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4.0
icon
搜索文档
德国加大投资重振“欧洲经济发动机”
经济日报· 2025-08-01 05:45
德国经济现状与挑战 - 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经济体,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经济萎缩,2025年预计陷入停滞 [1] - 面临能源价格高企、供应链波动、数字化转型滞后、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 [1] - 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如美欧贸易紧张、俄乌冲突)加剧经济复苏难度 [1] "为德国制造"倡议核心内容 - 德国政府联合61家顶尖企业推出6310亿欧元投资计划(2025-2028年),覆盖五大领域 [1][2] - 数字化与工业4.0:推动人工智能、自动化、物联网技术应用 [1] - 能源转型:支持风能、太阳能、氢能项目以实现2050碳中和目标 [1] - 基础设施升级:现代化交通网络、物流设施及数字基建 [1] - 医疗与生命科学:加强生物技术、医疗设备研发生产 [1] - 中小企业支持:通过金融和技术手段巩固"隐形冠军"优势 [1] 企业参与与行业影响 - 西门子、大众、巴斯夫等61家企业参与,涵盖汽车、机械、化工等核心行业 [2] - 德意志银行CEO称投资将"为德国经济注入新活力",西门子CEO强调"保持技术领先"目标 [2] - 2024年德国吸引1724个外国投资项目,金额达232亿欧元,显示外资信心 [2] 政策与国际环境关联 - 默茨政府同步推进5000亿欧元基础设施基金、简化行政审批等改革 [1] - 美欧贸易协议达成后,德国将面临15%对美出口关税,默茨警告"严重损失" [3][4] - 政府试图通过国内投资减少外部依赖,强化欧洲内部协作(如法英德领导人会谈) [2] 执行挑战与争议 - 部分投资为企业既有规划,新增规模及细节未明确 [3] - 企业界要求加速改革(如简政放权、税收优惠),批评官僚主义束缚 [3] - 宪法"债务刹车"限制财政赤字,大规模投资可能引发财政纪律争论 [4]
和意精工AARS亮相A3机器人打磨与抛光大会
近期,北美地区机器人打磨与抛光领域的顶级盛会—A3机器人打磨与抛光大会(A3是北美最大的自动化 行业协会,代表着1300多家涉及机器人、人工智能、机器视觉与成像、运动控制与电机及相关自动化技 术的组织。)在明尼苏达州盛大召开。此次大会吸引了包括3M、发那科、菲洛博迪、ATI、UR机器人、 MARI等来自全球各地的行业领先企业、自动化领域资深专家以及技术创新先锋齐聚一堂。他们围绕机 器人打磨与抛光技术的前沿发展、创新应用以及未来趋势展开了深入探讨与交流。作为行业创新的中坚 力量,AARS技术参与其中,在这场行业盛会上充分展示了其先进的技术成果与领先的解决方案,与各 方共同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与发展。 (AARS荣获2025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机器人大奖第一名) 和意精工联合创始人兼执行副总裁李一博士,在大会上发表了题为《机器人在表面处理应用中的创新与 案例》的精彩演讲。李博士深入剖析了在复杂、多品种打磨、抛光任务中,机器人编程所面临的行业性 瓶颈问题。在AI深度赋能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AARS创新性地将先进的物理信息AI技术融入机器人打 磨、抛光作业中,通过核心算法,革新了传统机器人预先编程的轨迹规划模式,真正实现了 ...
