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下跌
搜索文档
花100万,在北京五环内买房的人
36氪· 2025-11-04 08:47
北京房地产市场变化 - 北京房价自2023年下半年开始出现下跌趋势,打破了20年来持续上涨的预期[11] - 学区房价格从每平方米十几万元降至10万元以内,部分业主浮亏上百万元[11] - 黄金地段小户型总价从至少600万元降至300多万元,老破小和次新房单价跌至2万-3万元区间[11] - 50-60平方米房屋总价不超过200万元的情况开始出现[11] 购房政策调整 - 北京首套房首付比例调低,房贷利率下调,公积金贷款年限延长[13] - 针对二孩家庭和京籍多子女家庭的公积金贷款额度上浮,契税政策调整[13] - 限购政策逐步放开,2025年起非京籍在五环内工作并缴满3年社保可购房[13] - 政策松动使200万元以下房源流通量增加[13] 低价房源特征 - 五环内100多万元挂牌价的房屋普遍存在硬伤,如老破小、无电梯、暗卫等[17][19] - 150万-200万元区间的50-60平方米房屋多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长条户型,客厅狭小或无客厅[17] - 低价房常见问题包括步梯顶层、奇葩户型、不满五唯一或存在抵押贷款[19] - 定福庄片区50平方米长条户型成交总价约160万元,为近期高成交量户型[17] 购房者群体分析 - 购房者多为月薪1万-2万元的国企或互联网行业员工,家庭年收入约20万-40万元[20] - 典型购房方案为首付40万-70万元,房贷100万元左右,月供3000-6000元[20][43] - 购房决策高度谨慎,部分购房者实地看房超200套,爬楼超百层[22] - 购房主力为无婚育计划的单身群体,优先选择地铁便利、配套齐全的40-50平方米一居室[22][24] 市场交易动态 - 首批购房者在房价下跌初期迅速抄底,3天内完成看房到签约[26] - 第二批购房者经过精挑细选,看房周期长达数月,面临高性价比房源被抢购情况[22][26] - 观望群体持续关注价格波动,部分房源一年内降价超100万元,从290万元降至190万元[34] - 部分房主因市场下行选择停售或转租,等待市场回稳[35] 购房动机与影响 - 购房主要动机为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租房成本与房贷月供相当成为关键考量[20][43] - 购房后居住体验改善,如石景山房屋距地铁站5分钟,配套齐全且通勤便利[24][37] - 房价下跌使北漂群体获得"北京入场券",首付70万元即可实现定居[43] - 市场波动导致购房后资产缩水,有房屋3个月内贬值10万元,相当于持有人年存款额[46]
10月楼市数据出来了,房价全线下跌,这一回是真的!
搜狐财经· 2025-11-04 08:47
我仔细看了一下,怎么说呢,用一个词概括就是——"全线下跌"。新房、二手房,几乎没能找到啥亮点,市场凉意十足。 01、新房市场:连"改善盘"也扛不住了 先来看看新房市场,情况确实不太妙: 一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下跌了0.3%,比上个月跌幅还扩大了0.2个百分点。 二线城市:环比下跌0.4%,跌幅也比上月扩大了0.1个百分点。 推迟了几天的10月份70城房价数据,总算是公布了。 三线城市:同样下跌0.4%,跌幅和上个月持平。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今年因为土地供应在"提质缩量",市面上新开的很多都是定位高端的改善型楼盘。 这些楼盘单价高,客观上把新房的平均价格给撑住甚至拉高了一点。 但10月份的数据告诉我们,这招好像也不太好使了。 哪怕是宣传着"第四代住宅"、"高得房率"的新盘,也开始顶不住大环境的压力,价格出现了松动。 这说明啥?说明市场的整体预期真的变了,光靠产品概念,已经很难扭转大家对房价下行的判断了。 02、二手房市场:跌得更狠,一线城市"补跌"明显 新房都这样了,二手房市场就更不用说了,简直是"跌跌不休": 03、市场热度:从"小阳春"到"深秋寒" 我们把视野放宽到全国70个大中城市,感受会更直观: 新 ...
