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平等

搜索文档
“女厕门口排长队”,首个省级立法公布:公厕女性与男性厕位比提高到3:2,人流集中场所2:1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7 14:16
每经编辑|段炼 执行力度将完全不同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12月1日起实施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规定,女性厕位与男性厕位的比例为3:2,人流量较大地区为2:1。一些地方也陆续出 台地方标准,如上海2017年9月发布的《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规定,时段性客流特征明显、负荷大的公厕,男女厕位比例宜为1:2.5,或宜设通用厕 间(即无性别厕间)。 | 甘肃成首个立法规定男女 | | --- | | 厕位比例的省份 | | 地区 | 相关文件类型 | 相关文件生效时间 | 拟口入加益美切斯科 男女厕位比例 | | | --- | --- | --- | --- | --- | | 北京 | 發技术标准 | 2016 | 99 444 | 2:3 | | 上海 | 發 技术标准 | 2017 | 99 44444 | 2:5 | | 杭州 | 川 地方政府规章 | 2018 | 9 44 | 1:2 | | 武汉 | 發 技术标准 | 2019 | 9 44 | 1:2 | | 石南 | 川 地方政府规章 | 2020 | 9 44 | 1:2 | | 吉林 | 發 技术标准 | 2022 | 99 49999 ...
“厕所革命”进入下半场,提高女厕位比例只是起点
南方都市报· 2025-08-04 00:40
甘肃省妇女权益保障条例实施 - 甘肃省自8月1日起施行《甘肃省妇女权益保障条例》,明确规定城市公厕男女厕位比例应提高到2:3,人流集中场所提高到1:2,成为全国首个以省级法规强制设定该比例的省份 [1] - 2016年住建部新版《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首次细化男女厕位比例建议值为2:3至1:2,为当前政策提供行业依据 [1] 提高女厕位比例的必要性 - 女性如厕时间是男性的1.5倍到2倍,因生理、服饰、经期等因素导致如厕过程更复杂耗时 [1] - 传统等比例厕位设置忽视性别差异需求,高峰时段女性排队现象普遍,影响出行效率与身心健康 [1] - 提升女厕位比例是对结构性不平等的修正,体现城市治理人性化细节 [1] 新规落地面临的挑战 - 资金瓶颈、老城区地下管网老化、建筑红线限制阻碍按1:2比例扩建 [2] - 部分开发商为压缩成本按最低标准"擦边"设计,规划部门验收缺乏刚性抓手 [2] - 公厕归属城管、住建等多头管理导致标准不一,"最后一公里"执行困难 [2] 国内公厕改革实践案例 - 北京2017年增设"第三卫生间",为老人、孕妇等群体提供额外支持 [2] - 广州建设"厕所云平台",实现公厕定位、导航、保洁反馈等功能提升效率 [2] "厕所革命"的深化方向 - 需将改革从景区、城市向县域、乡村推进,覆盖城乡接合部及夜间场所 [3] - 未来需延伸至老龄友好、无障碍设计和智慧管理等全方位提升 [3]
甘肃立法规定男女厕位1:2 让性别关怀看得见 | 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 2025-08-02 17:07
政策法规进展 - 甘肃省成为全国首个通过地方立法明确城市公厕男女厕位比例的省份 规定比例为3:2 人流集中场所为2:1 [2] - 国家层面标准持续优化 住建部2016年要求人流集中场所女厕位比例不低于2:1 2022年旅游厕所国标鼓励男女比例达1:1.5 2024年铁路新规设定候车区比例为1:2 [3] - 江苏省2024年10月将实施新条例 采用"提高女性厕位配建比例"的表述 相比甘肃的量化标准更具弹性 [4] 行业实践现状 - 故宫博物院2020年完成厕所改造 男女厕位比例提升至1:2.6 设置35个女厕位显著缓解排队现象 [3] - 南京景枫中心商场改造后男女厕位比例为1:1.3 虽未达国家标准但引发舆论关注 [3] - 现存设施改造存在建筑结构 管道布局 空间不足等执行难点 新建项目更易落实新标准 [4] 社会价值与创新方案 - 量化标准将性别平等理念转化为具体尺度 推动公共服务公平性建设 [4][5] - 建议探索中性厕位 潮汐厕所等过渡方案 财政支持可设立专项改造资金纳入城市更新体系 [5] - 行业标准缺乏强制约束力导致执行参差 地方立法提供法律刚性要求 [2][3][4] 需求端特征分析 - 女性平均如厕时间比男性长30%以上 叠加生理期 孕期 育儿等场景进一步增加使用时长 [2] - 景区等场所曾出现女性"占领"男厕所现象 反映结构性资源配置失衡 [2] - 公共空间设计共识认为厕位分配需基于性别使用特点而非简单对等划分 [2]
