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化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足底按摩器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健康养生关注度提高,推动足底按摩器行业需求上涨[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9 10:36
行业概述 - 足底按摩器作为一种传统养生工具,有助于缓解疲劳、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质量,符合现代人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 [1] -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口占比逐渐攀升,为足底按摩器发展提供庞大用户基础 [1] - 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应用让足底按摩器数据化、智能化趋势日益明显,产品功能不断升级 [1] - 2024年中国足底按摩器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46亿元,同比上涨6.01% [1] 产品分类 - 磁石类:将不同性质磁石镶嵌于平面板上形成凹凸表面进行物理放射按摩 [5] - 气泡类:主要通过足浴盆产生氧气气泡对脚底进行按摩 [5] - 机械类:利用旋转滚轴对脚部进行纯机械按摩 [5] 产业链 - 上游:基础零部件和原材料供应商,提供电子元器件、五金件、塑料件等 [6] - 中游:足底按摩器制造企业,通过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生产各类产品 [6] - 下游:通过线上电商平台和线下专卖店、商超等渠道销售给终端消费者 [6] 销售渠道 - 线上销售渠道成为重要方向,京东、天猫、抖音等是主要平台 [9] - 2019-2024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从33.87万亿元增长至46.41万亿元 [9] 竞争格局 - 国际品牌如松下占据高端市场份额 [13] - 国内头部企业包括倍轻松、奥佳华和荣泰健康等 [13] - 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 [13] 主要企业 - 倍轻松科技:专注创新研发,将中医按摩理念与现代科技结合,推出Foot3足疗机等产品 [14] - 奥佳华智能健康:聚焦大健康产业,2024年保健按摩营业收入37.23亿元,同比上涨0.6% [14] - 荣泰健康:主要产品为按摩椅及按摩小件,2024年按摩小电器营业收入0.51亿元,同比下降28.64% [16] - 康泰智能:主导产品包括按摩椅系列和汽车零部件系列 [14] - 苏泊尔:推出多款全自动设计的足底按摩器产品 [14] 发展趋势 - 智能化功能升级:集成传感器监测足部数据,提供个性化健康建议,连接智能家居设备 [18] - 定制化服务兴起:针对不同人群需求开发专门按摩模式 [19] - 市场需求持续增加: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促使消费者对足底按摩器需求增长 [21]
研判2025!中国医疗气垫床行业功能概述、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分析: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医疗气垫床的需求不断增加[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7 09:18
医疗气垫床行业概述 - 医疗气垫床通过循环充气原理降低局部组织平均压强峰值,是临床预防压疮的常用手段 [1] - 主要适用于长期卧床、活动受限的高危人群,如术后患者、瘫痪病人、烧伤患者等 [3] - 核心优势包括分散体压、减轻局部压力、保持皮肤干燥,降低褥疮风险 [3]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达20亿元,同比增长11% [1][13] - 增长驱动因素包括人口老龄化、慢性病患者增多、家庭护理需求提升及技术革新 [1][13] - 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从2019年1.78亿增至2024年2.20亿,占比从12.6%升至15.6% [7]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原材料为聚氨酯(PU)、聚氯乙烯(PVC),影响产品耐用性和密封性 [9] - 中游为生产制造环节,下游销售渠道包括直销、经销商和电商平台 [9] - 终端用户涵盖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和家庭用户 [9] 竞争格局 - 主要企业包括河北瑞朗德、河北鼎力、河北佳禾、石家庄大桥、上海三和等 [15] - 河北瑞朗德康复护理床出货量及年产值连续三年行业首位,产品销往50多国 [17] - 河北鼎力拥有四大品牌,产品线覆盖防褥疮气床垫、电动护理床等 [17] - 河北佳禾专注智能健康产品,推出20余种医疗器械 [19] 行业发展趋势 - 智能化:集成压力传感器、温度调节、远程监控等功能,实现动态调整支撑力 [21] - 定制化:针对肥胖、老年、伤残患者等群体提供差异化产品设计 [25] - 国际化:借助"一带一路"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品牌国际竞争力 [26] 需求端驱动因素 - 医疗卫生机构数量从2019年100.76万个增至2024年109.36万个,拉动设备采购 [11] - 家庭护理认可度提升,推动家用医疗气垫床需求增长 [1][13]
存储业格局生变,三星地位遭挑战
第一财经· 2025-07-11 22:51
行业格局变化 - HBM成为存储领域竞争焦点,原厂产能逐渐向HBM倾斜,导致DDR4减产、涨价,部分同等容量DDR4和DDR5价格几近倒挂 [1] - 三星电子2025年Q2营业利润4.6万亿韩元(约33亿美元),同比下降55.94%,为六个季度以来最低水平,主因HBM业务进展慢于竞争对手 [4] - SK海力士HBM市场份额达70%,DRAM领域份额36%,Q2内存收入155亿美元,与三星并列全球第一 [4] 厂商技术竞赛 - SK海力士和美光HBM3e 12hi产品认证已完成,良率超60%,将供应英伟达B300、GB300,三星改版HBM3e预计Q3完成认证 [5] - SK海力士计划2025年下半年完成HBM4量产准备,美光计划2026年量产,三星1c nm DDR5未商业化量产,HBM4量产存不确定性 [6] - 国内厂商长鑫存储处于HBM早期技术开发阶段,项目进展未公开 [6] 市场需求与定制化趋势 - 英伟达2024年消耗61% HBM,但2026-2027年比例可能下降,因ASIC供应商增多(如谷歌TPU Ironwood配备192GB HBM) [9] - 已有7-8家IT厂商推动HBM定制,包括英伟达、亚马逊、微软等,预计2026年HBM4亮相时定制市场将大幅扩张 [10] - 三星布局定制化HBM支持客户IP集成,美光预计HBM4e定制业务将改善业绩,美满电子预测2028年25%加速计算芯片市场属定制 [10] 技术演进挑战 - HBM需在前端制程打TSV(硅通孔),后端工艺从HBM4到HBM5堆叠层数朝20层发展,工艺过渡至HCB(混合键合) [8] - HBM4计划2026年面世,HBM4e预计2027年,HBM5或2030年前后面临,技术路线挑战多于传统DRAM [8]
HBM,新大战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11 08:58
核心观点 - AI时代下数据中心从"算力至上"转向"带宽驱动",HBM成为支撑大模型计算的核心基础设施[1] - HBM已成为半导体巨头战略制高点,SK海力士/三星/美光均将其视为未来营收增长关键引擎[2] - 定制化HBM和混合键合技术是未来两大发展方向[4][12] 行业竞争格局 - SK海力士目前HBM市占率约50%(HBM3E达70%),领先三星(30%)和美光(20%)[6] - SK海力士已锁定英伟达/微软/博通等定制HBM客户,计划2025年下半年推出HBM4E定制产品[4][5] - 三星正与AMD/博通协商HBM4供应,美光则采取更保守策略与客户AI平台进度协同[6] 定制化HBM技术 - 定制HBM通过集成基础芯片功能至逻辑芯片,实现功耗/性能/面积优化,减少中介层延迟30%以上[7][9] - SK海力士将与台积电合作,在HBM4基础裸片采用先进逻辑工艺[5] - 定制HBM需构建完整生态系统(IP提供商/DRAM厂商/SoC设计方/ATE公司)[10] 混合键合技术 - 混合键合通过铜-铜直接连接实现DRAM堆叠,接触密度达10K-1M/mm²,能效提升1倍以上[12][17] - 三星计划2025年在HBM4采用该技术,SK海力士可能在HBM4E引入[17] - 应用材料收购Besi 9%股份布局混合键合设备市场,韩美/韩华半导体加速研发相关设备[18] HBM技术路线图 - HBM4(2026年):带宽2TB/s,容量48GB,采用微凸点键合和液冷技术[20][21] - HBM6(2032年):四塔架构实现8TB/s带宽,L3缓存使HBM访问减少73%[24] - HBM8(2038年):全3D集成架构达64TB/s带宽,双面中介层设计支持多种扩展方案[26][29] 技术创新路径 - 3D集成从微凸点键合过渡到无凸点Cu-Cu直接键合,TSV技术支撑垂直堆叠[29] - 冷却技术从液冷(HBM4)演进至嵌入式冷却(HBM7/HBM8),散热效率提升5倍[30] - HBM6四塔架构使LLaMA3-70B推理吞吐量提升126%,HBM7使GEMM功耗降低30%[30]