150PB工业数据+智能体革命,西门子开启AI制造新纪元
机器之心· 2025-07-25 12:29
西门子工业AI发展历程 - 1964年德国爱尔兰根西门子数据中心诞生世界首批计算机生成图像 由工业数学家Georg Nees通过Zuse Graphomat Z64绘图仪实现 [2][3][4] - 1965年全球首个算法艺术展览Computer grafik在斯图加特大学举办 Georg Nees为唯一参展艺术家 [4] - 1966年西门子设立爱尔兰根研究中心 该园区成为工业4 0技术孵化母体 [5] - 60年后该工厂部署超100项AI应用 数字孪生技术成为核心 机器人可识别陌生零件并完成微米级精密操作 [6][7] Industrial Copilot智能体系统 - 获2024年工业界奥斯卡赫尔墨斯奖 实现自然语言指令生成150行自动化代码 开发效率提升50% 代码部署时间缩短30% [11][14] - 系统架构包含前台Industrial Copilot(人机交互接口)与后台Orchestrator(任务调度中枢) 支持多智能体协同作业 [15][17] - 典型应用场景:自然语言指令触发订单生产全流程 包括设备状态检查、产线调整、物料核算、AGV路径规划等 全程可视化监控 [18][19][20][22] 工业基础模型(IFM)技术壁垒 - 基于150PB多模态工业数据构建 包含时间序列模型GTT(1240亿参数)等专项模型 深度理解工程语义与工业逻辑 [24][25][35] - 与通用大模型本质差异:专精机器语言解析(图纸几何/PLC代码/传感器时序) 严格遵循工业安全约束 [26][27][28] - 数据采集需兼容Modbus/OPC UA/CAN等协议 处理毫秒至小时级多频数据 解决缺失值/异常点等质量问题 [43][45][47] 西门子工业AI生态优势 - 覆盖CAD/EDA/CAE/PLM/MES等全品类工业软件 服务全球40+行业40万+客户 PLC控制器占全球工厂1/3份额 [36][37][40] - 拥有1500名AI专家(250人专注基础研究) 500+活跃AI专利家族 欧洲AI专利申请量第一 [64] - 2024年战略动作:百亿美元收购Altair强化工业仿真 并购Dotmatics拓展生物医药领域 [67][68] 历史积淀与未来布局 - 1973年取得首项AI专利 1990年代推出全球首个神经网络焊接系统 2023年快速接入ChatGPT/DeepSeek等前沿技术 [58][59][60] - 2025年WAIC中国首秀Industrial Copilot系统 展示自主生产场景 [72] - 核心竞争力:百年工程知识沉淀+行业know-how 构建25年内难以复制的护城河 [32][54]
聚焦2025年土耳其国际钢铁展会:行业发展与交流盛会
搜狐财经· 2025-07-24 19:19
聚焦2025年土耳其国际钢铁展会:行业发展与交流盛会 在全球钢铁行业持续发展与变革的大背景下,2025年土耳其国际钢铁展会(Metal Expo 2025)备受瞩目。作为连接东西方钢铁市场 的关键纽带,该展会不仅是展示钢铁行业前沿技术与创新成果的重要平台,更是促进全球钢铁企业交流合作、洞察市场趋势的绝佳 契机。 展会基本信息 高端的同期活动 展会期间,一系列高端同期活动将为参会者带来思想的碰撞与知识的盛宴。国际冶金技术峰会将聚焦绿色冶金转型、氢能炼钢技 术、全球供应链挑战等热门议题。在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今天,绿色冶金转型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方向,峰会上专家们将共 同探讨如何在生产过程中降低碳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氢能炼钢技术作为新兴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有望为钢铁行业带来 革命性变革,相关研讨将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引;全球供应链挑战则是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钢铁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 题,通过交流可寻找应对策略,保障企业稳定运营。铸造工艺创新论坛也将同期举行,深入探讨铸造工艺的新方法、新技术,促进 铸造领域的创新发展。此外,还有为参展商与中东、欧洲买家精心打造的B2B对接会,提供一对一洽谈机会,助力 ...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智能化开关设备‌行业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技术赋能产业升级,千亿蓝海加速扩容[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23 09:15
