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投资理财诈骗
icon
搜索文档
成功止损750万!民警识破伪造存款 撕碎天价工程骗局
环球网· 2025-07-15 21:19
诈骗案件概述 - 浦东警方成功劝阻一起针对老年人的"天价工程"投资理财诈骗 直接避免750万元损失 [1][5] - 诈骗分子伪造12亿元银行存款证明 并许诺上亿工程量作为投资回报 [1][4] - 受害者老胡在2025年5月结识自称海南省海口市某工程项目副组长的诈骗分子 [1] 诈骗手段细节 - 诈骗分子出示伪造的平安银行账户12亿元存款证明 [1][4] - 以投资2000万元可获得"一亿方的工程量"为诱饵 [1] - 引导受害者向显示为"某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的指定账户转账 [2] 资金流动情况 - 受害者办理1000余万元贷款准备用于投资 [2] - 计划分两笔转账 先转250万元 当日下午再转500万元 [2] - 警方及时介入时 受害者正准备进行第一笔250万元转账 [2][5] 警方处置过程 - 银行发现大额转账异常后报警 民警现场核实 [1] - 经查证诈骗分子提供的银行流水和存款证明均系伪造 [4] - 实际银行账户并无12亿元存款 存在重大疑点 [4] - 民警联系受害者家属共同劝阻 最终使受害者认清骗局 [5]
买4公斤黄金,线下交易,就能保底收益15%!动心了?小心了!
搜狐财经· 2025-06-28 22:49
投资诈骗案例 - 李阿姨多次参与网络投资,先后在不正规平台亏损50%本金,炒股亏损40% [3] - 通过短视频平台接触"理财大师",被诱导在虚假投资平台充值,账面显示200万元盈利(实际为诈骗手段) [3] - 诈骗分子以保底收益15%为诱饵,要求李阿姨购买4公斤黄金进行线下交易 [3] - 警方及时拦截交易,抓获嫌疑人并追回全部黄金 [4] 老年人投资心理分析 - 部分老年人参与高风险投资并非单纯追求收益,而是弥补情感缺失(如家庭关系疏远、寻求社会认同) [5] - 诈骗分子通过虚假关怀和短期账面盈利建立信任,利用老年人回本心理实施诈骗 [3][5] 风险防范建议 - 家庭成员需关注老年人财务状况,定期沟通其投资行为及社交圈层 [5] - 需向老年人普及反诈知识,及时干预异常投资行为并报警止损 [5]
警惕!打着婚恋交友“幌子”的甜蜜陷阱
新华网· 2025-06-18 01:48
诈骗案件概况 - 最高检和公安部披露一起境外婚恋交友、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案,涉案金额达1.8亿元,其中被骗金额超百万元的个案达14起 [1] - 该案已查实电诈案件139起,查明诈骗金额6100余万元,个案被骗金额最高超过500万元 [5] - 诈骗团伙通过婚恋交友为幌子,以情感交流逐步洗脑,诱骗受害者投资理财,榨干受害人财产 [5] 诈骗手法分析 - 诈骗分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根据受害者情况量身打造"完美人设",如虚构离异带娃经历或退休回京定居等 [5] - 诈骗团伙购买投资理财平台App仅花费数千元,后台由团伙操控,收益仅为软件显示的数字 [5] - 诈骗分子先让受害人操作"自己的投资账户"或展示高额收益截图,引诱受害人上当 [5] 犯罪团伙运作模式 - 犯罪集团组织严密,分工明确,涵盖诈骗对象筛选、人员包装、话术培训、实施诈骗及洗钱转移财产等环节 [6] - 团伙以"高薪招聘""境外淘金"为由招募人员,通过旅行社虚假办理签证组织出境从事诈骗活动 [6] - 诈骗金额中12%至15%为业务员提成,洗钱抽成占35%至42%,剩余由金主和组长分配 [7] 