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下跌

搜索文档
5年后,现在200万的房子会贬值吗?三大趋势已揭示真相
搜狐财经· 2025-09-22 07:42
中国老龄化速度远超预期。目前,60岁以上人口已达3.1亿,占总人口22%。到2035年,这一数字将突破4亿,占总人口近30%。 "90后、00后人口分别仅1.75亿和1.45亿,而70后、80后人口有2.5亿。"一位人口学者分析,"这意味着,未来购房主力在减少,而已有房的老年人比例在增 加。" 更关键的是,老年人购房需求几乎为零。70%的60岁以上老人已有房,且不愿再购房。而年轻人购房意愿也因高房价、高压力而降低。 "中国现有6亿栋房子,按每栋平均住5人计算,足够30亿人居住。"一位房地产分析师指出,"而当前中国总人口仅14亿,这意味着房子严重过剩。" 每年还有超1000万套新房入市,而需求却在萎缩。数据显示,96%的家庭已有房,41.5%拥有两套及以上。这意味着,多数家庭不再需要新增住房。 "去年,某三线城市一个楼盘,300套房源,半年只卖了50套。"一位开发商坦言,"现在不是房子不够卖,而是没人买。" 假设你现在有一套200万的房子,5年后会贬值到什么程度?根据三大趋势分析: ? 一线城市核心区域:如上海浦东、北京海淀,房价跌幅可能控制在10-15%,价值约170-180万。 200万的房子,5年后还能值 ...
有人说,房产中介正在打压房价!
搜狐财经· 2025-09-20 19:54
房价下跌趋势 - 各大城市房价普遍下跌 二手房价格下跌尤为显著[1] - 房价下跌持续数年且从未停止[5] 二手房市场动态 - 二手房业主急于出手变现以避免进一步损失[3] - 同一小区及周边小区挂牌房源数量增加 买家选择面宽松[3] - 二手房成交周期不断拉长[3] 房产属性转变 - 95%以上房产已转变为消费品 金融属性和投资属性基本消失[5] 中介角色与行为 - 中介通过劝说房东降价来促成交易[6] - 中介采用低价诱导、情绪打压、压低价格等套路化交易手段[8] - 中介利用信息差制造房东对房屋滞销的错觉和误判[8] - 中介在卖方市场时抬高房价 在低迷市场时压低价房价[10] - 中介通过掌控信息决定房屋定价、曝光和带看[12] 市场定价机制 - 二手房业主在中介逼迫下丧失房屋定价权[1] - 买家基于价格对比选择低价房源[3] - 挂牌价失去参考价值[12] 交易参与方影响 - 房东与买家陷入价格拉锯战 交易过程痛苦[6] - 买家可能在中介引导下未能购得心仪房产[12] 行业监管呼声 - 已有声音要求政府介入打破中介信息垄断[13] - 要求规范中介行为以实现更公平交易[13]
预计5年后,我们将全面进入租房时代,房子会越来越难卖
搜狐财经· 2025-09-18 11:05
观念巨变:从"有房才有家"到拥抱租房新时代 曾经,"有房才有家"的观念如同磐石般深植于国人心底。在过去二十余载的楼市狂飙突进中,房屋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栖身之所,更承载着无数家庭改变命 运、实现财富跃升的朴素愿望。然而,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曾经炙手可热的购房热潮正在悄然冷却,一个全新的租房时代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向我们走 来。预测显示,至2030年,中国将全面迈入租房时代。届时,房屋的销售难度或将指数级攀升,您,对此准备好了吗? 回首过去二十年,一股无形的力量席卷全国,将无数人裹挟进一场空前绝后的购房狂欢。彼时,街头巷尾、茶余饭后,购房话题无处不在。官方统计数据 显示,在那段时期,高达近八成的国人实现了城镇购房,更有近42%的城镇家庭拥有两套或以上的房产。人们坚信房价只会涨,然而,市场却上演了一场 惊心动魄的过山车。2015年至2019年,房价一路飙升,令人望尘莫及;但2020年,一切戛然而止,随后的2021年,房价更是出现断崖式下跌,让那些追高 入市的购房者扼腕叹息,一句"买房一时爽,还款火葬场"的戏谑,道出了多少人的辛酸。 2025年房价风向标:五大趋势不容忽视 昔日狂热不再,购房热情一落千丈 1. 人口与城镇 ...
