠道整合营销生态 [36] 典型品牌案例 - 劳力士整合多渠道资源,线上投放工艺展示广告,线下赞助高端体育赛事与艺术活动,强化高端品牌心智 [46] - MiuMiu启用新生代明星,通过社媒传播打造热门话题,吸引年轻客群并实现品牌形象焕新 [49] - MiuMiu举办限时定制、春节快闪等活动,联动线上宣传,提供沉浸式体验并增强品牌粘性 [51] 广告投入榜单 - 美妆香水类:兰蔻菁纯臻颜精萃乳霜以3690.4万投入指数居首,SK-II LXP全国区心面量以3409.9万紧随其后 [55] - 珠宝腕表类:浪琴康卡斯复刻系列以422.1万投入指数居首,宝格丽Serpenti系列以417.4万次之 [56] - 鞋服箱包类:PRADA箱包以199.7万投入指数居首,路易威登箱包以139.0万次之 [57]
《食品产业变革与消费趋势分析报告(2025)》发布
消费日报网· 2025-04-15 11:27
产业现状与规模 - 2024年规上食品加工企业达43万家,总产值超9万亿元,保持个位数平稳增长 [4] - 预制菜、植物基食品、宠物食品等细分领域增长迅猛,引领行业增长 [4] - 食品产业聚集度提升,百亿级企业及头部企业营收占比持续增长 [4] 产业结构与区域格局 - 深加工比例从农产品粗加工为主提升至2023年底的42% [4] - 功能食品、宠物食品增速高于传统粮油及主食产品 [4] - 山东、河南、广东等传统粮油产区占比下降,四川成都郫县、广西柳州等特色食品产区快速增长 [4] 技术创新与智能制造 - 合成生物学技术规模化量产,细胞培养肉技术产业化元年即将到来,部分成本已低于传统肉制品 [5] - 工业5.0智能工厂中食品机器人协同范式密度达150台/万人,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追溯 [5] - 乳制品、饮料、复合调味品等领域实现标准化、工业化、自动化生产,部分工厂达到全自动无人工厂水平 [4] 消费趋势变化 - 健康诉求转向科学量化,精准营养需求强化,如高蛋白食品、低GI食品等 [6] - 便捷需求催生"碎片化餐饮革命",预制菜满足年轻人和餐饮企业节省时间、稳定品质的需求 [6] - 情感价值成为新支付货币,国货国潮文化与食品结合紧密,消费者愿为文化附加值买单 [7] 可持续与数字化影响 - 可持续消费理念落地,植物基替代动物源、细胞培养与植物基混合应用减少碳足迹 [7] - 数字化重塑消费全旅程,VR技术展示食物营养成分,智能终端将厨师经验标准化融入设备 [7] - "Z世代"在直播带货、知识性吃播中消费转化率高,"银发族"特医食品需求成为刚需 [8] 未来发展方向 - 精准营养工业化,特医食品部分纳入医保,预计明年更多产品进入医保目录 [9] - 蛋白质来源革命,细胞肉培养成本下降将引发第三次食品生产革命 [9] - 人机共烹时代来临,智能终端与味觉数据库结合,重新定义厨房边界 [9] - 负碳消费闭环推进,2025年食品碳标签有望接入全国碳交易市场 [9] - "食品即服务"理念兴起,行业将更关注可玩性和情绪价值 [9]
【好礼】查收低碳消费指南,兑20元微信立减金
中国建设银行· 2024-11-07 15:34
可持续消费活动 - 公司推出低碳抽奖活动 首次免费参与 至高可抽取6 66元微信立减金 [4] - 活动时间为2024年11月1日至2024年12月10日 [6] - 提供不同面额微信立减金 包括满5元可用 满10元可用 满99元可用 均为借记卡专享 [7] 低碳生活方式推广 - 倡导优先选择低碳商品 如替换装和补充装产品 [8][9] - 每次线上支付可减碳2g 每份电子账单可减碳39g [10] - 鼓励用户拥抱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11] 平台参与方式 - 用户可通过中国建设银行APP参与 路径为底部【生活】频道→【福利天天有】→"低碳生活" [12] - 平台提供多种低碳福利活动 包括大额券抢兑和1元抢好物 [12] 品牌宣传 - 强调"美好未来 共同创造"的品牌理念 [11] - 通过官方公众号提供账户查询 生活缴费 投资理财等服务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