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创新药出海

搜索文档
对外授权交易火了,带来的不只是创新药企收入有了,这一领域公司正受益
第一财经· 2025-09-06 16:41
药明生物在创新药对外授权中的市场地位 - 药明生物参与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项目中约70%的CDMO合作份额 [2] - 超90%的项目在交易完成后仍继续与药明生物合作 [2] - 60%的项目买家为全球大型跨国药企 [2] 创新药出海对药明生物业务的积极影响 - 项目出海后订单金额可能从千万元级人民币提升至千万美元级(例如1000万元人民币→1000-2000万美元) [3] - 海外药企收购中国项目后加大与药明生物合作 使原仅面向中国的项目扩展至全球市场 [3] - 新增项目转移机会:买方为药明生物现有客户时 会将收购项目转入公司合作体系 [3] 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市场现状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总金额达660亿美元 [5] - 中国生物医药市场规模跃居全球第二 [5] - 跨国药企对中国创新药态度转变:从"戴有色眼镜"转为主动来华"淘金" [7] 药明生物的核心竞争优势 - CMC(化学成分生产和控制)质量被认定为创新药出海成败关键 [5] - 具备覆盖细胞株构建、病毒清除、分析表征及GMP生产的全链条能力 [5] - 通过客户尽调环节可比市场提前2-3个月掌握药物出海动向 [6] 行业发展趋势与战略方向 - 创新药出海需要系统能力支撑 包括CMC、资源、战略和生产一体化 [7] - 药企通过授权获得首付款与里程碑付款 反哺行业持续发展 [7] - 医药外包行业通过加速实验室到商业化进程创造市场机遇 [5]
对外授权交易火了 带来的不只是创新药企收入有了 这一领域公司正受益
第一财经· 2025-09-05 15:52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药明生物为生物药发现、开发及生产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 [3] - 公司参与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项目中70%的CDMO合作出海案例 [2] - 超90%的项目在交易完成后客户继续选择与公司合作 [2] - 60%的项目买家为全球大型跨国药企 [2] 创新药出海带来的业务机遇 - 海外药企收购中国项目后可能加大与公司合作力度 [3] - 项目从仅定位中国市场转为全球市场后订单金额显著提升:例如从一千万元人民币可能提升至一千万甚至两千万美元 [3] - 部分原非合作项目因买方为公司客户而转移至公司合作 [3] - 公司可能比市场提早两三个月了解药物出海动向因买卖方均为客户 [5] 行业发展趋势与市场环境 - 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呈现井喷态势 2025年上半年总金额接近660亿美元 [4] - 跨国药企对中国创新药认可度发生重大变化从"戴有色眼镜"转为"中国市场淘金" [6] - 中国生物医药市场规模跃居全球第二 [4] - 创新药出海热度预计将持续一段时间 [5] 技术能力与行业要求 - CMC质量是创新药出海成败关键涉及细胞株构建、病毒清除、分析表征及GMP生产等环节 [4] - 优质CMC能力可加速监管审批保障生产稳定性降低买家风险并提升交易价值 [4] - 创新药出海需要系统能力支撑包括CMC、资源、战略和生产等全方位能力 [6] - 医药外包企业通过加速创新药从实验室到商业化推进创造市场机遇 [4]
对外授权交易火了,带来的不只是创新药企收入有了,这一领域公司正受益
第一财经· 2025-09-05 14:56
行业趋势 - 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热度持续 对外授权总金额在2025年上半年接近660亿美元 [3] - 全球市场对中国创新药认可度提升 跨国药企从“戴有色眼镜”转变为积极来华“淘金” [4] - 创新药出海不是单点突围 需要系统能力支撑包括CMC质量、资源战略和生产环节 [4] 公司业务 - 药明生物为生物药发现、开发及生产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 在CDMO合作出海的中国资产中参与占比达70% [1] - 超90%的项目在交易完成后客户继续选择合作 60%的项目买家为全球大型跨国药企 [1] - 公司可能比市场提早两三个月了解药物出海动向 因买卖方尽职调查会涉及公司 [4] 业绩驱动 - 项目被收购后从定位中国市场变为全球市场 订单金额可能从一千万元人民币提升至一千万甚至两千万美元 [1] - 海外药企收购中国项目后反而加大合作 部分新项目也会转移到公司合作 [1] - 优质的CMC能力能加速监管审批和保障生产稳定性 从而降低买家风险并提升交易价值 [3][4] 市场机遇 - 创新药企对速度与质量的追求给医药外包行业创造市场机遇 [3] - 创新药出海可让企业获得不菲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 实现产品价值并反哺行业发展 [4] - 细胞株构建、病毒清除、分析表征及GMP生产等环节是生物药出海项目的痛点 [3]
医药健康:2025年秋季策略会速递:创新药BD:趋势向上,热点扩散
华泰证券· 2025-09-01 16:34
核心观点 - 国产创新药对外授权(BD)交易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2025年初至8月27日已达成83项交易(同比增长57%) 总金额达845.31亿美元(同比增长185%) 首付款43.21亿美元(同比增长165%)[2][8] - 创新药出海热点从肿瘤双抗扩散至自免、肿瘤ADC、代谢三大赛道 国产创新药在全球BD交易中占比显著提升 项目数量占比超15% 金额占比超50%[2][10] - 自免领域国产创新药在双抗等下一代疗法研发进度位列全球第一梯队 部分前沿靶点具备全球独家性[2][22] - 肿瘤ADC领域国产管线数量占全球近50% 在ADC迭代升级的新方向上布局丰富[3][29] - 代谢领域GLP-1类药物市场潜力巨大 2024年全球销售额突破500亿美元 国产创新药凭借高研发效率和性价比为MNC提供多样化资产选择[4][30] 国产创新药BD出海表现 - 2025年全球创新药BD交易数量540项(同比增长24%) 总金额1634.10亿美元(同比增长73%)[8] - 国产创新药BD出海交易数量83项(同比增长57%) 超过2024年全年92项的90% 总金额845.31亿美元(同比增长185%) 是2024年全年488.13亿美元的1.73倍[8] - 重磅交易(总金额10亿美元以上或首付款2亿美元以上)达17笔 在全球创新药BD重磅项目中占比提升至35%[10] - 国产创新药在全球BD交易中地位显著提升 项目数量占比从2019年3%升至2025年15%以上 金额占比从2019年1%大幅提升至2025年50%以上[10] 自免领域发展机遇 - 自免为全球第二大治疗领域 2028年预计占药物总额10.7% 2024年全球销售额TOP100药物中自免药物占21个 总销售额超1000亿美元[17] - 现有单抗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方面存在局限 已有4款自免单抗历史年销售额逾百亿美元[17] - 升级方向包括靶点联合(如TSLP/IL-13双抗)、长效化(给药间隔延长至6个月)、口服剂型(如IL-23环肽)[2][24] - 国产创新药在前沿靶点布局全球领先 如康诺亚TSLP/IL-13双抗、先声药业TL1A/IL-23p19双抗、恒瑞医药IL-36/IL-23p19双抗等[22] 肿瘤ADC领域优势 - 全球已有18款ADC获批上市 2024年有6款ADC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 IO+ADC逐渐成为肿瘤治疗共识方案[25] - 国产ADC研发实力强劲 全球在研ADC资产近1500项 其中中国企业原研700+项 占比近50%[29] - 国产ADC出海交易数量占比逐年攀升 2023-2025年均在40%左右[29] - 升级方向包括新靶点(如CDH17、EGFR/HER3)、新载荷(如双毒素、分子胶)、双靶点、双载荷等[29] 代谢领域GLP-1机会 - GLP-1类药物市场空间广阔 2024年全球销售额突破500亿美元 2030年有望超1300亿美元[30] - 竞争格局尚未定型 除礼来、诺和诺德外 MNC大多处于研发早期甚至无布局[4][30] - 研发方向包括长效化(月制剂)、口服小分子、多靶点(GLP-1/GIP/GCGR)、组合疗法(胰淀素、CB1)、适应症拓展(心血管、MASH等)[32] - 国产GLP-1交易活跃 2023年11月诚益生物GLP-1小分子授权阿斯利康(总金额20.1亿美元) 2024年5月恒瑞医药3款GLP-1产品授权贝恩资本(总金额60.35亿美元) 2024年12月翰森制药GLP-1小分子授权默沙东(总金额20.12亿美元)[32]
最高涨超1600%!上市潮、上涨潮、出海潮!这一板块,彻底火了!