光伏&储能逆变器用磁性元器件,前13大企业占据全球71%的市场份额(2024)
QYResearch· 2025-06-30 17:52
光伏与储能逆变器用磁性元器件市场规模 - 2031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达到3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8 0% [1] - 2024年全球前五大厂商市场份额合计约42 0%,主要生产商包括TDK 可立克 顺络电子 Würth Elektronik Delta Electronics等 [5] 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光伏装机市场,光伏装机数量快速增长带动磁性元件需求 [11] - 储能变流器作为连接电源 电池与电网的关键元件,其电感需求随储能市场扩张而增长 [11] - 光伏组件转换效率提升推动逆变器对磁性元件性能要求提高,需在材料选择和制造工艺上进行深度革新 [12] 技术发展趋势 - 高性能化:采用纳米晶 非晶合金等新型磁性材料提高磁导率并降低铁损 [14] - 小型化与集成化:通过磁集成技术减小体积并降低成本 [14] - 定制化:针对电网侧集中式储能和用户侧组串式储能等不同场景提供差异化解决方案 [14] 市场竞争格局 - 全球前13强生产商排名及市场占有率数据基于2024年调研 [3] - 行业头部企业研究中心持续跟踪厂商动态 [5]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电热元件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市场规模及前景展望:下游应用场景不断丰富,电热元件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14 09:46
电热元件行业概述 - 电热元件是一种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器件,广泛应用于加热、保温等领域,根据应用领域可分为新能源汽车、商用电器和民用电器电热元件 [3] - 产品形态包括膜电热元件、裸露式电热元件和金属管状电热元件 [3] - 新能源汽车电热元件是增长较快的类别,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 [3] 行业发展历程 - 行业经历萌芽期、成长期和爆发期三个阶段,1840年焦耳定律奠定理论基础,1859年第一支电加热管诞生 [5] - 1905年镍铬合金的发现彻底改变行业,1910-2000年期间制造用料改良,电热电器普及 [5] - 21世纪以来,技术进步和用电成本降低推动电热元件进入高速发展期,应用领域扩展到新能源汽车、医疗机械等 [6] 行业产业链 - 上游原材料包括五金件、不锈钢带料、电气元件、管材、硅胶橡塑、氧化镁粉、电阻丝等 [8] - 中游为电热元件生产制造,下游应用广泛,包括民用电器、商用电器、工业装备和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 [8] - 家用电器是重要应用终端,核心加热系统用于厨房烹饪设备、卫浴热水系统、空调暖通装置等 [9]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家电市场(不含3C)全渠道零售额为9071亿元,同比增长6.44%,2025年一季度零售额1798亿元,同比增长2.1% [9]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1288.8万辆、销量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2025年前四个月产销量分别突破442.9万辆和430万辆,同比增长48%和46.2% [12] - 2024年中国电热元件市场规模42.94亿美元,2017-2024年CAGR为4.62%,预计2025年增长至44.96亿美元 [15] - 全球电热元件市场规模从2017年81.64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104.52亿美元,CAGR为3.59%,预计2025年达109.27亿美元 [14]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形成以北美、欧洲和亚太为中心的产业格局,北美和欧洲主导中高端市场 [18] - 国内企业如三花智控、东方电热、热威电热等快速发展,产品覆盖低端至中高端市场 [18] - 国外领先企业包括贝克集团和佐帕斯工业,产品遍及家电、汽车、医疗及航空航天等领域 [18] 重点企业分析 - 三花智控2024年通用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279.47亿元,同比增长13.8%,主营制冷空调电器零部件和汽车零部件业务 [20] - 东方电热2024年新能源装备制造营业收入14.73亿元,家用电器元器件营业收入11.4亿元,是国内最大的空调辅助电加热器制造商 [22] - 热威电热客户包括美的、三星、海尔、博世、伊莱克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产品应用于家电、工业装备和新能源车领域 [19] 行业发展趋势 - 智能化:融合物联网和AI技术,实现精准温控与远程管理,5G技术推动智能家居、智慧工厂应用 [24] - 节能化:材料创新与结构优化,新型高电阻合金、碳纤维等降低能耗,变频加热技术和余热回收系统提升能效 [25] - 定制化:医疗设备、航空航天等领域需求增长,模块化设计和3D打印技术助力快速开发,个性化智能功能成为差异化卖点 [26]
高端产品赋能行业未来!苏州金龙亮相第八届旅游客运行业发展大会
金投网· 2025-06-09 12:15
行业大会概况 - 2025第八届旅游客运行业发展大会在苏州召开 吸引近200名行业代表参与 涵盖旅游客运企业 整车制造及零配件厂商等[1] - 大会聚焦行业新趋势与发展路径 成为重要交流平台 强调把握文旅设备更新政策契机 应用高技术低能耗装备提升服务品质[1] - 深化运游融合满足品质化需求 为建设旅游强国贡献力量[1] 公司发展历程 - 苏州金龙深耕旅游客运市场二十余年 2002年"小行星""满天星"车型创年销9000辆佳绩 2004年经典V系累计销量达2.9万辆[1] - 2019年推出融合斯堪尼亚技术的KLQ6127旅行家Tourist重新定义高端标准 2024年新V系全球发布注入发展新动能[1] - 海格客车服务全国上百个景区 成为提升游客体验 推动文旅融合的关键力量[1] 市场趋势分析 - 旅游消费呈现三大主力群体分化 Z世代追求沉浸式体验 80/90后家庭客群青睐舒适慢游 银发族注重品质与适老化服务[2] - 需求端四大转向:从传统跟团转向定制小团与自由行 从打卡观光转向深度沉浸 从大众热门转向小众平替 从低价游转向品质游[2] 产品战略布局 - 公司以高端化 定制化 数字化三大能力应对市场变革 新V系配备1+1座椅 车载冰箱 卫生间 娱乐及高原制氧系统[2] - 定制旅游交通IP包括风景巴士和双层巴士 已服务上海迪士尼 广州长隆 天津双层观光等场景[2] - 海格智慧旅游客运系统通过数字化赋能企业全流程管理 实现服务升级与科学决策[2] 产品技术亮点 - 展出5款明星车型 其中4款新V系覆盖9-13米段 动力和座位布局可定制 第5款睿星轻型客车设7-9座且C照可驾[3] - 新V系V12E纯电车型采用"1+1"座椅布局 搭载超高比能量电池 应用动力电池智能热管理系统 匹配高效一体式电机[3] - 海格睿星轻客产品配备航空级座椅 集成点歌电视一体机 环绕音响及星空顶氛围灯 创新壁灯可切换风景主题[3] 场景应用案例 - 解决方案覆盖上海迪士尼"绿色梦幻之旅" 天津观光车 成都熊猫巴士 苏州景点接驳专线等场景[4] - 形成覆盖景区 旅游线路 城市观光的商旅用车解决方案 以移动空间为载体传递城市文化[4] - 提供高端接待 定制小团 智慧运营的全场景解决方案 推动行业向高质量 高价值方向发展[4]
SK海力士的隐忧
半导体芯闻· 2025-06-06 18:20
行业趋势 - AI记忆体芯片正变得更加专业化和客制化,依赖少数核心客户的"锁定"模式将成为主流商业模式[1] - 记忆体芯片行业正从"最具商品化性质"的产品转向差异化竞争,价格战和大量生产模式将被取代[1] - HBM4e芯片预计2026年起用于NVIDIA产品,相比传统HBM芯片具有更高客制化弹性[1][2] 商业模式转变 - SK海力士策略转向聚焦少数核心客户,从产品开发最初阶段就深度参与合作设计[1][2] - 客制化模式可能提升毛利率和芯片单价,但也增加了对NVIDIA等AI客户的依赖风险[2] - 新商业模式成功关键在于锁定行业领先客户,客户成长放缓将直接影响公司发展[2] 市场竞争格局 - SK海力士已成为NVIDIA HBM芯片主要供应商,受益于AI热潮[1] - 传统记忆体芯片市场由少数制造商主导,长期陷入价格战和产能竞争[1] - 行业认知正在改变,记忆体芯片不再被视为"便宜就好"的标准化产品[1]
