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数字化战略
搜索文档
新华网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苏州高新区签署合作协议 共建文博行业发展新生态
新华网· 2025-10-17 23:28
合作协议与核心项目 - 新华网、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苏州高新区三方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启动“数字文博资源版权服务平台”与“中国博物馆‘百城百馆’工程”两大核心项目 [1] - 合作旨在构建“文博+文创+文旅”产业生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播与创造性转化 [1] - 北京文博国际策展研究中心和苏州高新文旅集团被指定为合作项目的执行和落地机构 [14] 行业发展背景与规模 - 截至2024年全国备案博物馆达7046家,年接待观众近14.9亿人次 [3] - 2025年10月1日至8日国庆期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近8630万人次,较2024年同期增加1141.94万人次 [3] - 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政策,鼓励文博单位延长营业时间、开放馆藏资源、创新办展方式,为行业发展提供支持 [3] 合作各方优势与角色 - 新华网作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将发挥其平台和技术优势,服务文化强国战略 [4] -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作为文物交流国家队,已打造“遇见敦煌”等多个沉浸式数字展览品牌,并在IP授权、文博智库及人才培训方面具有优势 [8] - 苏州高新区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和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区,集聚了中移云、山石网科等一批数字文化创新力量,具备健全的数字文化产业体系 [11] 核心项目详细解读 - “数字文博资源版权服务平台”定位为国家级文博数字资源枢纽和版权交易服务中心,提供版权确权、授权交易和数字展示等一体化服务 [14] - 平台旨在运用数字技术让文物活起来,并推动文博IP转化,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新动力 [14] - “中国博物馆‘百城百馆’工程”旨在联动百座城市、百家重点博物馆,构建跨区域文博数字新生态,打造“资源-渠道-市场”闭环,带动关联产业发展,助力打造万亿级文化消费生态体系 [15] 合作实施与未来展望 - 活动现场,新华网融媒体创新中心、北京文博国际策展研究中心与利亚德光电、宇宙猜想等多家文化科技企业签署了具体合作协议,标志着项目进入实施阶段 [18] - 未来合作将本着“优势互补、长期合作、共创共享”原则,推动重大品牌活动项目落地苏州高新区,并推动“苏州国际博物馆学院”建设,打造国际一流博物馆人才培养高地 [20]
2025北京文化论坛文化产业投资人大会举办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4 21:59
大会背景与目标 - 2025北京文化论坛文化产业投资人大会于9月24日举办 主题为"金融润文化沃土 科技育产业新篇" [1] - 北京市锚定建设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首善之区的目标 深入落实文化数字化战略 [1] - 大会聚焦促进文化与金融要素对接 强化创新驱动以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潜能 [1] 政策与战略部署 - 北京市完善文化经济政策 打造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并提升产业发展质效 [1] - 发挥文化新质生产力"1+N"政策体系效能 推动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应用 [1] - 实施一批引领性文化科技融合项目 促进数智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及内容生产创作 [1] 金融支持举措 - 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 强化产业和金融政策协同以激发文化创新活力 [1] - 大会发布北京市金融"五篇大文章"全面赋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25-2026年) [2] - 同步发布文化产业投融资研究报告及金融支持文化新质生产力行动计划等重要成果 [2] 产业融合方向 - 深化文商旅体融合发展 推出新产品新服务并丰富多元消费场景 [1] - 通过融合创新发挥乘数效应 以文化产业发展成果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注入新活力 [1]
中国数字音乐产业规模达2113.5亿元,同比增长10.8%
新京报· 2025-09-22 16:13
新京报讯(记者张坤玉)9月20日,在福建厦门举办的2025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大会主论坛上,中国音像 与数字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音数协数字音乐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敖然发布了《中国数 字音乐产业报告(2024)》。 2025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大会活动现场。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音数协数字音乐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敖然发布 《中国数字音乐产业报告(2024)》。 报告显示,经测算,2024年包括在线音乐、在线K歌,以及以音乐为主要素材或者内容的音乐短视频和 音乐直播在内的中国数字音乐市场总规模约为2113.5亿元,相较2023年增长了10.8%。过去几年以来, 数字音乐产业规模的较高增长主要来自音乐在视频平台上的广泛使用,其中以音乐直播和音乐短视频最 为突出。 2024年是全面落实《"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的攻坚之年,是推进文化数字化战略纵深发展、加快培育 数字文化新业态的关键一年。这一年,中国数字音乐产业规模突破两千亿元,用户规模稳居全球首位, 产业向智能化、融合化、国际化方向迈进,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和创新活力。在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 时期,我国数字音乐产业面临着数字技术的迭代应用 ...