南京房价异动?71%刚需二手小区降价
36氪· 2025-09-18 10:42
2025年下半年以来,南京市场整体下行,一二手房无论是成交规模还是房价都呈下行态势。 目前南京二手房市场已进入量价齐跌的深入调整期。 南京市场整体下行 一二手房皆呈下行态势 2025年以来楼市延续"止跌回稳"态势。在经历了三四月份传统"小阳春"后,五六月市场热度延续,七月八份迎来阶段性回调,各城市之间复苏进程差异化 特征明显。 其中,北京、深圳、杭州、成都等城市热度保持,武汉、郑州等维持弱复苏,南京在经历了前期修复期后,下半年来量价再次回调。 CRIC数据显示,2025年8月,南京商品住宅成交17万平方米,环比下降18%,同比下降44%,累计来看,1-8月南京全市商品住宅累计成交202.40万平方 米,同比下滑14.40%。 CRIC数据显示,2025年1-8月,南京全市新建商品住宅累计供应136.82万平方米,同比下滑22.53%;累计成交202.40万平方米,同比下滑14.40%;逐月来 看,在经历了3月"小阳春"的高峰后,新房供求持续走低。 二手房方面,2025年1-8月,南京二手房累计成交57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同时据CRIC调研,降价成交的小区比例不断攀升,其中刚需二手降价更是 已经成为普遍现 ...
8月,房价继续下跌!
搜狐财经· 2025-09-17 12:18
新房价格环比变化 - 8月70个大中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上涨和持平城市数量增加3个至13个 显示局部市场出现积极改善迹象 [2] - 新房价格环比最大涨幅为0.4% 较上月0.3%有所提升 上海 杭州和宜昌并列涨幅首位 [2] - 沈阳 合肥和西宁等城市实现环比正增长 涨幅分别为0.2% 0.2%和0.3% [3] 新房价格同比表现 - 同比上涨城市数量增至5个 新增成都 其余为上海 杭州 太原和乌鲁木齐 [3] - 上海同比涨幅达5.9% 为最高 杭州和乌鲁木齐分别上涨2.6%和0.6% [3] - 多数城市同比下跌 昆明跌幅最大为7.3% 哈尔滨 长春等城市跌幅超过5% [3] 二手房市场表现 - 二手房价格环比仅长春一个城市上涨 涨幅0.1% 其余城市均持平或下跌 [4][6] - 二手房同比无任何城市上涨 北京 石家庄等城市同比跌幅超过5% [6][7] - 1-8月累计跌幅普遍较大 济南 武汉等城市较上年同期下跌超过7% [6] 政策与市场展望 - 北京 上海和深圳已出台新的楼市支持措施 但政策效果尚未在8月数据中体现 [2] - 政策层面预计将持续出台支持措施 以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7] - 市场企稳关键取决于二手房价格走势 目前仍未出现企稳信号 [7]
西安房价,连降12个月了!
