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集中风险

搜索文档
珠海精實测控招股书解读:净利润波动74.7%,上半年净利率骤降58.3%
新浪财经· 2025-09-30 12:49
业务模式 - 公司业务布局于工业与消费双领域,在工业领域为消费电子、汽车及家电等行业提供非标定制化设备与服务,并基于此开拓消费领域应用,构建全球化研发、生产、销售体系 [2] - 公司主要采用ODM业务模式,服务于消费电子、汽车及家用电器领域的头部制造企业,根据客户需求设计、生产及销售定制智能TMC设备 [3] 财务表现:营收与增长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5.67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8.6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23.3% [4][7] - 产品结构变化显著:制造工艺装备收入在2023至2024年增长超过31%;智能实验室装备与软件收入在2022至2023年增长超过224% [4] 财务表现:盈利能力 - 净利润波动巨大:2022年至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0.714亿元、0.181亿元、0.596亿元,其中2023年净利润同比下降74.7%,2025年上半年出现净亏损1.184亿元 [5] - 毛利率波动:2022年至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54.6%、42.0%、43.2%,2023年毛利率下降23.1% [8][9] - 净利率波动:2022年至2024年净利率分别为12.6%、2.6%、6.9%,2025年上半年净利率为-58.3% [8][9] 客户与供应商 - 客户集中度较高: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70.6%、55.5%、46.9%、69.1%,其中最大客户收入占比在2025年上半年达到31.8% [11][15] - 存在客户与供应商重叠的情况,例如客户G在2023年既是五大客户之一也是供应商 [10] - 供应商集中度有所波动: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向五大供应商的采购总额占总销售成本比例分别为18.1%、8.5%、7.3%、20.9% [16] 研发与海外业务 - 研发开支持续增长: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研发开支分别为0.852亿元、0.984亿元、1.447亿元、0.84亿元,占各期总收入比例分别为15.0%、14.1%、16.8%、41.4% [12] - 海外业务收入占比快速提升:来自美国客户的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0.3%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22.1% [13] 行业地位与股权结构 - 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是国内第二大的消费电子PCBA功能及性能测试装备与服务提供商,在中国ODM模式下排名前十大的智能测控装备与服务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14] - 公司股权相对集中,创始人王先生直接及间接控制约30.27%的股份,上市后仍将为单一最大股东集团 [17][18]
新广益IPO!突击分红2.2亿,被质疑“套现式”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9-20 00:07
IPO审核与募资计划 - 公司于9月19日在深交所进行IPO上会审核 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 拟募集资金总额6.38亿元[2] 毛利率变动与产品结构 - 综合毛利率从2020年38.74%降至2022年31.76% 下降约7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维持在31-32%水平[2][4] - 核心产品抗溢胶特种膜和强耐受性特种膜收入占比达93.33%(2022年)、76.45%(2023年)和73.8%(2024年) 但抗溢胶特种膜毛利率从2020年33.09%降至2022年28.65% 2024年回升至36.67%[5] - 新产品新能源材料毛利率分别为11.27%、4.76%、13.96% 改性材料毛利率分别为13.88%、14.67%、23.65% 光学胶膜毛利率分别为31.07%、11.75%、15.57%[5][6] - 新产品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但因处于客户导入期和市场推广初期 毛利率普遍较低[5][6] 原材料供应风险 - 核心产品抗溢胶特种膜的关键原材料TPX粒子极度依赖日本供应商三井化学 虽通过贸易商采购但源头集中风险未变[2][7] - 开发PBT材料作为替代方案 但替代过程需要时间 供应风险短期内仍存在[7] 客户集中度与议价能力 - 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分别为69.64%(2022年)、57.22%(2023年)、52.89%(2024年) 