潘石屹又一次说中了,不出意外的话,国内楼市或迎来3大走向
搜狐财经· 2025-11-02 04:56
行业核心观点 - 知名企业家在2018年抛售价值数百亿的房产和物业,认为市场风险已大于机遇,房价回调难以避免 [3][4] - 未来两三年国内楼市将延续三大走向:房价进入慢跌通道、抛售潮来临二手房市场承压、房产价值加速分化 [6] - 楼市的逻辑已彻底改变,需告别狂热回归理性 [22] 房价趋势 - 房价收入比严重失衡,一线城市高达40倍,二三线城市在20-25倍高位,远超国际合理水平 [6] - 市场呈现有价无市、量价齐跌,某热门城市7月新房成交量环比暴跌70%,房价同比下跌超过12% [8] - 预计到2027年,整体房价相较于高点将缓慢下降10%左右 [10] 二手房市场动态 - 从2024年开始出现无声的抛售潮,2025年各大城市二手房挂牌量持续激增至历史高位 [10][12] - 房主为尽快脱手不惜降价几十万,但买涨不买跌心态导致交易周期变长 [12] - 二手房市场的内卷将成为拉低整体房价均值的重要力量 [12] 房产供应与价值分化 - 全国现有房屋建筑总量达6亿栋,粗略估算可容纳超过30亿人口,存在严重供应过剩 [13] - 未来房产价值将出现剧烈分化,不再具备普涨潜力 [13] - 建造年代早、设计落后、配套设施老化的高层住宅将面临严峻挑战,可能陷入修不起、拆不动、卖不掉的困境 [14][16] 政策影响与市场动力 - 任何政策松绑如降低首付、下调利率仅能在短期内托底,无法扭转市场长期调整趋势 [18] - 政策带来的小阳春过后往往会是更深的沉寂,说明市场内生动力不足 [18]
DeepSeek预测:5年后,300万的房子值多少钱?真的是超出了预期
搜狐财经· 2025-10-26 20:14
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 - 2025年6月全国百城二手住宅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13691元,环比下滑0.75%,同比下跌7.26% [1] - 各地政府采取救市措施,包括将房贷利率下调至3%附近,首付比例降至15%,一线城市如广州已全面取消限购、限售及限价措施 [1] 不同层级城市房价前景分化 - 市场普遍预期一线城市房价可能触底反弹,得益于政策扶持和对购房者的强大吸引力 [1] - 对二三线城市房产的普遍预测是继续承压下行,原因在于其对购房者的吸引力相对有限 [1] - 人工智能观点认为所有大中城市房价已进入下跌通道,救市政策难以撼动整体下降趋势,部分二三线城市因前期跌幅较大,未来下跌速度可能放缓 [2] - 一线城市因房价收入比高达40,未来几年可能面临补跌行情 [2] 房价下行核心原因分析 - 各地房价存在显著泡沫,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高达40,二三线城市达20-25,已脱离居民实际收入水平,且多数人收入增长缓慢或负增长,无力支撑高房价 [4] - 房屋价值正在贬值,一线城市价值300万元的房产多为“老破小”类型,抗跌性差,例如上海市中心老旧小区单价已从2021年近9万元/平方米回落至6万多元/平方米 [4] - 二三线城市300万元房产通常对应大户型,其市值面临进一步下跌风险,未来出售可能困难 [4] - “一线城市房价不会跌”神话破灭,居民收入增长显著放缓削弱购房能力 [4] -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人口已普遍出现负增长,因高昂居住成本削弱吸引力,人口流失将促使房价逐步回归与当地居民收入水平相匹配的合理区间 [5]
没想到李嘉诚说中了,中国手握两套房的家庭,或注定3个结果
搜狐财经· 2025-10-26 15:43
房地产市场整体表现 - 2023年1月至11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2.12亿平方米,同比下滑23.3% [1] - 同期商品房销售额11.86万亿元,同比下降26.6% [1] - 截至11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约5.52亿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增加10.0% [1] - 