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革新

搜索文档
“裁”出无可替代“幸福产业”!“智”造“云”销 企业“创”出新天地
央视网· 2025-08-03 15:58
央视网消息:广东潮州是全球知名的婚纱、礼服生产基地,每年生产婚纱礼服超过2000万套,90%以上用于出口。2025年以来,尽管外部 环境风云变幻,但潮州的婚纱礼服依然是众多海外客户,尤其是美国客户的首选。背后的原因何在? 潮州这家婚纱礼服工厂,缝纫机声此起彼伏,公司负责人蔡彪正忙着赶制一批美国客人积压了好几个月的订单。 在美国,新娘们大多选择购买而非租赁婚纱。婚礼提前几个月筹备,相关订单早就定下来了不能延期、提价,更不能违约不交货。因此,客户 希望赶在关税缓冲期内尽快拿到货。 在另外一家婚纱工厂,车间里也热火朝天。负责人詹健鹏介绍,美国客户刚刚预定的8000件新款婚纱礼服马上就要出货了。 除了这批美国订单,工厂还在赶欧洲、拉美、中东地区的订单。虽然都是婚纱,但是喜爱奢华风格的中东客户对亮片和珠绣设计要求更高。而 肤色较深、骨架较大的拉美客户则对版型和颜色要求更精准。詹健鹏2025年没少在设计和工艺上下功夫。 潮州婚纱为何难以替代? 据了解,无论是外国客户还是中国制造商都有一个共识——潮州婚纱难以替代。这背后是优秀的传统工艺与完备的产业链支撑。 忙碌的这位是广东潮州的绣娘郑秋霞。她手中的银针穿过米粒大的珠片,丝 ...
高原蔬果,酿出共同富裕的琼浆(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
人民日报· 2025-07-25 06:40
西藏日喀则现代农业发展 核心观点 - 西藏日喀则通过山东援藏干部和技术人员的持续支持,从传统青稞种植转型为现代化蔬菜水果种植,显著提升了当地农牧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1][2][3][5] 行业转型与初期发展 - 1995年山东第一批援藏干部引入西红柿、黄瓜种子,建立7座土坯大棚,开启高原农业转型 [2] - 2000年山东第二批援藏干部招募寿光技术员张际明,其克服自然灾害重建大棚,成功种植青椒并带动技术传播 [2] - 截至2024年6月,白朗县温室大棚数量从最初的7座增长至1962座,形成"西藏蔬菜看白朗"的产业口碑 [2] 技术创新与品种引进 - 寿光技术员孟德利团队设计13级抗风大棚,定制防紫外线棚膜,发明皮接、靠接技术解决土壤病害 [3] - 引进"新羚2K"西瓜、"中陇椒"等126个新品种,推动品种多样化 [3] - 85%种植户掌握手机下单种苗和病虫防治技术,技术普及率高 [3] 经济效益与产业扩张 - 彭仓村170座大棚带动49户村民户均增收3.9万元,次旺承包5座大棚年收入超10万元 [1][5] - 2024年上半年日喀则珠峰博览园收购蔬菜20万斤,销售额达300万元 [5] - 康马县车厘子售价达120元/斤,白朗西瓜售价15元/斤,高附加值产品成为增收亮点 [5] 人才培养与本地化 - 25岁的拉巴卓玛从放羊姑娘成长为技术骨干,月工资达5000元,掌握智能滴灌系统操作 [3] - 返乡青年达瓦罗布学习寿光技术后培训村民,本地育苗棚降低种苗成本并提高成活率 [3] - 657名山东援藏干部30年接力支持,形成"山海情谊"协作模式 [2][3]
(活力中国调研行)中国光伏产业跃迁:从世界工厂到全球技术枢纽
中国新闻网· 2025-07-14 19:13
中国光伏产业技术升级与全球化 - 晶科智慧大工厂实现高度自动化生产,日均生产390万片光伏电池片,相当于每秒45片 [1] - 中国光伏产业从20世纪90年代的成本优势驱动转变为近10年的技术引领,完成从"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3] - 行业全球化进入"2.0时代",从单纯产品出口升级为生产、服务及供应链全面出海 [3] 光伏企业海外扩张布局 - 晶科能源已在马来西亚、越南、美国、沙特建立制造基地,并在德国、巴西、日本建立营销服务网络 [4] - 隆基绿能启动印尼1.6GW光伏组件制造基地项目 [5] - 红太阳新能源在尼日利亚建设600MW光伏组件工厂,为该国首条本土化生产线 [5] - 晶澳科技投资近40亿元建设阿曼6GW电池和3GW组件项目 [5] - TCL中环拟投资20.8亿美元在沙特建设光伏晶体晶片项目 [5] 全球市场发展趋势 - 预计2030年全球光伏装机将进入TW时代,未来几年保持双位数增长 [3] - 欧洲市场将吸引中国光伏企业迁移部分产能,同时出口设备和服务支持本土产能建设 [6] - 中东地区凭借光照资源和经济转型政策成为重点战略区域 [6] - 东盟国家可再生能源政策推动中国光伏企业布局全产业链 [6] 产业转型核心特征 - 中国光伏产业角色正从世界工厂转变为全球技术枢纽 [5] - 企业通过技术合作模式,将中国技术管理优势与当地资金市场优势结合 [3] - 供应链出海模式包括整线项目输出、设备出口和服务支持等多种形式 [6]