李亚姣评《理解性别差距》︱追踪美国两百年女性经济史
搜狐财经· 2025-07-18 11:23
女性劳动参与率U型假说 - 美国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率呈现U型走势:19世纪早期较高,随市场经济发展下降,二战后再次上升[3][4] - 工业化推动单身女性劳动参与率持续增高,同时导致初婚年龄提高和不婚比例增加[4] - U型假说核心机制:女性市场价值超过家庭价值时就业率回升,该理论在1995年正式提出[4] 职业性别隔离与收入差距 - 1900-1960年美国职业性别隔离严重,相异性指数变化微弱,70年代才开始下降[6] - 制造业存在"性别光环"现象,如肉类加工业认为女性不适合持刀工作[6] - 文书部门性别收入差距显著,女性以男性身份获酬可使收入比率从64%提升至80%[7][8] 劳动力市场制度性障碍 - 1920-1950年已婚女性就业增长缓慢主因包括职业限制、工作时间期望和儿童保育政策[10] - 婚姻限制政策(Marriage Bar)在1920-1950年普遍存在,禁止已婚女性从事文书/教师工作[11] - 保护性立法虽缩短女性工作时间但未改善就业,平等权利修正案延迟至1971年通过[12] 行业分类与性别分布特征 - 19世纪美国行业分为混合型(纺织/烟草)、女性密集型(服装/造纸)和男性密集型(钢铁/农具制造)[6] - 男性劳动者超60%集中在几乎无女性的行业,职业隔离通过社会惩罚手段维持[6] - 内部劳动力市场取代现货市场后,晋升制度和技能投资加剧文书行业性别歧视[7] 经济因素与劳动参与率关联 - 二战后劳动力需求增加直接提升女性就业率,生育率下降是1890-1980年队列参与率提高的主因[9] - 1920年代已婚年轻女性就业提升与教育程度和白领机会增加显著相关[9] - 1950年代婚姻限制政策废除与年轻女性供给减少、年长女性供给增加密切相关[11]
一个中国女孩,4年独闯中东……
36氪· 2025-07-17 09:30
中东地区社会观察 - 叙利亚内战期间物价飞涨,香烟价格从5磅涨至150磅,工资仅增长2-3倍,居民形成囤积食品习惯以应对物资短缺[16] - 叙利亚人发展出"与战争共处"的能力,能在巷战进行时继续日常社交活动,避免被视作受害者身份[18][19] - 阿勒颇某家庭因战争导致三个女儿移居国外,原本热闹的家庭生活变得冷清,反映战争对家庭结构的长期影响[16] 中东女性生存现状 - 伊拉克女性被禁止单独入住普通宾馆,出租车司机将女性游客误认为性工作者,反映性别安全困境[22][23] - 沙特2018年解除女性驾车禁令,但伊拉克女性仍需男性亲属陪同外出,社交媒体使用存在性别差异[27] - 中东家庭存在明显性别分工,女性承担全部家务且教育投入不足,导致女孩普遍缺乏表达自信[28] 文化冲突与微小反抗 - 伊朗女性通过调整头巾位置、利用钢琴展演等隐蔽方式持续对抗宗教限制,形成渐进式抗争模式[40] - 伊拉克婚礼呈现"黑袍-华服"双重场景,女性在封闭空间展现时尚个性,反映压抑下的自我表达需求[42][44] - 部分开明父亲通过支持女儿就业和教育改变代际命运,叙利亚某家庭四个女儿均获得独立生存能力[46] 跨文化交流影响 - 中国"996"工作制引发中东中产阶级惊讶,当地普遍实行6小时工作制,显示劳动文化差异[38] - 中国TikTok在中东男性群体中流行,但女性用户因社会压力不敢发布内容,形成使用鸿沟[27] - 中国女性旅行者成为文化窗口,促使伊拉克女性沙发客通过职业发展最终移居迪拜实现阶层跃升[49][50]
中方代表:呼吁各方协同努力 以切实行动推动性别平等
快讯· 2025-07-16 11:40
性别平等与可持续发展 - 性别平等是关乎人类尊严、社会公正与全球发展的核心议题,是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关键驱动力 [1] - 女性接受教育可以为家庭和社会创造更大价值,女性参与决策能带来更包容更可持续的政策,女性参与和平进程更有利于实现持久和平与稳定 [1] - 实现性别平等需要加倍努力,中国会将性别平等理念融入每一项政策、每一次行动中 [1] 全球协同行动 - 各方应继续协同努力,将推动性别平等和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共识转化为切实行动 [1] - 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宋莉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上强调性别平等的重要性 [1]
