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创新

搜索文档
镇江高新区打造“家门口”幸福共同体
镇江日报· 2025-07-23 07:56
慈善基金成立背景与定位 - 镇江高新区村社区慈善基金成立,旨在优化提升"家门口慈善",精准触达社区需求,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1] - 基金核心定位为打造需求精准对接、资源高效配置、多方协同参与的创新慈善平台,聚焦社区细微问题如老人辅具短缺、活动空间不足等[1] - 基金通过系统化、平台化整合社区内外慈善资源,实现"慈善在门口,温暖在身边"的目标[1] 基金运行模式与参与机制 - 基金构建多元参与生态,动员企业、商户、居民以资金、物资、服务或智慧等多种形式参与,厚植"邻里守望相助、社区共建共享"文化[1] - 社区作为主阵地深入摸排需求,精准策划实施民生项目,社工组织作为纽带激发居民参与热情,慈善总会作为发起管理核心优化管理流程[3] - 基金全流程接受监督、定期公示,确保公开规范运行[2] 基金成效与社会意义 - 基金成立后立即投入运行,为社区困境儿童提供生日派对等关爱服务,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2] - 基金被视为基层治理创新实践,可激活社区内生动力,促进居民互助共融,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基层治理新路径[3] - 慈善总会与社会事业局、街道社区及专业社会组织协作,推动基金规范化、专业化、长效化发展,打造纾解民忧的"及时雨"和社区治理"新引擎"[3]
大港街道:聚“新”暖心 与“新”同行
镇江日报· 2025-06-20 07:05
大港街道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服务举措 - 大港街道举办"616"集中报到服务活动,为新就业群体提供爱心义诊、夏送清凉、工会入会宣传、爱心暑托班招募等服务,并指导他们认领志愿服务岗位 [1] - 街道持续深化基层治理创新,推进"党建扎根"工程,探索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新路径 [1] - 构建"1+12+X"服务体系,建立12个暖"新"大厅和2个暖"新"加油吧,配备饮水机、充电插口等设施,形成"10分钟服务圈" [1] 物流服务优化 - 大港街道简化外地普货车辆禁区通行证办理流程,线上简化填报信息压缩审批环节,线下提供全流程帮办代办服务 [2] - 过去办理通行证需在多个部门间奔波,线上办理流程复杂,成为企业物流效率的"堵点" [2] - 通过服务优化实现企业和货运司机"零跑腿"即可完成申请 [2] 暑期托管服务 - 大港街道依托伯先社区、振港社区开设2家暑托班,解决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家庭暑期"候鸟"照顾问题 [3] - 暑托班服务旨在缓解年轻父母暑期"带娃"难题,让新就业群体放心工作 [3]
赣榆“服务窗口”开到群众“家门口”
新华日报· 2025-06-11 07:52
基层治理创新模式 - 赣榆区采用"干部下沉+数字赋能"双轮驱动模式,将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显著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1] - 全区563个电子印章全面启用,村级证明"云开具"系统整合人社、医保等高频业务,实现"在线申请、云端审核、一键下载、一次办结" [2] - 柘汪镇5G数字镇街指挥中心集成政务服务、海洋渔业管理等70余项工作实时监控,月均受理处置事项3000余项,累计流转22万余件,70%在网格内就地化解 [2][3] 数字化治理体系 - 柘汪镇创新打造300余平方米5G指挥中心,配备3台巡检无人机(监控半径10公里),实现固废填埋、占道经营等问题精准识别 [3] - 构建"镇—村—网格—微网格—户"五级治理体系,将900个网格细化为3539个"微网格",58项高频事项精准下沉至镇级 [4] - 