迪拓倍斯|以技术革新重塑音视场景价值,赋能智慧会议新体验
搜狐财经· 2025-07-03 17:48
公司定位与技术优势 - 公司是仁歌科技集团旗下专注音视频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为智能化会议场景提供整体音视频系统解决方案 [2] - 核心技术包括4K无损传输和AI会控管理,推动会议场景体验革新 [2] - 以协议革新为突破口,提供多元化解决方案:广电级无损传输、灵活会议适配、AI赋能音频 [3] 核心产品与技术方案 - 提供NDI分布式系统编解码器 [5] - 提供JPEG2000系统编解码器 [7] - 创新推出双引擎IP分布式系统解决指挥中心双流困境,采用浅压缩(JPEG2000)与浅压缩(VC2)双通道并行技术 [8] - 开发无感容灾技术,通过智能缓冲与通道冗余实现无感故障切换 [8] 发展战略与市场布局 - 构建"技术+生态"双轮驱动模式,推进NDI协议本土化适配和AI技术应用 [9] - 搭建阶梯式培训课程,为集成商伙伴培育音视频全链路服务能力 [9] - 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国家大剧院艺术中心、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等标杆项目,并在全国百余个高端场所实现规模化部署 [10] - 2025年亮相多个行业盛会,展示分布式系统与AI融合技术 [10] 应用场景与市场影响 - 解决方案应用于智慧城市、应急指挥等领域 [8] - 覆盖高端剧场剧院、智慧酒店集群、文旅综合体及双一流高校等场景 [10] - 通过技术革新推动会议场景的数字化转型 [10]
老工业基地的传奇与复兴 齐齐哈尔转型发展纪实
金融时报· 2025-07-03 10:08
齐齐哈尔工业发展概况 - 齐齐哈尔是共和国工业版图上的功勋之城,承载苏联援建"156项重点工程"重任,孕育无数"新中国第一"的工业摇篮 [1][2]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东北并召开座谈会,强调要肩负历史重任、加强改革创新、调动人才积极性 [2] - 2024年齐齐哈尔技术革新成果显著: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5户,新建科创平台24个,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4% [14] 中国一重集团转型案例 - 2016年亏损57亿元,机构臃肿(职工11000人,管理人员占1/3),通过干部人事改革(8名干部仅2人竞聘上岗)和技术革新实现扭亏 [3][4] - 2018年营收跃升至139.3亿元,剥离非核心业务并向新能源领域拓展 [5] - 突破核电锻件等关键技术垄断,2024年9月获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产业工人 [6][7] 中车齐车集团智能化转型 - 2014年因铁路货车订单锐减出现亿元亏损,2018年通过货车业务重组成立子集团 [7] - 实施14条智能产线改造:人员减少82%,劳动生产率提升5倍,上心盘生产线效率提高34%并年省人工成本300万元 [9][10] - 海外业务占比达30%,包括坦桑尼亚1430辆货车订单及全球首发碳纤维轻量化货车 [10] 北满特钢重组案例 - 作为"156项重点工程"中唯一的特殊钢企业,曾濒临破产后被建龙集团收购 [4] - 通过整合东北钢铁资源、注入资金升级环保、对接资本市场等措施实现重生 [4] 金融支持作用 - 进出口银行2014年至今累计提供33.8亿元政策性贷款,为中车齐车节省财务费用1.3亿元 [11] - 中国银行协助处理坦桑尼亚项目跨境结算风险,提供信用证业务专业支持 [12] 产业升级成效 - 装备制造和食品加工两大产业链企业突破200户,集群规模增长5% [14] - 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普惠金融贷款发放规模达200亿元 [14]