集中度逐年下降但仍处于高位[7][8] - 鹏鼎控股连续三年为第一大客户 销售占比分别为35.34%、26.08%、19.45%[7] - 部分客户同属MEKTRON集团 存在"单一集团客户"依赖风险[8] - 客户集中导致议价能力弱 2022年向鹏鼎控股供应低价产品(0.51元/平方米) 致使强耐受性特种膜平均售价从5.40元/平方米降至3.50元/平方米[9] 财务与资金运作 - 2021年11月实施2.2亿元现金分红 资金来源于经营积累(2020-202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合计2.23亿元)和外部融资(同期融资金额合计2.33亿元)[10] - 2022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2.09亿元 其中1.95亿元用于分配股利 显示分红资金很大程度上依赖外部融资[11] 信息披露问题 - 招股书错误披露与已注销公司苏州润利达的合同状态 直至2024年6月才修正[10] - 未主动披露2022年积水化学发起的专利诉讼 直至监管问询后才补充[10]
元创股份:增收不增利,扩产补流合理性存疑|IPO观察
搜狐财经· 2025-09-17 16:32
IPO基本情况 - 元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于9月19日主板IPO上会,公开发行不超过1960万股 [2]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34,907.62万元,同比增长18.19% [2][3] - 2024年公司净利润为15,466.1万元,同比下滑12.94%,呈现增收不增利现象 [2][3] - 报告期内(2022-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正,三年合计净流入54,955.9万元,年均超1.8亿元 [2][8] 业务与产品结构 - 公司主营业务为橡胶履带类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包括农用机械橡胶履带、工程机械橡胶履带和橡胶履带板 [3] - 农用履带是公司最重要的产品,2024年销售收入为71,535.24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53.5% [3][4] - 工程履带2024年销售收入为53,924.77万元,占比40.33% [4] - 履带板2024年销售收入为7,144.18万元,占比5.34% [4] 客户集中度 - 报告期内公司向前五大客户产生的销售收入占比极高,2024年占比为49.94% [4] - 2022年及2024年该占比均超过50%,存在明显的客户集中风险 [4] - 公司表示与主要客户已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但客户自身经营不利或公司无法满足需求可能导致订单减少 [5] 募投项目分析 - 此次IPO计划募集资金48,513.17万元,主要用于生产基地建设(40,000万元)、技术中心建设(2,513.17万元)和补充流动资金(6,000万元) [6] - 履带板产能利用率持续走低,报告期内分别为72.48%、67.83%、63.88%,现有产能存在闲置 [6] - 在产能利用率不足73%的背景下,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计划新增160万块履带板产能,相当于2024年现有产能的1.05倍,其合理性存疑 [6] - 截至2024年末,公司货币资金为4.57亿元,短期借款为8,116.77万元,货币资金是短期借款的5.63倍,短期偿债压力极小 [7] - 在公司资金充裕且经营性现金流稳定的情况下,补充流动资金项目的必要性值得商榷 [7][8]
恒坤新材IPO:盈利依赖引进产品代理业务,产能利用率不足仍扩产
搜狐财经· 2025-09-12 18:01
厦门恒坤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坤新材")科创板IPO于9月12日注册生效。 2022年-2024年(下称"报告期"),恒坤新材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2176.52万元、36770.78万元、54793.88万元,净利润分别为9972.83万元、8976.26万元、 9691.11万元,营收持续增长,净利润在波动。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公司营收较2022年同比增长70.29%,但净利润却比2022年低了近300万元,"增收不增利"的特征显著。 更令人关注的是,这种增收不增利的趋势在2025年上半年仍在延续。恒坤新材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其2025年1-6月实现的营业收入为29433.73万元,同比 增长23.74%,净利润为4158.05万元,同比下滑5.71%,特别是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25.18%。这种"营收增长与利润下滑并行"的反差,不禁令人为 其成长性产生了担忧。 | 项目 | 2025年1-6月 | 2024 年 1-6 月 | 变动比例 | | --- | --- | --- | --- | | 营业收入 | 29.433.73 | 23,786.49 | 23.74% | ...
