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育人

搜索文档
饮水思源 爱国荣校
人民日报· 2025-08-04 06:04
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 - 上海交通大学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设操作系统联合培养实验班,研究生参与鸿蒙生态建设,配备30余名高水平企业导师 [1] - 双方搭建联合实验室,学生与工程师共同研究代码,解决异构硬件适配等"卡脖子"技术难题 [1] - 华为企业导师将实际项目案例引入教学,缩小课堂与产业实践的差距 [1] 校企合作与课程创新 - 上海交大学生创新中心推出40门校企共建课程,每年更新15%内容,课程包括"协作机器人应用案例分析与实践""人工智能交互技术"等 [4] - 创新中心配备全时段开放场地、3D打印等设备,提供前沿讲座和科创竞赛支持 [4]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学生开发的助老机器人通过参数优化使动作执行效率提升20%,在中外青年创客大赛获奖 [4] 教育改革与学科建设 - 上海交大实施"致远荣誉计划",建设能源材料、量子通信与计算等4个跨学科平台,培养创新型领军人才 [5] - 2025级本科生将实施新人才培养方案,精简学分、夯实基础、鼓励交叉,推动AI深度赋能专业教学 [5] - 构建"战略需求—精准选才—增值培养—终身成长"闭环体系,形成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育人机制 [5] 师资建设与教学改革 - 计算机学院约翰·霍普克罗夫特计算机科学中心对青年教师实施宽松评价:不考核科研经费量,要求每年发表1篇高质量论文并教授2门专业课 [9] - 学校将本科教学指标纳入人事评聘要件,在人才引进和职称评审中强化教育教学要求 [9] - 计算机学院教授张伟楠等教师将学术成果融入教学,多人获得教学成果奖,学生评教达A档 [7][9]
用好用活红色文化资源 培育时代新人
人民网· 2025-05-31 08:50
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与学科建设 - 学院以红色资源挖掘为切入点,将红色文化资源的独特优势转化为学科特色发展的内生动力 [2] - 构建红色文化研究中心、设立特色研究方向、推进跨学科协同创新,推动学科内涵式发展 [2] - 依托辽宁红色文化资源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举办辽宁省第十一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研讨会 [2] 红色文化融入课程体系 - 深入挖掘辽宁红色思政元素,打造集"课程、活动、思政"三位一体的"辽大红色思政课" [3] - 与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管理中心等单位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推动特色红色教育品牌建设 [3] - "守望丰碑,薪火相传——辽宁'六地'红色文化系列思政课"获2024年度"大思政课"优质资源推介示范项目 [3] 技术赋能红色教学 - 依托超星学习通、雨课堂、抖音、B站等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的全场景教学 [4] - 将红色文化从"书本上的文字"变为"指尖下的体验",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 [4] 红色文化育人模式创新 - 举办经典著作诵读比赛、读书分享会,推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 [5] - 在中国工业博物馆、抗美援朝纪念馆等单位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促进产学深度融合 [5] - 组建青年学生宣讲团走进社区、博物馆等场所,打造立体式宣传矩阵 [6] 红色育人氛围营造 - 定期组织开展观看红色影片活动,将红色文化融入育人全过程 [6] - 在守正创新中打造红色育人"辽大范式"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