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志愿

搜索文档
省教育考试院院长走进“在线访谈”节目,权威解读2025高考志愿填报和招生录取政策——用足用好平行志愿,避免填报“四大误区”
新华日报· 2025-06-29 07:18
高考志愿填报政策解读 - 2025年江苏省高考志愿填报于6月28日开始,省教育考试院院长傅祝余解读政策,强调考生需关注国家需求、个人兴趣和高校培养方案[1][3] - 全国1602所高校在江苏安排统招计划377171人,其中本科258976人、专科118195人,另有高职提前招生计划126545人[2] - 录取采用"院校专业组+专业(类)"模式,本科提前批设20个志愿,本科批和专科批各设40个志愿,院校专业组内专业需单独填报[2] 志愿填报策略 - 建议采用"冲稳保"三梯度策略,充分利用平行志愿数量优势,先选定范围再筛选[3] - 特殊类型招生(如高校专项、综合评价)需在6月28日至7月2日填报,多项资格者仅能选择其一[2] - 考生应服从专业调剂以降低退档风险,并参考官方发布的位次信息、往年录取数据[11] 平行志愿四大误区澄清 - 误区1:平行志愿有先后顺序,按"按分排序,遵循志愿"原则依次检索[4] - 误区2:存在退档风险,如专业不服从调剂、体检不合格等情况可能被退档[5] - 误区3:退档后不能补投后续志愿,只能参加征求志愿或下一批次[6][7] - 误区4:低分考生无法通过志愿顺序优先投档,检索严格按成绩高低进行[8] 填报注意事项 - 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填报并确认提交,收藏夹信息不作为录取依据[9] - 必须保管账号密码防止篡改,并核查院校招生章程中的单科成绩、身体条件等要求[10] - 推荐使用教育部"阳光志愿"系统获取招生就业大数据和专业解读服务[11] - 录取结果可通过省教育考试院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查询,每日更新三次[11]
新高考首年咋报志愿?听招生老师细说端详
郑州日报· 2025-06-22 08:29
高考改革政策解读 - 河南省今年实施"3+1+2"新高考模式 普通类本专科批次采用"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 每个考生可填报48个院校专业组志愿 每组可选6个专业 [1][2][5] - "院校专业组"指高校对选考科目要求相同的专业组合 一所院校可设多个专业组 考生需先选"院校+专业组"再选具体专业 与传统"以大学为导向"模式形成对比 [2] - 新模式下专业志愿满足率提升 考生需确保选科与目标专业组完全匹配 如选"物化政"无法报考要求"物化生"的专业组 [2][3] 志愿填报策略 - 填报需遵循"冲稳保"原则 建议志愿梯度分配为:冲(20%-30%) 稳(40%-50%) 保(20%-30%) 专业组内需冷热搭配降低调剂风险 [4][11] - 参考往年录取数据时需结合招生计划变化 运用历史投档线预测目标院校专业组区间 注意避免生搬硬套数据 [8][10] - 本科录取批次合并为单一批次后 滑档风险增大 建议同意专业调剂以保留录取机会 [7][11] 专业选择指导 - 教育部新增29种本科专业 含人工智能 碳中和等前沿方向 但需注意"热门"专业应与个人兴趣能力匹配 [5][6] - 建议优先考虑专业内涵(课程设置 就业去向等)而非单纯热度 家庭经济条件应纳入中外合作/民办专业选择考量 [10][12] - 职业生涯规划专家强调 填报决定权应归属考生 家长仅作为参谋 兴趣是专业选择的核心标准 [6][12] 实操建议 - 填报前需全面掌握平行志愿 大类招生等政策概念 研读目标院校招生章程中的录取规则 [9][11] - 采用"五步法":明确目标→定位院校→规划梯度→处理调剂→避开误区 其中位次定位建议参考近三年录取数据±3000名范围 [10][11][12] - 特别注意部分专业对单科成绩或体检的特殊要求 未达标可能直接退档 [12]
北京启动“志愿填报专家进校园”,为考生、家长填报高考志愿支招
新京报· 2025-06-16 07:20