海伟电子招股书解读:净利润增长17.5%,毛利率却下滑1.5%
新浪财经· 2025-08-28 08:31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专注电容器薄膜行业超15年 是中国第二大电容器薄膜制造商 产品包括电容器基膜和金属化膜 处于产业链中游 [2] - 采用直销模式 客户涵盖薄膜电容器制造商及比亚迪等企业 [2] - 拥有自主设计开发电容器基膜生产线能力 交付期短且投资成本低 毛利率高于行业平均约25%水平 [9] 财务表现分析 - 2022-2024年收入从32.71亿元增长至42.17亿元 增幅28.0% 但2025年1-5月同比减少3.2%至15.71亿元 [3] - 2022-2023年净利润从1.02亿元降至0.698亿元 降幅31.5% 2023-2024年增至0.82亿元 增幅17.5% 2025年1-5月同比减少4.6%至0.314亿元 [4] - 综合毛利率从2022年44.9%降至2024年29.7% 但2025年1-5月同比从27.9%增至35.5% [4][5] - 净利率从2022年31.2%降至2023年21.2% 2024年为20.5% 2025年1-5月为20.0% [6] 产品结构与收入构成 - 电容器基膜收入占比持续超70% 2022年达91.9% 2025年1-5月为78.5% [7] - 金属化膜自2023年起贡献收入 占比约20% 但2025年1-5月降至13.7% [7] - 其他产品收入占比维持在6%-8%区间 [7] 供应链与客户关系 - 五大客户收入占比34.9%-42.1% 最大客户占比12.0%-17.3% 存在客户集中风险 [10] - 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74.4%-90.4% 最大供应商占比45.3%-73.3% 对主要供应商依赖度较高 [11] - 曾委托海伟石化采购电工级聚丙烯 2023年因外汇获取便利终止委托 [7] 产能与成本控制 - 生产线升级和扩建导致产能波动 2023年首条生产线升级致产能下降 2024-2025年部分生产线重启使产能上升 [8] - 电工级聚丙烯价格波动影响销售成本和毛利率 2022-2023年价格下降导致采购策略调整 [8] - 2022年收购宁国海伟51%股权后开展金属化膜业务 关联交易可能影响财务状况 [7]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 控股股东集团合计控制约77.12%表决权 对公司决策有重大影响 [12] - 核心管理层行业经验平均超15年 但未提及明确股权激励机制 [13] 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前五家公司占据61.6%市场份额 竞争激烈且集中 [9] - 面临同行产能扩充和技术创新等竞争压力 [9]
失去一个客户就倒闭?近2成澳洲中小企业被曝高度依赖单一客户!
搜狐财经· 2025-06-25 07:57
中小企业破产风险 - 18%澳洲中小企业表示失去一个主要客户将无法生存 [2] - 失去关键客户导致中小企业收入平均减少22% [2] - 29%中小企业在2024年10月报告中坦言失去关键客户或供应商有破产风险 [4] - 59%中小企业收入增长预期为负 被归类为"全面收缩" 该比例是2019年的三倍 [5] 高风险行业现状 - 建筑业和餐饮业是风险最高的行业 [3] - 2025年第一季度3306家公司首次进入破产程序 [6] - 过去三年企业重组数量增加7倍 [6] - 截至2025年3月财年超2600家建筑公司破产 同比增长25% [6] 行业挑战 - 餐馆与咖啡馆面临运营成本上升和消费支出紧缩 [5] - 建筑行业遭遇大宗材料涨价与现金流不稳双重挑战 [5] - 企业普遍面临成本上升 债务催收加剧 消费需求疲软 [10] 市场动态 - 2025年5月企业破产数量环比下降0.9% 较2024年11月高峰下降12% [10] - 中小企业增长预期出现史上最大分歧 部分乐观者增长强劲 悲观者处于收缩边缘 [7] - 越来越多企业寻找融资渠道缓解成本压力与现金流缺口 [8] 行业活动 - 9月将在黄金海岸 悉尼和墨尔本举办SME财税融资训练营 由Maxiron Capital主办 [9]