搜狐财经· 2025-09-15 23:35
全国房地产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1-8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0309亿元 同比下降12.9% 降幅较1-7月扩大0.9个百分点[2] - 2025年前8个月投资额仅为2021年同期9.8万亿元的61.5%[4] - 同期商品房销售面积5730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7% 销售金额55015亿元同比下降7.3% 双双创近15年新低[4] - 8月单月销售面积5744万平方米 较6月超万亿平方米大幅回落[6] 价格变动情况 - 2025年8月70个大中城市中新房价格环比下降城市达58个 占比超80% 仅8个城市上涨[8] - 四大一线城市中仅上海新房价格环比上涨[8] - 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仅长春1个 涨幅0.1% 其余69个城市全部下跌[10] - 房价持续下跌叠加收入预期不稳 严重影响购房者信心[8][10] 西安市场专项分析 - 2025年8月新房价格环比下降0.6% 同比下降4.7% 连续12个月环比下跌创历史纪录[10] - 二手房价格环比下跌1.1% 同比下跌7% 连续下跌周期达22个月[10][11] - 曲江二期等区域二手房价格从2021年高点2.5万元/平方米回落至1.5-1.6万元/平方米[13] - 市场供应结构从改善型产品(140㎡以上)转向首置首改产品(100-139㎡) 加剧价格下行压力[13] - 多个项目通过送车位、物业费、装修等方式变相降价 引发老业主维权事件[17] 开发商经营动态 - 2025年前8个月拿地金额超500亿元开发商仅2家 较2021年同期7家大幅减少[4] - 300亿元以上拿地企业从17家降至7家[4] - 销售下滑导致开发商资金紧张 进一步缩减土地投资预算[8] - 部分项目采取"毛坯改精装"销售策略 以精装包优惠方式规避直接降价引发的维权风险[18] 政策环境预期 - 市场传闻西安已执行"限跌令" 要求销售价格不得低于备案价95% 但尚未见官方文件[15][16] - 9月下旬刺激政策出台预期升温 将直接影响"金九银十"市场表现[1]
亏880个!深圳润府21年上车89平1800万,断供3个月了,等法拍吧…
搜狐财经· 2025-09-15 16:15
这位业主的胆子真的是大胆包天,每个月的还款额26万,被他怎么折腾出来的,还有他的信用贷,夫妻两个人就贷了300万,这胆子比许家印还大。 神盘不再神话,原本19万一平米抢着买,现在10万一平米没人买。 深圳南山超级网红盘华润润府,2021年巅峰时候最高成交价超过19万每平米,现在的成交价简直是腰斩了。当初19万一平米还是有人抢着买,因为当时的目 标价就是冲着30万一平米去的结果没有翻倍,却迎来了腰斩。 深圳的一名中介。华润城润府一期又有一套房子面临法拍了,业主是做医美的,2021年的时候买入价1,750万,那个时候应该也是最高点的时候。 1,750万只有89平的小三房自己现金投入了600万,担保公司垫了1150万,中介费35万,税费17.5万,垫资费28万,经营贷1,280万,经营贷的服务费25.5万, 落地总共1,876万。 真的不敢相信,买这么一套小小的房子,中介费都要35万,现在的35万可以在惠州买一套房。 因为这个业主他是做医美的,但是医美生意还不错,不断的招人开店,然后就需要投入资金,又向银行通过税贷票贷贷了800万,夫妻两个人信用贷了300 万,信用卡180万,每月还款26万。 2024年后因为生意 ...
房价异动 | 8月南京71%刚需小区降价,二手房进入深度调整期
克而瑞地产研究· 2025-09-12 17:22