西进成都 一场文投会如何撬动东西部文化资本新循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0 03:57
文投会平台价值 - 文投会为文化企业提供资金、生态和订单全面赋能 企业估值快速增长并完成B轮和C轮融资[1][3] - 采用"3+365"办会模式 3天会期用于经验交流和签约 全年提供投融资服务[1] - 大会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融资联盟和智库联盟 通过专业引导推动投资良性发展[5] 大湾区产业优势 - 粤港澳大湾区形成9个万亿级、2个5千亿级、7个千亿级、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2] - "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跃居全球创新指数第一位 高新企业数量和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全国首位[2] - 大湾区是全球产业链最完善区域之一 文化企业通过平台实现品牌出海和海外订单增长[3] 大会成果数据 - 两年发布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约250亿元[6] - 2023年意向投资签约金额20亿元 实际融资金额15.1亿元[6] - 2024年意向签约金额56亿元 实际融资金额63.87亿元 路演企业市场估值平均增长23.6%[6] 参会机构规模 - 吸引200多家金融投资机构和300多家优质文化企业参会[5] - 2024年共有800多家投资机构和文化企业参会[5] - 参会机构包括红杉资本、IDG资本、深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及智谱华章、咏声动漫等文化企业[5] 政策支持 - 国家制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4] - 广东出台87条政策覆盖6大领域 推动文化新业态突破[5] - 文化数字化战略和"人工智能+"行动计划实施 推动产业向数字技术底座转型[4]
西进成都,一场文投会如何撬动东西部文化资本新循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20:09
9月19日,2025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以下简称"粤港澳大湾区文投会")在成都举行推介座 谈会。此次座谈会为增进文化企业、投资机构对大湾区文投大会的认识,了解项目及"大湾区金文投"征 集规则,促进文化产业资源的互动与合作。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果 成都报道 "我们参加文投会的两年,也是公司高速成长的两年,公司的估值快速增长,并相继完成了B轮和C轮融 资,公司的发展离不开文投会搭建的平台。可以说,文投会从资金、生态乃至订单上对我们公司进行了 全面赋能。"四川影目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张明镜在推介座谈会上说。 据介绍,计划11月26日—28日在广州举办的2025粤港澳大湾区文投会,将秉承"为资金找项目、为项目 找资金"的运营理念,搭建文化企业与投资机构之间高效的投融资对接服务平台,致力于成为投资机构 和文化企业的超级合伙人。大会将采用"3+365"办会模式,3天会期主要供文化企业和投资机构学习经 验、交换信息、签约项目,更多的服务延伸到会期之外,提供全年全周期的投融资服务。 "估值增长离不开文投会" 推介座谈会现场,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以下简称"大湾区文促会")会长王桂科向 现场的成都 ...
