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层治理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街巷经纬织锦绣——从深圳“街道现象”看高质量发展强劲活力
新华网· 2025-09-08 10:05
街道经济规模与密度 - 深圳58个街道入围全国综合发展实力500强 占全市78个街道的近八成[1] - 南山区粤海街道面积不足21平方公里 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500亿元 相当于中等城市经济规模[2] - 全市街道地区生产总值超千亿元达6个 超500亿元有15个 包括福田街道、新安街道、坂田街道等[2] 产业集群与企业生态 - 粤海街道聚集上千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超过100家上市公司 培育华为、中兴、腾讯等世界级创新企业[2] - 街道形成各具特色产业集群 通过产业链分工协作实现集约化发展[2] - 2024年全市街道新增商事主体30万余家 占全市新增总量85%以上[6] 基层治理创新模式 - 坪山区马峦街道开展小区书记看厂房、寻商机活动 提供企业落地、政策对接、产业空间寻找等长效服务[3] - 龙华区观澜街道建立"全员全域全流程"挂点服务企业机制 分类分层联系企业打通发展堵点[3] - 宝安区新安街道通过"党群服务中心+民生诉求系统"实现手机APP问题分派处理 全程可视化监督[5] 城市更新与公共服务 - 福田区香蜜湖街道通过城市更新、环境整治实现从"脏乱差"到"洁净美"蜕变 建成高品质城市空间[4] - 2024年全市九大类民生支出3156.7亿元 用于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4] - 罗湖区南湖街道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龙华区民治街道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圈 盐田区海山街道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4] 体制机制创新实践 - 福田区华强北街道深化"网格员+楼栋长"基层治理模式 创新设立商圈楼栋长凝聚治理合力[3] - 罗湖区清水河街道将党建工作与产业链发展结合 通过党建引领促进上下游企业合作共赢[3] - 全市街道年均实施创新项目超过500个 涉及政务服务、基层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6]
“五心”服务,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
镇江日报· 2025-09-08 07:42
精准服务"暖民心"。聚焦"一老一小""一残一困"特殊群体,推动服务从"兜底保障"转向"精准赋 能"。今年暑假期间的每周六上午,江苏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来到新润社区的"亲邻课堂",为孩子们带 来阅读分享、科普讲座、手工制作等实践活动。社区还联合平昌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每月为 辖区养老院入住老人提供4次入户健康评估,并开通24小时"120绿色通道";每周四开展残疾人之家"文 创项目"活动,为辖区内10余名残疾人提供服务。今年以来,已完成3户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为4名 就业困难人员申请公益性岗位,帮助6名失能人员办理长护险。 文化滋养"悦民心"。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推动活动从"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成功申 报"竹马——东乡跳马灯"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因地制宜打造"非遗守望空间",培育文艺传承者42名; 组建"少儿马灯队",每月开展4场活动,向学生传授非遗技艺。 理论宣讲"润民心"。通过"阵地+活动+服务"模式,推动理论宣讲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打 造"星光里""新邻里"党群服务站点,开展"长廊微党课""楼栋故事会"等理论微宣讲7场,吸引党员群众 参与500余人次。联合人社部门、律师事务所推 ...
从糊涂账到透明化:青岛一小区弹性定价模式如何重塑物业费定价逻辑?