电子印章系统使居民办事时间从往返1小时缩短至10分钟,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2] 干部下沉机制 - 全区80%镇街干部下沉网格,255名镇领导班子成员开展"双报到、双服务",累计办结民生诉求3772件,满意率96.6% [5] - 柘汪镇创新"四调五解"矛调工作法,派驻20余名机关干部兼任调解员,推动12345热线派单量同比下降30% [4] - 建立编制"周转池"调剂23名行政编制,整合1861名专业力量参与治理 [5] 社区服务升级 - 文化社区打造400平方米党群服务站,包含阅览区、儿童游玩区等8大功能区,形成"青邻食堂+党群服务站+多元项目"服务体系 [6][7] - "社区合伙人"机制招募154家单位建立服务联盟,整合261项资源,114项需求全部落地,惠及6400余户居民,满意度96.2% [7] - 丽景微社区(0.19平方公里)通过功能型党支部划分3个"微社区",精准解决单体楼多、街巷密集的管理难题 [7] 治理效能数据 - 电子印章系统覆盖全区563个村社,实现24小时"智慧大脑"在线服务 [2] - 柘汪镇指挥中心累计处理事项22万件,网格就地化解率70% [3] - 干部下沉机制带动2650次网格服务,民生诉求办结量3772件 [5]
“精网微格”打底 “大滴茶馆”问需 “善行存折”赋能宝应亮出基层治理“新矩阵”
新华日报· 2025-06-10 07:49
基层治理创新模式 - 宝应县构建"底盘支撑—触角延伸—动能激活"治理矩阵,形成"精网微格"打底、"大滴茶馆"问需、"善行存折"赋能的治理体系 [1] - 通过细分网格至369个微网格,网格员以"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精准捕捉居民诉求,如氾水镇东园社区网格员蒋杰快速响应路灯维修需求 [2] - 镇矛调中心联动4个片区调解工作室及村居议事室,整合司法所、派出所等职能部门力量,实现从单打独斗到多方联动的治理升级 [2] 民情收集与纠纷调解机制 - "大滴茶馆"利用闲置房屋改造为休闲场所,嵌入调解职能,老党员通过日常聊天发现并就地化解邻里纠纷、宅基地矛盾等"苗头性问题" [3] - 该模式作为网格治理的柔性补充,捕捉网格巡查未覆盖的隐性需求,架起"治理需求—居民期待"双向桥梁 [3] - 鲁垛镇案例显示,解纷员通过"人情账"等调解技巧促成两户村民合作改造化粪池管道,化解潜在冲突 [1] 居民参与激励机制 - 广洋湖镇西溪村推出"善行存折"积分制度,量化环境卫生清理、邻里互助等行为,积分可兑换电饭煲等实物奖励 [4] - 积分超市设置"善行红榜"公示季度前十村民,推动村民从"旁观者"转为"抢着干",义务参与环境整治、帮扶困难群众成为风气 [4] - 该机制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壮大,西溪村获评"江苏省传统村落"并入选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 [4] 治理体系协同效应 - "精网微格"提供硬框架支撑,"大滴茶馆"实现软联结,"善行存折"激活内驱力,三者形成"底数清、民意明、参与热"的创新生态 [4] - 治理矩阵通过物理底座(微网格)、触角延伸(茶馆调解)与动能激活(积分激励)的协同,靶向破解网格粗放、参与不足等痛点 [1][2][3]
陕西府谷:让“快递小哥”成为基层治理“合伙人”
环球网· 2025-05-26 10:34
行业整合与效率提升 - 府谷县通过"双建双引"模式整合12家快递物流企业,实现场地设备共享,每家年场地成本降低4万余元、运输成本减少10万余元 [3][4] - 建成占地60亩的快递物流集散中心,配备两条智能分拣线,每日分拣能力达10万单,实现"一次配送、全域通达"解决农村配送难题 [4] - 建立"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联"机制,通过理事会定期协商运力调配、价格联动等事宜,改变企业间竞争关系 [5][6] 党建与人才培养 - 创新"双向培养"机制,将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党员培养成管理人员,党员快递员刘亮明优化流程使分拣出错率从千分之三降至万分之一 [8] - 设立"小哥之家365"综合服务中心,提供技能培训、生活便利等六大功能站,2021年公司党支部获评"四星级党支部" [7][8][9] - 组建党员"应急小分队",在疫情期间连续15天承担医疗物资和居民生活配送任务 [8] 社会服务与乡村振兴 - 206名快递员兼任"流动网格员"等三重身份,2024年累计参与爱心送考300余人次、防汛转移群众50余人 [10][11] - 通过"无界粮仓"助农项目,2024年实现农产品销售额突破600万元,带动300余户农户增收 [11] - 创新"治理合伙人"模式,快递员累计上报295件城市治理问题,形成"城市治理轻骑兵"品牌 [1][10] 员工关怀与组织建设 - 实施"暖心工程"配备标准化宿舍和健康驿站,持续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活动 [11] - 集散中心成为组织凝聚枢纽,员工归属感显著提升,从"漂泊者"转变为"被牵挂的家人" [11][12]
老院子“变形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6 08:59
基层治理创新 - 南溪村通过"合议庭"制度解决闲置地块开发难题 将5亩杂乱地块改造为共享庭院和文化活动空间 [1][2] - "合议庭"由纪检 农经 司法等多部门组成 采用专业视角制定资源盘活方案 包括村集体整合资产 打包出租宅基地 引入第三方运营团队 [1][3] - 40天微改造投入30万元 将破旧老宅转变为碎石小径 艺术长廊 咖啡屋和手作工坊 [2] 经济效益 - 文化大院运营一年多带动周边民宿 农家乐和温泉酒店 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超70万元 [2] - "合议庭"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使文化大院年租金从预估5万元跃升至15万元 [3] - 全县通过该制度起底经济合同3453份 涉及资金2.28亿元 催收合同价款708万元 [3] 社会影响 - 镇里技能培训入驻文化大院 村民组成"南溪嫂"创富团队 从传统农业转向旅游创收 [2] - 美食集市 歌王大赛 亲子研学等活动持续举办 使该地成为网红打卡地 [2] - 制度通过"五议决策法"保障村民知情权 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 [3] 制度创新 - "三色预警"系统实时追踪租金收缴和业态合规性 实现资产管理透明化 [3] - 标准化合同范本明确租金标准 履约保证金 违约责任等条款 避免人情合同 [3] - 制度有效破除权力包 人情包引发的作风乱象和收入催收不力问题 [3]
大兴区第七届“邻里节”举办,505场活动服务4万余人次
新京报· 2025-05-15 19:53
活动规模与参与度 - 大兴区第七届"邻里节"在念坛公园举行 全区296个社区和68个村参与 开展505场社区邻里服务活动 [1] - 活动涵盖友好之城建设 法治宣传 文艺汇演 文体比赛 绿色家园建设 非遗传承等多个领域 [1] - 自5月10日起 大兴区在20个镇街全面开展"邻里节"活动 400余个政府部门 社会组织 驻区单位和企业参与 [2] - 活动吸引5000余名志愿者和新就业群体参与 服务居民超4万人次 [2] 活动内容与形式 - 文艺汇演通过四个篇章展示基层治理成果 包括"友邻·兴'新'向'融'" "助邻·温情相伴" "近邻·共话家园" "睦邻·和美大兴" [1] - 10余个镇街居民自编自导自演的原创节目 以社区身边故事为主题 [1] - 邻里互动"嘉年华"涵盖法治宣传 安全科普 文化展示 便民服务 惠民助农五大主题 [1] - 14家单位共同参与 包括大兴区委社会工作部 区委政法委 区公安分局等 [1] 创新模式与项目 - 推出林校路街道党建引领"两企三新"公益服务模式 [1] - 发布"'新'有所需·我有所应"服务项目和"'小蜜蜂''大先锋'"等6项双向公益项目 [1] - 项目架起企业与居民 新业态与社区之间的桥梁 体现基层治理创新和社会动员能力 [1]
社区治理,不容易
虎嗅· 2025-05-08 12:18