唤醒文化力量 打造缤纷新城
齐鲁晚报· 2025-09-13 00:27
文化活动与客流表现 - 太白湖音乐会已举办20余场且全程免费 吸引现场观众累计近4万人 线上直播场均观看人数达20万人且累计达230万人次 [2] - 音乐会融合诗词互动 无人机表演 水上飞人等多元环节 曲风覆盖全年龄段 单场观众规模达爆满状态 [2] - 市民跨区域参与意愿强烈 存在连看10场的典型案例 并推动本地化娱乐消费替代异地观演需求 [2] 文化IP开发与产业化 - 围绕"李白IP"开展全产业链开发 包括AI短视频《太白湖诗词小讲堂》 真人cos剧《太白寻梦录》 以及李小白IP文创产品 市场反响热烈 [4] - 计划构建"太白手办"产品体系 优化IP形象 打造数字唐诗长廊 并常态化举办文化研讨会及国学讲堂 [5] - 通过IP化运营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 强化"李白第二故乡"全国影响力 提升区域知名度和美誉度 [5] 数字科技与文化融合 - 全感XR体验馆配备冒险奇兵与机甲战士两款游戏 工作日接待50人次/日 周末达100人次/日 家庭组团复购率较高 [5] - 济宁方特东方欲晓园区结合9项高科技主题项目与30余项室外设施 将红色文化转化为可互动剧情 如甲午海战沉浸式漂流 [6] - 未来将开发AR诗词地图与VR运河漫游等数字产品 实现历史文脉与科技体验的虚实融合 [6] 文旅空间与业态创新 - 太白湖畔设立文创咖啡馆"太白书屋" 融合书籍阅读与文创展销 成为文化休闲新空间 [7] - 大孟村项目通过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还原运河风土人情 打造非遗集市与文旅庙会 形成"可体验的运河博物馆" [8] - 新区拥有7项区级非遗与2项市级非遗 设立4家手造展销中心 推动剪纸 面塑等20余种传统手艺市场化 [8] 战略定位与发展规划 - 以文化"两创"(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为核心引擎 整合荷花观赏 方特乐园 唐诗学习 半程马拉松及露营等多元业态 [9] - 目标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 在文明互鉴 产业能级 资源挖掘等6方面寻求突破 强化运河文化 太白文化与红色文化内涵 [10] - 通过文化惠民与文旅融合 既服务本地市民休闲需求 又吸引外地游客打卡 提升区域文旅品牌影响力 [9][10]
实际融资额63.87亿元,大湾区文投会成文化产融“加速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23:09
大湾区文投会整体成效 - 签约意向金额从2023年的20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56亿元,实际融资金额达63.87亿元 [1] - 路演企业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达65%,市场估值平均增长率达23.6% [1][5] - 杰森娱乐在路演后估值增长3倍,复合增长率超200%,对接机构超100家 [1] 大湾区文投会平台亮点 - 资源密度大:吸引200余家知名投资机构和300余家优质文化企业参与 [4] - 专业程度高:每年发布投资趋势报告和典型案例,并成立投融资联盟与智库联盟 [4] - 宣传力度大:实现央媒及主流媒体全覆盖,相关话题阅读量从2023年超1000万跃升至2024年超5000万,网络关注人数超100万 [4] 深圳及大湾区文化产业基础 - 近二十年深圳文化产业保持年均增速15%以上,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4%稳步增长至超8% [1] - 大湾区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其“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跃居全球科技创新集群首位 [3] - 广东文化新业态表现亮眼,数字创意、动漫游戏等年营业收入破万亿元指日可待 [3] 2025年大会规划与重点方向 - 大会将于11月26日至28日在广州举办,推出“1+8+N”系列活动,即1场主题大会、8场路演、N场服务活动 [7] - 专场路演覆盖文化内容、国潮IP、文化科技、文化出海等重点领域,强调“文化+科技”融合创新,聚焦AIGC、具身智能等前沿方向 [7][8] - 采用“3+365”办会机制,将3天会期的服务延伸至全年,提供全周期投融资服务 [8] 企业参与价值与成功案例 - 为文化企业提供精准投融资对接、应用场景展示和品牌宣推三重价值 [7] - 深圳乐聚机器人曾在大会上直接获得业务订单,北京视旅科技在首届文投会即获得两位投资人 [7] - 灵图创新科技通过文投会高效链接到行业顶尖投资机构,并顺利收获政府投资 [5]
实际融资额63.87亿元,大湾区文投大会成文化产融“加速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22:59