证券时报· 2025-08-30 20:32
核心观点 - 港股18A生物科技公司2025年表现强劲 上市数量增加 股价大幅上涨 出海交易活跃 反映行业创新实力提升和投资者信心增强 [1][2][5][7][9][10] 上市潮 - 2025年港股新上市58家公司中18A公司占10家 首日涨幅前6名中5家为18A公司 [2] - 中慧生物IPO获超4000倍超额认购 金额超2000亿港元 银诺医药获5341倍超额认购 金额超3000亿港元 [2] - 港交所新增50家18A和18C公司申请 目前49家已递表 其中20家处理中 27家失效 1家撤回 1家通过聆讯 [2] - 后备上市力量包括英矽智能和科望医药等明星项目 [3] - 预计港股18A公司数量明年突破100家 [4] 上涨潮 - 已上市77家18A公司中17家涨幅超200% 26家涨幅在100%-200%之间 [5] - 北海康成涨幅达1644% 总市值约11亿港元 三款罕见病产品进入商保创新药目录初审 [5] - 77家公司中仅10家股价下跌 同源康医药跌幅最大超68% [6] 出海潮 - 18A公司通过向海外药企授权实现出海 荣昌生物将RC28-E注射液授权给参天中国 获得2.5亿元首付款 最高5.2亿元里程碑付款和5.25亿元销售里程碑付款 [7][8] - 乐普生物与ArriVent达成协议 最高可获得12亿美元付款 已收到首付款 [8] - 科伦博泰生物与Harbour BioMed授予Windward Bio独家许可 最高可获得9.7亿美元付款 已收到首付款 [8][9] - 2025年一季度中国对外授权交易金额占全球近60% 创新药在海外MNC中5000万美元以上首付款项目比例从2020年4%提升至42% [10] 行业背景 - 18A公司指2018年后港股上市的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 此前受冷落但2025年实现翻身 [1] - 中国药企自2015年医改后从仿制转向创新 完成从模仿到源头创新的蜕变 具备国际竞争力 [9][10] - 国内创新药进入批量收获阶段 临床数量全球前列 覆盖热门靶点 拥有原创性靶点/药物 [10]
最高涨超1600%!上市潮、上涨潮、出海潮!这一板块彻底火了!
证券时报· 2025-08-30 20:26
港股18A公司市场表现 - 港股18A公司(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在2025年资本市场表现强劲,一扫过去数年颓势,出现上市潮、上涨潮和出海潮 [1] 上市潮 - 2025年港股新上市58家公司中,有10家为18A公司,首日涨幅前6名中有5家是18A公司 [3] - 中慧生物IPO公开发售获得超4000倍超额认购,认购金额超2000亿港元 [3] - 银诺医药公开发售获得5341倍超额认购,认购金额超过3000亿港元 [3] - 银诺医药-B首日收盘涨幅达206.48%,中慧生物-B首日涨幅157.98% [4] - 目前有49家18A公司已递表港交所,其中20家状态为"处理中",1家已通过聆讯,预计港股18A公司数量或将在明年突破100家 [4][5][6] 上涨潮 - 2025年以来,在已上市的77家18A公司中,涨幅超过200%的有17家,涨幅在100%-200%之间的有26家 [8] - 北海康成-B涨幅高达1644%,德琪医药-B涨幅880%,和铂医药-B涨幅691.40% [9] - 77家18A公司中仅10家股价下跌,同源康医药-B跌幅最大达68.89% [10] 出海潮 - 18A公司通过向海外药企授权实现"出海",荣昌生物将RC28-E注射液授权给参天中国,获得2.5亿元首付款及最高10.45亿元里程碑付款 [13] - 乐普生物与ArriVent达成协议,可能获得总计最高达12亿美元的付款 [13] - 科伦博泰生物与Harbour BioMed授予Windward Bio独家许可,可能获得合计最高9.7亿美元付款 [14] - 2025年一季度中国对外授权交易金额占全球近60%,中国创新药在海外MNC中5000万美元以上首付款项目比例从2020年4%提升至42% [15] 行业背景 - 中国药企自2015年医改和2018年集采后积极从仿制转型创新,逐步完成从模仿到源头创新的蜕变 [14] - 中国临床数量已位居全球前列,覆盖各类热门靶点,成为跨国企业补充管线的重要来源 [15]
最高涨超1600%!上市潮、上涨潮、出海潮!这一板块,彻底火了!