11月全国100个重点城市二手住宅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15231元,环比下跌0.62%,同比下跌2.86% [1] - 二手房市场均价已连续9个月呈现下滑趋势 [1] 多套房产持有者面临的局面 - 一线城市核心区域房价出现松动,例如上海中心城区老旧小户型房屋单价从2021年每平方米10万多元跌至6至7万元 [6] - 房价泡沫越大的区域面临破裂的风险越高,持有两套房产的家庭将承受资产缩水压力 [6] - 二手房挂牌量激增,北京挂牌量超过15万套,上海挂牌量达到18万套以上 [8] - 居民收入普遍下降导致购房需求萎缩,房产难以快速变现 [8] - 拥有多套房产的家庭面临沉重的还贷压力及更高的持有成本,即便空置也无法减免相关费用 [8] 行业历史背景与当前调整 - 行业当前深度调整与2018年李嘉诚关于房价巨变及开发商过度依赖负债扩张时代结束的预判相符 [1][3] - 大量此前盲目扩张的房企因负债累累陷入债务危机和烂尾楼困境 [3] - 对于仅拥有一套房产的家庭,市场成交量低迷及房价下跌影响相对有限 [4]
今明两年买房,5年后会亏得一塌糊涂?曹德旺三句话说清楚了
搜狐财经· 2025-10-25 04:28
市场现状与价格表现 - 2022年起房价下跌城市数量持续攀升 11月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城市分别达到51个和64个[3] - 一线城市房价呈现全面下跌态势 二线城市中仅长沙和成都勉强维持房价稳定[3] - 重点城市二手房挂牌量激增 截至10月重庆武汉北京等15个城市挂牌量突破10万套 其中重庆高达25万套武汉20万套北京超过13万套[5] 市场下行驱动因素 - 疫情反复及实体经济不景气导致企业裁员降薪 购房者收入预期降低购房意愿减弱[5] - 市场需求萎缩直接导致房价调整 炒房者无利可图纷纷抛售房产 投资性需求退潮加剧市场下行压力[5] - 有观点认为楼市调整趋势已定 今明两年购房五年后可能面临资产大幅缩水 参考2017年下半年环京地区房价跌去50%甚至更多[9][1] 政策应对措施 - 各地政府取消限购限售等限制性政策 并为购房者提供现金补贴放宽公积金贷款额度[7] - 银行下调首套房贷款利率从5.8%降至4.2% 首付比例从30%降至20%[7] - 央行放宽对开发商融资限制 允许其通过发行债券股权和贷款等方式进行融资[7] 多空观点分歧 - 看多者认为当前利好政策频出是抄底楼市绝佳时机 相信未来房价反弹后将再无入场机会[9] - 看空者认为房产本质是钢筋水泥堆砌价值被高估 若楼市持续当前发展态势房价下跌不可避免未来房产或面临租售两难[1]
2017-2021买房的人全亏了!8090后最扎心
搜狐财经· 2025-10-21 16:47
房地产行业市场趋势 - 2020-2022年房地产高峰期成为房价的历史顶点 [1] - 2016-2021年是房地产行业狂飙突进的时期 [4] - 当前房价已跌回2016年水平 [4] 购房者群体特征 - 2020-2022年高峰期购房者主要为80后至95前的年轻人 [1] - 2017年后买房的1.3亿家庭几乎全线亏损 [4] - 购房需求与婚育期人生大事紧密绑定,刚需成为市场主要驱动力 [4] 购房行为与社会观念 - 社会共识长期存在“买房即升值”的财富神话和“成家必须买房”的观念 [3] - 购房被视为人生必修课,80初群体依靠自身积蓄,90后群体则常见“凑齐六个钱包”的方式支付首付 [3] - 高峰期购房行为激烈,出现“抢房像抢白菜”的现象 [4] 市场调整的影响 - 高峰期购房家庭面临首付蒸发和资产缩水的困境 [1] - 许多家庭陷入“负资产”困境,即房屋市价低于贷款余额 [5] - 高额房贷限制了购房者的人生选择,具体表现为不敢跳槽、推迟生育甚至离开所在城市 [4]
9月70城房价环比全跌,一线城市跌幅扩大
经济观察网· 2025-10-20 10:21
核心观点 - 2025年9月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普遍下降,但同比降幅呈现收窄态势 [1] 一线城市价格表现 - 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降0.3%,其中北京、上海价格环比微涨,而广州、深圳跌幅超过0.6% [1] - 一线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下降1.0% [1] 二三线城市价格表现 - 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均下跌,且跌幅普遍扩大 [1] - 二三线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同样均下跌,跌幅普遍扩大 [1]
