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搜索文档
中国神华启动超2500亿元并购,央企重组整合密集落地
第一财经· 2025-08-18 15:25
交易概况 - 中国神华拟通过发行A股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国家能源集团及西部能源持有的13家公司股权 标的资产截至2024年底总资产达2583.62亿元[1][3] - 交易涉及国源电力100%股权 新疆能源100%股权等13项资产 覆盖煤炭 坑口煤电 煤化工及物流服务领域[3] - 交易后上市公司将整合新疆 内蒙古 陕西 山西等战略资源基地及配套港口航运物流资产 完善全链条协同机制[3] 战略意义 - 交易契合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和资本市场改革要求 实现"1+1>2"战略倍增效应 打造央企资产注入示范标杆[1] - 实质性解决煤炭 坑口煤电 煤化工及物流运输领域业务重叠问题 增强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4] - 重组是落实煤炭"反内卷"有力措施 促进能源行业有序发展和良性竞争[1] 财务影响 - 标的资产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259.96亿元 扣非归母净利润80.05亿元 剔除减值影响后净利润98.11亿元[5][6] - 标的资产扣非后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0.45% 较中国神华现有14.39%低约3-4个百分点[6] - 公司承诺交易不影响分红政策 未来三年每年现金分红不少于归母净利润65% 2024年度分红比例达76.5%[7] 行业动态 -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之年 央企重组整合步伐加快 包括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等案例[2][8] - 国资委推动央企健全并购管理决策机制 加快培育新增长点 重点向国家安全 命脉行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9] - 央企并购重组核心逻辑包括解决同业竞争 强化产业链整合 以及推动优质资源向上市公司集中[8]
三大动因驱动 地方国资掀收购上市公司热潮
证券时报网· 2025-08-15 07:44
地方国资收购上市公司热潮 - 今年以来地方国资掀起收购上市公司热潮 产业并购基金和国资创投平台成为主力军 [1] - 地方国资通过大手笔并购强化地方产业整合 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1] 地方国资入主动因 - 政策鼓励背景下 高质量并购是各地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重要举措 [1] - 通过并购招商将上市公司作为精准招商引资的新杠杆 [1] - 推进相关产业整合与升级 打造重点领域龙头企业 [1]
三大动因驱动,地方国资并购上市公司热潮持续
搜狐财经· 2025-08-15 07:17
地方国资并购热潮 - 今年以来地方国资掀起收购上市公司热潮 产业并购基金和国资创投平台成为主力军 [1] - 地方国资通过大手笔并购强化地方产业整合 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1] 具体并购案例 - 上海国资旗下上海生物医药并购基金控股万可欣生物拟斥资18.51亿元战略入主康华生物 [1] - 上海国资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收购微创医疗股份成为战略股东 [1] - 湖北省级投资平台长江产业投资集团年初控股凯龙股份 6月将台基股份纳入旗下 [1] - 安徽马鞍山国资江东产投7月入主蓝黛科技 [1] 并购动因分析 - 政策鼓励背景下开展高质量并购是各地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重要举措 [1] - 通过并购招商将上市公司作为精准招商引资的新杠杆 [1] - 推进相关产业整合与升级打造重点领域龙头企业 [1]
这家券商人事变动即将落定?主要领导亮相!
证券时报· 2025-08-09 09:07
高管变动 - 华龙证券主要领导王锡真、陈德华以"公司主要领导"身份开展内部调研,预示高管人事变动即将落定 [1][3] - 王锡真拟任华龙证券董事长,此前任甘肃银行行长,拥有27年建行甘肃省分行工作经验;陈德华拟任总经理,原为甘肃省委金融办副主任 [3] - 现任董事长祁建邦(1965年生)即将年满60岁,总经理苏金奎(1967年生)58岁,均具有长期财政或公司内部任职背景 [4] 管理层结构 - 公司高管团队以"70后"为主,多数在华龙证券任职超15年,如副总经理徐国兴、胡海全等均在2000年初加入 [5][6] - 两名"80后"高管为董事会秘书张莘榆(2005年加入)和财务总监熊勇(2014年加入) [6] 业务战略 - 新任领导提出聚焦主责主业,强化股债融资、并购重组、基金支持等全生命周期服务,提升育企助企强企质量 [8] - 要求各业务条线细化任务目标,开拓市场拼抢项目,在业绩增长、降本增效上求实效,确保完成年度经营目标 [8] - 计划深化国企改革,完善人才"引育用留"机制,侧重一线业务需求配置人才 [8]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3.20亿元(同比+10.26%),净利润4.10亿元(同比+34.75%) [9] - 收入结构:证券经纪业务5.15亿元(同比+11.91%)、自营业务4.70亿元(同比+95.27%)、信用业务2.54亿元(同比-4.99%) [9]
这家券商人事变动即将落定?主要领导亮相!