区域政策定位差异 - A区拥有"三区一中心"高规格政策定位,包括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和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政策支持力度大且具有先行先试优势 [1] - B区定位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重要门户、国家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及东部中心重要承载区,主要承接广州市中心区域的产业和资源 [1] 资金与资源配置差异 - A区社区经费存在结余,部分社区前两年结余金额达7万元,2024年要求全部使用完毕 [3] - B区社区普遍面临经费不足问题,包括绩效迟发、办公经费削减、私车公用等,工作人员月均油费支出达800元 [3] - A区社区人员配置充足,5平方公里社区平均配备5名专干、1名组织员、2名消防专干、1名防疫专干及2名社工,另有第三方网格员 [4] - B区14平方公里核心社区仅配备7名专职人员和1名实习生,且需兼任网格员职责 [5] 基层治理现状与问题 - 尽管资源差距显著,A区与B区社区治理成效无显著差异,均以完成基本任务为主 [5] - A区基层存在"维稳"思维,实际工作以稳妥为主,避免创新风险 [6] - 考评机制不完善导致基层干部规避创新,失误可能引发绩效减少或晋升受阻 [7] - 晋升空间有限和激励机制缺失削弱基层创新动力 [8] - 社会原子化加剧基层与群众疏离,干部倾向维持现状以避免矛盾 [9] 社区资金使用困境 - 基层缺乏财政自主权,专项资金需严格按用途使用且审批繁琐 [10] - A区2024年推行社区慈善基金项目,区级财政对自筹1万元社区奖补1万元,但审批流程复杂且需后续募捐补缺 [11][12] - 资金使用缺乏明确指引,导致基层倾向少用或不用,造成资源空转或依赖财政 [13] 创新治理案例对比 - 成都社区通过资源互换(如停车位换医疗资源)和商业合作(图书馆引入咖啡馆)实现自我造血,政府提供政策背书支持资金合规使用 [13] - A区需在合规化基础上赋予基层自主权,激发内生动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 [14]
丁岗镇:创新服务“小阵地” 以文明之光照亮幸福家园
镇江日报· 2025-04-29 07:58
航空航天产业与科普教育 - 镇江经开区将航空航天产业作为区域主导产业之一 近年来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 尤其伴随国产大飞机C919的发展配套产业快速成长 [2] - 丁岗镇新茂社区打造"启航蓝天梦"文明实践阵地 联合当地幼儿园及小学定期开展航空航天主题活动 通过模型展示 科普讲解 互动体验等形式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 [1] - 社区活动设计注重寓教于乐 目标是在儿童心中植入科学种子 培养其对科技创新的热爱 活动获得家长积极反馈 认为能有效拓宽孩子视野并激励学习 [1][2] 社区服务与基层治理创新 - 丁岗镇通过50平方米的"邻居里"服务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饮水 充电 休息等便民服务 解决外卖骑手等户外工作者实际需求 [2] - 社区建设"文明微空间"包括户外议事场所"星火居" 升级版法治文化广场 西门"小花园"等 实现居民推窗见绿与就近活动 [2] - 文明实践聚焦生活细节优化 通过增设设施 更新宣传展板等方式覆盖4000名居民 形成服务零距离的基层治理模式 [2][3] 区域文明实践活动特色 - 丁岗镇以群众需求为导向 结合地方航空航天产业特色设计活动 如"问天寻梦 共赴苍穹"主题科普 形成精神文明与产业发展的联动效应 [1][2] - 实践形式涵盖青少年科普 新就业群体关怀 居民议事协商等多维度 使文明理念从宣传标语转化为具体生活方式 [3] - 未来计划深化活动创新 通过更丰富的内容与服务模式提升基层治理活力 进一步扩大文明建设覆盖面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