房奴的苦日子又要来了!楼市传出了不好的消息,1.5亿人要失眠了
搜狐财经· 2025-10-20 03:18
文章核心观点 - 高额房贷对购房者构成巨大财务和心理压力,使其生活质量和抗风险能力显著下降 [1][3][5] - 房价大幅下跌导致房奴家庭资产严重缩水,叠加收入不稳,引发系统性经济风险担忧 [9][10] - 市场信心的缺失使得楼市止跌回稳面临挑战,政策效果有限,房奴需主动采取自救措施应对寒冬 [12][13][16] 房奴群体财务压力 - 典型二线城市婚房月供达1.35万元,严重挤压家庭可支配收入,需依靠父母补贴养娃费用 [1][2] - 全国约1.5亿房奴高度依赖稳定收入偿还房贷,对失业、降薪等风险极度敏感 [4][5][6] - 房贷被视为每月准时的刚性支出,房奴群体普遍生活在财务紧张的"月供红线"边缘 [7] 房价下跌影响分析 - 部分一线城市郊区房价近三年跌幅超40%,有案例显示房屋价值从380万元跌至260万元 [9][10] - 三四线城市房价较高点腰斩,一二线城市普遍回调15%至30%,"买房致富"预期破灭 [10] - 房地产行业规模若收缩50%,可能拖累GDP增速下降2-3个百分点,波及上下游数十个行业 [10] 市场信心与政策挑战 - 居民收入预期低迷和就业信心不足是阻碍楼市回暖的关键因素,而非单纯房价高低 [12] - 尽管政策层面提出稳楼市并释放流动性(如央行降准0.5个百分点、投放1万亿元),但市场信心重建需要时间 [12] - 当前核心矛盾已从购房决策转变为基本生活保障,居民谨慎态度削弱了政策刺激效果 [12] 房奴自救策略 - 通过与银行协商延长贷款年限或申请阶段性只还利息,以缓解短期现金流压力 [13] - 采取"卖房换租"或出售非核心房产及时止损,有案例通过卖房虽比高点亏损100万,但比当前市场多卖50万 [13] - 积极开拓副业增收,如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网约车、外卖或设计私活,每月增加2000元收入即可有效改善还贷能力 [13]
房价跌了,生活却变了:70城房价三连降
搜狐财经· 2025-10-19 10:06
房价下跌的市场表现 - 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已连续三个月呈现环比下跌态势 [1] - 部分城市房价出现显著回调,例如南京海峡城某102平米住宅单价从2021年的6.1万元/平米降至2万多元/平米,总价缩水约400万元 [1] - 天津远郊某楼盘因地铁规划预期,单价曾达1.8万元/平米,三年后降至0.7万元/平米,且面临长达半年无客户看房的窘境 [1] - 房产交易平台上"降价急售"的房源数量激增,反映出业主强烈的变现意愿 [3] 高杠杆购房者的财务压力 - 部分购房者因房价下跌面临严重资产减值,例如深圳购房者张琦所购60平米房产总价480万元,贷款384万元,当前房价下跌使其资产账面亏损约180万元 [3] - 高额的月供压力限制了购房者的消费能力和生活选择,导致其不敢轻易更换工作、结婚或生育 [3] 房价调整带来的结构性转变 - 房价下跌为约3亿城市新市民创造了潜在的购房机会,使其能够利用积蓄实现"上车"愿望 [3] - 居民消费模式发生转变,从过度储蓄以备首付转向更均衡地分配于旅游、教育、娱乐等消费领域,释放了消费潜力 [3] - "租购并举"政策得以更有效地推进,租房者能够享受到与购房者同等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促进了租赁市场的规范发展 [5] - 房地产属性从投资品向居住属性回归,年轻购房者更关注居住舒适度与生活便利性,而非单纯的投资价值 [5] 对宏观经济与城市发展的影响 - 经济结构正在调整,过去房地产行业约占GDP的25%,当前资金与人才开始向制造业、高科技产业等领域流动 [6] - 房价下跌降低了城市生活成本,增强了年轻人的安全感与幸福感,有助于吸引并留住人才,促进服务业发展,提升城市宜居性 [6] - 此次房价调整被视为经济向更健康方向发展的必然转折点,而非灾难性事件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