黑灰产业链支持 - 团伙通过境外非法手段购买婚恋网站注册的公民个人信息,一条信息价格从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一年购买约五六千条 [6] - 为增加可信度,犯罪团伙购买"养号"服务,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精心编造的生活动态 [6] - 洗钱由专门的黑灰产团伙实施,抽成比例较高 [7] 案件侦破与追缴 - 专案组在10余个省份同步收网,抓获88名犯罪嫌疑人,累计返还群众被骗资金800余万元 [9] - 受害人以单身、离异、丧偶的中年女性为主,年龄多在四五十岁,部分为男性 [9] 行业监管与防范 - 婚恋网站等平台反诈责任落实不到位、内部安全管控不严,是黑灰产业链猖獗的重要因素 [9] - 电信诈骗新技术新手段层出不穷,需提升反诈预警精准度,多方联动共筑反诈"防火墙" [9]
警惕!这类投资理财APP将掏空你的钱包
新京报· 2025-06-17 18:21
真实案例警示 - 案例一中受害者唐某通过微信公众号「众梁咨询」接触投资理财推文 被诱导下载「企安信」APP和「E 安通」APP 最终被骗取179万元 其中现金交易135万元 转账44万元 [3] - 案例二中受害者张某通过企业微信客服引导下载「企安信」APP 在「DCFPRO」APP中使用2万元体验金盈利933元后 自行转账490万元 险些被诈骗 [5] 骗术拆解 - 诈骗第一步通过微信公众号或留言评论包装「炒股大神」和「内幕消息」吸引潜在受害者关注 [6] - 诈骗第二步诱导受害者下载非官方APP如「企安信」「E 安通」「DCFPRO」并伪造正规投资界面 [7] - 诈骗第三步建立百人投资群 群成员刷屏晒「持仓盈利截图」并通过禁言制造权威感 [8] - 诈骗第四步以「现金交易」或「指定账户转账」为由引导受害者脱离正规支付渠道 [9] - 诈骗第五步在大额投入后以「审核失败」「系统故障」等理由拒绝提现并切断联系 [10] 警方提醒 - 警方建议牢记「五不原则」包括不点击陌生链接 不信「稳赚话术」 不脱离正规渠道 不犹豫速报警 [11]
为规避追查,诈骗分子“谍战片”式运输黄金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04 11:55
诈骗手法分析 - 诈骗分子通过微信炒股群塑造"股市达人"和"经济学专家"人设,诱导被害人下载虚假投资理财App并加入学习交流群 [2] - 群内发布虚假高收益投资项目截图,制造抢购假象以降低被害人戒备心理 [2] - 采用"实物存款"模式,诱骗被害人购买黄金并邮寄至指定地址,App虚假显示双倍到账金额(如20万元购金显示40万元到账) [3] - 通过冻结账户、要求追加投资等手段持续施骗,最终关闭App并拉黑被害人 [3] 犯罪链条运作 - 境外主谋"阿明"通过加密通讯软件"飞机"指挥境内团伙,使用可销毁记录的通讯工具规避侦查 [4] - 犯罪网络包含三级结构:境外指挥层("阿明")、境内协调层(黄某)、执行层(7名"取件手") [4][5] - 采用"谍战式"物流方案:专人定点签收黄金→转交协调人→放置秘密交接点→境外确认销赃 [5][6] - 半月内转移多地被害人上千克黄金,单笔涉案金额达20万元(7根50克金条) [3][6] 司法侦破过程 - 检察机关通过黄金流转链条锁定证据:购买凭证→物流轨迹→签收录像→资金流向 [7] - 关键证据包括:快递员取件记录、贵重物品签收视频、手机定位数据、转账记录等 [7] - 已判决黄某有期徒刑二年三个月并处罚金1.2万元,毛某被提起公诉 [1][8] - 正在追查其余6名取件手及境外诈骗分子,案件涉及江苏/江西/广东等多地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