85后女董事长上市前离婚转股权!苏州莱恩精工三年前IPO失败后转战北交所
搜狐财经· 2025-06-24 16:00
上市计划与历史问题 - 公司三年前因财务内控问题导致创业板IPO失败,现转向北交所重新启动上市计划 [1] - 2021年冲刺创业板期间因违规转贷问题收到深交所监管函 [1] - 第一大客户Tricam的资信状况曾遭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质疑 [1] 股权结构与控制权 - 实际控制人张建元、张秀卓父女掌控公司全部表决权,呈现高度集中特征 [3] - 张秀卓为"85后",已完成全面接班,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职务 [3] - 2024年上市关键期张秀卓办理离婚手续,涉及股权代持及赠与操作 [3] 违规转贷问题及整改 - 公司通过子公司签署无真实交易背景合同获取银行贷款,2020年末未归还金额达1.13亿元 [4] - 首次申报审计截止日后仍持续违规转贷,金额共计1亿元 [4] - 2022年8月深交所出具监管函并采取书面警示措施,直接导致创业板申报终止 [4] - 公司声称2022年1月19日已完成整改及转贷清理工作 [4] 实控人股权变动与客户风险 - 2024年1月张秀卓将弗莱恩集团88%股权无偿转让给母亲张梅珍代持,4月转回 [5] - 股权变动与离婚事项相关,公司称系为规划婚前财产及维持控制权稳定的过渡性举措 [5] - 2022-2024年对Tricam销售占比超40%,美国市场收入占比超六成 [5] - 主要产品受美国加征关税影响,公司提示中美贸易政策调整风险 [5]
江西银行:十大关联客户风险敞口396.77亿,房地产不良率猛涨至17.81%
金融界· 2025-05-07 17:31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收115.59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32%,净利润10.98亿元,同比增长2.21%,但税前利润7.52亿元同比下滑25.54% [1] - 净利润增长主要依赖3.45亿元所得税抵免(免税收益增加),剔除后实际盈利能力减弱 [1] - 利息净收入86.03亿元同比下滑1.92%,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56.26亿元同比增长7.86%,金融投资净收益221.90亿元同比大增46.31% [2] - 资产减值损失73.76亿元同比增加10.68%,反映资产质量压力 [2] 业务结构 - 公司银行业务贡献利息净收入52.62亿元(占比61.2%),零售银行业务29.35亿元(占比34.1%),金融市场业务3.44亿元(占比4%) [3] - 手续费收入中金融市场业务占比59%(33.25亿元),公司银行业务占比44.3%(24.92亿元) [3] - 金融投资收益主要来自金融市场业务(220.91亿元,占比99.6%) [3] 资产质量 - 总资产5736.35亿元同比增长3.85%,贷款净额3420.88亿元同比增长5.09%,不良贷款余额75.88亿元同比增加2.89亿元 [3] - 不良率2.15%较上年微降0.02个百分点,但仍显著高于同业1.5%的平均水平 [3] - 批发零售业不良率7.66%(同比下降3.56个百分点),房地产业不良率17.81%(同比上升14.52个百分点),服务业不良率3.34% [3][4] - 拨备覆盖率160.15%同比下降17.11个百分点,为近5年低点 [7] 风险暴露 - 十大单一客户风险暴露余额275.89亿元,占贷款总额7.81%,占一级资本净额56.6% [6] - 最大单一客户(租赁商务服务业)风险暴露34.28亿元,占一级资本净额7.03%逼近监管红线 [6] - 十大关联客户风险暴露余额396.77亿元,占一级资本净额81.39% [7] 资本状况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均较上年下滑,降幅分别为0.07%、0.06%、0.08%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