倾听尼山2025|德博拉·卡因贝:教育给了我抗争坏传统的勇气
经济观察报· 2025-06-27 18:30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 -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将于2025年7月9日至10日在山东曲阜举办 该论坛自2010年创立以来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 [3] - 本届论坛主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 设置了包括"儒家文化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人工智能发展与人类文明走向"等多项分议题 [4] 德博拉·卡因贝的个人经历 - 德博拉·卡因贝以难民身份从刚果逃至英国 后成为爱丁堡大学首位非白人女性校监 并创立"Full Options"慈善机构推动人权与平等 [6] - 她在2024年尼山论坛上分享了非洲卢巴族文化及女性教育议题 强调家庭价值观对社会稳定的核心作用 [5][9] 跨文化对话与教育理念 - 卡因贝指出中国文化与非洲文化存在相似性 但非洲因贫困导致女性教育倒退 而中国通过普及女性教育实现快速发展 [10] - 她倡导"和而不同"的儒家理念 认为尊重差异是跨文化共存的基础 并以自身让座给穆斯林祷告的实例说明文化包容 [11] 家庭教育与文化传承 - 卡因贝强调家庭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对文化传承的关键作用 认为父母需引导孩子筛选外界信息并扎根自身文化 [12][13] - 她在苏格兰抚养子女时保留刚果传统礼仪如尊敬长辈 同时鼓励孩子开放思维 平衡文化认同与现代价值观 [15] 女性教育与性别平等 - 卡因贝通过抗争父权传统获得受教育机会 其大学班级女生从20人锐减至2人 反映非洲女性教育投资不足的普遍问题 [18][19] - 她指出女性是文化传承的主要承担者 投资女性教育将直接促进社会进步 这一观点在尼山论坛得到重点阐述 [20] 教育改革与文化复兴 - 担任爱丁堡大学校监期间 卡因贝推动课程"去殖民化"改革 主张教育应回归本土文化根基而非殖民者意识形态 [26] - 她将"伊斯兰恐惧症"纳入校规追责范畴 并调整奖学金分配机制以改善非洲学生尤其是女生的教育资源获取 [27] 慈善机构与社会行动 - "Full Options"慈善机构在刚果开展"深度刚果行动"项目 通过农村教育推动社会变革 并在土耳其援助战争幸存女性 [25]
倾听尼山2025 | 德博拉·卡因贝:教育给了我抗争坏传统的勇气
经济观察报· 2025-06-26 18:47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 -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将于2025年7月9日至10日在山东曲阜举办,主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 [1][2] - 论坛设置了6个分议题,包括"文明的起源与未来发展"、"儒家文化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人工智能发展与人类文明走向"等 [2] - 论坛汇集全球专家学者,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 [1] 德博拉·卡因贝的教育观点 - 强调教育是改变女性命运的关键,通过抗争家庭传统观念获得受教育机会,最终成为爱丁堡大学首位非白人女性校监 [6][12] - 指出非洲教育倒退现象,因贫困导致越来越多女孩失学,而中国因重视女性教育发展迅速 [7] - 主张家庭教育是人格塑造基础,学校应在此基础上拓展多元文化包容教育 [8][9] 文化传承与多元包容 - 提出"我们不需要成为一样的人,但可以选择以尊重的方式彼此相处"的跨文化共处理念 [4][7] - 在爱丁堡大学推动课程"去殖民化"改革,清除殖民意识形态残留,帮助学生回归文化根基 [18] - 将"伊斯兰恐惧症"纳入校规禁止范畴,并改善非洲学生尤其是女生的教育资源分配 [18][19] 性别平等与社会发展 - 以亲身经历揭示刚果父权传统对女性的压制,32个兄弟姐妹中只有其突破限制获得高等教育 [14][15] - 指出女性是文化主要传承者,投资女性教育等于投资社会基础,能带来整体进步 [13][14] - 通过慈善机构"Full Options"在刚果农村推动全民教育,在土耳其援助战争幸存女性 [17][18] 传统与创新的平衡 - 主张区分"好传统"与"坏传统",保留部族服饰等文化符号但摒弃压制女性的陋习 [15][16] - 在苏格兰以传统方式抚养子女,注重尊敬长辈等核心价值,同时保持文化开放性 [10][11] - 教育帮助其既扎根传统又超越传统,如保留父亲姓氏但拒绝婚姻束缚女性的习俗 [15][16]