证券时报· 2025-08-30 20:13
港股18A公司市场表现 - 港股18A公司(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在2025年资本市场表现强劲,扭转过去数年颓势,出现上市潮、上涨潮和出海潮 [1] 上市潮 - 2025年新上市的58家港股公司中,10家为18A公司,首日涨幅前6名中有5家是18A公司 [3] - 中慧生物IPO公开发售获超4000倍超额认购,认购金额超2000亿港元;银诺医药认购金额超3000亿港元,获5341倍超额认购 [3] - 银诺医药首日收盘涨幅206.48%,中慧生物首日涨幅157.98%,映恩生物首日涨幅116.70% [4] - 香港交易所透露新增50家18A和18C公司申请,目前49家18A公司已递表港交所,其中20家状态为"处理中",1家通过聆讯,预计18A公司数量或突破100家 [4][6] 上涨潮 - 2025年以来,77家已上市18A公司中,17家涨幅超200%,26家涨幅在100%-200%之间 [8] - 北海康成涨幅最高达1644%,德琪医药涨幅880%,和铂医药涨幅691.40%,荣昌生物涨幅581.60% [9] - 77家公司中仅10家股价下跌,同源康医药跌幅最大为68.89% [10] 出海潮 - 18A公司通过向海外药企授权实现"出海",展示盈利希望和技术进步 [12] - 荣昌生物将RC28-E注射液授权给参天中国,获得2.5亿元首付款及最高10.45亿元里程碑付款 [12] - 乐普生物与ArriVent协议授权MRG007,潜在收益达12亿美元首付款及里程碑付款 [13] - 科伦博泰生物与Windward Bio协议授权SKB378/WIN378,潜在收益达9.7亿美元首付款及里程碑付款 [13] - 中国创新药企业源头创新实力提升,2025年一季度中国对外授权交易金额占全球近60%,首付款5000万美元以上项目比例从2020年4%提升至42% [14][15]
A股医药板块走牛,56只个股年内涨幅翻倍
第一财经· 2025-08-20 20:01
A股医药板块表现 - 沪深京三市成交额连续6个交易日突破2万亿元,A股医药板块今年以来已提前走出一波行情 [1] - 494只医药个股中435只累计上涨,占比近九成,56只个股年内涨幅翻倍 [1] - 舒泰神(300204.SZ)累计涨幅6.44倍居首,赛分科技(688758.SH)涨3.57倍次之,广生堂(300436.SZ)涨3.55倍位列第三 [1] - 超研股份等10只个股涨幅达两倍以上 [1] 行业回暖驱动因素 - 医药股走强与国产药企创新能力获得认可直接相关 [2] - 创新药行业经历资本寒冬后,部分药企通过商务拓展取得进展,吸引资本市场关注,行业进入回暖期 [4] - 国产创新药出海交易创纪录,2025年前六个月达成50笔BD交易,披露总金额超484亿美元,首付款24亿美元 [5] - 交易覆盖ADC、双抗、GLP-1等热门领域,涉及肿瘤、免疫、减重等高发慢性病 [5] 政策支持力度 - 国家医保局等部门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 [7] - 医保目录调整首次同步启动商保创新药目录审查,121个药品通过初审 [7] - 政策层面明确支持创新药发展,形成行业利好 [7] 企业战略动向 - 创新药企对外授权进展受高度关注,跨国药企认可中国医药创新价值 [6] - 行业进入价值重估过程,企业注重BD交易的价值最大化 [6]
A股五张图:每当我了解到的时候,往往它们就要开始爆砸了
选股宝· 2025-08-19 18:34