新设备提升高寒地区钻具清洗质量
科技日报· 2025-07-01 07:49
公司自主研发成果 - 中原石油工程公司成功研发首套全自动钻具刷扣清洗机并在华北陕蒙油区投用 该设备通过机械臂精准操控和智能喷淋系统实现钻具螺纹高效清洁 [1] - 新设备创新融合钢丝轮刷头、红外线光电开关、PLC自动化编程及电磁接近开关等技术 历时5个月完成设计与制造 [2] - 设备采用耐寒材料和特殊润滑系统 彻底解决传统设备在低温环境下的运行卡顿问题 [2] 技术性能突破 - 新设备通过PLC系统精准控制刷洗力度和角度 实现钻具螺纹360度无死角清洁 对顽固油泥和锈蚀的清除率达100% [2] - 系统可实时监测钻具位置与清洁状态 自动调整清洁参数以应对顽固污渍 [2] - 自动化程序大幅减少人工干预 有效规避清洁不彻底导致的检测误判风险 [2] 经济效益分析 - 单台设备可节约采购成本40万元 清洁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20% [2] - 华北陕蒙工区以往每年因外购设备故障和清洁不达标产生的额外成本高达数十万元 [1] - 新设备降低后续检修难度 公司计划在各工区推广应用以持续降本增效 [2] 行业痛点解决 - 传统外购钻具清洁设备存在环境适应性差、维护成本高问题 在高寒高粉尘工况下故障频发 [1] - 外购设备清洁不彻底导致检测环节不合格率上升 增加无效工作和维修成本 [1] - 自主研发设备针对性解决高寒地区特殊工况需求 通过技术革新提升生产质量 [2]
晋控天庆:“三管齐下”升级产业链
中国化工报· 2025-06-30 10:22
项目概况 - 河南晋控天庆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正在推进一期年产6万吨三聚氰胺项目,总投资52.04亿元,占地370亩,分三期建设,主要生产氢气、丁辛醇、三聚氰胺和聚苯硫醚等化工产品 [1] - 公司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探索传统产业向精益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新路径 [1] 技术创新与环保 - 公司采用意大利欧技第四代催化剂高压法工艺,实现尾气循环利用,每年减少10万吨尿素造粒排放 [2] - 尿素装置节能改造联产75%水溶液尿素项目在维持年总产能52万吨不变的前提下,年碳减排量达2762.19吨 [3] - 气化炉升级改造通过加装氧气预热器,提升氧气分子活性,缩短反应时间,降低能耗并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3] 产业链延伸与绿色转型 - 公司将绿色技术革新延伸至全产业链,从三聚氰胺的"单点突破"到全产业链的"系统升级" [3][4] - 公司以"打造国内一流的现代煤化工标杆企业"为战略指引,推进煤化工向精细化、材料化发展 [4] 人才与创新成果 - 公司成立碎煤加压气化技术研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注于碎煤加压气化技术及其配套设施的工艺研究与技术创新 [4] - 成立朱如林技能大师工作室,聚焦电焊技能培训、技术革新和解决现场问题 [4] - 2024年申请专利35项,获授权专利17项,获评沁阳市科技创新领军企业及项目建设先进集体,荣获晋能控股集团2024年"五小"创新优秀奖6项,装备集团科技进步奖2项、"五小"成果奖7项 [4] 未来规划 - 公司计划强化基础管理,深化创新驱动,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多元化产业链延伸 [4] - 以绿色转型赋能产业升级,以技术创新激发增长活力,为沁阳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4]
从岭南枝头到全球餐桌 广东荔枝解锁“四季鲜”密码→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29 14:10