桃生科技集团副总裁何思哲、廖思敏与克罗地亚前总统及摩尔多瓦前总理共商全球贸易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24 16:10
全球经贸展望交流会 - 会议在北京举行,佛山市桃生科技集团副总裁何思哲、廖思敏作为代表出席,与克罗地亚总统科琳达·格拉巴尔·基塔罗维奇及摩尔多瓦前总理杜米特鲁·贝拉基什探讨全球经济贸易发展与投资合作 [1] - 中国与克罗地亚、摩尔多瓦在"一带一路"倡议、多边贸易、绿色发展等领域合作密切,2024年中克双边贸易额29.6亿美元(中方出口26.9亿美元,进口2.7亿美元),中摩双边贸易额4.65亿美元(中方出口3.37亿美元,进口1.28亿美元) [1] 克罗地亚总统演讲要点 - 全球未来发展的三大关键议题:科技创新与人工智能赋能欠发达地区、推动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教育公平与性别平等释放社会潜能 [1][2] - 强调国际合作需企业力量、社会责任与文化理解的深度融合 [2] 摩尔多瓦前总理发言 - 推介本国投资优势,欢迎中国企业深化农业、食品加工、清洁能源等领域合作 [2] 桃生科技集团介绍 - 公司发展近三十年,形成建筑陶瓷制造与出口、资产重组、预制菜产业并举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坚持科技驱动、人文主义、绿色环保理念 [2] - 旗下品牌"洛贝尔瓷砖"专注绿色智造,2024年获绿色减碳承诺品牌称号,"礼丝食品"以湖头米粉等特色小吃展示中华饮食文化 [3] 公司荣誉与礼品赠送 - 荣获"中国推介品牌"荣誉称号,彰显全球高质量发展形象 [3] - 向克罗地亚总统与摩尔多瓦前总理赠送礼丝湖头米粉,获高度评价 [3][4] 合作展望 - 摩尔多瓦前总理欢迎公司考察投资,深化经贸与投资合作 [4][5] - 公司表示将加快"走出去"步伐,扩大进出口规模、深化欧洲市场考察,探索多边合作路径 [5]
中国女孩在东京,打脸“女人不能做寿司”
36氪· 2025-06-24 09:36
行业现状 - 日本寿司行业女性从业者比例不足10%,东京银座300多家寿司店中女性主厨极少[1][3] - 行业存在性别偏见,传统观念认为女性因生理周期、手温高等原因不适合从事寿司制作[1][6] - 部分传统店铺要求女性师傅剃短发以减少打理时间,反映出隐性歧视[6] 职业发展路径 - 寿司学徒需经历长期"修行",入行前6年仅能从事清洁、切配等基础工作,7-8年后才可制作寿司[14] - 新人年收入约300万日元(14.8万人民币),显著低于日本平均年收入426万日元,且缺乏婚产假等福利[24] - 高端Omakase店厨师需掌握复杂鱼料处理技术(如小肌鱼需盐腌醋泡),远超回转寿司店标准[17][19] 技术门槛 - 寿司米饭需精确控制洗米水量,重量需保持在11-13克/饭团,温度需根据鱼种调节[16][19] - 怀石料理需掌握木鱼花汤熬制技术,调味失败率极高,学徒可能需3个月才能掌握基础[21] - 刀工要求严苛,需针对不同鱼骨结构采用特定切割角度,学习周期长[16][17] 市场变化 - 新一代师傅观念更开放,认为女性细心、卫生习惯好等特质适合板前互动[5][9] - 部分消费者专程打卡女性主厨店铺,显示市场接受度提升[12] - 行业面临人才断层,年轻人因工作强度(日均14小时站立)和高龄化趋势流失[14][24] 商业模式 - 高端Omakase店采用当日食材定制模式,主厨需具备食材讲解和情绪传递能力[16][24] - 外国厨师获日本工作签证案例极少,京都曾特批"外国日料厨师"签证[16] - 主厨需兼顾食材管理、后辈培训及分店运营,职业路径向综合管理延伸[16][28] 文化传承 - 匠人精神体现为长期专注,如小野二郎从业超70年,形成观赏性艺术价值[28] - "一期一会"理念要求每次服务都创造独特体验,强化客户粘性[25] - 技术传承依赖师徒制,需建立信任才能获得核心技艺传授[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