市场行情 - 主要股指小幅收跌 沪指跌0.02% 深成指跌0.12% 创业板指跌0.17% 全市场近3000股上涨 2200余股下跌 [4] - 创新药板块早盘大涨近2.5%但冲高回落 最终仅收涨0.13% 多只个股涨停包括济民健康4连板 申联生物20CM涨停 新天药业3连板 福瑞股份2连板 [7][8] - 鸿蒙概念爆发 诚迈科技20CM涨停 华立科技涨停 润和软件 智度股份 常山北明 软通动力集体大涨 [3] - 人形机器人板块大幅反弹 领益智造2连板 上海机电 南方精工 帝奥微 夏厦精密 拓普集团涨停 [3] - 稀土 有色钨 汽车零部件 折叠屏等板块局部走强 PEEK材料 玻纤 券商 前期强势股跌幅居前 [3] 创新药板块 - 板块早盘强势上涨 多只个股涨停包括南京新百 立方制药 益佰制药 博济医药20CM涨停 诚意药业 司太立 康惠制药 透景生命20CM涨停 康缘药业等 [7] - 舒泰神早盘20CM涨停但尾盘大幅回落至涨5% 该股在4个月内实现近10倍涨幅 [12][13] - 创新药出海加速推动行业增长 天风证券指出海外市场空间从500亿美元扩展至超4200亿美元 湘财证券认为行业进入创新成果业绩兑现拐点 [9][10] 万通发展事件 - 公司筹划切入芯片领域重大投资 曾接近5连板 但上周五高开低走后昨日开盘直线跳水封死跌停 [15][16][17] - 实际控制人王忆会被公安机关拘留调查 股价在利空公告前已异常下跌 利好公告前也曾异常涨停 显示信息可能提前泄露 [17][18] 传媒板块 - 国家广电总局印发《进一步丰富电视大屏内容促进广电视听内容供给的若干举措》 政策利好提前被市场消化 [21] - 板块表现平淡 慈文传媒2连板 但华策影视 中文在线 百纳千成等多股低开或下跌 板块整体仅微涨0.05% 短剧板块涨0.22% [21] 东方甄选股价异动 - 港股东方甄选午后一度大涨超23% 两个月内股价累计上涨近5倍 但随后大幅跳水跌超20% 日内回撤超35% [23][24][25] - 股价走势呈现长期缓涨后突然加速拉升 吸引市场关注后暴力出货的典型特征 [26][27]
医药板块再度活跃,医疗创新ETF(516820.SH)现涨0.26%
新浪财经· 2025-08-05 10:21
医药板块表现 - 8月5日早盘医药板块活跃,医疗创新ETF(516820 SH)上涨0 26%,成分股百利天恒(688506)上涨2 16%,药明康德(603259)上涨1 47%,科伦药业(002422)上涨0 90%,新和成(002001)上涨0 41%,华东医药(000963)上涨0 30% [1] - 百利天恒公告BMS启动EGFR/HER3 ADC第二项全球2/3期临床 [1] 创新药行业动态 - 下半年创新药产业大会临近,WCLC和ESMO标题已公布,后续摘要发布和LBA更新值得关注 [1] - 今年AACR和ASCO会议见证国产创新药品种数据超预期,下半年行业大会数据读出值得期待 [1] - 对外授权交易持续进展,重磅交易落地,优质国产创新药品种潜在出海机会和授权交易值得期待 [1] - 国内政策层面,下半年医保目录调整和商保政策推进是重要催化剂 [1] 市场资金动向 - 市场风格轮动下,资金从高位板块向估值合理赛道迁移,底部核心资产逐步反弹 [2] - 医疗创新ETF布局CXO(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器械(迈瑞)、医疗消费(爱尔眼科/爱美客)、疫苗(长春高新)等超跌核心资产 [2] - 前十大成分股中多只估值处于历史20%分位以下,安全边际凸显 [2] 宏观经济影响 - 美国经济/就业数据弱化可能加速美联储降息节奏,强化全球流动性与科技股趋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