智能化开关设备行业概述 - 智能化开关设备集成了现代传感、数字处理、通信和智能控制技术,实现实时监测、自动诊断和远程控制功能,提升电力系统可靠性和效率 [1][2] - 按电压等级分为低压(≤1kV)、中压(1kV-35kV)和高压(≥110kV)智能开关,按功能分为保护型、监测型和通信型,应用场景涵盖配电自动化、新能源并网和工业专用等 [3] - 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达1320亿元,同比增长20%,预计2025年突破1500亿元 [1][11] 政策环境 - 国家密集出台《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等政策,推动智能化开关设备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深度应用 [4] - 政策重点支持特高压输变电、柔性直流输电装备研发,加快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突破,推动虚拟电厂建设 [5] - 政策目标到2027年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达2000万千瓦以上,2030年达5000万千瓦 [5] 产业链与市场格局 - 产业链上游为金属/绝缘材料和传感器等核心部件,中游为设备集成制造,下游应用于电网工程、新能源并网和智能家居等领域 [6] - 电力领域占比40%(2024年417亿元),工业自动化25%-30%,智能家居20%-25% [1][13] - 2020-2024年电网投资从4699亿元增至6083亿元(CAGR 6.67%),智能电网市场规模2024年1160亿元(+7.69%) [7] 竞争格局 - 形成外资主导高端(施耐德/ABB/西门子)、本土突围中端(国电南瑞/平高电气)、新兴势力(华为/小米)渗透的三级梯队 [15] - 本土企业2024年在电力领域市占率达45%,较2020年提升15个百分点,国电南瑞特高压项目市占28% [15][17] - 华为智能开关产品线上销量占比超60%,复购率35%;平高电气工业自动化领域市占28% [17][18] 技术发展趋势 - 5G-A和边缘智能技术推动行业向第三代"全息感知-智能决策-精准控制"阶段演进 [1][11] - 设备向模块化设计发展,标准化接口降低定制成本,绿色节能技术使能耗降低30%以上 [19][20] - AI与边缘计算实现故障预测和用电模式自适应调节,故障识别时间缩短至毫秒级 [15][19] 应用场景拓展 - 智能家居领域2018-2024年市场规模从3997.5亿元增至8767.4亿元(CAGR 13.98%),精装修市场配套率2025年预计超60% [9][21] - 工业领域助力工厂能耗降低15%-20%,公共设施领域提升城市能源管理效率40%以上 [21] - 新能源并网设备适应光伏/风电波动性,支持孤岛检测与柔性并网功能 [3][13]
共享中国高水平开放机遇——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成果丰硕
经济日报· 2025-07-21 05:55
链博会概况 -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层次更高、人气更旺、交流更广、成果更实,成为推动全球产业链协作与创新的关键平台 [1] - 链博会创办仅两年多已成为国际经贸盛会,"链接世界、共创未来"的"链博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 [2] 展会数据与成果 - 参展中外企业和机构达1200家,线上线下观众超21万人次(同比+5%),组织精准匹配2.4万次(上届4倍) [2] - 参展商首发首展首秀152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同比+67%),链博首发站发布55项,与4.2万家上下游企业建立联系 [2] - 现场签署合作协议及意向超6000项 [2] 全球供应链指数 - 2018-2024年全球供应链促进指数从基值1增至2.71,连接、创新和韧性指数同步提升 [3] - 首次发布包含促进、连接、创新、韧性四大维度的全球供应链指数矩阵,创新与韧性指数为新推出指标 [2] 国际化参与 - 境外参展商占比35%(上届32%),覆盖75个国家和地区(首届55个),美国参展企业数量+15% [4] - 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占比超65%,法国施耐德、德国瓦克、美国美敦力等跨国公司首次参展 [4] - 南非首次参展并搭建特色展区,展示护肤品、化工制品、工程机械组件等产品 [4] 创新与技术展示 - 先进制造链展区首次设置创新链专区,链博首发站集中呈现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领域前沿成果 [7] - 贝特瑞发布行业首创的BTR S+i石墨长续航负极材料解决方案,提升电动汽车续航能力 [7] - 展品涵盖"天鲲号""昆仑号"等大国重器及"哮天犬"等智能机器人,吸引大量观众 [6] 企业合作与市场机遇 - 空客联合8家供应链展商参展,强调与中国供应商共同成长的合作伙伴关系 [4] - 日本AGC通过链博会精准对接产业链需求,发掘跨行业应用场景以开拓中全球市场 [8] - 跨国公司普遍认可中国供应链体系完备性和生产能力,认为"不链接中国就难以链接世界" [7]