高考志愿填报政策解读 - 北京本科阶段志愿填报采用院校专业组方式,院校专业组是基本单位,由院校根据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和选考科目要求设置 [2] - 一个志愿只能填报一个院校专业组,不同院校专业组可交叉填报,例如第一个志愿填A大学专业组1,第二个填B大学专业组1,第三个填A大学专业组2 [2] - 同一院校专业组建议填满6个专业并服从调剂,调剂在6个专业志愿之后进行,未填满可能降低录取优先级 [2] 志愿填报时间安排 - 6月25日北京考生可查询高考成绩和"一分一段"表 [1] - 6月27日8时至7月1日17时统考考生填报本科提前批志愿、特殊类型招生志愿、本科普通批志愿 [1] - 征集志愿时间较短,需及时关注官方网站 [1] 志愿填报策略与原则 - 本科普通批30个平行志愿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原则投档,需按优先顺序排列志愿 [2] - 提前批次录取先于普通批次,仅建议特别想去的考生填报,否则需慎重 [2] - 志愿填报需把握冲、稳、保、兜底原则,冲和兜底占少数,稳和保占大头 [4] 考生定位与参考依据 - 考生需"知分知位次",参考往年高校提档线和录取平均位次,拉开志愿梯度 [3][4] - 自我定位可参考排名、百分比位置和分数线线差(个人成绩与普本线、特招线差值) [4] - 两依据:招生专业目录与高校章程、考生成绩及排名与体检结论;一参考:历年录取统计资料 [4] 专家活动与资源支持 - "志愿填报专家进校园"活动对高三教师进行系统培训,提升志愿填报服务专业性 [1][6] - 活动提供数据分析、政策解读材料和辅助系统使用指导,如"阳光志愿"和"北京高考志愿推荐" [7] - 未来活动将扩大覆盖面,走进更多学校并整合专家资源 [6][7]
必看!今年高考志愿填报有变化!超详细解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3 23:37
新高考改革进展 - 2025年新高考改革新增四川、河南等8个省份落地,全国已有29个省份实施新高考 [2] - 新高考普遍采用平行志愿模式,志愿数量从24个到112个不等,大幅提升考生选择空间 [2] - 志愿填报单位从单一高校变为"院校专业组"或"专业+院校"捆绑模式,增强专业匹配度 [2] 平行志愿机制特点 - 平行志愿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原则投档,考生最多仅有一次投档成功机会 [4] - 相比传统顺序志愿,平行志愿显著降低滑档风险,但未完全消除(如考生填报志愿全部被高分考生占满时仍会滑档) [5][6] - 普通本科批和高职批已普遍采用平行志愿,考生需合理分配"冲稳保"志愿结构 [5][6] 两种主流志愿模式对比 - **专业+院校模式**:7省实施(如辽宁112个志愿/青海96个),优势为专业选择自由度极高,但冷门专业易遇招生困难 [8][9] - **院校专业组模式**:21省实施(如北京30个志愿/四川45个),每组含相近专业且选科要求一致,减轻选择压力但需服从调剂 [9][10] - 河南为混合模式案例:本科批用48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提前批用64个专业+院校志愿,需区分填报逻辑 [11][12] 志愿填报策略争议 - **学校优先派**:认为本科教育趋向通识化,名校资源(如转专业机会、校风氛围)比具体专业更重要 [14] - **专业优先派**:建议聚焦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等就业强势专业,新高考通过大类招生(如北交大5个理工类招生专业类)平衡两者矛盾 [15] - 批次合并趋势下(如取消一本二本划分),更需科学规划"冲稳保"志愿梯度 [16]
今年高招河南艺考本专科 平行志愿数量均增至64个
郑州日报· 2025-05-09 08:43
招生类别与录取批次 - 2025年河南省艺术类专业招生分为7个类别:音乐类、舞蹈类、表(导)演类、播音与主持类、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和戏曲类 [1] - 戏曲类通过省际联考实施,其他类别均组织专业省级统考 [1] - 录取批次分为提前批、本科批、高职(专科)批,依次进行 [1] - 艺术本科提前批包括使用校考成绩的院校及专业和戏曲类省际联考本科专业 [1] - 艺术本科批包括使用省级统考成绩的本科院校及专业 [1] - 艺术高职(专科)批包括使用省级统考成绩的艺术类专科院校及专业、戏曲类省际联考专科专业 [1] 志愿设置与填报策略 - 艺术本科提前批设置1个院校志愿、4个专业志愿和是否同意专业调剂选项 [2] - 艺术本科批和高职(专科)批均实行平行志愿,每批次各设置64个"专业+院校"志愿,不设是否同意专业调剂选项 [2] - 考生应尽量完整填写所有平行志愿以增加录取机会,少填意味着机会减少 [2] - 意向明确的考生可有选择地填报,但建议大多数考生完整填写全部志愿 [2] 综合成绩计算办法 - 本科层次综合成绩计算有5种方式:高考文化总成绩100%、文化成绩80%加专业成绩20%、文化成绩70%加专业成绩30%、文化成绩60%加专业成绩40%、文化成绩50%加专业成绩50% [2] - 专科层次综合成绩计算办法为高考文化总成绩50%加专业成绩5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