市场整体表现 - 8月南京新房成交规模延续回落 6幅低密宅地均以底价成交[2] - 二手房成交量仅6300套 高频交易小区数量192个 同比下降58%[4] - 二手房市场进入量价齐跌阶段 与4月"降价走量"特征形成显著差异[4] 价格变动趋势 - 68%高频交易小区成交价环比下跌 较上月增加11个百分点 创年内第二高点[2][4] - 23%高频交易小区房价环比降幅超过10% 板桥、高新等刚需板块成为下跌重灾区[8] - 挂牌价下调趋势更加凸显 77%高频交易小区挂牌价环比下跌 创近一年新高[10][11] - 挂牌价格指数较2024年8月下跌10.3% 整体价格重心呈下移态势[11] 不同物业类型表现 - 刚需类小区房价环比下跌占比达71% 改善类为65% 高端小区为50%[13] - 刚需和改善类产品面临更显著价格调整压力 高端小区相对更具稳定性[13] - 河西北、仙林湖等改善板块及老城东、泰山浦珠路等刚需板块跌价小区占比超八成[15] - 仙林湖6个高频交易小区房价全部下跌 新城香悦澜山成交均价降至2万元以下 较2021年峰值下跌过半[15] 区域分化特征 - 浦口桥北板块出现反弹迹象 11个降价小区与7个涨价小区并存[18][19] - 桥北房价自2022年普遍回调超30% 中位价降至1.5万元/平方米 百万级挂牌房源充足[18] - 大华锦绣时代、明发滨江一期、旭日上城三区等小区8月房价实现环比上涨[18] - 高新板块7个降价小区对2个涨价小区 河西北板块6个降价小区对1个涨价小区[19] 库存与土地供应 - 狭义消化周期不足20个月 但广义库存消化周期接近10年 大量住宅用地沦为死库存[21] - 2025年南京土地成交金额排全国前5 大量优质低密宅地只能以底价成交[21] - 核心矛盾在于库存压力与土地高供给量对冲 死库存积压与供需失衡显著影响市场信心[21] - 需建立库存动态平衡机制 以闲置存量用地处置规模兑换供地指标 从源头优化库存结构[22]
马云预言已成真?如果不出意外,2套以上房家庭,将难逃出4大困境
搜狐财经· 2025-09-06 07:37
房地产行业趋势 - 房地产黄金时代结束 进入结构性分化阶段 一二线城市房价仍具韧性而三四线城市面临压力[9] - 全国房价普遍下跌 跌幅超过30% 三四线城市如涿州 廊坊 燕郊等跌幅超50%[17] - 2022年中国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趋势并延续三年 60岁以上人口接近3.1亿 购房主力24-45岁人群逐年萎缩[13][15] 重点城市房价表现 - 郑州7月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跌1.5% 二手房下跌1.7% 同比下跌12%至10331元/平方米[11] - 太原房价回落至8908元/平方米创五年新低 西安降至12062元/平方米 高新区较最高点下跌超15%[11][13] - 重庆 武汉 成都等城市房价跌幅持续扩大[13] 多房产家庭困境 - 全国超45%家庭拥有多套房产 将面临变现困难 房贷压力 租金下滑和持有成本四大困境[19][20][24][30][32] - 二手房挂牌量持续攀升 供过于求态势显著 部分房产降价也难以成交[20][22] - 租金收入大幅下滑 三四线城市空置严重 一二线小两居租金从5000-6000元降至3000-4000元[26][28] 市场结构变化 - 城镇化末期人口流动格局变化 城市人口净流入放缓或出现净流出[15] - "房住不炒"政策引导下投资投机需求收缩 刚需购房者消费能力和意愿持续走低[15] - 全国房价收入比降至10倍历史新低[17]
5年后,手持两套房及以上的家庭会面临什么结果?答案已经很清楚
搜狐财经· 2025-09-06 06:28
房价下跌趋势 - 全国二手房价格连续下跌30多个月 8月份百城二手房价格同比下跌7.34% [1] - 2021年下半年起二三线城市率先下跌 2023年一线城市加入调整 2025年下跌趋势持续 [1] - 上海某房产4年内从400万贬值至256万 跌幅超30% [5] 下跌原因分析 - 房价收入比严重失衡:二三线城市达20-25倍 一线城市高达40倍 [3] - 房地产市场失去赚钱效应 炒房客退出或持币观望 [3] - 实体经济不景气导致居民收入下降或失业 支撑高房价能力减弱 [3] - 购房行为趋于理性 非理性跟风购房现象消失 [3] 不同城市差异 - 二三线城市如廊坊 涿州等环京区域跌幅超60% 泡沫已大幅挤出 未来调整放缓 [5] - 上海 深圳等一线城市房价仍处历史高位 存在补跌空间 [5] 多套房家庭影响 - 房产可能持续大幅贬值 逐步回归居住属性并与居民收入挂钩 [3][5] - 二手房变现难度激增:挂牌量激增与购房需求萎缩形成反差 大型小区日均挂牌量达数十至上百套 [7] - 持房成本持续上升:固定利率房贷月供压力不变 物业费 电梯费 取暖费 维修基金等因物价上涨持续增加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