久祺股份(300994) - 300994久祺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18
2025-07-18 17:04
业务模式增速与增长策略 - 2024年ODM业务收入10.96亿元,同比增长37.10%,将依托海外需求恢复和研发优势,开发高端产品、开拓市场推动增长 [1] - 2024年OBM收入5.49亿元,同比增长27.58%,计划提升自主品牌占比、优化产品结构、强化线上销售扩大规模和利润贡献 [1] - 2024年贸易模式收入11.11亿元,同比增长44.58%,受益于全球需求回升和供应链效率提升 [1] 传统ODM业务增长路径 - 产品升级:加大高端成人自行车及童车研发,用高品质材料提升附加值 [2] - 数字化赋能:用3D设计等优化客户定制体验,缩短设计确认周期,提升响应效率 [2] - 市场拓展:深耕欧美核心市场,结合跨境电商扩大客户覆盖,受益于海外库存消化后需求回暖 [2] 其他业务相关问题 - 美国地区销售占比10%左右,多为跨境电商销售,已提价,目前销售未受影响 [2] - 欧洲及美洲地区库存经消化已基本恢复正常水平 [2] - 公司产能利用率正常,天津金玖项目结项投产,自产比例和产品品质将提升 [2] 销售占比与未来增长计划 - 销售占比:欧洲约三成,美洲约五成,产品覆盖全球80多个主要国家和地区 [2][3] - 未来增长计划:市场拓展增加展会参与,开拓新市场;产品创新聚焦E - BIKE智能化;品牌建设扩大OBM跨境电商业务;产能升级完成天津金玖项目,扩充高端自行车及电动助力车自产产能 [3]
福耀玻璃盘中最高价触及60.100港元,创近一年新高
金融界· 2025-07-17 16:46
股价表现 - 截至7月17日收盘,福耀玻璃(03606 HK)报59 700港元,较上个交易日上涨4 01% [1] - 当日盘中最高价触及60 100港元,创近一年新高 [1] - 当日主力净流入2544 68万港元 [1] 公司概况 -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成立于中国福州,是专注于汽车安全玻璃的大型跨国集团 [2] - 公司于199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A股代码600660),2015年在香港交易所上市(H股代码3606),形成"A+H"模式 [2] - 全球雇员约3万人,在中国18个省市以及美国、俄罗斯、德国、日本、韩国等12个国家建立现代化生产基地和商务机构 [2] - 在中、美、德、日设立10个设计中心和2个研发中心 [2] 客户与认证 - 产品得到全球知名汽车制造企业认证和选用,包括宾利、奔驰、宝马、奥迪、通用、丰田、大众、福特、克莱斯勒等 [2] - 为全球汽车厂商提供OEM配套服务和汽车玻璃全套解决方案 [2] - 被各大汽车制造企业评为"全球优秀供应商" [2] 技术创新与荣誉 - 公司是"工业4 0"的积极探索者和实践者,信息技术与生产自动化方面位居全球同行业前列 [2] - 荣获"中国质量奖""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国家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荣誉 [2] - 多年蝉联《财富》中国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2] - 多次获得"中国最佳企业公民""中国十佳上市公司""CCTV最佳雇主"等社会殊荣 [2] 董事长成就 - 董事长曹德旺先生从1983年至今个人捐款累计近200亿元 [2] - 通过河仁慈善基金会集中100亿资金创建福耀科技大学(暂名) [2] - 2018年入选"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 [2] - 2009年荣膺安永企业家全球奖,2016年荣获全球玻璃行业最高奖项金凤凰奖 [2]
全球TSN芯片行业总体规模、主要企业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及排名
QYResearch· 2025-07-15 16:49