格隆汇· 2025-08-13 12:11
核心观点 - 青岛西海岸万科金域蓝湾小区通过13轮议事协商完成"弹性定价"物业服务合同签署 业主直接参与服务内容与价格制定 实现质价透明化 [1][3] - 弹性定价模式通过梳理508项服务清单 由业主自主选择服务频次组合定制方案 最终以2.76元/平方米价格达成共识 较初始预期2.52元/平方米提升9.5% [3][4][5] - 该模式在城阳区万科桃花源小区成功复制 以87.6%高票通过2.49元/平方米方案 较业主原预期低于2元/平方米提升超24.5% [6] - 数字服务报告每月自动生成 全面展示服务计划执行次数 工单处理详情 设备维护记录等全维度数据 实现履约透明化 [6] - 通过开放式协商化解九类社区矛盾 包括地下车场违停 垃圾房选址等 并出台《非机动车停放管理方案》等文件明确责任边界 [7] - 万科物业每年基于客户满意度数据 设备运行情况及业主意见优化服务方案 推动行业向"质价相符"转型 [8] 协商机制设计 - 对95个服务空间及1530个作业对象梳理形成508项服务清单 含必选86项和可选320项 [3][4] - 业主代表通过13轮协商调整服务频次与内容 包括强化儿童安全区域 提升35岁以下安全员占比等具体需求 [4][5] - 最终80%业主代表从原2.52元/平方米方案转向支持2.76元/平方米方案 [5] 数字化履约体系 - 数字服务报告每月初自动生成 包含工单处理详情 设备维护记录等全维度信息 [6] - 公共区域维修模块可查看具体维修对象 次数及完整报单处理情况 [6] 社区矛盾化解 - 通过协商厘清地下车场违停 垃圾房建设选址等九类高频矛盾场景 [7] - 制定《非机动车停放管理方案》《养宠垃圾处置管理方案》等文件明确各方职责边界 [7] 模式推广价值 - 响应青岛市物业服务收费指导政策 引导行业"质价相符"转型 [8] - 通过业主按需定"高线"与物业定"底线"相结合 解决服务共识难题 [8] - 为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提供可复制路径 [1][8]
“三旧”变“三新”,老小区“逆生长”
新华社· 2025-08-13 10:53
城市更新改造项目 - 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宛南六村完成全面改造 包括43栋老旧住宅外立面翻新 道路拓宽5米实现人车分流及3457个"四件套"(晾衣架 雨棚 空调外罩 防盗窗)中99%完成更新[1][2] - 加装电梯工程实现全覆盖 43个楼栋全部完成加梯 改造进度和规模在上海全市名列前茅[1] - 楼栋内部升级防滑地砖 增设木扶手和休息座椅等适老化设施 并安装综合布线与智能照明系统[2] 居民生活品质提升 - 改造后居民行为模式发生积极变化 楼道杂物堆放现象显著减少 居民自发维护社区环境意识增强[3] - 物业费标准计划从0.8元/平方米提升至1.4元/平方米 调价同时配套增加保安数量 提升保洁频次 加强绿化养护和电梯维护等服务质量提升措施[4] 区域改造规划扩展 - 枫林街道2024年完成东安新村117幢居民楼6057证住户100%签约动迁 成为上海最大单地块旧改征收项目[3] - 2025年天钥新村六期项目实现居民整体签约"原拆原建" 当前街道还有数十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纳入"三旧变三新"改造范围[3] 基层治理创新 - 采用党建引领与民主协商机制 结合居委会 业委会 物业"三驾马车"协同工作模式攻克改造难题[1][2] - 推行"多格合一"基层治理创新 通过"民情快办"机制实现软硬件结合的治理效能提升[3]
镇江高新区打造“家门口”幸福共同体
镇江日报· 2025-07-23 07:56
慈善基金成立背景与定位 - 镇江高新区村社区慈善基金成立,旨在优化提升"家门口慈善",精准触达社区需求,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1] - 基金核心定位为打造需求精准对接、资源高效配置、多方协同参与的创新慈善平台,聚焦社区细微问题如老人辅具短缺、活动空间不足等[1] - 基金通过系统化、平台化整合社区内外慈善资源,实现"慈善在门口,温暖在身边"的目标[1] 基金运行模式与参与机制 - 基金构建多元参与生态,动员企业、商户、居民以资金、物资、服务或智慧等多种形式参与,厚植"邻里守望相助、社区共建共享"文化[1] - 社区作为主阵地深入摸排需求,精准策划实施民生项目,社工组织作为纽带激发居民参与热情,慈善总会作为发起管理核心优化管理流程[3] - 基金全流程接受监督、定期公示,确保公开规范运行[2] 基金成效与社会意义 - 基金成立后立即投入运行,为社区困境儿童提供生日派对等关爱服务,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2] - 基金被视为基层治理创新实践,可激活社区内生动力,促进居民互助共融,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基层治理新路径[3] - 慈善总会与社会事业局、街道社区及专业社会组织协作,推动基金规范化、专业化、长效化发展,打造纾解民忧的"及时雨"和社区治理"新引擎"[3]