证券时报网· 2025-08-09 00:13
高管变动 - 华龙证券主要领导王锡真、陈德华以"公司主要领导"身份开展内部调研,高管人事变动即将落定[1][2] - 王锡真拟任华龙证券董事长,陈德华拟任总经理,两人职务调整后的首次公开活动释放明确信号[2] - 现任董事长祁建邦生于1965年11月,即将年满60岁,具有丰富地方财政工作经验[3] - 现任总经理苏金奎生于1967年9月,今年58岁,自2020年6月起担任总经理[3] 新任高管背景 - 王锡真生于1974年4月,在职大学学历,工商管理硕士,拥有丰富银行工作经验,曾任职中国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副行长、甘肃银行行长[2] - 陈德华生于1980年10月,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此前为甘肃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2] 公司其他高管情况 - 华龙证券其余高管大多为"70后",且普遍在公司工作超过15年,对公司情况"知根知底"[4] - 副总经理、首席信息官徐国兴,副总经理、首席风险官胡海全等均为"70后",基本在2000年初加入[4] - 董事会秘书张莘榆及财务总监熊均为"80后",分别于2005年和2014年加入公司[4] 业务发展要求 - 王锡真要求聚焦主责主业,提升育企助企强企质量,聚焦目标任务,全力开拓市场、拼抢项目、服务客户[1][6] - 强调在业绩增长、转型发展上出实招,在增厚收入、降本增效上求实效[6] - 提出要聚焦深化改革,落实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完善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6] 财务表现 - 2024年华龙证券实现营业收入13.20亿元,同比增长10.26%,净利润4.10亿元,同比增长34.75%[7] - 证券经纪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2024年收入5.15亿元,同比增长11.91%[7] - 自营业务为第二大收入支柱,2024年收入4.70亿元,同比增长95.27%[7] - 信用业务排名第三,2024年收入2.54亿元,同比减少4.99%[7]
高质量发展与场景落地提速,地方国企上半年“成绩单”亮眼
华夏时报· 2025-08-08 14:57
地方国企改革成效显著 - 上半年地方监管企业实现增加值3.7万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万亿元,经营效益筑底企稳 [3] - 重庆市属重点国企数量从51户重组为33户,全级次法人从2260户压减至679户,缩减幅度达70%,重组后利润总额同口径增长37.8%,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6% [3] - 海南省改革整体完成率达92.18%,重点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7063.17亿元,同比增长35.3%,资产负债率39.6%为全国最低 [4] - 甘肃省国企改革完成91%主体任务,省属企业工业总产值3209.5亿元、增长21.8%,贡献全省规上工业增长42.7% [4] - 南昌市国企利润总额27.38亿元,同比增长270.33%,县区国企通过整合实现数量减少与质量提升 [4]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 浙江省属企业研发经费投入55.3亿元,同比增长20.6%,新增省级以上科技项目4项、重点实验室10家、科创平台27家 [5] - 巨化集团突破直接液冷核心技术,白马湖实验室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两次刷新世界纪录 [5] - 湖北省属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60个,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等增至212家 [6] - 专家建议央国企需在关键共性技术突破与新技术应用场景培育两方面发挥作用 [6] 人工智能应用加速落地 - 天津港、四川特高压换流站、中国商飞等场景已应用AI技术实现无人化与数字模拟 [7] - 深圳市打造100个战略性高价值AI应用场景,为科技企业提供"试验田" [8] - 广州市首批开放60个国资AI场景,涵盖交通、制造、城市治理等7大领域 [8] - 国企在AI发展中承担引领者、开放者、赋能者、连接者、守护者五大角色 [8] - 政策强调需超前布局智算集群,构建自主模型能力矩阵并开放普惠算力服务 [9]
多地对国企下半年工作划重点,改革攻坚与产业升级成主要发力方向
上海证券报· 2025-08-06 09:13
多地国资委上半年工作总结与下半年部署 - 多地国资委召开2025年上半年工作会议 重点部署稳增长 扩投资 并以编制"十五五"规划为契机布局新质生产力 [2] - 湖北省属企业资产规模 营收 利润等指标增速居全国前列 中部第一 [3] - 山东省属企业前5月完成项目投资1015亿元 主要经营指标走在全国前列 [3] - 青海省属企业1至5月资产负债率54% 低于全国国有企业11 9个百分点 [3] - 黑龙江省属企业营业收现率达158 8% 现金流管理成效显著 [3] - 海南省属企业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44 6% 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45 76% [3] 国有企业经济运行与改革成效 - 四川 湖北 陕西 山东 江西 黑龙江等多地国有企业实现"时间过半 任务过半" [3] - 四川省属监管企业在六大优势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55 2% 73% [4] - 北京市管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近1 8万亿元 占全部营收1/3以上 [4] - 截至6月底 地方重点任务平均完成率已超过90% [5] 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与科技创新 -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国有企业增长新动能 四川实施国企六大优势产业提升行动 [4] - 北京市国资委部署下半年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加大科技成果在京落地转化力度 [4] - 地方国有企业要增强科技创新第一动力 突出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科技成果转化运用 [6] -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做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 [6]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与未来规划 - 山东省国资委修订省属企业公司章程范本 完善外部董事履职工作指南 开展三项制度改革成效评估 [5] - 陕西省国资委提出在深化改革 产业发展 强化监管上协同联动 紧盯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 [5] - 多地国资委启动"十五五"规划编制前期研究 以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构建未来核心竞争力 [5][6]