行业概况 - 广东荔枝栽培面积约420万亩 较去年增产30% 产值居全国首位 从5月中旬至7月中旬次第成熟上市[1] - 荔枝产业通过全链条技术革新实现从"一日色变"到"四季可享"的转型升级 建立田头预冷 生物锁鲜 多式联运体系[2] 技术创新 - 无人机运输单次载重170斤 每斤成本0.15元 较传统运输降低62.5%-70% 5分钟完成1公里运输[10][12] - 田头小站实现采摘后20分钟内预冷1-2小时 日处理量达7万斤 有效延缓荔枝成熟老化进程[15][17] - 冻眠荔枝技术采用零下196℃液氮瞬间冷冻 实现全年冷藏销售 保持原始色泽与风味[20] 物流网络 - 航空专线覆盖37个城市 核心城市12小时达 全国主要城市次日达 广州航空枢纽日处理能力152万单[21][27][28] - 高铁专列每日固定开行2趟 预留4节车厢 日均运量超8吨 广州至武汉4小时达 损耗率低于5%[51][55][57] - 多式联运实现2500公里22小时送达 包含6次转运3次分拣 覆盖全国2800多个县域[44][30][36] 市场拓展 - 东莞荔枝首次实现大宗出口 1吨桂味/仙进奉品种8小时空运至迪拜 未来将拓展中东东南亚市场[62][64][67] - 茂名荔枝首次出口白俄罗斯等中东欧国家 广州从化冻眠荔枝首次出口阿联酋 廉江荔枝空运至匈牙利[68]
推动更多“从1到100”技术革新
新华日报· 2025-06-26 05:42
实验室概况 - 云龙湖实验室位于徐州市区卧牛山地下100多米处,是深地工程领域全球最大的地下实验室 [1] - 2023年正式挂牌为江苏省实验室,成为江苏省第四家省级实验室 [1] 核心技术研发方向 - 深地热能储用—算力中心冷热电转换系统:地面系统利用低品位能源,地下系统实现长时高安全储能,支撑算力中心低能耗运行,该研究方向在国际上具有首创性 [2] - 生态资源零损伤开采技术:重点研究石膏矿边采边回填技术,需解决污染物迁移规律和固废储存安全问题 [3] - 地下空间无人化感知探测机器人:搭载地球物理探测装备,可多维度采集井下环境数据,突破传统单一方向数据采集限制 [4][5] - 震电磁光一体化装备:已完成首套装备研发并在国内多个深地工况现场实践应用 [5] 产学研合作模式 - 实验室与本地电力企业达成合作意向,聚焦深地空间低碳场景构建、固废处置和石膏矿空间综合利用三个方向 [3] - 采用跨领域协同研究模式,例如地质专家与装备研发团队合作评估地下空间稳定性 [3] - 强调技术研发需与企业需求对接,通过企业推广实现技术成果规模化应用 [5] 战略定位与社会价值 - 承担国家深地战略建设责任,着力解决企业具体发展难题 [2] - 推动徐州从资源型城市转型,探索废弃矿井修复治理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路径 [3] - 通过"透明地球"计划,运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呈现地球深部结构 [5]
杉杉股份研发破10亿创新高 双主业巩固全球龙头地位
经济观察网· 2025-06-17 10:58
研发投入与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达10.37亿元,同比增长19.43%,研发费用率提升至5.55%的历史新高 [1] 负极材料技术突破 - 公司在石墨快充负极领域批量供应6C超充动力负极、低膨胀长寿命石墨等产品,新一代超充石墨具备兆瓦级闪充能力,循环寿命突破15000圈 [2] - 硅基负极方面开发均相沉积技术,高压实硅碳负极通过海内外认证,预计2025年下半年推出拓孔低膨胀、多孔快充等系列产品 [2] - 第四代高压密硬碳负极通过缺陷调控技术提升钠电能量密度,已应用于钠电、锂电及超级电容领域 [3] 偏光片业务进展 - LCD偏光片保持大尺寸优势,中小型产品份额提升,运用低阻抗、广视角技术满足轻薄化需求 [4] - OLED偏光片实现产业化,开发大/中小尺寸产品,高雾度、低反射技术应用于终端,电视用产品稳定出货,手机/显示器产品量产出货 [4] - 车载偏光片提供低阻抗、广视角解决方案,收购LG化学SP业务带动需求增长 [5] 专利与战略布局 - 截至2024年底负极材料授权专利334项,偏光片授权专利1243项,两大产业均属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