大港街道:聚“新”暖心 与“新”同行
镇江日报· 2025-06-20 07:05
大港街道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服务举措 - 大港街道举办"616"集中报到服务活动,为新就业群体提供爱心义诊、夏送清凉、工会入会宣传、爱心暑托班招募等服务,并指导他们认领志愿服务岗位 [1] - 街道持续深化基层治理创新,推进"党建扎根"工程,探索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新路径 [1] - 构建"1+12+X"服务体系,建立12个暖"新"大厅和2个暖"新"加油吧,配备饮水机、充电插口等设施,形成"10分钟服务圈" [1] 物流服务优化 - 大港街道简化外地普货车辆禁区通行证办理流程,线上简化填报信息压缩审批环节,线下提供全流程帮办代办服务 [2] - 过去办理通行证需在多个部门间奔波,线上办理流程复杂,成为企业物流效率的"堵点" [2] - 通过服务优化实现企业和货运司机"零跑腿"即可完成申请 [2] 暑期托管服务 - 大港街道依托伯先社区、振港社区开设2家暑托班,解决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家庭暑期"候鸟"照顾问题 [3] - 暑托班服务旨在缓解年轻父母暑期"带娃"难题,让新就业群体放心工作 [3]
赣榆“服务窗口”开到群众“家门口”
新华日报· 2025-06-11 07:52
基层治理创新模式 - 赣榆区采用"干部下沉+数字赋能"双轮驱动模式,将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显著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1] - 全区563个电子印章全面启用,村级证明"云开具"系统整合人社、医保等高频业务,实现"在线申请、云端审核、一键下载、一次办结" [2] - 柘汪镇5G数字镇街指挥中心集成政务服务、海洋渔业管理等70余项工作实时监控,月均受理处置事项3000余项,累计流转22万余件,70%在网格内就地化解 [2][3] 数字化治理体系 - 柘汪镇创新打造300余平方米5G指挥中心,配备3台巡检无人机(监控半径10公里),实现固废填埋、占道经营等问题精准识别 [3] - 构建"镇—村—网格—微网格—户"五级治理体系,将900个网格细化为3539个"微网格",58项高频事项精准下沉至镇级 [4] - 电子印章系统使居民办事时间从往返1小时缩短至10分钟,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2] 干部下沉机制 - 全区80%镇街干部下沉网格,255名镇领导班子成员开展"双报到、双服务",累计办结民生诉求3772件,满意率96.6% [5] - 柘汪镇创新"四调五解"矛调工作法,派驻20余名机关干部兼任调解员,推动12345热线派单量同比下降30% [4] - 建立编制"周转池"调剂23名行政编制,整合1861名专业力量参与治理 [5] 社区服务升级 - 文化社区打造400平方米党群服务站,包含阅览区、儿童游玩区等8大功能区,形成"青邻食堂+党群服务站+多元项目"服务体系 [6][7] - "社区合伙人"机制招募154家单位建立服务联盟,整合261项资源,114项需求全部落地,惠及6400余户居民,满意度96.2% [7] - 丽景微社区(0.19平方公里)通过功能型党支部划分3个"微社区",精准解决单体楼多、街巷密集的管理难题 [7] 治理效能数据 - 电子印章系统覆盖全区563个村社,实现24小时"智慧大脑"在线服务 [2] - 柘汪镇指挥中心累计处理事项22万件,网格就地化解率70% [3] - 干部下沉机制带动2650次网格服务,民生诉求办结量3772件 [5]
“精网微格”打底 “大滴茶馆”问需 “善行存折”赋能宝应亮出基层治理“新矩阵”
新华日报· 2025-06-10 07:49