TSN芯片行业总体规模概况 - 2024年全球TSN芯片市场规模达22359万美元,预计2031年将达69176万美元,2025-2031年复合增长率1730% [7] - 中国2024年市场规模3468万美元占全球1551%,预计2031年达12787万美元占全球1848% [7] - 亚洲、北美、欧洲为TSN芯片主要生产地区,2024年市场份额超70% [8] - 亚太是全球最大消费市场占3739%份额,北美和欧洲分别占3227%和2386% [9] TSN芯片技术特性与应用领域 - TSN技术通过IEEE8021系列协议为以太网增加确定性传输能力,关键特性包括精确时钟同步、帧抢占、冗余等 [1] - 工业自动化应用占2024年全球销量市场份额5198%,交换容量以16Gbps和32Gbps为主 [11][12] - 链路速率2-30Gbps产品占2024年全球销量市场份额5062% [13] - 主要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智能电网、轨道交通、汽车网络和航天航空领域 [10] 市场竞争格局 - 全球前五大厂商(Broadcom/NXP/ADI等)2024年市场份额占比5451% [14][16] - 国内厂商东土科技推出KD6530芯片并在轨道交通、智能电网实现应用 [16][23] - 市场集中度高,预计未来中国市场竞争将加剧 [16]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工业40和5G技术推动需求增长,中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政策支持 [22][27][28] - TSN技术可实现10us级周期传输,支持100Mbps-5Gbps灵活速率 [30][31] - 能承载全业务混合数据并降低网络复杂度,帮助实现IT-OT融合 [32][33] - 半导体材料创新(碳化硅/氮化镓)提升芯片性能 [29] 行业发展挑战 - 核心芯片依赖国外技术(如Intel IP),自主化不足导致管理复杂 [34] - 基于国外IP的FPGA方案存在功能单一、功耗高问题 [34] - 国内在核心芯片自主研发方面尚未突破 [34]
南芯科技(688484):推出190Vpp压电液冷驱动芯片,工业+汽车电子打开成长空间
长城证券· 2025-07-15 13:3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推出190Vpp压电微泵液冷驱动芯片SC3601,可实现低功耗液冷散热,填补国产技术空白,已在多家客户导入验证并即将量产;受益于AI芯片发展对先进散热方案的需求,以及模拟芯片市场规模增长和工业、汽车电子领域的潜力,公司未来业绩有望持续增长 [1][2][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新产品情况 - 公司宣布推出自主研发的190Vpp压电微泵液冷驱动芯片SC3601,可在移动智能终端实现低功耗液冷散热,提升散热性能,填补国产技术空白;该芯片集成升降压转换器,驱动电压峰峰值达190V,采用小型化封装,响应速度快,节电效率高,THD+N低,待机功耗低,适用于多种压电驱动应用,未来有望拓展至工业和车载领域 [1][2] 行业市场情况 - AI芯片发展带来高功耗和高温升问题,催生先进散热技术市场需求;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随着人工智能等领域需求增加,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工业4.0和智能制造推动模拟芯片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智能汽车发展增加了对通信芯片等的需求,国内推动汽车、工业领域国产自主可控,市场潜力巨大 [2][9] 公司财务情况 - 2024年公司营收25.67亿元,同比增长44.19%,归母净利润3.07亿元,同比增长17.43%;2025年Q1营收6.85亿元,同比增长13.86%,环比增长2.56%,归母净利润0.63亿元,同比下降36.86%,环比增长80.80%;2024年毛利率40.12%,同比-2.18pct,净利率11.95%,同比-2.73pct;2025年Q1毛利率38.16%,同比-4.41pct,环比+0.12pct,净利率9.19%,同比-7.52pct,环比+3.96pct;2024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78%/8.57%/17.01%/-2.78%,同比变动分别为-0.60/-0.06/+0.58/-0.40pct,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 [3][8] 公司业务布局情况 - 公司在移动通讯、汽车电子、适配器、大众消费等领域重点布局,完善充电链路产品生态;在工业领域,产品应用于储能等下游方向,2024年推出多款芯片新品,未来将布局AIPower等领域;在汽车电子领域,2024年汽车充电产品销售规模增长,电源芯片和驱动芯片放量 [9][10] 公司盈利预测情况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1亿元、5.48亿元、7.19亿元,EPS分别为0.71、1.29、1.69元/股,对应PE分别为54X、30X、23X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