多地对国企下半年工作划重点
上海证券报· 2025-08-06 02:16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进展 - 截至6月底地方重点任务平均完成率已超过90% [1] - 山东省国资委修订省属企业公司章程范本 完善外部董事履职指南 开展三项制度改革评估 [1] - 陕西省国资委要求紧盯科技创新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 市场化改革等关键环节 [1] 下一阶段改革重点方向 - 地方国有企业需增强科技创新第一动力 聚焦核心技术攻关 科技成果转化 创新能力提升 [2] -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完善产业投融资体系 [2] - 国务院国资委指导编制"十五五"规划 强调以新质生产力构建未来核心竞争力 [1][2] 地方国资委具体举措 - 山东省将逐项分析改革方案分工 加强督导查缺补漏 [1] - 多地已启动"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 坚持战略导向和长期主义 [1] - 营造鼓励创新 宽容失败 允许试错的创新氛围 [2]
威海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成效显著
齐鲁晚报网· 2025-08-05 17:34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连宁燕 市属国企经营质效稳中向好,服务大局坚决有力、担当作为。全力以赴稳增长、扩投资,持续在提高经 营积累贡献度、增加有现金流的利润上下功夫,重点开展了三项行动:一亏损整治行动。过去2年,亏 损面降至24.04%。今年将治亏工作转入长效阶段,把除了市场化基金投资企业以外的全资、控股、参 股企业全部纳入治亏范围,设定亏损额较上年度再压减10%的年度目标。二清收盘活行动。采取成立专 门团队、健全激励机制等方法,完成清收8.85亿元,盘活资产4354万元,有效减轻企业资金负担。三提 质增效行动。紧盯国家政策导向和我市发展战略,高频次开展招商工作,引进内资2.4亿元。截至6月 末,市属国企社会贡献总额15.98亿元,同比增长6.1%;实现税收2.49亿元,同比增长8.10%,向好态势 保持稳固。为激励企业抬高标杆、增加利润,下半年市国资委将研究出台专门的激励措施,以点带面促 进市属国企经营进一步改观。 加强穿透监管、精准监管,规范化、专业化、精益化国资监管格局不断健全。牢牢把握出资人职责定 位,对企业经营行为实时监测、资金流动全程追溯、重大风险有效防控、违规责任精准追究。一健全制 度供给。以"全覆盖 ...
黑龙江省建投集团总经理周军:调结构、促转型 以实际行动践行国企使命担当
搜狐财经· 2025-08-04 12:32
公司业绩与战略布局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5.94亿元,经营成果总体稳定 [3] - 截至2024年底,省粮食产能提升重大水利工程累计完成投资72亿元,林海水库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7.15亿元 [3] - 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23%,重点布局数字经济、冰雪经济、创意设计产业及涉水、涉地、涉能源、涉环保领域 [5] - 2025年目标为打造"发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经营机制新、布局结构新"的现代新国企,推动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6] 重大工程项目与社会贡献 - 完成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开闭幕式场馆等9个改造项目及"雪韵丁香"主火炬塔建设项目 [4] - 参与城市更新行动民生保障类项目117个,惠及居民25万户,完成老旧小区住宅楼改造1152栋,惠及居民近10万户 [4] - 热源热网改造工程覆盖供暖面积1273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2万户 [4] - 哈尔滨都市圈环线项目围绕寒区重大基础设施全场景智能化应用,大力发展智慧建造,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5] 改革与创新举措 - 完善市场开发体系建设,推动从"单兵作战"向集团化"大兵团作战"转变 [4] - 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2024年获得省科学技术奖4项、重大科技成果52项,打造绿色施工示范项目26项、智慧工地样板工程11项 [5] - 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健全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机制 [7] - 优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聚焦智慧建造、装配式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发展建筑产业新质生产力 [7] 未来发展规划 - 市场布局上实施"东扩、南移、西进、北拓"战略,重点加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6] - 产业布局上发挥投融资平台功能,重点发展涉水产业,服务现代化大农业、黑土地保护及水利生态修复 [6] - 管理提升方面以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强化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7] - 2025年目标为建好建强"三基地一屏障一高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