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抗震支吊架行业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未来趋势研判:终端需求引爆场景蓝海,动力电池抗震支吊架行业智能化与性能跃升[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26 09:18
行业概述 - 动力电池抗震支吊架是专为支撑电池系统设计的抗震装置,由锚固体、加固吊杆、抗震连接构件及抗震斜撑组成,功能是将设备产生的地震作用传递到建筑结构体上[2] - 行业分类维度包括材料(金属类如钢/铝合金、复合材料类如碳纤维)、结构形式(刚性/柔性减震/可调式)、功能(普通抗震/智能监测/防火防爆)、应用场景(车载/储能/工业设备)及安装方式(螺栓固定/快拆卡扣/滑轨式)[3] - 产品技术特点包括高强度轻量化结构、动态减震设计和模块化安装,功能优势在于吸收振动冲击、提升安全性及智能监测预警[5] 市场驱动因素 - 2025年一季度动力电池装车量达130.2GWh,同比增长52.8%,直接催生抗震支吊架刚性需求[1][13] - 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318.2万辆和307.5万辆,同比增长50.4%和47.1%,拓宽行业空间[11] - 《建筑机电设备抗震支吊架通用技术条件》等标准强制要求新建动力电池工厂、储能电站及新能源配套设施安装抗震支吊架[1][15] 技术发展现状 - 材料应用:铝合金占比68%,镁合金渗透率提升至12%,碳纤维在高端车型突破[15] - 工艺创新:压铸成型、激光焊接和复合成型构成三大主流技术路线,适应CTC、800V高压快充等技术需求[15] - 智能化升级:集成传感器和AIoT技术,实现实时应力监测与自适应调节,故障响应速度提升50%[22] 产业链格局 - 上游:高端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新材料及减震元件、智能传感器供应[9] - 中游:模块化设计、有限元分析结合CNC数控加工、自动化喷涂等工艺[9] - 下游:深度绑定动力电池产业,应用于储能电站、新能源汽车工厂、数据中心等场景[9] 竞争格局 - 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主导高端市场,主打集成化产品[19][20] - 材料与制造企业(和胜股份、文灿股份)通过轻量化合金、大型压铸技术构建壁垒[19][20] - 传统抗震企业(优力可、置华)转型标准化与工程服务,智能化企业以传感器技术赋能[19][20] 未来趋势 - 技术革新:锌铝镁合金、高强度碳纤维提升性能,智能监测系统实现"主动防御"[22] - 场景定制化:储能领域需耐疲劳性(10万次循环测试),换电重卡需液压阻尼器与多向限位设计[23] - 生态重构:再生材料使用比例达40%,头部企业整合上下游形成一体化能力,缩短交付周期30%[24] 市场规模 - 预计2027年中国动力电池抗震支吊架市场规模突破150亿元[1][15]
维峰电子接待19家机构调研,包括华创证券、红华资本、诺安基金等
金融界· 2025-05-23 09:42
公司基本情况 - 维峰电子于2025年5月22日接待19家机构调研,包括华创证券、红华资本、诺安基金、东吴证券、西部证券等 [1] - 参与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文化、研发总监赵世志、维康汽车总经理胡光才、营销总监付家军、财务总监戴喜燕、董事会秘书刘雨田 [1] - 调研方式为线下公司会议室和线上电话会议 [1] 业务布局与经营业绩 - 公司董事会秘书刘雨田介绍了公司基本情况、业务布局和经营业绩 [1][2] - 公司解读了连接器行业与市场需求情况 [1][2] 产品储备与研发 - 公司拥有十万余个储备料号,指已完成全流程开发但尚未量产的新产品 [3] - 丰富的储备料号可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供样品 [3] 关税影响与国际业务 - 直销美国产品比例很低,关税对当前业务影响非常小 [4] - 电子元器件对关税影响的传导需要时间 [4] - 未来将重点拓展国际头部客户,优化产品结构以应对挑战 [4] 产能布局 - 公司在东莞、昆山、泰国布局三大产能基地 [5] - 东莞产能已于去年投产,昆山产能将于2025年9月投产,泰国产能预计2026年上半年投产 [5] - 三大基地满产后预计实现十余亿产值规模 [5] 汽车高频高速业务 - 已完成高频高速子公司增资,提升股权比例 [6] - 完成全系列产品开发和重点客户导入 [6] - 2025年将实现初步批量生产 [6] - 已完成多个整车厂及模块厂的验证和定点 [6] 定制化优势 - 定制化能力可从客户角度出发增加客户黏性 [7] - 定制化产品开发设计能力使项目不易被替代 [7] - 能锁定部分长期项目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