基层治理创新模式 - 宝应县构建"底盘支撑—触角延伸—动能激活"治理矩阵,形成"精网微格"打底、"大滴茶馆"问需、"善行存折"赋能的治理体系 [1] - 通过细分网格至369个微网格,网格员以"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精准捕捉居民诉求,如氾水镇东园社区网格员蒋杰快速响应路灯维修需求 [2] - 镇矛调中心联动4个片区调解工作室及村居议事室,整合司法所、派出所等职能部门力量,实现从单打独斗到多方联动的治理升级 [2] 民情收集与纠纷调解机制 - "大滴茶馆"利用闲置房屋改造为休闲场所,嵌入调解职能,老党员通过日常聊天发现并就地化解邻里纠纷、宅基地矛盾等"苗头性问题" [3] - 该模式作为网格治理的柔性补充,捕捉网格巡查未覆盖的隐性需求,架起"治理需求—居民期待"双向桥梁 [3] - 鲁垛镇案例显示,解纷员通过"人情账"等调解技巧促成两户村民合作改造化粪池管道,化解潜在冲突 [1] 居民参与激励机制 - 广洋湖镇西溪村推出"善行存折"积分制度,量化环境卫生清理、邻里互助等行为,积分可兑换电饭煲等实物奖励 [4] - 积分超市设置"善行红榜"公示季度前十村民,推动村民从"旁观者"转为"抢着干",义务参与环境整治、帮扶困难群众成为风气 [4] - 该机制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壮大,西溪村获评"江苏省传统村落"并入选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 [4] 治理体系协同效应 - "精网微格"提供硬框架支撑,"大滴茶馆"实现软联结,"善行存折"激活内驱力,三者形成"底数清、民意明、参与热"的创新生态 [4] - 治理矩阵通过物理底座(微网格)、触角延伸(茶馆调解)与动能激活(积分激励)的协同,靶向破解网格粗放、参与不足等痛点 [1][2][3]
陕西府谷:让“快递小哥”成为基层治理“合伙人”
环球网· 2025-05-26 10:34
行业整合与效率提升 - 府谷县通过"双建双引"模式整合12家快递物流企业,实现场地设备共享,每家年场地成本降低4万余元、运输成本减少10万余元 [3][4] - 建成占地60亩的快递物流集散中心,配备两条智能分拣线,每日分拣能力达10万单,实现"一次配送、全域通达"解决农村配送难题 [4] - 建立"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联"机制,通过理事会定期协商运力调配、价格联动等事宜,改变企业间竞争关系 [5][6] 党建与人才培养 - 创新"双向培养"机制,将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党员培养成管理人员,党员快递员刘亮明优化流程使分拣出错率从千分之三降至万分之一 [8] - 设立"小哥之家365"综合服务中心,提供技能培训、生活便利等六大功能站,2021年公司党支部获评"四星级党支部" [7][8][9] - 组建党员"应急小分队",在疫情期间连续15天承担医疗物资和居民生活配送任务 [8] 社会服务与乡村振兴 - 206名快递员兼任"流动网格员"等三重身份,2024年累计参与爱心送考300余人次、防汛转移群众50余人 [10][11] - 通过"无界粮仓"助农项目,2024年实现农产品销售额突破600万元,带动300余户农户增收 [11] - 创新"治理合伙人"模式,快递员累计上报295件城市治理问题,形成"城市治理轻骑兵"品牌 [1][10] 员工关怀与组织建设 - 实施"暖心工程"配备标准化宿舍和健康驿站,持续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活动 [11] - 集散中心成为组织凝聚枢纽,员工归属感显著提升,从"漂泊者"转变为"被牵挂的家人" [11][12]
老院子“变形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6 08:59
基层治理创新 - 南溪村通过"合议庭"制度解决闲置地块开发难题 将5亩杂乱地块改造为共享庭院和文化活动空间 [1][2] - "合议庭"由纪检 农经 司法等多部门组成 采用专业视角制定资源盘活方案 包括村集体整合资产 打包出租宅基地 引入第三方运营团队 [1][3] - 40天微改造投入30万元 将破旧老宅转变为碎石小径 艺术长廊 咖啡屋和手作工坊 [2] 经济效益 - 文化大院运营一年多带动周边民宿 农家乐和温泉酒店 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超70万元 [2] - "合议庭"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使文化大院年租金从预估5万元跃升至15万元 [3] - 全县通过该制度起底经济合同3453份 涉及资金2.28亿元 催收合同价款708万元 [3] 社会影响 - 镇里技能培训入驻文化大院 村民组成"南溪嫂"创富团队 从传统农业转向旅游创收 [2] - 美食集市 歌王大赛 亲子研学等活动持续举办 使该地成为网红打卡地 [2] - 制度通过"五议决策法"保障村民知情权 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 [3] 制度创新 - "三色预警"系统实时追踪租金收缴和业态合规性 实现资产管理透明化 [3] - 标准化合同范本明确租金标准 履约保证金 违约责任等条款 避免人情合同 [3] - 制度有效破除权力包 人情包引发的作风乱象和收入催收不力问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