大湾区文投大会核心成效 - 大会签约意向金额从2023年20亿元跃升至2024年56亿元,截至目前实际融资金额达63.87亿元 [1] - 路演企业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达65%,市场估值平均增长率达23.6% [1] - 以杰森娱乐为例,其估值增长3倍,复合增长率超200%,对接机构超100家 [1] 大会亮点与影响力 - 资源密度大:吸引200余家知名投资机构及300余家优质文化企业参与 [5] - 专业程度高:每年发布投资趋势报告及典型案例,并成立投融资联盟与智库联盟 [5] - 宣传力度大:实现央媒及主流媒体全覆盖,相关话题阅读量从2023年超1000万跃升至2024年超5000万,网络关注人数超100万 [5] 文化产业发展背景 - 近二十年深圳文化产业保持年均增速15%以上,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4%左右增长至超8% [1] - 粤港澳大湾区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跃居全球科技创新集群首位 [3] - 广东文化新业态表现亮眼,数字创意、动漫游戏等年营业收入破万亿元指日可待 [3] 2025年大会新举措 - 推出“1+8+N”系列活动,即1场主题大会、8场投融资路演、N场服务活动,全链条提升服务能力 [7] - 路演覆盖文化内容、国潮IP、文化科技、文化出海等重点领域,强调“文化+科技”融合创新 [7] - 突破传统会展模式,推出“3+365”办会机制,将投融资服务延伸至会期之外,提供全年全周期服务 [9]
海看股份入选2025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
证券时报网· 2025-05-26 19:34
公司荣誉与行业地位 - 公司荣膺"2025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 该评选是我国文化产业领域的权威活动 反映文化改革发展成效和企业规模实力 [1] - 公司是山东广播电视台下属骨干企业 行业领先的互联网科研和视听新媒体运营机构 6次入围中国互联网100强 [1] - 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山东省文化科技融合领军企业 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领军企业 2023年作为注册制下首家广播电视新媒体公司登陆深交所创业板 [1] 主营业务与市场表现 - 公司是山东IPTV集成播控平台独家运营主体 用户数近1700万 集成270余路高标清信号 点播内容超40万小时 其中4K超高清视频1.2万小时 [2] - 公司自制原创节目6000余期 是山东省最大广播电视和大屏网络视听平台 [2] - 公司首创智能电视一体机 采用全内置式一体化技术 解决传统电视操作复杂问题 [2] 微短剧业务发展 - 公司是全国首批布局微短剧的国有文化企业 联合运营中国北方微短剧基地 一年开拍150余部作品 爆款率超30% 基地获评全国TOP10 [3] - 公司出品多部精品微短剧在山东卫视上星播出 实现小屏反哺大屏 [3] - 公司首创"微短剧逻辑智能审核平台" 通过四维审核解决价值观导向问题 [3] 科技创新与研发成果 - 公司建设运营10个三级科技创新平台 参与9项国家级和省级重大课题研究 累计获专利和软著300余项 [4] - 自研AI智能审核系统建成全国最大违规样本库之一 获"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4] - 自研多模态AIGC平台创作千集传统文化作品 通过TikTok等渠道海外推广 入选孔子学院精品课程 [4]
版权要素交易服务平台亮相文博会,解码版权交易“未来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6 14:32
平台发布与合作 - 南方文交所推出三大版权要素交易服务平台,包括"数版易交易平台(华南)"、"数字非遗交易中心"和"大湾区版权生态数字服务平台",聚焦实体经济赋能、非遗传承、IP打造等领域,并借助区块链技术实现版权确权、交易与价值流转 [1] - 南方文交所与江苏卓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广东非遗中心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原仓(广州)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1] - 南方文交所联合广东省版权保护联合会、网易游戏、腾讯科技、广州搞搞镇文化科技等多家单位发起"版权要素交易生态链共建倡议",致力于打造开放、安全、高效的交易生态 [1] 行业观点与实践案例 - 版权保护是文化创新的核心动力,需通过制度创新与生态培育构建国家级版权服务体系 [2] - 区块链技术可激活"沉睡IP",推动版权资产与实体经济协同创新 [2] - "版权+产业"模式助力文化品牌增值,长三角数字版权交易为例 [2] - AIGC技术重构城市IP生态,实现数据驱动的生态化运营 [2] - 生成式AI技术应用于非遗焕新与IP设计,强调技术应成为文化创新的共创者 [2] 战略意义与未来规划 - 构建版权要素交易生态是粤港澳大湾区版权生态建设的重要起点,也是全国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践范本 [2] - 南方文交所将继续深化"版权+科技+金融"融合,完善版权要素交易生态链,助力中国文化产业在全球数字浪潮中抢占先机 [2]